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翻译理论特点分析
2018-06-13崔姗
崔姗
【摘 要】后现代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不仅引起了建筑学、心理分析学等多个领域的波动,也对翻译理论研究有深刻的影响。本文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后现代主义翻译理论的特点,从而为今后的翻译理论探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认识。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辩证思维;翻译理论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7-0211-01
一、译文与原文的处理:解构主义的运用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要接触原文,分析和解读原文是译者做好翻译的第一步。在后现代主义思想中,解构主义对于这一步的阐释非常明确,即以消解为特征,将原文的解构和意义否定,某种程度上,即否认文本为中心。这种解构主义的运用造成的影响,首先是对传统翻译理论“忠实”原则的挑战。在国内传统翻译理论中,“忠实”是要译者力求译文与原文对等,且让译文服从原文的意义。但在解构主义中,译者需要重视的是原作的信念思想,且译者作为转换者,应当参照输入语所处的文化环境,构造一个符合输出语特点的新文化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转换,甚至是“自由发挥”,让读者感受到文本的精神和信念,从而让原作在新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下拥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其次,解构主义让翻译过程中各个角色发生了变化,人们可以将其看作“主体转移”或是“中心转移”。译者对原作的翻译都要进行一定的改写,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到来,让翻译的方法更加趋向于“归化为主,异化为辅”。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于一个文本的翻译,最终译文的效果是通过译者的改写来呈现的。因此可以通过文本的互文性实现原文和译文的优势互补,把作品更好地呈现给其他文化环境的读者,同时也保留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二、译文与原文的态度:女性主义的主体意识
伴随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到来,还有一些针对传统思维模式的质疑和反抗,其中以女性主义最为典型。传统观念中,女性的地位素来低于男性,是男性的“附属品”。而这一观点同翻译理论结合时,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原文和作者如同传统社会的男性象征,而译文和译者则是同样环境下的女性角色,女性依附于男性,如同译文依附于原文,译文被限制在字字对应的框架中。后现代主义中的女性主义者随着思维的不断丰富,开始尝试摆脱这样的传统框架,对男权主义进行反抗,寻求平等,抵制父系社会思想的支配与控制。而在这场运动中,以翻译理论改革为典型的一些现象也应运而生。
首先,相对应产生了“女性主义翻译”行为,通过改变文本的翻译模式来宣扬女性的独立和平等。女权主义者致力于改变女性的底层地位,颠覆人们对女性的传统看法,将翻译当作一种文化活动,进行有意识地协调和重建,借此介入社会的文化生活,揭穿生活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呼吁广大妇女发声,以达到解放妇女与解放翻译的双重效果。这样的方式确实引起了大家对于女性地位和翻译地位的重视,也给予翻译方法一定的自由,让其更好地促进文化传播,支持女性独立平等。
三、译文与原文的处境:后殖民主义的影响
受到后殖民主义的影响,翻译界产生了后殖民翻译理论,这个理论源自西方殖民國家对于殖民地文化的传播研究,殖民时代结束之后,殖民国和被殖民国因为文化环境的不同,进行争夺文化权力的对抗,将一些边缘化的概念逐渐移向中心。殖民过程中,不同种族因为财富积累差距导致了文化理解的差异,因此民族之间产生了不平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实践便成了影响当地政治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一种手段,也是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扩张的战略之一。
这种影响推动了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以及“归化”方法的广泛运用,它将西方强势文化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与此同时,用归化的方法来解读和传播其他地区的文学作品,从而奠定了西方人对东方世界的基本印象。虽然这样的方式最初是为迎合政治本身而进行的调整和创作,却让翻译登上了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这有利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学术讨论,同时也打开了翻译的学术前景,在积累人文社科等领域的基础上更加完善,体现了跨学科特征。
四、结语
后现代主义思想打破了国内传统思想的框架,让翻译理论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但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对于一些方法的运用需要拿捏妥当,扬长避短,才能让翻译更加成熟。除去译文所运用的技巧和思想,译者也身负重任,需要有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在承认和保留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播文化,才能在翻译的道路上实现真正自由,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蒋晓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影响[J].中国翻译,2004,(4).
[2]宋以丰,刘超先.关于后现代主义翻译观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