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意义
2018-06-14卿爽
卿爽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1月130例手足口病患儿,依据患儿病变程度分为重症组62例,普通组68例,并选取同时期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儿童血清心肌酶谱、cTnI、hs-CRP水平,观察患儿治疗后心肌酶谱、cTnI、hs-CRP水平变化。结果:重症组、普通组患儿的血清心肌酶谱、cTnI、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心肌酶谱、cTnI、hs-CRP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cTnI、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普通組血清心肌酶谱、cTnI、hs-CRP水平低于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血清心肌酶谱、cTnI、hs-CRP水平的检测可及早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损害情况,预测手足口病病情严重程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心肌酶谱; 肌钙蛋白; hs-CRP; 意义
doi:10.14033/j.cnki.cfmr.2018.3.0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3-0070-02
近些年来,手足口病在临床儿科中已属于高发病、常见病,为一种自限性疾病,手足口病在儿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性传染病,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为引发手足口病较为常见的致病病原菌。手足口病在<3岁的儿童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常在手、足、口腔等位置发生疱疹、斑丘疹。大多数患儿具有较为良好的预后[1]。但部分患儿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心肌组织受累现象,心肌受累后症状往往不明显,给诊断和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2]。本文选取130例手足口病患儿,探讨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测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1月130例手足口病患儿,依据患儿病变程度分为重症组62例,普通组68例,患儿均出现发热症状,手、足、口出现斑丘疹、疱疹。重症组患儿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6个月~2岁,平均(1.2±0.3)岁;平均体重(9.0±0.8)kg。普通组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2.1±0.8)岁;平均体重(12.1±0.8)kg。重症病例和普通病例均符合原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中的诊断标准,排除先天性心脏病、肝肾疾病、肌肉疾病。并选取同时期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2.0±1.0)岁;平均体重(12.2±0.7)kg。三组入选儿童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均在入院后第2天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其心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ST)、cTnI、hs-CRP水平;对手足口病患儿实施相应的临床治疗,予以抗病毒、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营养心肌等方法治疗,在治疗1周后检测患儿心肌酶、cTnI、hs-CRP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儿童心肌酶谱、cTnI、hs-CRP水平比较
重症组、普通组患儿的血清CK、CK-MB、AST、LDH、cTnI、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组患儿血清CK、CK-MB、AST、LDH、cTnI、hs-CRP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重症组、普通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cTnI、hs-CRP水平比较
经治疗,患儿血清CK、CK-MB、AST、LDH、cTnI、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血清CK、CK-MB、AST、LDH、cTnI、hs-CRP水平低于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的手足口病具有越来越高的发病率,有的区域还会出现较为显著的流行趋势。手足口病相关病毒经呼吸道进入到身体内,在肠壁细胞内持续繁殖,大约需1周时间潜伏,然后会大量进入血液,由此导致感染的发生。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较轻微,主要是发热及手、足、口腔等出现丘疹或疱疹。少数患儿症状严重,病情发展速度快,极易造成患儿死亡[3]。手足口病存在一定自限性,如症状较轻可自愈,若严重则需预防心脏受损,且肠道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极易导致暴发性或流行性。因手足口病伴心肌受损时并无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症状较轻,在诊断时通常难以发现心肌损害[4]。
手足口病导致心肌损害的相关机制并无明确解释,通常认为与以下因素存在一定关系:(1)因致病病毒对心肌组织产生侵袭,从而引发急慢性炎性反应,使得心肌细胞出现坏死现象;(2)造成机制紊乱,免疫损伤使心肌组织受到更为严重的损害[5]。心肌酶在临床诊断心肌损伤时较为常用,心肌酶是在心肌细胞中多种酶的总称,当心肌细胞受损后,使得心肌细胞膜的通透性明显增强,从而造成心肌酶大量释放到血液中,从而使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提高。较为常用的心肌酶主要为:CK、CK-MB、LDH、AST等,与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6]。
经本文研究可知,普通组血清CK、CK-MB、AST、LDH、cTnI、hs-CRP水平低于重症组(P<0.05)。重症组、普通组患儿的血清CK、CK-MB、AST、LDH、cTnI、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P<0.05)。由此可知,CK、CK-MB、AST、LDH、cTnI、hs-CRP水平可以有效判定受检者的健康程度,并能够有效确定患儿的病变程度。CK-MB为心肌特异性同工酶,在心肌细胞具有最高的含量,CK通常存于骨骼肌、心肌细胞内,在健康机体中,血清CK-MB、CK通常均保持较低含量,当心肌细胞出现损伤后CK-MB、CK会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到血液内,因此对判断心肌损害具有较高的特异性;AST、LDH与CK-MB、CK比较,特异性较低,但当心肌受到损伤时,AST、LDH含量也明显提高[7]。cTnI只有在心肌细胞内出现,具有高度特异性,可以有效反应心肌细胞受损程度,cTnI在心肌损伤检测中的特异性可超过99%[8]。而且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后,cTnI往往在3~5 h内快速上升,在24 h内达到高峰,在心肌损伤的临床诊断中属于早期应用指标[9]。hs-CRP由肝脏分泌,是人体内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也是最主要、最敏感的标志物,hs-CPR的半衰期较长,血浆浓度较高,比较稳定,其介导的补体激活对于早期动脉硬化的作用显著,可有效反应炎性病变,而且化学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健康者中血清hs-CRP表达较低,半衰期只有5~7 h,且不会因全血、抗炎药物和激素等因素而受到影响。但机体出现炎性反应时,可使得hs-CRP水平快速上升,与炎症具有同步改变的特性,其升高程度与感染程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10-12]。
综上所述,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有效判断手足口病病变程度,早期预警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黄娇甜,祝益民,卢秀兰,等.重症手足口病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特征[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8):1414.
[2]李炎,贺志华,李超伟,等.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超敏C反应蛋白等结果的变化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0):2693.
[3]鲁奇志,张朝勇,易冬玲,等.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13,35(1):67.
[4]李丽,庞保东,艾智慧,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特征及实验室预警指标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4):2839.
[5]谭英征,姚淑琼,龙云铸,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肌钙蛋白I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69.
[6]刘俊孚,牛丽婷,徐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2、白細胞介素-18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0):59-61.
[7]彭燕.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131-133.
[8]林裕锋,黄幸红.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2(2):12-14.
[9]杨凤娥,谢国烈,佃东春,等.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相关性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1):137-140.
[10]张小佛.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分析[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3,11(1):89-90.
[11]周宝琴,叶国秀.心肌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手足口病患儿中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J].北方药学,2013,10(11):75-76.
[12]张永秀.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0):152-153.
(收稿日期:201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