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中职语文教学中文学欣赏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思考

2018-06-12王小青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鸿门宴赏析阅读

王小青

摘 要:《史记》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不但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样具有超高的文学价值,它作为传记文学其文言形式、结构布局、语言运用、人物塑造等等对于读者来说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记述的是秦末项羽、刘邦为争夺天下而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初期一个精典的场景,对这篇文章的阅读赏析是一个阅读与鉴赏能力提高的过程,也同样可以是一个有关自身进步与发展的思考的过程。

关键词:鸿门宴 阅读 赏析 能力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历史成语出自《鸿门宴》,它既呈现了当时的一个经典情节,也暗示了当时宴席背后的“风起云涌”。《鸿门宴》是传记文学,也就是说其内容是在叙事,那其中的情节发展的节奏、人物的塑造以及背后所渗透的历史情怀就都是阅读的重点,而中职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一步一步从阅读中得到提升、学会思考。

一、赏析节奏布局,锻炼分析能力

司马迁在《史记》中用并不算长的文字介绍了从刘邦的手下曹无伤向项羽告密“沛公欲王关中”,到宴席上的交锋,最终刘邦得以逃脱的整个过程,整个过程的叙述能让读者一直处在跌宕起伏的情绪之中而不自觉被故事所吸引,而这种效果的达成自然有赖于其深厚的某篇布局功力。

在笔者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这篇文章时,有关《鸿门宴》这个故事叙述的节奏特点,可以用“张弛有度”四个字来形容,故事一开始时项羽“旦日飧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恨不得立马诛杀了项羽的样子再加上作者刻意安排了双方实力的对比呈现,使得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似乎刘邦已经活不成了。但接下来却没顺着既定的“路线”发展,而是笔锋一转除了项伯这个人物,他的言行使得紧张的气氛得到了松弛,为接下来鸿门宴上的一系列的暗涌做了铺垫,其后果然在项羽的犹豫与双方的斗智斗勇之中,刘邦保住了性命,也由此打开了楚汉之争的局面。

其实在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赏析文章的情节节奏与谋篇布局的过程中,就已经在进行一次完成的分析,赏析整体的节奏与布局,需要学生具有宏观意识与分析能力,这种能力会在阅读中得以锻炼也会反过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而这种能力即使当学生离开具体的阅读学习将来步入职场也一样能发挥作用。

二、赏析人物特色,思考处世态度

《史记》之所以能被认为具有超高的文学价值,那其中的一点一定包括它作为叙事性文学在人物塑造方面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司马迁所塑造的人物不仅是历史中简简单单的几个名字,也不是只把人物当作“行动元”来陈述事实的发展,而是为人物赋予了生命力,在一言一行中尽显人物个性本质。

例如有关刘邦有一经典场景,当时项羽决心除掉刘邦,而项伯却为了好友张良的安危连夜报信,在张良将一切告知刘邦时,刘邦一系列的反应是连续两个“为之奈何”、大骂为他出称王主意为“鲰生”、试探张良和项伯的关系以及极力拉拢项伯,极“诚恳”地表明自己的忠心。其实刘邦未必真正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但他所呈现出了依赖他人与善变的特点究其原因是他个性中的狡诈与老谋深算,而与之相对的项羽,反而真正是一个有点耳朵软、没那么多花花肠子的。

学生对人物的分析过程除了有对司马迁人物形象塑造技巧的体会之外,同样需要正视这些人物个性本身,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怎样的为人处世风范,这一点会在对比与思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需要向着此方向去引导,使得学生能从中获取更深、更切实的体会。

三、赏析历史情怀,增添文化底蕴

也许在社会大多数人的眼里中职的学生文化素养是逊于普通高中的学生的,因为他们更多是在进行技术与能力的学习为工作做准备,但虽然他们的学习内容更加重视专业能力,但这并不代表具有基础性作用的文化思想培养就不重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较为重视学生阅读学习的深远意义,鼓励学生多读、多想。就像是这篇《鸿门宴》,它具有历史与文学结合的特性,所以以此篇作为学生历史与文化情怀的培养就十分恰当,比如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楚汉之争也是历史上极为重要的阶段,司马迁作为《史记》的作者,他是在记史,却又不仅仅在记史,因为他没有刻意追求“冰冷的客观”,反而让自己的文字充满了艺术与感情,能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与文质兼备的文字中对历史有更透彻的感知,对文字有更独特的审美体验,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鸿门宴》作为优秀阅读作品的代表,它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来说,并不仅仅是掌握语文知识、赏析文学艺术特色的“桥梁”,同样能从具体的阅读细节中延伸出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这两者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给予重视,使学習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碧柳. 略谈中职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记“鸿门宴”综合实践活动课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161-162.

[2]熊菊香. 精妙的对比艺术 鲜明的人物形象——浅析《鸿门宴》的对比艺术[J].鄂州大学学报,2013,20(01):34-35.

猜你喜欢

鸿门宴赏析阅读
鸿门宴(二)
鸿门宴(一)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步辇图赏析
《鸿门宴》中一个几十年来一直被译错的句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