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抢人大战,可能是一种“反市场化”

2018-06-12谭保罗

南风窗 2018年12期
关键词:损耗流动要素

谭保罗

人才,这两个字是一种高阶的“政治正確”。以前企业抢,现在城市抢。

你问企业家,公司为什么这么棒?对方会告诉你:人才!公司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才!

你问地方官,一座城市的发展靠什么?靠创新!创新靠什么?靠人才!

这些答案,所有人听了都开心,但我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

对企业来说,人不是财务上的资产,并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人拿了工资和奖金,只能表现为利润表上的成本项。当然,畜牧类企业的牲畜是要计为资产的,它们是资产的一种—存货。

同样,对城市来说,创新的确要靠人才,但人才的积聚更多是一种结果,而不是原因。这一点,必须理清。

在任何地方,创新最后靠的是要素的积聚,唯有在高质量的要素集聚之后,才能营造创新的土壤。因为,在要素富集的地方,创新的成本最低,成功的可能性也最大。要素主要包括两种,一是资本,二是人才—专家、企业家、白领和技术工人等等,城市“抢人大战”抢的是后一种要素。

在两种要素的流动中,资本流动最容易,也不容易出现效率损耗。人才的流动,损耗最高。更重要的是,两种要素的流动有一个铁律:当它们的流动是同向的,那么就是一种健康的流动,经济就会发展;相反,如果它们的流动出现“脱轨”,一个往东,一个往西,就会出现麻烦,乃至危机。

在20世纪经济全球化之后的时代,所有国家和经济体爆发的金融危机,都是两种要素的流动出现“脱轨”的结果。

在国家贸易博弈的时点,难道中国自己的城市之间,还要打贸易战?这很不好,损耗了本属于全国的资源和效率。

拉丁美洲、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曾让这些国家的经济倒退十年,但其发生的逻辑却异常简单。它们本国的储蓄率很低,为了发展经济,大量引入外债或者外国直接投资。当经济向上,资本不断流入,所有人皆大欢喜。

但在没有结构性改革的前提下,经济向上只是暂时的,麻烦却是永恒的。腐败的政客和金融寡头一起开启印钞机,搞恶性通胀,摧毁经济却中饱私囊,打劫外国投资者,更打劫本国国民。

不过,外国投资者见势不妙,拔腿就跑,这就是撤资。撤资直接导致本币崩溃,金融危机爆发。在这里,你必须注意,资本倒是自由流动,回到了纽约或伦敦,但人却不可自由流动—本国国民是没有办法移民的。于是,他们生活水平骤降,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是两种要素流动“脱轨”的反面例子,正面的例子是“中国制造”的崛起。一直以来,广州火车站的春运是一种世界级的奇迹,它是人的流动(人的流动,损耗比资本流动大,正体现在农民工的背井离乡和疲惫的春运体验上)。同时,是海外制造业资本向珠三角的流动。在这里,资本和人流动到同一个目的地,所以经济腾飞。

那么,城市的抢人大战是两种要素的同向流动吗?在很多地方,我看未必,而且抢人可能是一种“反市场化”。

首先,对人才的过度补贴,本质上是对本地企业的补贴,容易滋生腐败,更是一种不公平竞争—在国家贸易博弈的时点,难道中国自己的城市之间,还要打贸易战?这很不好,损耗了本属于全国的资源和效率。

其次,人看中的是眼前的、马上到手的短期利益(入户、补贴),是一种“短期理性”,而资本(产业资本)看重的是长期的、稳定的投资回报,更趋于“长期理性”。当一个地方无法被资本看中,只是短期吸引了人,那么两种要素的“脱轨”势在必行。

那个时候,请问支付按揭的工作机会在哪里?地方社保基金的账户还有多少钱?

猜你喜欢

损耗流动要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自我损耗理论视角下的编辑审读
也谈做人的要素
流动的光线
变压器附加损耗对负载损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