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研发支出与环境绩效

2018-06-13

商情 2018年17期
关键词:研发支出政府补助

【摘要】选取2012-2016年新能源行业板块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对政府补助、研发支出与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补助对环境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总效应显著;政府补助对新能源企业研发支出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中介效应检验中也发现研发支出对上市公司环境绩效存在显著的外部中介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并结合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本文的政策建议并找出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新能源行业 政府补助 研发支出 环境绩效

一、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能源利用的弊端日益显现、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增多。为了应对全球传统能源逐渐枯竭和气候不断变暖的挑战,美国首先制定了以增加能源利用效率及利用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中心的能源安全和发展战略。欧盟也从1991年起就开始重视能源节省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逐渐调整内部能源政策,先后于1993年和1998年两次出台了新的能源计划,还在1995年发表了能源政策绿皮书,而可再生能源比例在其能源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则是在1997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白皮书》中就已显现出来。2001年,欧盟出台“发展可再生能源指令”。提出了将1998年6%的可再生能源消耗份额到2010提高至l2%的奋斗目标。 日本由于自身国土及资源匮乏的限制,一直致力于能源结构转型,计划将新能源产业扶持成为国民支柱产业。自2009年以后我国也不甘落后地大力规划新能源产业,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与管理办法。使得新兴能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那么在此背景下,立足于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对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和环境绩效三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期能为新能源行业如何制定政府补助以及研发投入政策、又如何提高企业环境绩效提供决策参考。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由于我们国家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企业与节能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理论界与实务界越来越关注财政补贴对新能源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大小,但目前的研究对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研发补贴效应的关注度仍不够,我们也只能从政府补助与研发支/U的关系人手进行综述分析。一方面,许多研究都认为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会对研发创新产生激励效应(解维敏等。2909)。Hamberg(1987)在很早就开始用厂商横截面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他认为政府补助的确会对样本企业的R&D;支出行为产生影响。Lach(2002)的研究认为从未做过技术研发的企业会用财政补助资金购买研发设备,从而降低自身沉没成本。间接刺激技术创新支出的增加。刘继兵等(2014)通过对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代表的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检验,发现政府补助能有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和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很多观点支持政府补助会对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逯东等(2012)通过对2009 201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与企业研发支出显著负相关。特别是有政治关联企业中的负相关关系更明显。孙维章、干胜道(2014)以2007-2012年IT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检验发现,企业规模在政府补助对企业R&D;支出的负相关关系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规模越大的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程度越深。

根据外部性理论,对企业来说研发活动的风险性主要源于其公共产品特征,同行业中很多不从事产品研发的公司会以“搭便车”的方式来获得收益,所以企业致力于技术创新活动并不能获得全部收益。因此,只有政府不断地对公司的研发进行奖励或者补贴,才会降低公司的创新成本。提高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积极性。本文认为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目前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企业会为了获得政府补助而格外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对自身的研发活动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政府补助与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当前学术研究成果中对于政府补贴可否提升上市公司绩效的问题上呈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首先,很多学者认为政府补助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Zhang等(2014)通過研究发现无论什么形式的政府补贴均能对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臧志彭(2015)的研究中不仅证实了当期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也证实了滞后期政府补助对绩效的激励作用。另外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无显著促进作用。例如周霞(2014)就认为政府补助不能显著促进上市公司经济绩效的提升。

根据社会责任理论,企业的职能不再局限于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更重要的是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政府补助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更是激励其对节能环保产品的开发,间接促进外部环境污染减少的重要途径。获得财政补贴后。企业用于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方面的投入会更多,改善企业环境绩效水平的动机就越为强烈,从而不仅减少了企业自身对环境的污染。更是利用节能环保产品的大量销售来减少整个社会的资源消耗及污染状况,真正做到用绿水青山为企业换来金山银山。因此。我们认为政府补助对环境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新能源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对环境绩效会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综合现有成果,大多数文献都能证明政府补助对于企业技术研发的积极影响,同样也有很多学者验证了政府补贴对环境绩效的正向作用,但对R&D;投入是否能在政府补助与环境绩效间产生中介效应的研究仍然空缺。本文认为这不仅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学术问题。而且关系到政府补助与企业研发的政策制定,也极具现实意义。张文彬(2015)认为政府转移支付能有效的激励企业从事更多的研发创新活动。有效提高企业对环境治理的最优努力程度。由此可见,R&D;强度可以作为调节政府补助和环境绩效关系的纽带。政府补助能够之间促进研发投入增加,政府补助也会对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产生积极作用。而R&D;支出产生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政府补助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得公司整体环境绩效得到提高。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R&D;投入在政府补助与新能源上市公司环境绩效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即政府补助通过R&D;投入对新能源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2年至2016年期间的新能源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其中,新能源行业分类选自东方财富网上关于概念板块分类中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几大新兴能源产业上市公司的合并数据。并对这些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进行了如下筛选:①剔除经营状况异常的ST、PT类上市公司;②剔除数据不全且难以手下填补的上市企业样本。筛选后共得到1374个样本数据。本研究中数据主要来自于CSM人R数据库、深交所以及上交所网站上提供的信息。此外,本文使用的统计软件是Stata13.0。

(二)变量设置

本文选择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水平作为因变量。并将政府补助( SUB)和研发支出(R&D;)作为自变量。环境绩效(EP)用于衡量新能源上市公司节能环保产品的产出水平,根据正外部性理论可知,消费者对节能环保产品的购买与使用不但可以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还能促进节能减排、提高环境绩效。据此,本文用各上市公司新能源业务板块的营业收入水平作为环保产出的代理指标。另外,政府补助与企业R&D;活动之间的关系受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还加入企业规模、资本结构、企业成长性、杠杆水平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详细变量定义表见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

为验证政府补助、R&D;支出与环境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环境绩效为被解释变量,政府补助、研发支㈩作为解释变量。同时控制了公司规模、财务杠杆、企业成长性及公司治理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模型如下:

EP=β+cSUB+λControl i+ε

R&D;=β+aSUB+λiControl i+ε

(2)

EP=β+c'SUB+bR&D;+λ i Control i+ε

(3)

其中:EP表示内外部环境绩效绩效;SUB表示政府补助;R&D;用来衡量公司的研发支出;Control为各个控制变量总称。以上模型中β为截距项,为a、b、c和λ均为模型回归系数,ε为随机干扰项。根据前文的分析。我们预期a、b、c均显著为正数,c也为正数,但是其值要比c小。

四、实证研究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汁

根据表2所示。环境绩效水平均值为19.7016。标准差为1.8618,可以看出新能源行业环保产出水平发展已经有一定的成果。但行业内两极分化严重。政府补助的均值为17.5 218。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21.7104和13.3906,表明新能源上市公司作为国家大力扶持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普遍接受政府补贴的水平较高。但是标准差大于1,说明行业内各上市公司接受补助的金额差异较大。研发投入均值是16.6921、标准差1.4624,可以看出整個行业内绝大多数企业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活动,以维持企业自身在行业内的竞争力。除主变量外,从描述性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企业资本结构、地理位置和规模等控制因素的整体差异性不是很大。符合上市公司的整体状况。

(二)相关性分析

在回归分析前,先对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具体结果见表3。各变量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小于0.5。由此判定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问题。从因变量与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来看,环境绩效与企业的研发投入、政府补助都显著正相关。说明政府补助和R&D;投入均能激励企业不断生产环保产品。从控制变量来看,环境绩效与企业自身规模、盈利能力水平和成长性水平均呈显著的正向关系,说明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会更注重积极履行环境责任,其环保制度可能更为完善。

(三)回归检验

按照表5的结果。模型(1)中政府补助与环境绩效在l%的水平上显著相关,且回归系数为正数,说明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对环境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接受原假设2;模型(2)中SUB和R&I;,投入之间也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企业获得的财政补贴能够为其技术研发提供资金,对上市公司的R&D;创新具有明显的支持作用,因此假设1的结论成立;模型(3)的回归结果显示在加入了中介变量R&D;以后,政府补助依然对企业环境绩效(FP)起到显著的正相关作用,说明政府的财政补贴直接上可以增强企业的资金实力,让企业更愿意去遵守环保法规。做出更多能够保护环境的决策。根据温忠麟和连玉君的中介效应理论依次检验法可知,此时反映的是部分中介效应,即政府补助一方面能通过增加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让其有更充足的资源去履行环境责任;另一方面通过增加R&D;投入强度取得对节能减排产品的研发成果,从而获取超额收益并提升企业竞争力,还能进一步改善企业外部环境绩效。验证了假设3的结论。对比前文的分析,模型(1)中政府补助的总效应大于模型(3)中的直接效应。说明政府补助能够通过对R&D;的资助去增加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从而起到政策导向作用。

②经实证检验,混合面板回归模型为最佳模型(检验过程略)。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去探索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政府补 助、研发支出与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以2012-2016年新能源上市公司数据为检验样本。对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政府补助对新能源企业的环境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说明我国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支持越多,越能激励企业增加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也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成本压力,减少使用企业自有资金的机会成本。而且为了保持与政府的良好关系,企业也会注重对环境保护和治理责任的履行。第二。财政补贴对新能源企业的R&D;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政府提高补助力度能够有效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研发活动,以促进企业新丁艺、新产品的开发。第三,企业R&D;支出对政府补助和企业环境绩效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说明政府补助一方面能直接增加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让企业有更多的闲置资源用于环境责任的履行;另一方面通过对R&D;投入的不断增加来取得相应的节能减排产品的研发成果,在获取超额报酬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环境绩效水平。

(二)研究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发现,新能源企业的环境绩效水平与政府提供给企业的资源补贴息息相关。而影响环境绩效水平的因素有很多。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结果,主要从政府和新能源企业这两个层面来提出建议:

(1)政府层面:①完善补贴制度规范。引导新能源企业用好政府补贴政策资金。提高自身创新效率。政府要用好政府补助这一财政干预手段。从政策上积极引导新能源行企业加强对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②完善监督惩罚与环保奖励机制。新能源行业普遍存在骗取补助的行为。说明政府在盲目发放补助的同时还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违法惩处机制。引导新能源企业正确的使用财政补贴资源致力于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

(2)企业层面:①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增强研发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率。新能源行业对研发投资强度的提高确实能够促进环境绩效的改善。因此。新能源企业要通过提高研发投资能效。对外部环境产生正外部性的同时也不断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②利用好政府补助资金,抓住新能源行业发展的良好时机。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效率不高是新能源行业的主要瓶颈,目前政府也在不断提供政策扶持来解决这个关键阻碍。因此,企业要抓住机遇。在政策的导向性在,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加速企业发展。

猜你喜欢

研发支出政府补助
非处方药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绩效压力对家族企业研发投资行为的影响
政府补助审计中政府审计的定位研究
公司治理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对我国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探讨
政府补助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公司应用政府补助准则分析
新会计准则下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
浅谈企业不征税收入的税务处理及会计核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