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音乐中的渗透
2018-06-13杨柳
杨柳
【摘 要】本文把音乐艺术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从分析古代乐教思想于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到当今社会音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影响,将二者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下能够共同增进人的情感、丰富人的精神和塑造人的灵魂等重要性进行阐述。更能加快科学有效的模式,用实践途径进行推广,试图完善学生人格,推动学生成长成才,使学生达到全面发挥素质教育、健康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思政教育;音乐艺术;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7-0161-01
我国当前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有着遥相呼应的密切联系。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音乐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有效结合,对更好地加强音乐和改进现阶段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特别是在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丰富学生审美视野、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古代礼乐之——政治教育思想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意思是要想转移社会风气,改变民众习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体现了古代礼乐教育思想独一无二的地位。
(一)中华文化,“礼乐之邦”。礼乐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的“礼乐文化”奠定了中国成为“礼乐之邦”,“礼乐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了人类的辉煌,使人们达到自我完善的作用。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占有核心位置。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追溯历史,乐教之为“六艺”先。先圣孔子有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讲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这是儒家的教育思想的概括,在古人眼中,学习音乐是人成长成才的完备阶段和最高要求,体现了音乐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音乐对提高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而在“六艺”传统中,乐教也最为早出,居于三代“王官之学”的首位,已成为当时中华文明发生时期最重要的文化基因与思想资源。乐教所统摄的乐语、乐舞、乐歌等已发展成为完整的理论意识形态,居于先秦时期话语的中心地位并在传统时代保持了长期的独尊地位,从信仰构建和政治价值来考察,乐教在古代思想政治制度和精神生活中就占据了极为显著的地位。
二、音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音樂的含义。何谓音乐?音乐是集人们抒发情感、表达感情的艺术,无论是演唱、演奏还是聆听。在此过程中都能使人们对感情的表达来加以升华。通过从音乐审美的过程中,人们抒发了感情和精神的寄托,认识和遵循道德。而音乐何以寄托人们的情感呢?却是由于音和音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高低、强弱、快慢、忧乐、明暗、劲柔、断连等等,这就类似于人的脉搏律动和整个生长的规律等。最为神奇的是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一种神奇的力量。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还能放松人的心情,洗涤心灵,放逐灵魂,提高审美,使身体与心理共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行为可以反映社会生活,又能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变化。
(二)当今社会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在对人们思想、文化、心理、教育等方面的潜移默化和感染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具体来说,音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音乐传播主流的思想政治意识。在现代社会里,一切关于思想文化的有效传播、意识形态建设和文化经济的实现,都只有通过和借助于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手段才能实现,经济的竞争背后更多的是整个国家文化的竞争,也是民族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小众文化到文化集合,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的一个过程。因此,音乐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担负起集合人心、号召民众和传承文化的伟大使命和任务。
2.音乐启迪高尚的道德情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整体。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就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即孩子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原本参与其中,使他们能够享受艺术世界带来的美好,音乐不只是旋律和音符,而是与他们所接触的儿歌、律动、美术、舞蹈、手工等艺术相关联的一门艺术。通过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驱动力,从而开发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心智的培养,启迪心灵,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情感的正确把握。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虽然属于德育与美育两个不同领域的范畴,却也通过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即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理论教育的形式来展开,音乐则通过艺术形式来表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实现了增进人的情感、丰富人的精神和塑造人的灵魂等重要的功能。对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创新精神等都有积极作用。真正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