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演变特点与调整对策研究*

2018-06-13甄善继晏君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年5期
关键词:经济作物黑龙江省大豆

李 明,甄善继,高 祺,李 乔,晏君瑶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0 引言

持续多年的临时收储政策促进了玉米生产, 2016年7月我国玉米库存超过2.6亿t,为此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到2020年压缩玉米种植面积333.333万hm2,这对我国玉米面积最大、总产最多的黑龙江省带来巨大冲击。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最高曾达到733.333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0%。农业部提出在北部冷凉地区和农牧交错地区要增加大豆和小麦的种植,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饲料作物,开展多种方式的作物轮作,这些对策怎样因地制宜地实施,效果如何,这是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十分关注的问题。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粮食和饲料的生产基地,既是水稻、玉米、大豆的主要输出地,也是牛奶、鸡蛋等畜产品的主要输出地。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既要满足国家的需求和市场的定位,又要实现经济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农民的利益。

我国的耕种制度和种植结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长江流域三熟制与两熟制的争论[1],到引入线性规划来追求一个单位的产量或效益的最大化[2],研究者从气象资源[3]、耕地与单产[4]、社会经济因素[5]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但是缺乏有关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演变的深入分析,原有的一些研究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和片面性[6-8],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才能对今后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方向有正确认识。文章利用面板数据,从国家需求与农民利益两方面考虑,结合黑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因素的限制因素,提出了黑龙江省未来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方向,希望对有关方面的科学决策提供帮助。

1 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的演变及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不断变化,表现出6个特点。

(1)主要作物种类不断减少。20世纪60年代及之前,种植面积超过5%的作物有5种,即玉米、大豆、谷子、小麦、高粱, 20世纪70~90年代,减少到4种,先是高粱在20世纪70年代退出,然后是20世纪90年代水稻超过5%同时谷子退出,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减少到3种,小麦种植比例也降低到5%以下。

(2)细粮作物位次前移。小麦由1949年的第5位,前进到20世纪50年代的第4位, 20世纪60年代的第3位, 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的第2位,到20世纪90年代小麦降到第3位,水稻前进到第4位, 21世纪初水稻排到第3位,小麦退出主要作物, 21世纪10年代水稻排到了第2位,水稻由一种非主要作物成为种植面积第2位的主要作物。

(3)玉米和大豆始终是重要的作物,两者轮流排在种植比例的首位,仅在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及以后大豆排到第3, 20世纪80年代玉米排过第3。大豆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在20%左右波动,之后逐步走高,到21世纪初达到33.2%的高点,此后降低到22%左右,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比例。玉米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种植比例在22%左右波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走高,到2014年达到45.0%。

图1 黑龙江省高粱(a)、谷子(b)种植面积及比例的变化动态

图2 黑龙江省小麦(a)、水稻(b)种植面积及比例变化

图3 黑龙江省玉米(a)、大豆(b)种植面积与比例变化

(4)粮食作物种植比例先降后升,主要作物比例也是同样变化, 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位,同时杂粮杂豆及马铃薯和小麦种植降低到最低点。1949年粮食作物比例为95.3%,之后经过92%、90.2%、89.3%,逐步降低到20世纪80年代的82.9%,此后,经过87.2%、87.4%,逐步回升到21世纪10年代的95.4%,其中2014年为96.3%,历史最高。从作物看,谷子和高粱越种越少,分别由1949年的18.2%和11.0%降低到2014年的0.05%和0.18%,小麦和马铃薯都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小麦的波动更大,由1949年的8.6%增加到1981年的25.1%,到2014年仅占0.8%; 马铃薯由1949年的2.5%,增加到2002年的4.6%,到2014年仅占1.1%。2014年杂豆种植比例0.8%,而2003年曾经达到4.4%。目前杂粮杂豆面积合计刚刚超过1%。

图4 黑龙江省马铃薯(a)、油料(b)种植面积及比例变化

图5 黑龙江省甜菜(a)、麻类(b)种植面积及比例变化

图6 黑龙江省烤烟(a)、蔬菜(b)种植面积及比例变化

(5)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先升后降, 2014年达到历史最低位,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合计才0.89%。其中甜菜在20世纪80~90年代种植比例最高达到3.4%左右(1988年最高位5.19%),麻类在20世纪60~80年代维持在1.1%左右(1988年最高位1.71%),烟草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1%左右(1989年最高位1.53%),油料(主要是向日葵和油菜籽)在21世纪初超过3%(2003年最高位4.85%)。

(6)蔬菜和瓜果的种植比例表现先升后降的变化, 20世纪60年代最高在4.03%,进入21世纪后,种植比例有所下降,但是种植面积减少不多。

表1 黑龙江省农作物种植面积和各种作物种植比例

黑龙江省成为国家玉米、水稻和大豆的生产基地,是农业生产日益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结果,比较优势和种植效益是导致作物结构演变的直接原因。黑龙江省春小麦由于产量低,种植效益不如大豆和玉米[8],与华北地区的冬小麦也没有竞争优势,因此种植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持续萎缩。黑龙江省的水稻由于产量高、品质好,在国内市场具有比较优势和较好的种植效益,所以种植面积持续扩大。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和减少,主要由玉米和小麦的比较效益决定的,同时受到国外廉价大豆的竞争,由于种植效益下降,导致过去几年种植面积的减少。

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对作物种植效益影响巨大,是导致这种结果的间接原因或者深层次原因。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改变,对大米和白面等细粮的需求增加而对粗粮的直接消费减少,导致小麦(1990年之前)和水稻面积的增加,对肉蛋奶的需求增加,导致主要作为饲料的玉米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国家政策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巨大,以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为例, 1994年黑龙江省玉米单产达到5.8t/hm2, 1998年国家颁布粮食收购条例,限制粮食自由买卖,并限定了粮食价格,影响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民对玉米生产的投入不足,到2001年和2003年单产降低到4t/hm2左右,此后国家连年出台政策,通过补贴和免农业税等措施鼓励种粮,农民开始重视玉米生产,更换品种,增加肥料投入, 2008年又出台临时收储政策进行价格托市,到2011年黑龙江省玉米单产恢复到1994年水平。不仅单产逐步恢复,而且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2007年黑龙江省成为我国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省份(之前多徘徊在5~6位), 2010年成为我国玉米总产量最高的省份。还有一个例证就是近年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急剧萎缩。先是地方政府取消了原有的种植经济作物扶持政策,后是国家对水稻、玉米、小麦和大豆等粮食作物种植提供补贴,导致经济作物对粮食作物没有任何比较优势和种植效益。

2 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约束条件

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既要考虑市场需求、种植效益和比较优势等经济因素,还要考虑气候、土壤、水资源等环境因素,以及各种作物品种特性及数量、栽培方法和机械化程度等技术因素。

2.1 市场需求约束

我国目前粮食库存积压严重,最突出的是玉米产大于销,库存高达2.6亿t,同时我国大量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大豆,各种油籽和油、棉花、麻纤维、糖等经济作物产品,和少量小麦、玉米、大麦、水稻、高粱、豌豆等粮食作物产品(FAO, 2013年数据[10])。其中棕榈油和棕榈油籽、橄榄油、黄麻等我国产量很少,或国外产品价格低廉,只能依靠进口,而木薯干和木薯淀粉、玉米、高粱、大麦等主要是国内玉米价格偏高所致,进口用于替代玉米作为饲料和加工原料,随着2016年玉米价格暴跌,这些农产品的进口数量会明显降低,而由国内玉米替代。我国是马铃薯、葵花籽和花生的净出口国,却进口马铃薯粉和冻马铃薯,进口葵花油和花生油,说明相应的加工方面有一定问题。

我国主要的出口农产品有豆类(指小豆、绿豆、饭豆等杂豆)、葵花籽、马铃薯、花生、玉米油等,还有数量较少的甜玉米、荞麦、豌豆(绿)、甘薯、扁豆、谷子。小麦粉、植物油、芝麻油、棉籽油等可以认为是来料加工。与净进口金额相比,我国的净出口金额很小,这也意味着我国农业出口的竞争力较差。

表2 我国农产品净进口数量与金额(FAO, 2013)(一)

产品净进口数量(万t)净进口金额(亿美元)产品净进口数量(万t)净进口金额(亿美元)产品净进口数量(万t)净进口金额(亿美元)大豆6 319.103 1377.980 59皮棉414.045 484.260 55木薯干738.828 018.281 47棕榈油597.650 949.016 78棉花短绒15.459 90.655 45小麦597.599 549.027 32油菜籽366.244 224.241 87亚麻纤维11.284 02.845 54玉米318.726 09.033 61菜籽油152.060 518.991 58亚麻短麻2.112 60.267 27大麦233.408 47.981 14豆油106.797 411.427 55黄麻6.052 40.299 85水稻178.510 66.353 30芝麻40.698 56.871 55原糖419.940 618.651 54木薯淀粉142.014 76.693 34棕榈油籽61.413 65.269 24精制糖29.830 61.617 32高粱106.106 23.599 33葵花油43.467 25.227 97干豌豆103.220 34.461 31蓖麻油23.188 43.155 79花生油5.358 60.847 86马铃薯冻9.402 91.082 36橄榄油3.670 01.800 29棉籽14.193 60.480 59燕麦9.259 10.305 14亚麻籽17.693 21.126 53亚麻籽油1.705 50.194 99马铃薯粉0.915 10.123 81

表3 我国农产品净出口数量与金额(FAO, 2013)(二)

产品净出口数量(万t)净出口金额(万美元)产品净出口数量(万t)净出口金额(万美元)产品净出口数量豆(干)77.663 294 477.4糖其他32.045 320 105.3葵花籽18.858 631 403.7甜玉米制备保存4.392 75 447.8小麦粉24.745 313 469.4冻甜玉米1.944 6914.0马铃薯29.843 712 756.8荞麦3.418 11 888.7花生(带壳)9.011 215 798.7豌豆(绿)1.663 23 423.8植物油0.796 73 696.1其他块根抗茎粉1.305 41 945.5其他油籽4.378 97 772.6甘薯1.925 61 158.2芝麻油0.132 2995.4扁豆1.563 81 228.5玉米油0.443 1827.8谷子1.327 7872.2棉籽油0.058 074.3

2.2 资源约束对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

由于水稻临时收储政策托市,农民有扩大水稻种植的意愿,过去30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10倍,使得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目前三江平原水稻约一半是利用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逐年降低,一些地方年降0.5m,因此水资源限制了水稻面积扩大的可能性,除非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或水稻旱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国家建设大型引水工程扩大松花江和嫩江的自流灌溉面积。

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面积曾经达到486.333万hm2(2009年),非官方统计更高,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部地区,北部很多地块曾经连续多年种植大豆,导致病虫害严重,产量不高,而南部种植很少。从全省约1 066.667万hm2旱地看,实行3年轮作则大豆种植面积不能超过333.333万hm2,而2014年为314.6万hm2,没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事实上目前在北部和东部大豆比例已经超过1/3,因此只能拓展南部地区增加大豆面积。从国外转基因大豆的价格竞争看,黑龙江省大豆如何降低成本,提高产量还有待技术突破。黑龙江省北部和东部大豆主产区,有必要恢复适量的小麦生产,替代玉米与大豆轮作,但是生产效益如何,有待进一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2.3 市场、技术和效益约束对黑龙江省杂粮杂豆、经济作物生产的影响

黑龙江省发展高粱、谷子、大麦、小豆、绿豆、饭豆等杂粮杂豆生产,面临市场规模小国内竞争激烈的问题,还面临着劳动力短缺,需要解决机械化种管收的技术问题,以及杂粮杂豆的品种质量和栽培技术落后问题。能否降低成本,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仍然是决定种植规模的限制因素。

黑龙江省的甜菜、亚麻、大麻等经济作物生产,困难重重。一方面,国家的粮食作物补贴政策,导致种植经济作物的效益明显低于粮食作物,严重限制了经济作物的种植。另一方面,经济作物需要与工业加工配套,由于经济作物萎缩导致黑龙江省原有的规模糖厂和亚麻厂都已破产解体,反过来又限制了经济作物种植。不仅是企业,原有的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也纷纷改行,转向粮食作物研究。目前玉米价格放开效益下降,有人想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但是国内连种植的种子都没有。今后恢复经济作物的生产还应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包括喷灌设施、收获机械等,才能实现高产稳产高效。

黑龙江省的油料作物主要是向日葵和油菜,油菜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在北部地区种植面积较大, 1992年近10万hm2,占到全省作物种植面积的1.16%,后来由于病害流行及收获困难基本放弃; 向日葵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种植面积较大, 1985年近33.333万hm2,占到3.94%。黑龙江省还可以种植蓖麻、油用亚麻、花生和芝麻等油料作物,但是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除了技术问题,核心是如何提高种植效益。

2.4 未来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作物生产的影响

未来气候变化也是影响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对黑龙江省主要气象站点半个世纪的数据分析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气候变化明显,最显著的变化是温度增加,从作物生长季节看,具体表现为春季和秋季增温明显,特别是日最低温度增加明显。目前,多数主流意见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会持续,我国东北地区会向干热方向发展[11-12],并因此认为有利于玉米、水稻向北拓展,在没有旱灾的情况下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但是也有少数相反的意见,认为太阳将进入不活跃阶段,太阳黑子消失,太阳辐射减少,地球温度会有所降低,甚至进入小冰河期[13],如此则黑龙江省气候转向湿冷方向发展,这对玉米、水稻、大豆等喜温作物的生长及产量形成不利,有必要选用早熟品种,甚至减少种植面积。有关这种可能性政府应未雨绸缪。

3 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方向与对策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部要求,黑龙江省压缩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大豆、小麦种植面积,发展饲料作物、牧草、绿肥作物,发展经济作物、小杂粮,开展不同形式的作物轮作[14]。黑龙江省如何落实中央的要求,如何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如何在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前提下,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该文认为关键是维持作物的价格在投入成本之上,保证农民的种地收入超过支出。做到这一点,从短期看,在东北玉米主产区大规模进行休耕,通过减产保价来提高玉米种植效益,从长期看,通过提高玉米单产水平来降低单位粮食成本来提高种植效益。

过去10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迈上新的台阶,有能力主要依靠自己解决人民吃饱和吃好的问题,这使得开展耕地休耕成为可能。农业部2017年部署在河北地下水漏斗区、湖南重金属污染区、西南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休耕13.33万hm2试点[15],主要是针对环境严重恶化不宜耕种地区,但是很遗憾没有把东北春玉米产区纳入休耕试点。在发达国家,休耕不仅是改善环境的措施,更是政府调控产量与价格、维持农业生产效益的有效手段,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立即在黑龙江省开展玉米休耕有利于压缩东北地区玉米的库存(占全国的近90%),降低库存运营成本; 有利于维持粮食价格,保护农民利益,减少国家去库存的损失; 休耕还有利于耕地的休养生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与提高,结合玉米休耕可以发展绿肥作物、经济作物等。

玉米休耕的关键是国家要提供补贴。可以按照2016年玉米种植补贴标准, 2017年改为玉米休耕补贴继续发给农民。如果东北地区500万hm2玉米地休耕(占东北3省玉米面积的43.6%,按2014年数据计算),国家每公顷补贴2 000元,相当于玉米种植的纯收益(黑龙江省2014年玉米纯收益2 250元[16]),国家需要100亿元支出,但这不是额外支出而是包含在原有玉米种植补贴中。按6t/hm2计算(我国玉米单产和黑龙江省单产水平),年减产3 000万t玉米(在主产区由于单产水平高,减产幅度更大)。一年去库存0.5~0.7亿t,每吨价格提高200元(按每斤提价0.1元),就为国家减少损失100亿~140亿元,同时减少玉米库存管理成本125亿~175亿元。由于玉米价格提高,让仍然种植玉米的农民的收入超过支出,避免种地赔钱。因此采取休耕补贴,没有多支出,却一举多得。

实施2年后,可以降低休耕比例,东北春玉米产区的休耕比例降低到1/5左右,实行5年一周期的休耕轮作。继续提供休耕补贴,根据实际调整补贴金额,作为长期政策,并根据全国粮食生产情况,陆续把休耕补贴政策在其他农业主产区推广。要转变观念,休耕没有降低我国的玉米生产能力,当库存降到合理水平后,如果出现供不应求可能,可以通过减少休耕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恢复生产能力。不能因为耕地资源宝贵,固守1.2亿hm2耕地红线,而认为土地必须每年都要种植生产,应该给耕地休养生息的机会,做到用地与养地结合,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农业部提出压缩玉米主要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17],在这些生态脆弱地区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是对的,但是这些地区原本单产不高,即使压缩面积333.333万hm2,对全国的玉米产量影响有限, 2016年压缩了5%玉米,产量仅降低了2%,对解决玉米库存没有任何帮助。反过来看,玉米在这些地区成为优势作物是玉米自身的抗逆性(包括蒸腾系数低于多数作物)和丰产性优于其他作物所决定的。事实上,在西南石漠化贫困地区玉米是解决当地人们温饱问题的关键。

应该指出的是,东北地区春玉米产区成为我国玉米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基地,有其独特的自然优势。光照充足,夏季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的形成,因此春玉米产量高于夏玉米。该研究对黑龙江省的几种主要粮食作物进行的比较优势分析显示,尽管玉米的效率优势(1.27)低于水稻(1.81),玉米的规模优势(1.38)低于大豆(3.88),但是其综合优势(1.76)是几个粮食作物中最高的。因此提高玉米单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量的成本,这是提高玉米竞争力的关键。但是休耕与此并不矛盾,休耕有利于后茬玉米的高产高效。

该文的分析指出,黑龙江省大豆面积因轮作限制增加有限,小麦面积可以增加,一方面是替代进口,另一方面由于玉米种植效益下降来替代玉米纳入轮作体系。杂粮杂豆市场有效需求有限,有些品种还经常受到出口限制,生产多了必然销售困难,谷贱伤农。经济作物种植效益和比较效益的提高,首先依赖国家的政策,是否提供补贴,其次是与加工企业生产规模配套,没有后续加工能力就没有市场需求。鉴于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很小,国家提供与粮食作物一致或更高的补贴,并不需要多少资金,但是却可以撬动加工企业的活力和增加社会劳动力就业。2017年黑龙江省提出压缩玉米66.667万hm2,种植经济作物66.667万hm2,前者有可能实现,因为目前已经出现弃耕的现象,但是后者很难。2014年黑龙江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超过13.333万hm2,该文认为增加到66.667万hm2是不可能的。如果有种植经济作物的鼓励政策,也有市场需求,生产恢复也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几年的时间。国家对经济作物的种植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希望种植多大规模、解决多大比例的国内需求,要避免其大起大落,对此应该有相应的规划和鼓励政策,而不是作为权宜之计。

发展饲料作物和牧草,要结合当地奶牛业的需要进行,除了满足畜牧业发展,还能培肥地力,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饲料作物主要以青储玉米和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为主,其种植效益、栽培技术、机械化程度、干草加工、贮藏能力等都是限制因素,要逐步开展。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今后种植业调整的主要方向是,维持水稻面积,适当压缩玉米种植面积(近两年可以加大力度,以减少库存),大力推广休耕(可以结合绿肥种植,或自愿种植经济作物),适当增加小麦和大豆面积,适当增加向日葵等油料作物、甜菜、亚麻、大麻等经济作物,以及杂豆的种植面积,结合奶牛业适当增加青储玉米和紫花苜蓿种植。如果压缩66.667万hm2玉米种植面积,应该有33.333万hm2进行休耕,另外33.333万hm2种植其他作物,小麦6.667万hm2,大豆13.333万hm2,经济作物及杂豆等13.333万hm2。今后黑龙江省玉米生产要立足于通过提高单产来提高效益和竞争力。此轮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关键是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像扶持粮食作物一样,扶持休耕,扶持经济作物生产。

[1] 刘光玉,戴惠善,曹巨生,等.关于苏州地区水稻熟制经济效益的研究.江苏农业科学, 1980(6): 18~25

[2] 郑剑非,卢志光,陆正铎,等.线性规划在县级种植业结构中的应用.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4, 11(1): 77~82

[3] 刘德祥,赵红岩,董安祥,等.气候变暖对甘肃夏秋季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冰川冻土, 2005, 27(6): 806~812

[4] 陈印军,易小燕,方琳娜,等.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增产潜力分析.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6): 1171~1131

[5] 张丛,沈彦俊,裴宏伟,等.中国北方地区粮食生产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湖北农业科学, 2015, 54(8): 2041~2045

[6] 陈立亭,祖世亨,王育光,等.农业区域优势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对策——黑龙江省十五期间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综合报告,黑龙江气象, 2001(2): 1~2

[7] 刘海燕.黑龙江省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6): 234~238

[8] 刘宏曼,郭翔宇.基于比较优势的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6, 27(6): 22~26

[9] 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201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10]世界粮农组织数据库.http://www.fao.org

[11]王绍武,罗勇,唐国利,等.近10年全球变暖停滞了吗?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6(2): 95~99

[12]高晓容,王春乙,张继权.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低温冷害分布规律的影响.生态学报, 2012, 32(7): 2110~2118

[13]Sun goes blank AGain as scientists fear new ICE AGE by 2019.http://www.dailystar.co.uk/news/latest-news/550344/ice-age-sun-goes-blank-scientists

[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2017.http://www.farmer.com.cn/zt2017/qyh/ge/201702/t20170210_1274283_4.htm

[15]农业部.今年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规模.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301/c1001-29115727.html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等.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17]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http://www.moa.gov.cn/govpublic/ZZYGLS/201511/t20151102_4885037.htm

猜你喜欢

经济作物黑龙江省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保护地高效经济作物的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