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联合黄芪多糖注射液对头颈部肿瘤的效果
2018-06-14林玉宗
林玉宗
(福建省泉州市光前医院头颈部放疗区 南安36232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0例。甲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 19~66岁,平均年龄(45.2±5.0)岁;其中鼻咽癌10例、脑胶质瘤10例、脑转移癌9例、腺样囊性癌6例、上颌窦鳞癌5例;Ⅲ期23例、Ⅳ期17例。乙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5.5±5.1)岁;其中鼻咽癌9例、脑胶质瘤11例、脑转移癌8例、腺样囊性癌6例、上颌窦鳞癌6例;Ⅲ期21例、Ⅳ期1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甲组给予IMRT疗法,患者取仰卧位,开展PET-CT扫描,将层厚控制为5 mm,定位后进行靶区、重要器官勾画、三维重建等操作。肿瘤区主要指的是通过临床、CT或者其他影像学检查所发现的病灶区域,患者的临床靶体积位于原发灶外的1 cm内。借助SIMENS直线加速器、MLC技术展开治疗,病灶选取15~25个固定适形野,靶区在95%等剂量曲线范围,治疗的总剂量6MVX射线为DT50-70 Gy/次,1次/d,5次/周。乙组在甲组基础上给予黄芪多糖注射液(国药准字220040086)联合治疗,于放射当日进行治疗,将250 mg黄芪多糖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充分混合后静滴,1次/d,与放射治疗同步,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免疫增强剂。另外,黄芪多糖静脉注射前需进行皮试。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免疫指标水平,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即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活性(NK)。(2)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根据WHO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完全缓解:全部病灶消失维持四周;部分缓解:肿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50%,且维持四周;无变化:未达到上述标准;进展:肿瘤体积较治疗前增加25%。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2]。(3)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皮炎损伤、黏膜损伤、口干等。(4)采用SF-36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近期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乙组各项免疫指标水平高于甲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乙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n时间CD4+(%)CD8+(%)CD4+/CD8+NK(%)甲组乙组40 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0.20±4.10 33.66±3.55*#30.22±5.01 37.46±4.48*22.80±6.50 24.10±4.81*#21.27±4.68 27.21±4.95*1.52±0.24 1.79±0.32*#1.61±0.25 2.35±0.21*17.58±5.86 20.51±5.88*#18.04±5.24 23.72±5.5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甲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口干12例、皮炎损伤8例与黏膜损伤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0%;乙组出现口干8例、皮炎损伤5例与黏膜损伤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00%。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甲组SF-36评分为(61.3±3.2)分,治疗后为(78.5±1.1)分;治疗前,乙组 SF-36评分为(61.0±3.5)分,治疗后为(89.6±1.0)分。乙组治疗后SF-36评分高于甲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IMRT技术逐渐受到人们关注,该种治疗方式作为增效、减毒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IMRT可以使剂量分布和靶区形状相互一致,同时还能保护患者正常组织,与传统的放射治疗相比,其对患者肿瘤控制率更高,毒副作用更小[3]。
有研究显示,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放射线会损伤其黏膜细胞的DNA而导致口腔黏膜的上皮细胞及其基底细胞、唾液腺细胞、固有层干细胞等出现凋亡或者坏死,使黏膜结构严重受损。但放射技术得到改善后,可有效弥补了上述不足,通过手术方法将唾液腺转移到低剂量射线区,或者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患者唾液腺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等,从而保护患者口腔与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乙组为82.5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0%,显著高于乙组45.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应用黄芪多糖注射液联合IMRT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乙组CD4+、CD8+、CD4+/CD8+、NK 水平与 SF-36 评分均高于甲组(P<0.05)。说明头颈部肿瘤患者接受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过程中配合黄芪多糖,可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水平。究其原因,该药物可增强患者唾液腺耐受剂量,同时能够发挥益气养阴与扶正抗癌之功效,在放射治疗中可有效避免发生毒副作用,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其生活质量[4]。综上所述,应用适形调强放射疗法联合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头颈部肿瘤,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增强机体免疫力,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1]朱丹丹,周大明,赵九军.调强放射治疗联合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0):1652-1654
[2]李密辉,董竞成.黄芪及其主要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概述[J].中医药导报,2015,21(24):23-25,28
[3]张保祯,乌晓礼,赵娟,等.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结合热疗治疗颈部转移肿瘤的疗效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20(11):1231-1233
[4]虞义建,甘梅富.黄芪多糖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对肺癌患者组织P53及Ki-67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3):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