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小儿手足口病病情恢复的作用研究
2018-06-14俞虹钦
俞虹钦
【摘要】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小儿手足口病病情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顺序单双号法来进行分组,单号为观察组(50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双号为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及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发热、疱疹、腹痛、水泡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需要引起重视,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综合护理能够快速减轻患儿的病痛,帮助的患儿更快更好的痊愈,也能够缩短住院治疗的时间,减少患儿的住院花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小儿手足口病; 病情恢复
doi:10.14033/j.cnki.cfmr.2018.3.0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3-0102-03
手足口病(HFMD)是小儿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孩子最明显的发病部位有手、脚、口腔,甚至臀部或肛门处,该病的症状表现为患儿的身体部位出现类似米粒大小的疱疹,有较强的疼痛感[1]。此外,部分小孩在出现手足口病期间还伴随出现的体征有低热和皮疹等,如果患儿持续出现低烧的情况,将会导致患儿出现食欲不振、头晕头痛等症状[2],同时还断断续续的出现咳嗽、流鼻涕的症状,需要引起重视[3]。关于手足口病的治疗已经成为了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本次研究中,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比较分析来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小儿手足口病病情恢复的作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100例,将其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入院顺序单双号法来进行分组,单号为观察组(50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双号(5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纳入标准:(1)患儿以及家属对研究表示知情愿意参加;(2)进行影像学及抽血等检查后,再与临床具体表现相结合,确诊属于小儿手足口病;(3)患儿在病发后及时前往本院进行就诊医治,在进行治疗的时间内没有接受源于外院或是不明类药物进行治疗干预。排除标准:(1)中途转院或停止治疗者;(2)免疫抑制剂使用者;(3)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有其他重大疾病者;(4)存在智力、精神障碍疾病和难以配合本次研究者[4]。观察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8岁,平均(5.6±1.3)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1~9岁,平均(5.7±1.4)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治疗做好基础检查,多鼓励安抚年幼的患儿;治疗过程中做好消毒处理,帮助患儿取适宜的药物等;治疗后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测,为患儿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1)抽调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成立综合护理小组,并根据诊断结果将患儿进行划分,例如可分为疾病早期组、疾病中期组、疾病晚期组组等。(2)构建线上交流平台,例如qq群、短信平台等,每日由护理人员进行网上健康知识宣教,嘱咐患儿家属注意保障患儿合理饮食、按时服药等,在指导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对患儿对象的关怀,让年幼的患儿能够不害怕,勇敢面对疾病,并以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融入,让患儿家属能够更好地配合,从精神认知和基础护理中为患儿控制病情。(3)如果患儿出现高热现象,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患儿的身体,水温保持在38℃;减少患儿穿衣服的件数,在休息期间也要避免盖较厚的被褥,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左右;如果患儿的体温为内热型,此时患儿会出现畏寒、寒战等现象,护士等相关负责人员要加强对患儿的体温监测,时刻掌握其体温动态;如果患儿的体温在37.5℃~38.5℃,护士人员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对于体温高于38.5℃的患儿可给予药物降温,主要使用的药物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栓等小儿退热药,此外对于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还需要做好预防措施;患儿降温后30 min后需要测量体温,及时记录降温的效果,并根据患儿的身体情况及时补充水分,鼓励患儿多喝水。(4)维持病房的整洁、干净,适当调节温度和湿度,为患儿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告知患儿家属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纤维食物,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5)患儿在发病期间皮肤出现多发、甚至泛发的炎性丘疹、疱疹,如果皮疹等受到患儿发热出汗刺激的情况下,患儿不断搔抓将引发感染,如果疱疹被抓破,疱液渗出将引起病毒的传播;在患儿治疗期间,需要帮助患儿每晚洗澡,洗澡时避免使用肥皂、沐浴露等,洗澡后穿棉质内衣;定期修剪患儿手指甲和脚趾甲;同时护士人员还要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皮肤自护方法,还要清楚讲解皮肤受损的危险因素,如有患儿皮肤有感染现象,可建议使用抗生素药膏[5]。
1.3 观察指标
恢复情况:分别对两组患儿的发热、疱疹、腹痛及水泡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进行统计,然后取平均值在两组间进行比较。住院情况: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花费等进行记录,同样取平均值在两组间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发热、疱疹、腹痛及水泡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均要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住院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平均为(3.2±0.6)d、(418.2±13.5)元;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平均为(5.3±1.1)d、(643.2±24.6)元。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653 4、P1=0.000 0;t2=60.536 8、P2=0.000 0)。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手足口病(HFMD)在婴儿和儿童群体中比较常见,主要表现特征为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患儿发病之初的表现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6]。在患病发热1~2 d后通常出现口腔溃疡现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最后变为溃疡。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表现在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等方面,而手足则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一般患儿患病1~2 d后将出现皮肤斑丘疹,或者出现疱疹,甚至也可见于臀部,其发病的身体部位比较广,而有些患儿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7]。由于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传染病,其致病原因主要是肠道内的各种病毒,其中最常见的有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虽然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但开始阶段其外在表现和普通感冒发烧比较相似,因而被许多家长所忽视,导致患儿的病情加重[8]。因此,小儿家属一定要及时做好预防工作,监督并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刷牙,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勤剪指甲勤洗手,不要让孩子吃生的东西或者没有烧开的水。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9]。但由于其症状不是特别的严重,因而患儿一般治疗7~10 d便可痊愈,而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低,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但对于出现的其他症状,如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10-12],这需要住院治疗。在本次研究中,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比较分析来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小儿手足口病病情恢复的作用。结合试验观察的结果,采用综合护理的患儿发热、疱疹等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均更短,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也更少,护理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小儿手足口病需要引起重视,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综合护理能够快速减轻患儿的病痛,帮助的患儿更快更好的痊愈,也能够缩短住院治疗的时间,减少患儿的住院花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淑林,王浩.双黄连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高热84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河北中医,2012,34(1):127-128.
[2]宋凤美.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125-129.
[3]曹淑媛.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18(14):1329-1331.
[4]李英琴.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2):31-32.
[5]黄敏.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138-140.
[6]陈敏,吴爱芳.个性化综合护理辅助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120例[J].中国药业,2015,14(17):128-129.
[7]伍中华.舒适护理模式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護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214-215.
[8]夏淑钧.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7):225-227.
[9]郭丽红.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2):144-146.
[10]彭向阳,黄穗芳,徐会红.西瓜霜喷剂联合碘甘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38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4):139-140.
[11]陈小红.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循证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111-113.
[12]覃芳华.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8):118-119.
(收稿日期:2017-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