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

2018-06-13赵岩

戏剧之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育

赵岩

【摘 要】随着中国近现代历史历经一百多年发展,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也在随着近现代历史运动而发生变化,在这过程中,一曲曲优秀的音乐作品被创作和发掘出来。本文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背景、发展意义和转型过程进行了论述,追寻近代音乐教育发展根源,为当今研究音乐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近代音乐;教育;教育转型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7-0136-02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是人们情感的集中体现,既能够陶冶情操,也能够交流思想,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文化组成。中国进入近现代,社会类型在发生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地受到影响和冲击,音乐作家们在这种背景下激发了创作热情,各种优秀的作品被创作传颂出来,给音乐的发展历史留下浓重的色彩。

一、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背景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发展,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社会政治变化,音乐教育思想也在随著社会转型而发生变化。时代发展规律客观上影响人们的思想,推进音乐创作和教育发展。

(一)社会政治背景。中国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政治背景,就因为中国的百年政治变动带来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空间。西方列强的入侵,不单单是土地和主权在被资本主义侵入,国内原有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也在改变,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在不断激化,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被冲击,在压迫中,慢慢觉醒了中国人的思想。特别是知识分子在强烈的救国意识下,通过各种手段开始反抗,新的教育思潮涌现,而音乐教育转型也是在这样背景下孕育发展。

(二)社会文化背景。中国近代史中,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中国洋务派开始兴建新式学堂,对外派送留学生等,改变了原有的故步自封的模式,也打开了教育发展的大门。维新运动,提倡向西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快速传播。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寻找强国之路抵御西方侵略,运用魏源提出“师夷长技制夷”,对于人才的追求,把西方文化引入到国内,开辟中国教育新格局。“五四”运动再一次冲击中国人民的思想,在新的思想鼓舞下,中国文化教育面临一次大的转型。

(三)音乐教育背景。音乐这种艺术,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教育等各个层面,集中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现象。中国的音乐传自早期的社会祭祀中的乐舞,逐渐发展中蕴含着广泛的文化知识。我国古代把“六艺”作为教育主要内容,中国音乐教育蓬勃发展。近代在救国图强的道路上,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时,也注意到欧洲与日本等国家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意识到中国正是缺少引人向上、振奋精神的音乐。编写一曲曲雄壮有力的歌曲,创作各种乐歌,以音乐为手段,去激励爱国人士救国发展。

二、近代音乐教育转型

正是因为受到当时社会思想文化冲击,广大知识分子真正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开始通过音乐传播知识,振奋人心,呼吁中国重视音乐教育,用音乐手段来发展教育,从而治国兴邦。

(一)建立学校教育。在寻求救国的道路上,在对于欧洲和日本的教育上,不少知识分子看到了音乐的潜在作用和社会功能,让革命者看到了希望,依靠音乐传播精神,振奋人心。在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让大家看到了对于社会的影响,在学校开设“乐歌”课。通过学校教育宣传新思想,为晚清教育打开了教育途径。1901年清政府提出“兴学育才,实为当务之急。”开始效仿日本办理新式学堂,改变原有八股学习的模式,也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状态,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社会文化状态都在随之发生变化。从教育入手,实现振兴中国梦,而音乐教育成了宣传新思想和塑造新精神的工具。

(二)从美育到音乐教育。近代西方美育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我国一些知识分子也看到美育教育培养国民的性情,拯救民众精神面貌的重要性。1907年,在《论小学校唱歌科之材料》中王国维详细论述了音乐教育,也充分肯定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提倡美育教育与音乐教育,关注美育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功能,拼弃了原有“忠君、尊孔”思想。音乐教育隶属于美育教育,把思想和情怀融入歌曲之中,那时候的歌曲多数都是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有强烈的政治色彩。通过音乐的美育功能来净化人民的心灵,重塑国民精神,改造社会。

(三)学堂乐歌的兴起。中国新兴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开始,兴起于19世纪20年代,学校教育中的音乐课程所唱的歌曲。推行音乐教育实践,发起音乐讲习会,发表音乐论文和创办音乐学刊都是乐歌活动的体现。梁启超就曾经说过,改善国民精神要依靠在学校开设音乐课。知识分子最先发现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堂乐歌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改良社会贯穿于德、智、体各个方面。我国近代学堂乐歌是中西文化融合之后的产物,也恢复了中国百年无音乐的教育,给中国音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国在此一批音乐家全力于乐歌的宣传和普及,所编辑的乐歌适合时代发展。萧友梅创办的国立音专,把西方音乐引入到了国内,为国内音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近代音乐教育发展意义

(一)削弱了传统音乐。中国经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有自己固有的文化思维习惯,封建保守者一直固守着封建传统文化,抵制国外思想入侵。鸦片战争后,各种新思潮推进,原有的传统音乐不能满足社会审美趋势发展,守旧的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带有滞后性,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要救中国,迫切需要学习先进的文化来改善这种落后的社会现象。洋式新式学堂传入,学堂乐歌改变了传统模式,成为近代教育音乐发展模式。

(二)形成新的音乐潮流。音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价值意义。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儒家思想以“礼乐”为音乐教育基本内容。近代中西文化对比,让很多人觉得传统文化的落后,音乐教育大多为统治阶级服务,只为少数人的享乐,不能服务于大众。教育兴国,音乐教育也是教育一种,是应该适应中国近代时代的发展需求,学校教育体系,学堂乐歌代表一种新的审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始流行。

(三)音乐教育推动音乐文化转型。由于社会的制度发生变化,教育政策和体制也在发生变化。古代音乐很少为了大众而创作,近代西学在中国兴起,改变了社会等级制度教育,国民大众成为音乐的服务对象。虽然音乐此时具有一定的目的,但还是为未来音乐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音乐教育变革打了基础。原有单一的教育模式,与西方音乐结合,形成新式模式。音乐教育中简谱和五线谱在学校教育中运用,开辟了教育新途径,也在多元文化发展中培养优秀人才。

(四)多元化发展,开拓了视野。音乐发展以本国文化为主,借鉴西方音乐文化,既不抄袭国外,也不墨守成规,才是音乐发展之路。为了保持与世界同步发展,大批音乐人走出去面对更广阔的世界。西方音乐是世界主流的音乐文化,在音乐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作用,中国近代音乐需要西方音乐参与,文化之间具有差异,也能互相渗透,我们可以汲取其优秀的部分,开阔视野,也要驻守本国的现实,发展音乐内在之美。

总之,中国近代音乐,是中国本土音乐与西方音乐融合的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体系,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其发展,在音乐教育发展史上,近代音乐是多彩多姿的,教育转型中必然会传承有价值的思想,让教育迈入正规化系统化。

参考文献:

[1]李静.乐歌中国:近代音乐文化与社会转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张程刚.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研巧[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

[3]彭思靖.试论贺绿汀的音乐教育实践活动[D].上海音乐学院,2013.

[4]杨蕾.浅析学堂乐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初步影响[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1).

[5]蔡丽红.突破、超越、融合:中国音乐教育近代转型的历史问题与当代意识[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02).

猜你喜欢

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车内教育
题解教育『三问』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