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康复护理对脑性瘫痪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儿的干预作用

2018-06-14刘永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脑性脑瘫功能障碍

刘永会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并发症中吞咽功能障碍较为常见,据报道,脑瘫患儿中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70%~75%[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摄食困难、咀嚼动作不协调、构音障碍、流涎、饮水呛咳等,如吞咽功能障碍持续得不到缓解,则可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反复呼吸道感染、吸入性肺炎和误吸等,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吞咽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进行护理干预意义重大。本研究主要运用口腔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10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住院的脑瘫伴吞咽功能障碍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6岁,平均(3.14±1.30)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7岁,平均(3.12±1.31)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中脑瘫的诊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脑瘫的诊断标准;(2)洼田饮水测验在Ⅲ级及以上;(3)2~10岁;(4)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咽喉部畸形或器质性病变者;(2)合并癫痫、严重智力低下等并发症者;(3)存在心、肝、肾等重要器官重大疾病者。

1.5 护理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如运动训练、作业疗法、语言训练、针灸、按摩等,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使用吞咽功能治疗仪,具体方法为:分别将电极的正负两极放在颈后发际下及颈前环状软骨处,选用治疗方式中的儿童交替脉冲模式,选择INDICAT功能,病症选择DYSPHAGIA,预热7 min。选择中频电流AMF、MT。治疗时间为30 min,每日1次。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腔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包括:(1)口腔按摩:以头面部穴位如颊车、地仓、廉泉、人迎、承浆等为主要按摩点,强度可循序渐进,以患儿能够耐受为宜,然后进行口腔内部肌肉、舌体按摩,依照面颊内侧、舌根、齿龈的顺序进行,并轻捏舌体进行上、下、左、右被动运动。每次持续20 min左右,每日1次,每周5次,3个月为1个疗程。(2)家庭口腔功能锻炼指导:指导患儿家长在平时给予患儿一定的功能训练,主要锻炼口腔运动、吞咽功能、感觉刺激等,按摩患儿口周肌肉,轻压上唇,轻拍颊部,做张口、闭口、咀嚼的动作让孩子模仿,对于能够配合的患儿让其张口至最大发“啊”的音,然后放松,咬紧牙齿发“衣”的音,嘟起嘴发“乌”的音,做闭唇鼓腮的动作,每个动作重复5~10次。(3)感觉刺激:增加感觉刺激,用冷冻过的棉签轻轻刺激舌、颊部、软腭、咽后壁,每个部位停留不超过5 s,如果出现呕吐反射则停止;用软毛刷连续、快速地摩擦患儿的口唇、口周数次,用不同质地的毛巾、不同温度的水刺激口面部,增加面部肌肉的感觉刺激。(4)个体化饮食指导:嘱患儿家长要耐心,给予足够长的摄食时间,避免食物重叠入口,防止呛咳,根据患儿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进食体位,一定要避免全身的肌张力增高,避免异常动作出现,尽量选择坐位,骨盆与脊柱保持正常状态,髋关节屈曲90°,头部稳定在身体正中位置,身体两侧对称,一切动作由身体中线开始。年龄较小或竖头不稳的患儿可采取抱坐喂食。不能在仰卧位进食,会使吸吮和吞咽更加困难,还有窒息的危险。根据患儿的吞咽障碍程度选择进食的种类,并逐渐完成流质→半流质→软食→固体食物的过渡,先从口角缓慢注入少量温开水,观察患儿吞咽情况再行喂食,选用扁平且柄长的匙喂食,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达到安全的一口量,观察患儿吞咽半小时内有无咳嗽为宜。

1.6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及吞咽障碍调查问卷评分。

1.7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经护理干预后,患儿的吞咽障碍症状消失,患儿可自如进食;(2)有效:经护理干预后,患儿的吞咽障碍较前明显改善,能够接受食物,口内转运能力提高,出现咀嚼,呛咳现象减少,呕吐减少;(3)无效:经护理干预后,患儿的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其他症状未见减轻[3]。

1.8 吞咽障碍调查问卷(dysphagia disorders survey,DDS)评分 全量表分为两部分共15个问题。第一部分为吞咽困难的相关因素,包括身高/体质量、食物的性状/受限情况、进食独立性、改良餐具的使用、进食姿势、进食/吞咽模式;第二部分为进食分析,包括拿取食物时方向准确性、接受食物的能力、咀嚼、咽下、咽后体征、食管期体征。并根据第二部分内容进行了吞咽困难的严重性评分。DDS=0分,提示无吞咽障碍;DDS>0分,咽期得分=0分,提示轻度吞咽障碍;DDS>0分,咽期得分>0分,提示中重度吞咽障碍;不能用口进食提示极重度吞咽障碍[4]。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4.706,P<0.05。

表1结果表明,施行口腔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DDS评分比较 施行口腔康复护理前两组患儿D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行口腔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儿D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施行护理后D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DDS评分比较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at=5.013,4.115,P<0.05;与对照组比较,bt=2.153,P<0.05。

3 讨论

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小儿脑瘫发病率约为2‰,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脑瘫患儿的数量也相应增加。脑瘫患儿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由脑神经支配的相应部分出现躯体功能障碍为主要原因[5]。由于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存在严重障碍,病情较轻的患儿在行走的过程中出现异常姿势,如患儿的病情严重,则无法站立、行走,且大部分脑瘫患儿均伴发其他障碍,如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听力和视力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6-7]。其中吞咽功能障碍较为常见,吞咽功能障碍主要是指食物从口腔经咽、食管向胃运送过程中受到阻碍所产生的症状,其主要的机制可能在于脑干网状结构受损可能导致口咽部运动障碍,进而出现吞咽障碍和言语障碍[8-9]。在本研究中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口腔康复护理干预后其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高达96.67%,明显高于常规护理,且观察组患儿的DDS评分改善程度也优于对照组,均提示口腔康复护理的重要作用,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10]。本研究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应用口腔功能训练能有效增强口腔运动协调能力,使口、唇、舌、下颌肌肉紧张度改善,促进吞咽及构音器官血液循环,改善咽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口周按摩以口周的穴位为主,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等作用。面颊口周部的按摩可使口唇、舌、下颌的肌肉紧张度改善,可减少无意识的吸吮、吞咽、咀嚼等动作,从而提高吞咽功能。患儿进食时体位极为重要,躯干垂直头正中颈部轻度向前屈曲[11],对于吞咽障碍的患儿是最佳的进食体位,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气管,并在进食后保持次体位30 min,避免误吸发生。穴位按摩可促通经络,活动面部肌肉,刺激口唇反射、吸吮反射,对舌的灵活性、抑制流涎具有明显作用[12-13]。口腔周围肌肉的障碍不仅阻碍咀嚼和吞送,对咽反射的开始也有很大影响。训练口周肌肉有助于增强咀嚼和吞咽运动相关的肌肉,改善其控制能力。感觉刺激是伴有吞咽障碍的脑瘫患儿常用的训练方法,采用冷刺激[14]可诱发吞咽动作,有效提高相应区域的敏感度,有助于感觉的恢复,使吞咽反射更加强烈,酸、甜味道刺激增强味觉敏感性及食欲。综上所述通过口腔康复护理和训练脑瘫患儿,可以明显提高其吞咽功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保障进食安全,从而达到恢复患儿正常进食功能的目的,提高生活质量。

[1] 李林.国内小儿脑性瘫痪语言障碍康复的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5):442-444.

[2] 李晓捷,唐久来,马丙祥,等.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4, 29(19): 1520.

[3] 区惠红,易爱文,邓晶晶,等.针刺疗法和吞咽协调在改善脑性瘫痪患儿吞咽障碍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7):16-18.

[4] Sheppard JJ,Veugelers R,Penning C.Dysphagia disorders survey and dysphagia management staging scale,users manual and test forms revised[M].Lake Hopatcong NJ: Nutritional Management Associates,2002:10.

[5] 庄妍,庞伟,孙颖,等.小组式作业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4):455-458.

[6] 侯梅,姜艳平,杨会娟.脑瘫患儿吞咽障碍和口运动特点及其临床评定[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 (12):902-905.

[7] 田晶,金妍,魏开颜,等.OPT口部肌肉训练配合按摩治疗脑性瘫痪流涎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1):50-51.

[8] 侯梅,傅平,赵建慧,等.脑瘫患儿口运动与进食和营养问题[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0):49-52.

[9] 安春梅.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吞咽障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5):98-99.

[10]白青云,张建奎.脑瘫合并吞咽障碍患儿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光明中医,2015,30(8):1765-1768.

[11]王新德.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47-556.

[12]李晓捷,陈秀洁,姜志梅,等.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78-379.

[13]任金梅,詹艳.喂食指导与吞咽功能训练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 (5):1070-1071.

[14]蔡文智,李亚洁.脑卒中的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27-133.

猜你喜欢

脑性脑瘫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儿童脑性瘫痪的病因研究进展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