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及生态环境安全评价*

2018-06-13唐永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年5期
关键词:旅游区湖南省区域

唐永芳

(湖南信息学院管理学院,长沙 410151)

0 引言

乡村旅游是依托乡村独特的山水资源和农业资源以及民俗文化资源优势,以休闲度假和观赏田园风光为特色的新型旅游发展形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是维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国外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早, 19世纪的西方国家就已经出现了乡村旅游的萌芽,但国内则相对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出现。基于上述现象,国内学者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时间也相对较短,由于湖南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借助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而在国内名列前茅,所以这些研究中也有部分涉及湖南乡村旅游的发展。众多研究者对我国乡村旅游及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涉及区位优势[1]、空间布局[2-4]、旅游资源评价[5]、生态安全评价[6]、生态环境质量评价[7]、生态化程度评价[8]、可持续发展评价[9],还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10]。经过前人的努力使生态环境相关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相关建议对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综上所述,之前的研究者只是单纯的研究乡村旅游空间布局或生态评价的一个方面,并没有将某一地区乡村旅游的空间布局状况与生态环境评价结合起来统一研究,故文章在研究湖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基于AHP方法对其不同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安全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湖南省乡村旅游的区域发展提供支持。

1 研究区概况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东西宽667km,南北长774km。截止2016年末,湖南省常住人口6 822万人; 湖南耕地面积378.8万hm2,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1%; 天然草地面积637.3万hm2,约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6%; 林地面积1 036.99万hm2,约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6.6%。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农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湖南是全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早,产品和市场成长比较成熟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湖南乡村旅游不断壮大,产业不断完善,产品品质不断提升,旅游扶贫效应显著,在全国已形成领先优势,在湖南旅游强省建设和旅游产业扶贫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截止2015年底,湖南已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2个,示范点23个,全国特色景区旅游名镇(村)19个; 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322家,特色各异、业态丰富的田园农庄、农家乐、采摘篱园等数千家。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扶贫效益明显。2015年,湖南全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73亿人次,比2014年同比增长15.37%,总接待人次及旅游总收入增幅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研究时间为2016年,对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安全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和目的性的原则构建湖南省乡村旅游区域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筛选相关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值和相关专业人员的评分值,据此分析湖南省各区域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安全状况。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极具地域性的旅游活动,对于其生态环境安全评价迄今为止还未形成一种统一的、标准的评价体系。研究从乡村旅游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出发,根据上述原则和构建AHP模型的基本流程,以湖南省乡村旅游区域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体系为目标层,设置生态环境状态、社会环境状态和环境保护状态3个系统层,根据各层次的特点选取相关指标。例如,在生态环境状态层下设置植被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 在社会环境状态层下设置人口密度压力和旅游收入占GDP比重等指标; 在环境保护状态层下设置污水处理能力和旅游区农田保护能力等指标。

表1 湖南省乡村旅游区域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系统层指标层湖南省乡村旅游生态环境状态植被覆盖度区域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安全评价体系大气质量状况水环境质量状况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水土流失率自然资源开发力度社会环境状态旅游投入占GDP比重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力度人口密度压力城市化率工业分布密度环境保护状态污水处理能力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旅游区农田保护能力环境投入占GDP比重旅游资源保护力度

2.2 构造判断矩阵

在AHP模型中,将各指标因素按层次进行划分,将各层指标因素根据其重要程度两两比较判断评分。设总目标层为A,与下层B1,B2,…,Bn有联系,构造如下判断矩阵M=P(A-B)。

(1)

式(1)中,Bij>0,Bji=1/Bij,Bi表示比Bj的重要程度,Bij的取值为1~9及它们的倒数,比值越大说明越重要。判断矩阵中要素和指标的重要性数值通过权衡专家的意见和相关统计数据等多方面综合得到结果。

2.3 一致性检验

2.4 计算方法

(1)判断矩阵的计算

(2)

(2)计算Ni的n次方根

(3)

(4)

(4)计算最大特征值λmax

(5)

2.5 生态环境安全指数计算

将各指标权重值与评分值的加权求和计算结果等价为生态环境安全指数:

(6)

式(6)中,Wi为指标权重值;Fi为指标评分值。

评价等级的划分标准是评价湖南省乡村旅游区生态环境安全度的衡量尺寸。根据综合指数的排序特点和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标准,并在参考有关科学研究成果[11]和咨询相关乡村旅游和生态环境研究专家学者的基础上,确定湖南省乡村旅游区生态环境安全分级标准(表2)。

表2 湖南省乡村旅游区生态环境安全综合评价标准

等级安全值区间(A)表征状态系统特征Ⅰ≤4.5恶劣级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且恢复能力极差,生态环境安全程度很差,基本不可恢复Ⅱ4.58.5安全级生态环境基本未受干扰破坏或所受的微小干扰破坏能恢复,生态环境安全程度很高,是一种理想安全状态

2.6 数据来源

研究中指标层所包含指标的评分值来源于对全省乡村旅游环境较为熟悉的专业人员的问卷调查评分结果,包含于生态环境状态和环境保护状态的指标各区域评分值结果来源于湖南省环保局11位专业人员评分的平均值; 包含于社会环境状态的指标各区域评分值结果来源于湖南省旅游局9位专业人员评分的平均值; 分值范围为1~10分。

3 结果与分析

3.1 湖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

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起步早,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包括5种类型:娱乐休闲型(以娱乐休闲度假为主)、参与体验型(以采摘垂钓或农事参与体验为主)、观光审美型(以当地的特色风光或村落名胜等的旅游观光为主)、养生运动型(以乡村自然环境疗养健身和森林探险运动为主)、学习认知型(以宣传农业知识和文化知识以及科普考察为主)。根据区域位置、地理环境、地方特色、乡村旅游资源属性和依托城市等情况将湖南省乡村旅游分为四大区域:湘中南山水乡村旅游区、湘北农渔乡村旅游区、湘西民俗乡村旅游区、湘东红色乡村旅游区。湘中南地区多山水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极具优势; 湘北地区靠近长江,农业和渔业发达; 湘西地区多少数民族,而且地方民俗富有吸引力; 湘东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是很多名人的家乡,适合发展红色乡村游。

表3 湖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

分区范围乡村旅游资源属性湘中南山水乡村旅游区永州、邵阳、衡阳、郴州、娄底地区湘中南依托独特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水资源、气候及其生态环境呈现垂直差异性的特征,主要发展了养生运动型(乡村自然环境疗养健身和森林探险)和参与体验型(农事劳作体验和水上垂钓)以及学习认知型(科普考察)乡村旅游模式湘北农渔乡村旅游区岳阳、益阳、常德地区湘北依托洞庭湖湿地资源、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湖湘文化资源,主要发展了娱乐休闲型(湿地休闲观光度假)和参与体验型(农事、渔事劳作和湖上垂钓)以及养生运动型(避暑养生)乡村旅游模式湘西民俗乡村旅游区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怀化地区湘西依托多民族特色和农耕文化、生态民俗、特色农产品等资源,主要发展了观光审美型(特色村庄和民族风光)和参与体验型(农事劳作和采摘)乡村旅游模式湘东红色乡村旅游区长沙、株洲、湘潭地区湘东依托红色旅游胜地资源和神农文化资源,主要发展了学习认知型(红色文化和神农文化宣传及传承)和参与体验型(农事劳作体验)乡村旅游模式

3.2 指标权重值和评分值及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在系统层中,生态环境状态的权重值最大,其次为环境保护状态,社会环境状态的权重值最小。在生态环境状态的各项指标中,植被覆盖度的权重值最大,水土流失率的权重值最小; 在环境保护状态的各项指标中,环境投入占GDP比重的权重值最大,污水处理能力和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的权重值最小; 在社会环境状态的各项指标中,旅游投入占GDP比重的权重值最大,权重值最小的包括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城市化率和工业分布密度3项; 各指标在4个区域中的评分值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数值高低差异明显。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区域生态环境状态是重要的发展前提条件,良好的植被覆盖度和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是表征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指示标志,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环保的大力投入和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此外,也离不开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乡村旅游能够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进行。

表4 指标权重值及各区域指标打分结果

目标层系统层权重值W指标层权重值W评分值F湘中南湘北湘西湘东湖南省乡村旅游区域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体系生态环境状态0.49植被覆盖度0.128678生物多样性0.109788大气质量状况0.067687水环境质量状况0.068788土壤环境质量状况0.067877水土流失率0.046555自然资源开发力度0.056567社会环境状态0.18旅游投入占GDP比重0.057878旅游从业人员素质0.027678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力度0.048687人口密度压力0.037576城市化率0.025577工业分布密度0.026587环境保护状态0.33污水处理能力0.058778生活垃圾处理能力0.058678旅游区农田保护能力0.067677环境投入占GDP比重0.108568旅游资源保护力度0.078688

3.3 乡村旅游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分析

根据对各指标权重值与评分值的加权求和计算得到表5的各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值,从表5中可以看出,湘中南山水乡村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安全值>湘东红色乡村旅游区>湘西民俗乡村旅游区>湘北农渔乡村旅游区; 依照表3中的湖南省乡村旅游区生态环境安全综合评价标准可以看出,根据各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值情况,湘中南山水乡村旅游区和湘东红色乡村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达到第Ⅳ等级的“良好级”,湘西民俗乡村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达到第Ⅲ等级的“敏感级”,湘北农渔乡村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达到第Ⅱ等级的“风险级”。

表5 各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值及等级

分区生态环境安全值等级湘中南山水乡村旅游区7.54Ⅳ湘北农渔乡村旅游区6.17Ⅱ湘西民俗乡村旅游区7.12Ⅲ湘东红色乡村旅游区7.51Ⅳ

湘中南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优势,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丰富,物种多样性高,著名的南岳衡山就位于该区域,而且该区域还有湘水、洣水、潇水等丰富的水资源,还是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再加上此区域是湖南省主要的水源涵养区,环境保护投入力度较其他区域大,故此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等级较高。湘东地区是重要的红色文化旅游区,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极具红色特征,政府开发保护力度大,社会环境压力小,再加上该区域植被资源也相当丰富,所以此区域与湘中南地区的生态安全等级持平,生态环境安全值相差微小。湘西地区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区,民族特色突出,民族建筑和民俗文化极具地域特色,再加上此地风景奇特、山水秀美,乡村旅游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乡村旅游十分火爆,当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稍落后,对于环境保护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当地引起环保部门应当重视。湘北地区是湖南重要的农业和渔业发展区,洞庭湖湿地是该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集中区,由于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保护不力,致使当地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尤其是对湿地环境的不可恢复性破坏,导致生态环境安全性较低。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性明显,根据区域位置和地理环境以及地方特色和乡村旅游资源属性,湖南省乡村旅游可划分为湘东、湘西、湘北和湘中南四大空间分区,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湘中南山水乡村旅游区和湘东红色乡村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较好,湘北农渔乡村旅游区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需要及时采取保护和恢复措施,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更好地为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2 建议

(1)湘中南和湘东乡村旅游区在开发中保护。湘中南和湘东乡村旅游区虽然生态环境暂时良好,但是其过多的旅游人数远远超过了当地环境的承载力,需要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要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加强保护,防止环境遭到不可逆的破坏,可以通过限制游客人数的方式减小环境压力,使旅游区环境压力控制在生态环境的最大承载力范围内,使生态环境可以实现自我恢复,最终达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目的。

(2)湘西民俗乡村旅游区边开发边保护。湘西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处于敏感阶段,环境状态变得相对脆弱,随时可能出现环境退化状况,需要加强保护和治理,及时处理出现的环境问题,做到边开发边保护。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应加大环保投入,在乡村旅游发展密集区要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垃圾处理站的建设,及时将旅游和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3)湘北农渔乡村旅游区在保护中开发。针对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和保护不力问题,尤其是问题较为严重的湘北地区,建议在保护中开发,优先保护乡村旅游资源,相关部门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对未被破坏环境的保护,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和现象严肃处理,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已破坏环境进行修复,重点采用副作用小的生态学方法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可以考虑将湿地周围的旅游项目迁离,尤其是餐饮项目,切断主要污染物来源,从源头上保护湿地,保护旅游区生态环境。

[1] 杨载田. 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及其布局探索.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4(6): 80~83

[2] 李伯华, 陈容,窦银娣,等.湖南省星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7(6): 37~42

[3] 丁金胜. 青岛地区休闲农业空间布局及发展模式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8): 103~109

[4] 王震, 张建国,沈梦涵.杭州乡村旅游地空间布局特征与优化路径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7): 94~100

[5] 唐黎, 刘茜.基于AHP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以福建长泰山重村为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11): 155~160

[6] 王立国, 刘娅,胡明文,等.江西婺源乡村旅游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33): 14685~14686

[7] 黄源财. 基于游客感知的乡村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1,1~92

[8] 李玉新. 乡村旅游生态化程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 31(7): 219~222

[9] 唐孝中. 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沈阳:沈阳工业大学, 2011,1~84

[10]欧茂. 湖南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长沙:湖南大学, 2012,1~42

[11]王立国, 陈文波.乡村旅游区域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论坛, 2006, 151~160

猜你喜欢

旅游区湖南省区域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分割区域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兔”与“免”
区域发展篇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