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乡村特色小镇开发对策研究
2018-06-13邢志勤
邢志勤
(唐山师范学院 资源管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
1 河北省乡村特色小镇开发的战略意义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精神,加快发展特色小镇的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16年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创新发展模式,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经济转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乡村特色小镇的开发对于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特殊意义。
1.1 建设特色小镇有利于增加有效投资,带动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乡村特色小镇可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增加有效投资,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创新,提高农民收入[1],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1.2 有利于加快产业聚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河北省应依托各乡镇优势,贯彻实施省委提出的“协同发展、转型升级”政策,发展各具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各乡镇加强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积极引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鼓励创新,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1.3 有利于保护和发掘河北省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河北省深入挖掘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特色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文优势,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规划建设“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特色小镇。同时,发展特色小镇有利于树立生态绿色理念,产业选择需兼顾“特色”与“绿色”,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2 河北省乡村特色小镇开发条件分析
2.1 区位环境
河北省区位条件优越,内环京津,外环渤海,处于环渤海核心区域,是拱卫首都的京畿之地,发展潜力巨大。河北省拥有487公里长的海岸线,是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区域连接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枢纽地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京津冀区域合作的不断加强,三省市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河北省应发挥环京津、环渤海优势,统筹环京津地区、冀东经济区、冀中南地区发展,将区位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2],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河北省应因地制宜,将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乡镇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开发成为休闲旅游、商贸物流、教育科技、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小镇,加快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2.2 产业发展环境
特色小镇建设应依托特色产业带动乡镇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一种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模式,众多企业在某一特定区域集聚,依托当地文化环境及制度支持,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既竞争又合作,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带动着很多行业发展,它们以其特有的竞争优势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增长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确定鸡泽县等11个县(市)为“河北省特色产业名县”,孟村回族自治县辛店镇等 18个镇(乡)为“河北省特色产业名镇”。各县镇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生态“三大优势”,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加大对特色产业名县名镇的扶持力度,加强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名县名镇的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集聚众多企业做强产业集群,建立品牌战略,进一步加快品牌价值评价工作,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全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馆陶县原是华北平原一个省级贫困县,大唐明相魏征的故里。如今依托特色资源,坚持产业为本、文化为魂、生态为基,走“产业加美丽,美丽助产业,产业更美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找准产业定位,将产业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开发了粮画小镇、黄瓜小镇、教育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打造了3D墙画、微电影工作室、咖啡屋、教育小镇的昆虫馆、黄瓜小镇的世界黄瓜博览园等一系列创意产业,2015年还荣获了“中国最美乡村”的称号。原来的贫困乡镇通过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利用原始自然生态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远方游客。“靠山吃山,发展旅游”的观念迅速深入人心,山区群众大力发展绿色种植、农家采摘、农家民宿、农家乐等多项产业,每年从旅游业直接或间接获取的收入逐年递增,大大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2.3 文化环境
河北省文化资源丰富,如丰宁和蔚县剪纸、辛集农民画、乐亭皮影、安国药材、唐山陶瓷、沧州武术、吴桥杂技、涿鹿中华民族发源地、抚宁战国山寨遗址等。因此,特色小镇的建设不能千篇一律,特质在于“特色”,吸引力也在于“特色”,生命力同样也在于“特色”。
河北省应依托各乡镇不同特色文化打造文化艺术之乡。同时,加强区域间的文化联系,形成区域发展。2016年9月,河北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在河北省保定市的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成功举行。会议紧紧围绕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基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旅游扶贫,决定利用涞源、易县、涞水深远的文化脉络,将其打造成度假胜地,实现区域联合发展,建设文化旅游产业。
城乡差异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3]。乡村价值的真正体现就在于乡村文化的独特体验及原始的乡土气质。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应更多的保留农村的一些记忆符号,将淳朴的味道注入到小镇文化建设中去,尊重乡村原貌,传达生活本身就是文化的理念,留住当地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民风民俗,让游客能够感受到鸡鸣犬吠、乡音乡情,又不乏城市的精致精细,是更具有“乡村特色”的乡村。这些是农村最重要的东西,让心灵得到真正的回归。
河北特色小镇的建设应注重文化环境的提升,利用农村特色资源,结合村情实际,根据风俗习惯、村民素质和人文村史等方面建设乡村文化长廊、文化墙、文化广场等,力求做到“一村一特色”。此外,还应注重生态环境的提升,定时定点清理垃圾,清除不规范的标语口号和乱涂乱画,美化村容村貌,切实维护好环境面貌提升的成果,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2.4 社会环境
河北特色小镇建设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逐步形成以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为主题,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理念新颖、特色鲜明、群众支持、产业城镇相互推进的发展路径。同时,制定党政一把手总牵头、其他班子成员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的制度,各大媒体大力宣传小镇建设,省内外各级党政代表团交流学习,探讨城乡一体化推进的成果和经验,形成建设美丽小镇的强大合力。
3 河北省乡村特色小镇开发策略研究
3.1 以城区为核心,特色小镇为支撑,形成“一核一环”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河北省特色小镇的发展应从全局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挖掘各乡镇特色,重点扶持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乡镇,坚持“非均衡—均衡”的发展战略,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区域空间的均衡发展。同时,河北省需打造农村产业转型示范工程,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创新发展模式,将发展特色农业与小镇旅游业相结合,实现特色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双赢,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图1 城乡统筹格局构想图
如图1所示,河北唐山在特色小镇规划上应按照“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强化核心、要素聚集”的理念[4],依托特色资源,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以唐山市区为核心引领,带动玉田、遵化、迁西、迁安、滦县提升特色产业,加快农村经济转型,打造滦州古城小镇、迁西栗香花乡小镇、遵化满清文化小镇、迁安灵山小镇、玉田休闲养生小镇等专业特色小镇,实现产业统筹,公共服务统筹配置和全域城乡统筹发展。
3.2 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加强工程监管
将涉农资金全部统一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严格按照小镇开发建设工程的进程及验收情况拨付,实行严格的报账制度,严把验收关,严格资金拨付。认真做好项目资金的抽查巡查,推行制度透明化,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行公告公示制度,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纠正,发现有截留挪用等违规操作的行为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条例给予严处,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3.3 植入特色产业,优化经济结构
特色小镇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路径,打造特色小镇应一村一品,不能千城一面,应依托传统自然文化环境,承载转型升级后高层次市场需求,挖掘乡村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区域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同时,特色小镇的建设应以当地居民为本,让他们参与获益,使乡村更宜居,小镇定位首先是生活区,其次才是产业区。产业结构调整应在特色化、生态化、产业化上下功夫,按照旅游市场规律办事,重视乡村环境整治工作,营造绿色、生态、舒适、和谐的乡村旅游环境,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培育特色产业,让乡村旅游不再是简单的旅游,朝着乡村旅居的方向迈进。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拉长产业链,开发生产生态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如张家口姚家房,植入“体育休闲、田园运动、美食体验、生态农业、高端养老”等特色产业,建设主城区与洋河新区产城融合发展连接带,打造休闲度假主题特色小镇。
3.4 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城镇功能
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应完善与区域中心城市的交通网络体系,“能进的去散的开”,积极推进旅游小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环境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为当地居民与游客构筑人与自然、人与城镇和谐共存、舒适惬意的生活环境,打造城镇特色,提升城镇品味。在“硬件”升级的同时,还需提升居民的文化素质,加强文化教育,塑造小镇景色美、素质高的良好城镇形象。
3.5 改革创新机制,转变发展观念
河北省应积极统筹协调乡村特色小镇发展的新举措、新办法,创新体制机制,开发特色产品,构建“农庄+游购”“洋式+中式”“生态+文化”“景区+农家”等多种模式;探索适合乡镇发展的投资融资方式、土地流转方式以及居民的保障制度;创新农村商业模式,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加快发展线上线下融合、便捷实惠的现代农村物流与服务网络,为小镇后期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政府应转变职能,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建设合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改进完善土地制度,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正确处理乡镇农民与承包地的关系,解决好农地产权归属问题,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
3.6 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特色小镇建设应引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为标准,规划生态保护项目,利用物种多样化微生物科技核心技术在农林牧副渔多模块间形成整体生态链的良性循环,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同时注重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美化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李金宝.对新民居建设经济效益的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3):211-212.
[2] 陈怡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 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7,(11):21-22.
[3] 梅耀林,许珊珊,汪涛.基于城乡一体化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导则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7,(7):62-67.
[4] 邓罗飞,王宇峰,曹体.特色小镇理念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实践——区城乡统筹发展为例[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镇规划)[C].2017: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