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联合冠脉血运重建治疗急重症冠心病的效果观察
2018-06-14李冰沁李俊杰孙洁
李冰沁 李俊杰 孙洁
【摘要】 目的:研究在治疗急重症冠心病中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与冠脉血运重建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2例急重症冠心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n=31)与试验组(n=31),参照组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单独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急重症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急重症冠心病患者辅助循环时间(75.24±5.23)h、左心室射血分数(34.56±2.65)%、治疗总有效率96.77%,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的(50.54±4.11)h、(40.25±2.01)%、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与冠脉血运重建联合治疗应用在急重症冠心病中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 冠脉血运重建; 急重症冠心病; 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8.3.0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3-0033-0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一种暂时性循环辅助方式,对于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或者心源性休克、药物治疗无效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具备显著作用,该辅助方式可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多的手术方法[1]。现对笔者所在医院分析的62例急重症冠心病患者研究结果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62例样本均选自2015年11月-2016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重症冠心病患者,经病理检查及临床诊断均已经确诊,且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多支冠脉病变、末梢发绀、持续性低血压、少尿、意识障碍等症状,所有患者自愿签署获取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可的知情同意书。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参照组患者中女15例,男16例,年龄45~77岁,中位年龄(65.23±4.23)岁,其中2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40%患者。试验组患者中女13例,男18例,年龄42~79岁,中位年龄(64.21±4.44)岁,其中2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40%患者。两组急重症冠心病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应用美国Datascope-System98型号设备进行操作,Datascope或者ARROW为球囊导管,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局部麻醉,以Seldonger技术常规穿刺左右侧股动脉,且经皮送入导丝,预扩之后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鞘导;对于身高低于165 cm患者而言,需要应用34 ml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球囊导管;对于身高超过165 cm患者需要应用40 ml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球囊导管。置入球囊导管之后与Datascope-System98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进行连接,以1∶1心电触发模式进行起搏。在体内保留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球囊导管3~6 d,且终止搏动时间不可以高于30 min。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情况下选择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的治疗方式,如介入治疗、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3]。
试验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实施冠脉血运重建,分析患者基本情况,如保持12 h及以上血流动力学参数平稳,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组织灌注相对良好,尿量超过30 ml/h,四肢温暖,少用或者停用升压药物,精神状态较为稳定,此时可以考虑停止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4-5]。气囊导管拔除之前需降低球囊反搏比率,减到2∶1,经数小时观察之后如果不发生异常可停机拔管。完成拔管后对穿刺部位立即进行按压,按压时间需超过30 min,随后进行加压包扎,利用沙袋进行12~14 h的压迫,观察患者局部渗血状态,提醒患者下肢不可负重或者用力,持續分析患者局部是否发生肢体远端血运、血肿及出血等现象[6-7]。
1.3 观察指标
患者经对症治疗之后心率减慢、血压回升、尿量增多、改善休克症状以及胸痛程度,降低发作频率,左心室射血分数超过40%患者可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且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为显效;患者经对症治疗之后心率、血压、尿量、休克症状、胸痛程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发作频率等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经对症治疗之后以上症状变化不显著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分析
试验组急重症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4.19%,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辅助循环时间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
试验组急重症冠心病患者辅助循环时间(75.24±5.23)h、左心室射血分数(34.56±2.65)%,参照组急重症冠心病患者辅助循环时间(50.54±4.11)h、左心室射血分数(40.25±2.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75 0、9.542 9,P<0.05)。
3 讨论
急重症冠心病患者手术前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辅助循环可降低左心负荷减轻、改善机体心肌缺氧缺血情况、提升冠脉血流量,恢复缺血或者被抑制的心肌功能,进而全面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恢复以及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平衡,为未来治疗提供更多的机会[8-9]。手术过程中采取体外循环能可为手术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确保顺利完成手术,此外也可以避免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受到体外循环打击[10-11]。手术后采取以上措施可确保冠脉血运重建,且将血管重新开放不再阻塞,避免非坏死区扩大或者重塑,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12-14]。早期血运重建可以恢复缺血缺氧心肌灌注功能,挽救濒死心肌,避免进一步恶化心肌梗死,可源头上消除病因。因此早期血运重建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各具优势,不可相互代替。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与早期血运重建联合之后虽然可获得良好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未来深入分析[15]。本文研究显示,两组急重症冠心病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可得,在急重症冠心病治疗中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与冠脉血运重建联合治疗可改善左室功能,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马宁,张伟华,刘东海,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重症冠心病36例临床效果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5):68-69.
[2]王跃堂,丘俊涛,王旭,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时机对高危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短期效果评价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3):232-236.
[3]崔锦钢,吴元,赵冬云,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情况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2):107-110.
[4]刘蕊.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预后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6(14):91-92.
[5]刘美明.术前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在高危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10):27-30.
[6]万槐斌,杨艳敏,朱俊,等.心室率对合并或未合并冠心病的永久性心房颤动的预后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5(z1):59.
[7]許晶晶,高展,宋莹,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45(7):572-578.
[8]柏春晖,杨增艳.血液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A]//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C].2015:1-2.
[9]胡丽青.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7):663-665.
[10]蔡晓玉,赵嵘.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A]//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C].2015:11-12.
[11]杨静,徐东,沈珠军,等.系统性血管炎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及临床特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8):730-733.
[12]潘尧云,崔朝妹,刘静.1例成人冠脉搭桥术后延迟关胸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5,22(2):46-48.
[13]赵强.前程似锦,任重道远—冠状动脉杂交血运重建的现在与未来[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6,43(1):1-3.
[14]廖富彪,王宗涛.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冠心病血管重建术中的临床运用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1):615.
[15]王斯聪,郑俊波,于凯江,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动静脉体外膜氧合治疗心源性休克的现状[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11):1054-1057.
(收稿日期:2017-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