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约束下规模生猪养殖的若干研究

2018-06-11谢小惠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猪养殖养猪场规模化

谢小惠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生猪养殖规模逐步扩大,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也满足了人们对猪肉的需求,但是规模化养猪却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鉴于此,本文从规模生猪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入手,提出环境约束下规模生猪养殖的有效措施。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减轻规模养猪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环境;生猪养殖;规模化;养猪场

1 规模生猪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1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规模化养猪场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病原微生物以及有毒有害气体,这些物质扩散到大气之后会对大气环境带来一定程度影响。尤其在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难以承受有毒有害物质排出量的情况下,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人和动物的健康。规模化养猪场排出的污染物质主要包括氨气、硫化氢、粉尘和细菌,随着风的传播,污染物质在大气中的污染半径也会随之扩大。

1.2 对水环境的影响

规模化养猪场会产生大量粪污,这些粪污在经过人工冲洗和降雨冲刷之后流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水。由于粪污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氨、磷、重金属、抗生素等物质,若未经过处理就直接进行冲洗,则会造成水体有机物污染、微生物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在此情况下,会严重破坏水源环境,降低水体的氧溶解度,影响水中生物生存,造成生态破坏。与此同时,也会带来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1.3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规模化养猪场产生的粪污在进入土壤之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利用土壤降解部分微生物和有机物,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但是,如果养猪场的粪污排放量过大,超出土壤自净能力,则会使土壤出现不完全降解,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等,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同时,猪粪污中还含有一定量的铜、铁元素,这些粪污在未经过无害化处理之后进入土壤,能够引起土壤成分变化,导致土壤中的金属含量增大,对人体健康、动物生存和植物生长都会带来影响。

2 环境约束下规模生猪养殖的有效措施

2.1 优选品种

为了降低规模生猪养殖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应从优选健康的生猪品种着手,采用环保型养猪模式,减少污染物质排放量。规模化养殖场应选择抗病力强、瘦肉率高、生产能力强的优良种猪,并且必须从具有种猪生产许可证的正规种猪场引进种猪,以保证种猪品种优良。

2.2 科学规划养猪场

从环保角度出发,结合周边环境、卫生防疫条件、水质卫生标准、交通条件以及生猪养殖规模等因素选择规模化养猪场的场址,既要避免周边环境污染源对养猪场造成污染,更要避免养猪场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科学选址应满足以下条件:养猪场与公共场所、人口密集区、城镇、公路、铁路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km;养猪场与造纸厂、化肥厂、屠宰场、化工厂、畜牧场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km;养猪场不得建设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重点环境保护区域。

2.3 粪便处理与利用

粪便是规模化养猪场产生的主要污染源,所以必须对粪便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和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质排放量。具体做法如下:

2.3.1 清洁猪舍。养猪场工作人员要及时清除粪便,保持猪舍干燥,减少因潮湿粪便产生有害气体。养猪场可采用分散清干粪工艺,对粪、尿进行分流处理。其中,猪粪可通过人工收集或机械收集,将其统一运至粪污处理池中进行处理;猪尿可利用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净化处理。

2.3.2 猪粪处理与利用。猪粪在经过无害化处理之后,能够成为种植业和园艺业植物生长所需的优质肥料,有利于提高猪粪的利用价值。如,利用堆肥处理方法,将猪粪与其他有机物混合堆积产生生物降解,形成腐殖质土壤物质。这种物质可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并且能够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要求;利用猪粪、垫料等有机物质生产沼气,满足周边居民生活的能源需求。

2.3.3 猪尿处理与利用。规模化养猪场可在猪舍内设置漏缝地板,方便猪尿流入污水处理设施。在污水处理设施中对猪尿和污水同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对水资源的二次循环利用,不允许将未经过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水环境中。

2.4 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病死猪会产生环境污染源,所以养猪场必须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中的相關规定,采用焚烧、掩埋等方法消除病原体,保护周围环境。

2.4.1 焚烧。

在养猪场出现病死猪时,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向周围环境传播臭气和细菌。养猪场可使用煤或油焚烧病死猪,不可直接掩埋病死猪,以免造成土壤污染。养猪场应安装焚烧装置,对焚烧产生的烟气进行处理,避免焚烧过程造成二次污染。

2.4.2 深坑掩埋。

在掩埋病死猪时,必须深挖掩埋坑,掩埋坑距离地表不得小于1.5m,并且在深坑周围用水泥板和砖块砌筑。在掩埋病死猪之后,夯实掩埋土,对地表环境进行消毒。

2.5 加强环境卫生监测

在规模化生猪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环境卫生监测工作,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监测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定期采集养猪场周围环境的水质样品和大气样品,检测有害物质浓度,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环境污染情况;定期检查养猪场的环境卫生情况,监测猪粪污影响的土壤环境,防止因粪污排放量过大造成环境污染事件;对养猪场排放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要求养猪场配备相应污水处理设备,保证出水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定期对养猪场周边空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氢、氨等气体含量进行监测,掌握周边空气环境质量的连续变化情况。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规模生猪养殖的过程中,由于养殖户对环境问题的忽视,从而导致猪场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环境约束作为前提条件,采取合理可行的生猪养猪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环境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瑶,薛晶晶.集约化养殖场的适度规模分析——基于环境成本内部化视角[J].江苏农业科学,2018(10):92-94.

[2]陈琼,孙国兴.天津市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10):104-106.

[3]朱鹏春.我国生猪养殖模式及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饲料,2018(10):114-116.

猜你喜欢

生猪养殖养猪场规模化
提升猪肉供应保障能力
猪的疫病监测与养猪场疫病防控建议探寻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
发展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
农村生猪集中养殖污染及其治理
从市场需求前景出发支持生猪养殖
生猪养殖场的经营管理数学模型
泸水县生猪养殖中药品安全使用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