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此“简算”为哪般
——由一道计算题引发的思考

2018-06-13曾海燕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练习本分配律道题

◇曾海燕

在一次到农村学校的常规教学调研活动中,我到四年级一个教室等候听课。候课时,照例会查看学生的作业情况,便随手翻阅学生的数学课堂作业本及练习本,练习本上的一道题引起了我的注意。题目是计算76×24+36。这是教科书上的原题(另外几道题都可以用乘法运算律来简算),学生用了8 步完成(如图1)。

图1

我不禁疑惑:学生怎么会想到如此计算?无独有偶,在我随机翻阅的练习本中,还有学生也这样做。于是,我访问学生。

我:你怎么想到这样做?

生:昨天老师教我们做的。

我:如果让你自己选择,这道题你是愿意按运算顺序计算,还是像这样用运算律来算?

生:(笑)当然是按顺序做啊。

周围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说道:老师给我们讲过了,但我还是做不来。太复杂了!

《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关于“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的要求。上面教师教给学生的运算途径,虽然合理,但不简洁。

可能有老师认为,就这道题来说,要求学生用运算律来解,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律来进行简算的能力。其实,这是有悖于课程标准要求的。《数学课程标准(2011)》 中关于运算律内容的教学目标是:“探索并了解运算律,会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由此看出:用运算律的目的是为了简算,而不是为了把简单的变得复杂。如果是因为学生刚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或者是因为该大题的其他5 小题都是用运算律来简算的,而认为该题也要用运算律来做,那就失之偏颇了。编者安排此题,正是要让学生区分哪些情况下适合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哪些情况下不适合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乘法分配律,建立乘法分配律的模型。

还是听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吧:太复杂了!我不会那样去算!确实,我们完全没必要也不应该让学生“为了简算而‘简算’”。

猜你喜欢

练习本分配律道题
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误会
甘南诗篇——遗失在羚城的汉语练习本
小灵通买练习本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失踪的练习本
这道题谁会做
找到突破口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