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公务员思想政治现状及对策

2018-06-13李潜

商情 2018年17期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心理特征以人为本

李潜

【摘要】基层公务员做为政府的根基和群众的依靠,他们的思想政治 教育问题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政策的下达、民声的上传。如何根据当前基层公务员的思想现状和生存环境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 以人为本 心理特征 生活保障

公务员,是国家的意志的反映者,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是联系人民群众与政府机关的纽带。他们的行为举动代表了政府的形象,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和党的执政水平,做好基层公务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着我国政治基层建筑的稳固与否。

目前我国公务员约750万名,其中90%为县处级副职以下职务,直接接触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约为60%,此类人群就是本文中所表述的“基层公务员”。基层公务员的特点为:(1)人数较多,分布广泛。由于其“基层”的身份,在公务员队伍中占比较大,而且基本涉及到国家的各个领域和部门。(2)工作量繁重,经常身兼多职。虽然我国公务员整体数量上来看较高,但相对与美国而言,我国700万公务员服务于13亿人口,美国2200方公务员服务于3亿人口,即便统计上事业编制的单位人员,公务员的数量与美国相比仍相对不足。(3)职级较低,学历较高。根据统计,一名普通公务员,在退休之前能晋升到县处级的概率只有不到4%,升职难,是所有公务员面临的困境;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而新招录的公务员大部分供职于基层服务单位,故该人群具有学历相对较高,学识相对较丰富的特点。

基层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是指以基层公务员队伍为主要对象,采用不同的手段对其思想政治水平、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有目的的,规范性较强、政策性较强的教育和疏导,使其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能够达到国家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从而正确传导国家的意志和政策,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使基层公务员首先具备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理想和信念,具备共产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切实肩负起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

根据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大部分的基层公务员思想政治素质随着时代变迁,受到物质横流的影响,个人心理素质的不同,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幾点:

1.理想信念淡薄

“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主宰人的心灵世界,制约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它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过:“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近4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稳坐世界经济第二把交椅。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各级公务人员的理想和信念。作为基层公务人员,面对事务繁重、工资微薄的状况,一旦理想信念有了动摇,轻则消极懈怠,重则贪腐横生。忘了自己的“初心”,患了精神上的“软骨病”。

2.服务意识较差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两个,首先是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部分新人职的基层工作人员对公务员身份理解有较大偏差,没有认清被服务的群众才是政府服务中的主角,工作目的不纯净。其次是出现职业倦怠,这种“慢性疲劳综合症”在公务员身上的“发病几率”几乎高达50%。出现的主要原因为工作目的不明确,迷失工作方向感,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牢固的建设理想社会主义的信念。

3.队伍建设不稳定

由于面临升迁难的困境,大龄的基层服务人员在面对工作压力、生活经济压力时,无法正确的排解矛盾,同时多年的基层服务阅历可能会接触到各界的领导人物,借助人脉关系辞职工海经商的不在少数。新人职的基层服务人员则会面临未曾预料的繁重工作和不甚如意的薪资水平,与入职前的期望值偏离较大,可能也会选择其他出路。

基层公务员由于其工作环境、工作地位、服务对象的、服务性质的特殊性,故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存在一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更讲实效性。

首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做到“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道德规范,对基层公务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教育影响,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具体实践活动。“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构建理想社会主义社会的总目标,以促进人的人格完善以及全面发展为现实目标来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做到“个性化”。从社会学角度上来理解,“个性表现为社会心理东西和个人心理东西的差别的统一”。注重基层公务员的个性化,就是指利用自己教育机构或教育者的特长、专业优势、个性化的课程等,主动对接基层公务员的相关个性特质:年龄、教育情况、天赋、爱好等,使受教育者能够释放自己的天性,将受教客体的主体性完全的发挥出来,同时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有效的得到传达和吸收。

2.做好基层公务员心理疏导工作

基层公务员是是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执行者,也是推动基层各项事业发展的直接责任者。不少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思想负担重,工作压力大,其具体反映在工作中:做事情绪化,易冲动,缺乏工作热情,出现工作倦怠,工作机械,缺乏激情,逃避工作;反映在生活中:情绪波动大,易失眠,喜怒无常,无法与同事和家人正常沟通。

首先应将干部在选拔和招录过程中加入个人心理特征测试,要注重干部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的考核,主动为每名公务员找到最符合其心理特征的工作岗位,从根源上避免产生心理失衡。定期对干部的心理状况进行普查并形成档案,及时跟踪,利用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或讲座的形式请专业人士提供心理辅导,正确引导基层公务员面对得失、赏罚、名利,增强心理的承受力。保证基层干部八小时工作制,通过合理分配和统筹安排,避免基层干部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进行接访、扶贫等心理压力较大的工作。同时关注基层干部八小时工作外的生活质量,利用工会主动在生活时间安排丰富的文娱活动,做到主动减压,以疏代堵。

3.坚持基本生活保障,建立合理的物质激励原则

1980年,邓小平就提出了:“第一,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第二,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一定的物质利益,但这决不是提倡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绝不是提倡都向钱看。”这仍然是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只追求政治上的付出和奉献,无疑是把人当做了纯粹的“政治人”,而摒弃了其“经济人”的身份,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人类作为“完全人”在社会中存在的原则,因此应遵循思想政治辅导和满足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为引导的双重原则。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公务员的待遇问题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在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此文件正式将有着多年工作经历的基层公务员的待遇问题进行了妥善的处理。在下一步工作中,各级政府应将公务员考核制度与精神、物质激励相结合,从德、才、廉、能等方面对其工作及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评定,并适当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从而调动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尽量降低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心理波动。

基层公务员做为政府机构设置中的重要一环,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关乎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建设,关乎着所有政策的落实和民生的回馈是否及时到位,是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和国家政府的导体,如何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低,同时应按其心理特征进行岗位分配和做好心理预防、疏导工作,最后应合理进行物质激励以保障生活需求。以上列举的均为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只有对这些矛盾有了客观的分析,深刻剖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切实将基层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吴潜涛,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含义[J].理论参考,2012,59(6):38-41.

[2][俄]涅米罗夫斯基著,司海新译.个性社会学[J].前沿,2001(5).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基层公务员心理特征以人为本
浅谈心理疏导在基层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基层公务员政策执行过程中伦理困境及对策
加强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监督体系建设刍议
浅析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借阅心理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河南省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分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