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窍健脾配方颗粒治疗小儿风热壅窍型耳胀临床观察

2018-06-12邵丽郡孙麦青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耳积液

邵丽郡 郭 丹 孙麦青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 新郑职工医院耳鼻喉科,河南 郑州 451191;3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河南 郑州 450002)

耳胀是以耳内胀、闷、堵塞感为主要特征的耳部疾病,大约90%的儿童在学龄前曾患该病,且年均发作4次,以至于被称作“儿童早期职业病”[1]。该病是导致小儿听力损失的重要疾病之一[2]。西医的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失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等疾病及各种原因不明的耳堵塞感均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论治。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治疗,极易逐步发展出现相关并发症,甚至耳聋,从而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3]。中医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风邪外袭,或脾虚,肝胆湿热,亦或邪毒滞留、气血堵塞而致耳窍痞塞。笔者运用宣窍健脾配方颗粒治疗风热壅窍型耳胀患儿65例,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2 纳入标准 中医纳入标准:①所有病例诊断均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有关风热壅窍型耳胀的诊断标准:主要以耳胀、闷、堵塞感为突出症状,伴鼻塞、流黄涕,舌质红,脉浮数,或可有咽痛。②伴或不伴听力减退、自听增强、摇头耳内响水声。③既往可有饮食不节、反复呼吸道感染、长期流涕、鼻堵、张口呼吸和夜眠打鼾症状。

西医纳入标准:①年龄4~12岁,且符合《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关于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②经硬性耳内窥镜下观察到的中耳积液,鼓室导抗图为B或C型曲线,纯音测听检查为传导性听力损伴有10~30dB的气骨导差;③知情并自愿配合治疗者;④病程≤2月。

1.3 排除标准 ①不属于纳入中医标准证型的患儿;②年龄小于4岁者;③因该病已经引起鼓膜或中耳的结构损伤,如明显的鼓膜内陷、萎缩等[4-5];④伴有高危因素(如腭裂、永久性听力下降、言语发育迟缓或障碍、自闭症、与遗传有关的综合征、颅面发育异常等);⑤伴有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⑥因咽部恶性占位性病变致病者;⑦治疗前因鼻腔结构异常,需先行手术解除咽鼓管堵塞疾病(如鼻窦开放、鼻息肉切除、腺样体切除等)。⑧不自愿配合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患者口服宣窍健脾配方颗粒(所有配方颗粒均由河南省中医院制剂室提供),常用药物组成:辛夷6 g,苍耳子6 g,白术6 g,茯苓6 g,防风6 g,白芷6 g,柴胡4 g,醋香附4 g,石菖蒲2 g,薄荷4 g,连翘5 g,蒲公英3 g,焦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各6 g,炒鸡内金6 g,生甘草4 g。随症加减:咳重者加炙百部、桔梗以清润利咽;耳窍积液多者加车前草以清热利湿。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2次水冲服,连服2个疗程。

1.4.2 对照组 患者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云南永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根据患儿体重调整用量,用量标准依据药物说明书,每日2次,对鼻塞者对症用曲安奈德鼻喷剂喷鼻,每个鼻孔各1喷,1次/d。7 d一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儿疗效及体征变化,且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一切治疗。用药用量根据年龄、体重、病情程度酌情加减。

1.5 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①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耳内窥镜检查无鼓室积液,测听、声导抗检查鼓室导抗图为“A”型,纯音测听阈提高20 dB左右;②好转:症状减轻且中耳积液明显减少,听力改善幅度为10 dB以上,鼓室导抗图为A或C型;③无效:症状体征、中耳积液情况和听力改善幅度均未达到上述有效程度,鼓室导抗图为B或C型。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好转率之和,对比2组患儿积液消失时间、随访观察3个月后复发率情况。

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前期,受到业务性质及工程流程的引导,或受政府和总承包意向公司委托,往往会提前介入目标项目。以至于部分项目在未收到合同签订时即开展投入,甚至在主要工作完成后,才签订合同,造成合同签订的时间滞后。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4.30%,对照组为65.6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中耳积液消失时间、复发率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中耳积液消失时间、复发率比较 [例(%)]

2.3 服药期间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者3例,治疗组中发生不良反应者1例;对照组停药后有3例分泌性中耳炎病情再次复发,治疗组1例复发。

3 讨论

迄今为止,西医多认为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发生原因是免疫变态反应、中耳感染 (局部)、咽鼓管功能障碍等,研究认为其发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咽鼓管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异常,但该病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西医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有类固醇药物、黏液促排剂、抗组胺药等,但美国最新该病指南认为对于儿童并不首选激素、抗菌素,及鼻用血管收缩剂,而对学龄前儿童更不可轻易做腺样体切除术,故其实际的诊治过程尚未形成既定规范[6-8]。临床上,因小儿咽鼓管短、平、直的生理特点,该病非常普遍。

“耳胀”作为中医病名,始立于近代《大众万病顾问·下册》:“何谓耳胀,耳中作胀之病,是谓耳胀”。笔者认为,因小儿的特殊生理特点,对小儿该病的诊治绝不是像成人样简单缩小[9]。小儿本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以肺、脾、肾常不足多见。小儿冷暖不知自调,加之肺主皮毛、主表,一旦调护失宜,极易为风热之邪乘虚而袭;而现今不在少数的儿童常饮食不节、偏嗜肥甘厚味而致食滞,食停于胃肠,脾失于健运,且脾主运化、主升清,清气不能上达,浊气上犯,与风热之邪胶着,循经上干,而发本病。在临床实践中,多数该病患儿就诊时多表现有以上症状,且常夹杂有积食情况。故本颗粒中除宣窍疏风之药外,常加用化积消食之药。本颗粒中辛夷、苍耳子属解表药,两者既为通窍要药,亦可辛散祛风;白术、茯苓两药配用健脾化湿,四药合用共为君药;焦神曲、炒麦芽、焦山楂、炒鸡内金均为消食化积开胃要药,为臣药;防风、白芷疏风解表、宣窍化浊;连翘、蒲公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并透达外邪;柴胡透表泄热、通窍聪耳,并能疏解少阳经气,引药直达病所,与香附合用共奏通窍之效。石菖蒲为通窍要药,用量宜少,以防其温燥盗津液,与薄荷合用透表,加强辛散之力以透耳窍、四者共为佐药;甘草为国老,放入方中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宣窍健脾之效。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中医治疗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本文编辑:张文娟 本文校对:赵丹丹 收稿日期:2018-03-23)

《神农本草经》三品分类法

《本经》三品分类法,是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类,并明确指出: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

君臣佐使本指国家官系等级层次,只有各个层次发挥各自作用,才能构成完整的有机国家社会,如同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中,十二脏腑之功能、地位及相互关联,不单是一个生理学、生命学和生物学问题,它涵盖了很重要的社会问题,透过生理现象映射出一定的社会问题,而通过社会现象的研究反过来促进生理问题的认识,向我们展示了社会医学模式。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天地就是养育人类的父母)……”天、地、人三者和谐相处,演化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神农本草经·序录》将中药三品匹配成君、臣、佐使的不同地位,与天地人相应进行不同的联系,是用中国古代哲学类比思想和整体观进行推论,《神农本草经》药物的分类方法与国家官系匹配,自然是上品药为君,中品药为臣,下品药为佐使。三品药与天地人相应的根本原因,实际上遵从了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所解释:上品药养命,而天道仁育,故云应天;中品药养性,而人怀性情,故云应人;下品药主治病,而地体收杀,故云应地。现代中医临床药学认为,君药的作用是针对病因的主证,又称之为主药;臣药的作用是辅助君药针对病因和主证,又称之为辅药;佐药是治疗兼证,抑制主辅药不良反应,协助主辅药发挥治疗作用;使药可引经、调和、矫味、发挥次要作用。诸药合用,共达安全、有效的最佳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看来,君臣佐使药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某种情况下可互为转换,所以古之中药上、中、下三品,不是上、中、下三等。古之先辈早有告诫:药无贵贱,能愈疾者皆为良药也。

——摘自祝之友教授《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从形味性效到临床(2)》,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中耳积液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一种新型眼科手术积液盒
中耳压力调节机制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中耳手术填塞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
先天性中耳畸形的临床分型及其与耳聋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