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唯物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2018-06-13田学林

学周刊·上旬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引领作用唯物史观高中历史

田学林

摘 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元史观认识历史,应坚持唯物史观的引领作用,善于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坚持多元统一的史学观,用唯物史观引领,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唯物史观;引领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8-01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8.078

在历史课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元史观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历史现象,这是必要的,但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唯物史观。笔者认为认识历史现象,应坚持唯物史观的引领作用。当前,我们党提出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以人民为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这就要求在历史课教学中,必须突出唯物史观,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看待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自觉性和能力。

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历史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一、历史发展是受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支配的

在社会转型时期或生产关系调整阶段的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如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这一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运用,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作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即采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由此开始出现新的生产关系,形成了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井田制开始瓦解。随着封建经济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推动各国的变法改革运动如秦国商鞅变法等,最终使封建制度得以确立。由此使学生明白: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引起了上层建筑的变革。再如,近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及后来的调整都是由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这一客观规律决定的。

二、历史进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但过程是曲折的。在社会变革中新力量的崛起必会受到旧势力的阻挠反对,但新生事物必定会战胜旧事物。如商鞅变法中商鞅遭车裂而死,但“商君虽死,秦法未败”,终使秦确立封建制度,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半个世纪,期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反攻倒算,但英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使英国率先开始和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历经艰难曲折: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从艰难的低谷中找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但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遭受灭顶之灾,在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后,才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通过类似历史进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旧势力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是曲折艰难的,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只要顺应潮流,一定能取得胜利。

三、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在认识历史上许多成就时,既要看到英雄人物的作用,又必须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上许多治世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虽与帝王调整政策有关,但根本因素在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帝王所以调整政策也是由于人民群众力量的影响,如汉初吸取秦末农民战争的教训,实行与民休息政策,从而迎来了第一个封建盛世。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君舟民水”,才出现“贞观之治”。拿破仑深刻影响了法国和欧洲历史进程,但其上台是时势造就,正如马克思所说:“法国的阶级斗争是如何造成了一种条件和局势,让路易·波拿巴那么一个平庸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1]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所以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的参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一再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终获成功,其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就懂得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认识功过,就能自觉树立群众观点,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

四、始终坚持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经济与政治的反映

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會意识的唯物史观的体现。历史上每一种文化现象,必有其产生的社会土壤。中国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两千多年,是因为中国农耕经济的稳定性和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欧洲近代之所以发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反教会神权反封建专制的需要。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历史上重大社会变革,无不以思想的解放为先导。正是有了两次思想解放,欧洲才发生了蓬勃汹涌的资产阶级革命,促使欧洲率先实现了社会的转型。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才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由此使学生懂得“思想文化现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映,又指导了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2]。

五、阶级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就要求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农民起义、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定历史时期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资产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促成了社会的转型。无产阶级作为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斗争不仅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如英国宪章运动,而且在以俄国、中国为代表的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人类社会新型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农民阶级虽然不代表先进生产力,有其阶级局限性,但其斗争却迫使统治者对统治政策进行了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整。明白了这些内容,学生就会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认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深刻内涵和意义,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历史教师应坚持多元统一的史学观,既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又要注意突出唯物史观的基础和引领作用,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引领作用唯物史观高中历史
“分配正义”概念的历史追溯与唯物主义重构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作为一名藏区小学教师要以师德教好学生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
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观
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