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休闲农业发展驱动因子分析*
2018-06-13胡世伟汪东亮
胡世伟,汪东亮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 614007)
0 引言
休闲农业是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和科技化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强应运而生的,以区域农业发展条件为基础,以乡村旅游度假为依托,以城市周边乡村为主要发展区域的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结合体。休闲农业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大陆,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和经营,现在已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化和区域化发展形式,而且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朝阳产业。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发展模式也呈现多样化,目前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形式大致包括观光农园、休闲农园、科技农园、生态农园、休闲渔园、市民农园、农业公园7种类型[1]。国内很多学者也对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宿菲和赵兰花[2]以吉林市丰满区经济开发区为例分析该市休闲农业发展的驱动因子; 郑榕妍[3]分析了影响福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王波[4]基于层次分析法并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影响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关键因素; 付素英等[5]基于生态足迹考察的数据对浙江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评。此外,还包含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6]、发展模式[7-8]、发展路径[9]、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11]等。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指能够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12]。该指标的提出为核算某地区、国家和全球自然资本利用状况提供了简明框架,通过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就可以知道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状况,可以在地区、国家和全球尺度上比较人类对自然的消费量与自然资本的承载量。生态足迹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水平,生态足迹越高,能够提供的资源和容纳的废弃物就越多,环境的缓冲能力越强。生态足迹作为判断一个地区发展模式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安全评价[13]和生态效率评价[14]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15],但将其应用于休闲农业发展驱动因子的研究还从未涉及,而且休闲农业的发展要以生态足迹和承载力为基础,强大的环境承载力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有力支撑,故文章以生态足迹理论为指导研究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驱动因子既可以弥补该方面的空缺,又可以为研究休闲农业提供新的理论指导,以期为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
该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以生态足迹理论为指导构建休闲农业发展驱动因子指标评价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游客和经营者对各指标重要性的评分值(分值范围为1~ 10),并根据权重值和评分值的乘积对各指标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以此来分析驱动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1 指标选取
根据AHP模型的基本构建流程和指标选取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和目的性原则,研究以休闲农业发展驱动因子指标评价体系为目标层,设计休闲农业发展驱动因子指标评价体系的系统层包括区域基础条件、农业发展状况、旅游基础条件3个方面,根据各系统层的特点及其与生态承载力的相关性,在区域基础条件层下设置区域植被覆盖度和地理位置优越度等6个指标,该层次下的指标与生态足迹相关,主要涉及休闲农业发展的环境容纳量; 在农业发展状况层下设置农业发展基础和常用耕地面积等7个指标,该层次下的指标都与生态足迹密切相关,都是休闲农业发展的资源条件; 在旅游基础条件层下设置旅游接待水平和乡土风情弄厚度等8个指标,该层次下的指标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和人文基础条件。
表1 休闲农业发展驱动因子指标评价体系
目标层系统层指标层休闲农业发展驱动因子标评价体系区域基础条件地理位置优越度区域交通便捷度公共设施完善度指示标志齐全度地方环境整洁度区域植被覆盖度农业发展状况农业发展基础农产品产出量农业机械化水平优良品种使用率常用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从业人员比例旅游基础条件农事体验丰富度乡土风情浓厚度饭菜特色多样性农产品质量优劣度价格标准合理度住宿条件舒适度服务人员态度旅游接待水平
1.2 构造判断矩阵
在AHP模型中,将各指标因素按层次进行划分,将各层指标因素根据其重要程度两两比较判断评分。设总目标层为A,与下层B1,B2,…,Bn有联系,构造如下判断矩阵M=P(A-B)。
(1)
式(1)中,Bij>0,Bji=1/Bij,Bi表示比Bj的重要程度,比值越大说明越重要。判断矩阵中要素和指标的重要性数值通过权衡相关农业专家和旅游专家的意见综合得到结果。通常Bij的取值为1~9及它们的倒数,其标度及对应含义见表2。
表2 判断矩阵标度及对应含义
标度含义1两个因素同等重要3i因素比j因素稍微重要5i因素比j因素明显重要7i因素比j因素强烈重要9i因素比j因素极端重要2, 4, 6, 8中间态度标度值倒数两者相比,较弱者为倒数
1.3 一致性检验
1.4 计算方法
(1)判断矩阵的计算
(2)
(2)计算Ni的n次方根
(3)
(4)
(4)计算最大特征值λmax
(5)
1.5 问卷调查情况
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 500份,发放地点为全国范围内的主要休闲农业发展区,发放对象为游客和休闲农业相关产业经营者,共回收有效问卷1 352份,有效回收率为90.13%,根据问卷结果平均计算各指标的最终评分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确定各指标权重
根据各位专家对各驱动因子指标的打分结果,按照层次分析法的计算程序,最终得到表4中各指标的权重值。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系统层中,旅游基础条件的权重值最高,其次是农业发展状况,区域基础条件权重值最低。在区域基础条件中,地理位置优越度的权重值最高(0.092),其次是区域交通便捷度(0.086)和公共设施完善度(0.062),指示标志齐全度的权重值最低(0.013); 在农业发展状况中,农业发展基础的权重值最大(0.097),其次是农业机械化水平(0.072)和农产品产出量(0.061),农业从业人员比例的权重值最小(0.013); 在旅游基础条件中,农事体验丰富度的权重值最大(0.099),其次是乡土风情浓厚度(0.095),权重值最小的是旅游接待水平(0.011)。以上数据说明,作为休闲农业发展基础的、与生态足迹相关的农业发展状况比重相对较高,强大的环境承载力是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驱动力,休闲农业发展中的资源利用和废物消解都离不开生态足迹的强大承载能力和生物生产能力。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
n123456789RI000.580.901.121.241.321.411.45
表4 休闲农业发展驱动因子指标权重
目标层系统层指标层权重值休闲农业发展驱动因子指标评价体系区域基础条件(0.293)地理位置优越度0.092区域交通便捷度0.086公共设施完善度0.062指示标志齐全度0.013地方环境整洁度0.024区域植被覆盖度0.016农业发展状况(0.316)农业发展基础0.097农产品产出量0.061农业机械化水平0.072优良品种使用率0.033常用耕地面积0.026有效灌溉面积0.014农业从业人员比例0.013旅游基础条件(0.391)农事体验丰富度0.099乡土风情浓厚度0.095饭菜特色多样性0.064农产品质量优劣度0.051价格标准合理度0.031住宿条件舒适度0.022服务人员态度0.018旅游接待水平0.011
表5 休闲农业发展驱动因子指标重要性排序
2.2 驱动休闲农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根据各指标因子权重值和游客及经营者的打分结果计算得出的各指标因子重要值对各指标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得到表5。从表5中可以看出,农民和经营者的评分值与根据专家意见计算的各指标权重值的排序状况基本一致。对休闲农业发展驱动力较大的前5个因子依次是农事体验丰富度、农业发展基础、乡土风情浓厚度、地理位置优越度和区域交通便捷度。良好的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远低于乡村地区,其土地的环境消解能力和生物生产能力有限,再加上城市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城市居民对于具有较高环境承载力的农村地区的向往度也在逐步提高,尤其是从出生开始便一直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更是渴望体验农村闲适的生活和传统的农事劳作活动,因此,农事体验的丰富程度就成为休闲农业中对城市游客最大的吸引力; 农业发展基础是发展休闲农业重要的生态足迹内容,其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强度,也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后盾和支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和深度,因此,农业发展基础也就成为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驱动因子; 乡土风情代表了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历代传承下来的民风习俗,乡土风情浓厚的地区可以吸引较多的城市游客,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带来丰富的游客资源,乡土风情和休闲农业相互依靠,共同促进区域休闲农业的发展; 城市居民通常会选择在周末去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休闲度假、体验农村生活,因此地理位置和交通便捷程度就成为影响城市居民选择休闲旅游区的重要因素,游客普遍会选择距城市较近、交通比较便利的城郊乡村,而这些区域的休闲农业通常也会比偏远地区发展起步早、发展水平高。这5种因素综合作用,是促进区域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其他因素虽然影响力不及这5种,但每种因素都会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不同的发展区域这些因子也可能会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该文涉及的驱动因子中,作为生态足迹理论重要内容的农业发展基础条件是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良好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是保障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今后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中要特别注重区域环境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强度状况。该文所采用的驱动因子指标体系还需根据生态足迹理论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相关指标的选取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和增减,使其更加科学化和全面化。
3.2 建议
(1)休闲农业发展要注重提高环境承载力。在休闲农业园区规划选址和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当地资源和环境,使当地良好的生态承载能力得以延续,尤其要注重生物空间的范围和生物资源的完整性,多选用当地的乡土植物,尽量扩大生物生存范围并提高生产能力,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注重植被保护和恢复,保障区域生态足迹的强度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可持续性,有利于提高休闲农业发展中排除废物的环境消解能力,使休闲农业的发展和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在较高环境承载力的情况下休闲农业的良性发展。
(2)休闲农业发展要注重农业发展基础。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基础决定了该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可能性,休闲农业作为现代科技和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代表,其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离不开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的促进。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有利于提高作物生产能力,从而促进当地生态足迹的扩大和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要以优先选择良好的发展区域为基础,在休闲农业项目选定建设地址前,要对相关区域的农业发展基础进行详细地考察和评估,确保该区域现阶段农业发展的规模状况和技术条件以及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可以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保障,其发展潜力可以为休闲农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一个良好的农业基础还可能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较大的耕地资源,有利于实现休闲农业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1] 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0, 31(1): 39~42
[2] 宿菲, 赵兰花.关于吉林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因子分析——以丰满区经济开发区为例.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5, 37(4): 353~358
[3] 郑榕妍. 影响福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学术研讨会, 2012
[4] 王波, 熊健.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发展休闲农业的SWOT分析——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中国集体经济, 2013(21): 61~63
[5] 傅素英, 张宇萌,曹晶晶.基于生态足迹考察的浙江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测评.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版), 2013(6): 101~105
[6] 王克柱, 刘顺伶.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概况.贵州农业科学, 2010, 38(7): 234~236
[7] 耿品富, 梅素娟,肖兴跃,等.乌当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经营模式探索.贵州农业科学, 2012, 40(5): 205~209
[8] 宋宁, 崔从光.烟台休闲农业发展与经营模式的探讨.北方园艺, 2013(5): 195~197
[9] 张剑刚, 王天生,朱继信.贵州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发展路径:以贵阳市乌当区为例.贵州农业科学, 2012, 40(5): 222~227
[10]刘社, 张发民,张承.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州大学学报, 2010, 27(6): 1~4
[11]刘军. 关于湖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思考.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0, 31(5): 62~65
[12]Wackernagel, Mathis.Our 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New Society Publishers, 1996, 1(3): 171~174
[13]黄海, 刘长城,陈春.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水土保持研究, 2013, 20(1): 193~201
[14]周珊.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青岛市旅游产业生态效率评价分析.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5
[15]韩召迎.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