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散思维个性写作
——绘本《离群的小鸭》教学及点评

2018-06-14执教姚永东点评吴立岗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鸭队伍绘本

执教/姚永东 点评/吴立岗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绘本是借着图文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想一想,你读过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绘本故事?

生:《鳄鱼爱上长颈鹿》。

生:《疯狂星期二》。

生:《小猪变形记》。

点评:绘本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采用谈话的方式,唤起学生的定向注意,引起学生的联想回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脑中的绘本故事鲜活迸出。

二、出示绘本,定格故事

(出示绘本内容)

师:课件上一共有几幅图?

生:四幅图。

生:不对,三幅图。

师:图上标着四幅图,但是只有三幅图画了内容,还有一幅图是空白的。我们来具体看看图上都讲了什么。

(出示第一幅图)

师:图上画着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在干什么?

生:春天,鸭妈妈带着一群小鸭出去玩。

生:春暖花开的季节,有一天,一群小鸭跟着鸭妈妈去找食物。

师:这是故事的背景。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早晨,能发生什么故事呢?请看第二幅图。

(出示第二幅图)

生:一只小鸭悄悄地离开了队伍,要到河岸上去。

生:小鸭觉得在队伍后面不自由,它就悄悄地离开队伍了。

师:这是故事的起因。离开鸭群的小鸭会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第三幅图。

(出示第三幅图)

生:小鸭子上岸后,遇到了一只猫。

生:小鸭子到了草地上,被一只猫看到了,猫要吃小鸭。

师:这是故事的发展。小鸭和猫相遇,会怎么样呢?小鸭的命运如何呢?请看第四幅图。

(出示第四幅:空白图)

生:小鸭子被吃掉了。

师: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生:我们不能离开团队,不能离开集体,外面很危险。

点评:绘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故事的轮廓。姚老师着重进行记好一件事的叙事素描训练,引导学生走进绘本,理解绘本中的故事。绘本内容浅显易懂,学生能一目了然地感知故事内容。教学中,姚老师强调“一件事”的基本要素和结构,引导学生把事情写完整。如写一件事,姚老师强调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有几个人物参加,有哪些主要情节。告诉学生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阶段,让学生明白完整的情节结构形式。最后,姚老师引导学生在故事完整的基础上,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从故事中有收获。

三、扩展故事,化简为详

(课件出示:一天,鸭妈妈带着一群小鸭出去找食物。有一只小鸭觉得跟在队伍后面不自由,它就悄悄地离开队伍了。小鸭上岸后,被一只猫看见了,它张开大嘴,小鸭成了它的美餐。)

师:如果这样的作文交给老师,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样写,文章太短了,老师会说写得不具体。

师:文章写不长、不具体,是我们的难题。其实,文章要写具体,是有方法的——把各种描写的手法混合起来。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色?

生: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大地铺上了绿色的春装,柳树发芽了,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花儿也绽放出美丽的笑容。

生: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河水清澈见底,明媚的阳光洒在水面上,一群小鸭来到了河里找食物。

师:把看到的景物加进去,内容比以前更具体了,让我们身临其境。现在发挥你的想象,说说第一幅图中,你仿佛听到鸭妈妈和小鸭们交谈什么?

生:鸭妈妈对小鸭们说,“孩子们,你们不要到处乱跑,会遇到危险的。”小鸭们异口同声地说,“知道了!”

师:让人物开口说话,文章就具体多了。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要写好提示语,可以加上人物的神态、动作做提示语,这样内容会更加具体生动。

师:我们看第二幅图。请你猜想一下,小鸭为什么要离开鸭妈妈?它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小鸭想,我跟在队伍后面多慢啊,而且虫子又小又少,不如单独去找一找。岸上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虫子,到时候把虫子带回去,妈妈一定会夸我是最了不起、最能干的小鸭。

师:写出小鸭心里所想,让人感受到小鸭的内心世界。

师:我们来看看第三幅图。你说要加什么,文章就会具体?

生:要加上人物对话。要写出猫和小鸭说的话。

师:是的,让人物开口说话,文章会具体。你说,它们会说什么呢?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小鸭,你好啊。我带你去个好地方。”

“去哪里?”

“去我的肚子里。”

“不,你别吃我!救命啊——”

“喊吧,你喊破喉咙也没用。”)

师:这组对话,哪些是猫说的,哪些是小鸭说的?

(学生汇报交流)

师:它们会怎么说呢?请你给人物加上神态或动作。

生:“小鸭,你好啊。我带你去个好地方。”从草丛里窜出来的猫得意地说。小鸭好奇地问:“去哪里?”猫摸摸肚子,笑着说:“去我的肚子里。”“不,你别吃我!”小鸭吓得面如土色,大声喊道:“救命啊——”“喊吧,你喊破喉咙也没用。”猫瞪了小鸭一眼,大声吼道。

师:给人物添加上神态、动作,人物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把环境、语言、心理、神态、动作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文章的篇幅自然就写长了,内容也具体生动了。文章要写具体,就要学会把各种写法混合起来。

点评:写具体是中年级段学生的写作难题。在学生把故事写完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写具体”的问题,教给学生表达方法,授人以渔。对于写作技巧的细节描写,姚老师没有生硬地教给学生,而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润物无声地让学生掌握写具体的技巧,从而使孩子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四、打破定势,个性写作

师:故事大家都明白,如果所有同学都这么写——“离群的小鸭最后被猫吃掉了”,这样的故事,老师看一篇就行了。大家都这么写,就会千篇一律。而且这样的故事充满暴力。童话故事都是美好的,就像《喜羊羊与灰太狼》一样,尽管狼可以吃掉小羊,但是最终都没有悲惨的结局。试想一下,小鸭难道就一定会被吃掉吗?

生:不一定。

师:请你思考一下,谁会来救小鸭?

生:鸭妈妈来救小鸭。鸭妈妈发现小鸭丢了,就带着鸭群去寻找。突然听到了呼救声,就连忙赶过去,原来喊救命的正是自己的孩子。猫正准备去吃那只小鸭,看见鸭妈妈来了,转身就跑了,因为这只猫最怕鸭妈妈用嘴巴叼自己的脸。

师:除了鸭妈妈救小鸭,还会有谁救小鸭?

生:其他小鸭来救。一只小鸭看到岸边的小鸭有危险,就大声呼喊:“鸭妈妈快来啊,小鸭在这里。”猫一看,以为后面有鸭群,就跑了。

师:这是一只有勇有谋的小鸭。想一想,还会有谁来救小鸭?

生:农夫来救小鸭。

师:农夫在图画中没有,你给图画添加上人物,可以吗?

生:我不知道。

师:可以的。最后一幅图是留白,给我们很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合理地添加人物。添加人物后,故事的情节就会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你的故事会怎么样呢?

生:当猫张开嘴向小鸭走来时,小鸭闭起眼睛,等待死亡的来临。这时,只听一个声音高喊:“好哇,你这个该死的猫,竟敢欺负小鸭。”小鸭睁开眼睛一看,正是自己的主人。农夫拿起笤帚扔向猫,“喵——”猫吓得跑远了。

师:你的故事讲得真精彩!除了添加农夫救小鸭,还可以让谁来救小鸭?

生:猫妈妈、小狗、鸡妈妈……

(学生交流)

师:有这么多人救小鸭,难道小鸭不可以自救吗?假如小鸭自救,会如何做呢?

生:面对危险,小鸭急中生智,对猫说:“你敢吃我吗?你和我都是为主人做事的,主人把我们当作手心里的宝。我长大了,每天为主人下蛋,天长日久,主人把我下的蛋拿到市场上去卖,能挣很多钱,我就是主人眼里的摇钱树。你把我吃了,主人能放过你吗?”说着,小鸭就昂起头,盯着猫。猫想了想,小鸭的话确实有道理,就走了。小鸭说:“猫大哥,等一等。”猫转过头说:“小鸭,你走吧。”“猫大哥,以后我在河里抓到小鱼会送给你的。”“谢谢,你太好了。不过,你以后千万不能一个人出来,离开集体会有危险的。”猫目送小鸭下河,直到它走远了。

师:精彩的故事,充满温情和智慧。我们再来思考,难道小鸭在猫面前一定就有危险吗?如果不是危险,它们相遇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生:猫看到小鸭上了岸,就问:“你怎么脱离队伍了?你不知道脱离队伍是很危险的吗?要是来了一只野狗什么的,你就会成为它们的美食了。”听了猫语重心长的话,小鸭知道错了,于是又回到了队伍里。

师:是啊,猫不一定是坏人,你故事中的猫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长者,给晚辈谆谆教诲。现在我们知道最后一张图的留白,原来可以写出这么多丰富的故事。

师:老师有个疑问,难道小鸭离开队伍都是因为在队伍中不自由吗?都是要到外面找食物吗?如果不是,还会有什么原因?

生:有一只小鸭生病了,这只离群的小鸭想回家陪伴它。

生:小鸭和猫有个约会,它想听猫把昨晚没讲完的故事讲完。

……

师:我们现在来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大多数同学用第三人称写。其实,我们还可用第一人称写。谁来说说第一人称“我”是谁?

生:“我”是那只离群的小鸭。

生:“我”是鸭妈妈,在给小鸭们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生:“我”是猫。

师:想一想,“我”除了是动物,还可以是谁?还有谁也见证了这个故事?

生:“我”是河岸上的草地,看到了发生的故事。

生:“我”是小河。

生:“我”是大树。

……

师:现在我们来写这个故事,大家能一样吗?

生:不能。

师: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故事才是好故事。课后我们完成这篇作文。优秀的习作,老师会在班级公众号里展示,向报刊投稿!

点评:解决了写完整、写具体的问题之后,姚老师立足于“写出个性”,也就是让学生能写得好,能写出不一样的、富有个性的文章。姚老师引导学生求异,打开思路,“小鸭难道就一定会被吃掉吗?”“谁来救小鸭?”“难道小鸭离开队伍都是因为在队伍中不自由吗?都是要到外面找食物吗?如果不是,还会有什么原因?”学生突破原有的定势思维,思路豁然开朗,各种答案层出不穷。最后,姚老师还引导学生变换人称,改用第一人称来写故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拟人手法来叙述,让学生享受到无拘无束表达的快乐。

总评:

姚永东老师执教的绘本作文《离群的小鸭》,抓住学生的求异思维,扎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打破了作文千篇一律的现象,达到了“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目标。

一、授人以渔:在扎实的训练中掌握

有的教师认为作文是不需要教的。那学生写作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姚老师的课告诉我们,学生有困难,教师应该出手帮忙。如何帮忙?姚老师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方法。学生习作写不具体怎么办?姚老师在引导提问中,让学生关注细节描写,通过“把各种写法混合起来”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写作技巧。

二、设计有梯度:在坡度中降低难度

姚老师的课由说出绘本故事轮廓,到写出具体故事,最后到写出不一样的故事,整个设计的流程清晰合理,既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又体现出层层深入的特点,就像爬坡一样,前面的设计为后面加大难度的设计做了铺垫。这样的设计环环相扣,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课堂上可以看到学生兴趣盎然,这都得益于有梯度的设计。

三、思维有发展:聚焦学生发展性思维

思维是儿童作文能力的关键,贯穿儿童作文的全过程。绘本作文,提升儿童的思维能力,为儿童享受生命表达的快乐提供了一条途径。姚老师的课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琴弦,让儿童在思维发展中体验到生命表达的快乐。如让学生填补第四幅图的空白时,通过发问“谁会来救小鸭?”“难道小鸭不可以自救吗?”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思维拓展延伸。再如引导学生写具体时,教师让学生用“把各种写法混合起来”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多个角度思考。

四、搭建平台:巧建习作交流平台

在姚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故事进行重组后,一定会生成不一样的文章。在课结束时,姚老师说会将优秀作品在公众号展示或向报刊投稿。课标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句话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小学生写作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从这个目的出发去开展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真正的表达欲望,更不会与人交流。

猜你喜欢

小鸭队伍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智救小鸭
小鸭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
五只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