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食品证后监管制度创新探讨

2018-06-11杨金凤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制度创新绿色食品

杨金凤

摘 要 绿色食品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按照绿色食品的相关标准对种植物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签使用权的具备可靠地安全性的优质食用产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以及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食品可谓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在2012年10月1日,农业部新修订的《绿色食品标签管理办法》生效,这一部涉及人民食品安全的法律不仅对绿色食品标签的检验和认证作出了更严格的规定,同时将“证后监督”置于了突出地位,长远来看,这对于我国食品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文章将对此展开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绿色食品;证后监管;制度创新

近年来,我国食品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此期间,食品供给也随之迅速增长了;与此同时,食品质量安全将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对于食品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在安全食品这座金字塔中,绿色食品处于顶点位置,受此影响,绿色食品的安全性往往会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如今,我国对于绿色食品的安全监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进一步提升食品监管有效性与效率。在制度的帮助下,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水平迫在眉睫。

1 绿色食品证后监管现状

就现阶段我国绿色食品证后监管现状来看,绿色食品证后监管制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常见的绿色食品证后监管制度如下:

获证主体年度检查制度。年度检验是督促企业实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规范使用标准的综合措施。一般来说,省、市工作机构要确保每年对绿色食品企业进行检查,与此同时,应当重点检查企业的绿色食品生产状况、支付费用、标志使用等方面。在年检期间,对于因经营不善而被停产的企业,应当及时公告。

国家中心和省级工作机构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绿色食品抽样,取样产品必须是完整的和有代表性的。样品检测由绿色食品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

市场监察相关制度。由国家安全中心每年安排省级组织检查本对辖区内的绿色食品移动市场销售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食品安全以及食品的后续跟踪情况等,对于检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产品,及时取证并报国家质量监督部门,主要目的在于查处假冒绿色食品。

企业内部检查员制度。为了从源头上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完善内部检查制度、完善绿色食品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前提,对此,各个申报机构应在企业内设立内部检查员。在保证企业内部检查人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应赋予内部检查人员相应的责任和权力,使内部检查人员能够逐步了解绿色食品生产的理念,并将食品的安全问题落到实处。研究证实,在上述制度有效实施后,多数企业的绿色食品证后监管工作效率可得到大幅度提高,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000多家企业培训了绿色食品检验人员,绿色食品抽样检验合格率在98%以上。

2 绿色食品证后监管常见问题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仍为观念上的问题,长久以来形成的监管重数量忽视过程和方法的观念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数地区的企业年检工作不到位,部分企业甚至将年检认为是一个形式,导致年检作用得不到应有发挥,少数企业对于绿色食品的生产不符合各项规范甚至违章生产,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证。另外,由于绿色食品区域流通性强,因此监管范围广且困难,部分地区基层力量薄弱,监管效率低下,难以对市场上的绿色食品进行及时有效的全面监管。

总之,绿色食品作为一个公共品牌,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的,因此,在对绿色食品进行认证和审计时,必须做到严格审查和监督;同时,要注重证后监管,特别是对高风险问题领域的各项产品,尤其要全面强化对其的证后监管。

3 绿色食品证后监管制度创新途径

3.1 完善证后监管相关制度

首先,严格执行省级机构认证年检制度。坚决执行国家中心提出的“三单”年检记录制度,促进年检制度的有效实施,确保制度的执行不只是流于形式,而是切实落实;

其次,坚持产品抽样检验制度。进一步加大对于产品的抽样检查力度,根据不同品种的数量确定检验比例,切实提升产品的抽样检查密度,保证所抽取的样品能够覆盖到所有检查范围,尤其加强对于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的产品的抽样检查。

再次,加强市场监管制度的实施。按照国家中心的时限要求,完成本辖区内固定市場和移动网络的绿色标志检查。在这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许可证公告制度,适时在媒体上发布相关的产品信息公告,提高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透明度。

最后,强化问题产品退出机制。对于未通过抽样检验或者年度检验有问题的企业以及相关绿色食品,应当坚决执行退出机制,取消其对于绿色标志的使用权利。

3.2 全面落实属地管理

按照现阶段我国政府推出的关于食品的安全品质的要求来看,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应当将食品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和责任人,在这过程中,由生产经营者作为第一责任人对食品安全进行负责。同时,为保证各项监管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应当逐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监管机制,在这个监管机制中以行政执法为主导,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属地管理。所谓属地管理,即是要求各省市级的工作机构对于绿色食品督查工作应当尽力配合主管农业行政部门,对本辖区内的获证企业的食品安全进行持续的后续跟踪检查,对于检查不达标的企业应当立马启动退出机制。

3.3 建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如今,面对越来越严峻食品安全新形势,为进一步强化绿色食品证后监管制度的有效性,在综合把握绿色食品全程质量监管特征的基础上,建设科学、合理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迫在眉睫,通过有效追溯,不仅能够及时明确问题的源头所在,同时,也能够综合动态把握绿色食品监管的各个环节,保证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和解决。

综上所述,作为事关民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工程,绿色食品的证后监管工作意义重大,如今,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们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新形势下,绿色食品的监管面临着众多全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绿色食品证后监管制度、使制度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代绿色食品的发展需要势在必行。在这过程中,首先要全面突出工作重点,在做好各项监管工作的细节同时,扎实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丹.绿色食品证后监管制度创新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1):83-84.

[2]代云云.基于供求关系视角的农户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3]夏龙河.城市生态化演进中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

[4]谢海.欧盟消费者保护政策研究——兼论中国企业应对欧盟绿色消费壁垒的策略选择[D].四川大学,2007.

[5]魏大治.中国农产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策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制度创新绿色食品
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什么是绿色食品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制度视域下政府生态责任完善的法制保障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电子政务: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