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OPPPS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ESP信息化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18-06-11葛婷婷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习者

葛婷婷

摘要:文章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口语”课程为例,在ESP信息化课堂上对两个平行班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其中一个班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另一个班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通过考试和调查问卷的方法测评BOPPPS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在ESP信息化课堂上采用BOPPPS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加强学习者的参与意识,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在GSP与ESP的有效衔接上发挥重要作用,达到增强ESP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ESP信息化课堂;BOPPPS教学模式;学习者

BOPPPS教学模式起源于加拿大,首先在ISW(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教学技巧工作坊里运用,目的是利用迷你教学演练以及参与者的反馈活动使教师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技巧。该模型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依据,已被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采用。大量的实践证明:BOPPPS是一个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模式。笔者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及口语”为例,将BOPPPS教学模式引入高职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课堂,探讨其在高职ESP信息化课堂上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然衔接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和ESP等方面的作用。

一、BOPPPS教学模式概述

ISW教学技巧工作坊以BOPPPS教学模式为理论基础,通过学员(参培教师)的边做边学边反馈,对授课方式及技巧等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进,可在短期内提高学员的教学能力。因此,BOPPPS教学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BOPPPS模式根据人的注意力只能持续约15分钟的自然规律,将课堂教学内容分割为多个小的教学单元,“不仅要求每个小教学单元具有‘起承转合的功能,还要求由小单元组合而成的课堂亦遵循‘起承转合的脉络。”[1]BOPPPS教学模式主要针对教学目标构建了完整的教学过程和理论框架,包含导言(Bridge-in,简称B)、目标(Objective,简称O)、前测(Pre-assessment,简称P)、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简称P)、后测(Post-assessment,简称 P)和总结(Summary,简称S),它们被认为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元素。

(一)B(Bridge-in)

课堂教学引入环节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及学习动力,从而关注即将开展的核心教学内容。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及口语这门课程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堂导入,如Unit1的第一课Route,通过播放乘客在地铁中找不到方向,寻求帮助的视频,激发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提供帮助的热情,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投入和专注。

(二)O(Objective)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结合学生学情及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方向。比如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及口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与企业导师根据工作实际给学生下达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解决地铁车站中常见的问题,其中包括学生在本堂课中会学到什么(learn),需要掌握什么(master),需要了解哪些内容(know),等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可以将其细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三)P(Pre-assessment)

教师通过前测能够掌握学生对本堂课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前测可以采取提问、测试、课前作业汇报等传统方式,利用职教云、蓝墨云班课、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发布测试题,学生完成测试后平台只需几秒钟即可显示统计结果,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前测结果。在ESP课堂中,该环节还在EGP和ESP的有效衔接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比如在讲授Unit 1 的第一课Route时,可以通过前测唤醒学生对EGP中Ask &Give Direction的相关知识记忆,实现新旧内容的有效衔接。

(四)P(Participatory Learning)

课堂教学的参与式学习是指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特别是针对课堂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实现交互式学习。在ESP信息化课堂上,教师可模拟车站情境,让课堂成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寻求解决办法或方案,列举可能会使用到的表达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职业态度与服务意识等,再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课堂内容。另外,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可采用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通过直播平台获得企业导师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还可利用Speak2me等线上语音测评软件进行语音测评。另外,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闯关游戏,在参与式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以职业环境为背景的轻松的学习环境。

(五)P(Post-assessment)

课堂教学后测可选择线上测评和课堂测评相结合的形式对本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及时的检验和测评。后测可以仅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对学生提出新任务,考察其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课堂教学后测的关键在于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改进与完善,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本堂课的收获与不足,并改进学习策略。

(六)S(Summary)

总结环节的时间不宜过长,教师可以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技能要点和情感要素,也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回顾课堂内容,并根據后测的结果强调重点、点拨难点。此外,也可在该环节布置课后任务或讨论话题,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如观看微课视频、预习下节课内容等。由此可见,总结环节在整堂课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重要角色。

二、BOPPPS教学模式在ESP信息化课堂的具体应用

笔者在学校铁道运输管理与经济学院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两个大二自然班中任选一个班作为实验班(72人),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70人),实验班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以教师为主讲、教材为中心、使用少许信息化手段的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方案以《城市轨道交通实用英语》Unit 1 中的第一课 Route为例,衔接该专业学生大一在大学实用英语课程Unit 3 中的Giving Direction,ESP与EGP的内容难度从普通到专业,从易到难,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情[2]。課前,教师以任务单的形式通过教学云平台发布课前任务,学生则通过微课复习Giving Direction的常用词句,并自主学习本堂课可能遇到的专业词汇,讨论在地铁工作环境中回答乘客咨询时需具备的职业素养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PPT或小视频等形式汇报课前自主学习内容,并在教学云平台答疑区提出疑问和认识,由教师、企业导师或其他同学进行答疑。课堂上,教师采用BOPPPS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通过笔试、口试及调查问卷三种形式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习成果进行比较。

数据显示,实验班笔试成绩的优秀率(85分及以上)为92%,良好率(75分及以上,85分以下)为8%,没有低于75分的;对照班笔试成绩优秀率为89%,良好率为7%,及格率(60分及以上,75分以下)为4%。从笔试结果来看,实验班的成绩略高,但差距并不大。笔者认为有三点原因:第一,在知识点的掌握方面,BOPPPS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都以达成教学目标为主,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教师的讲授及引导下,大部分都能较好地掌握知识点[3];第二,学生的英语基础存在差异,而实验结果受英语基础的影响较大;第三,笔试内容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可以灵活应用也可以死记硬背,因此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实际水平。

在口试中,学生两人为一组,先抽取任务,然后准备20分钟,再进行看图对话并回答问题。教师分别就学生的语音语调、语言流畅程度、语法、交际沟通、职业素质等方面进行打分。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口试成绩优秀率为81%,对照班口试成绩优秀率为57%。由此可见,实验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班,尽管他们在语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传递信息、主动沟通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优于对照班。

在调查问卷中,每个问题都有非常同意、同意、比较同意、不同意、强烈反对五个选项。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中92%的学生非常同意该课程激活了已有的英语基础知识;97%的学生非常同意该课程提高了自己的英语学习兴趣;96%的学生非常同意在课程上参与到了课堂英语训练中;94%的学生非常同意通过该课程培养了行业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愿意在职场中通过自学不断提高综合英语水平,等等。而在对照班中,仅有42%~57%的学生非常同意上述观点,而且对“行业英语难以掌握”“口语能力未有明显提高”“对该课程仍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表示非常同意的学生居多。在实验班中没有人对这些问题选择非常同意。

四、结语

BOPPPS教学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ESP信息化课堂中的应用表明,该教学模式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规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开展参与式学习、及时反馈与总结等设计,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为核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行业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以及激活学生原有英语基础知识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4]。

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如下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第一,《城市轨道交通使用英语》分为两个部分:Subway Service 和General Knowledge About Subway,前一部分属于ESP中的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职业应用),倾向于以英语为沟通媒介进行职业活动,而后者属于ESP中的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学术应用),指在某领域科研工作时进行对外交流。尽管职业院校的EAP较为浅显,但相比EOP更为专业,学习起来难度更大,也更为枯燥。因此,BOPPPS在ESP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将其全面运用到高职院校ESP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第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营造个性化课堂,而不是将一种教学模式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曹丹平,印兴耀.加拿大BOPPPS教学模式及其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2):196-200,24.

[2]黄萍,张秀娟,潘晶晶.通用英语还是专用英语?还原ESP的本来面目[J].中国ESP研究,2017(1):12-20.

[3]高玉婕,孙冻,张明全.高职英语EGP+ESP教学模式可行性研究[J].高教学刊,2018(21):65-67.

[4]张建勋,朱琳. 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6(11):25-28.

猜你喜欢

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cMOOC学习者群体的联通水平与关系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网络学习环境下成人学习动机激发策略研究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追踪模型融入遗忘和数据量因素对预测精度的影响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情感因素在英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在线学习的消费时代来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