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化苏绣艺术?演绎当代精神

2018-06-11邹红芳

名家名作 2018年9期
关键词:苏绣活化匠人

[摘       要]蘇绣在上千年的文化演绎中,经历过辉煌,也经历过没落,而今面临喜忧参半的局面,喜的是国家对传统艺术发展的大力支持,忧的是苏绣缺少手工技艺传承人。首先分析了苏绣的发展现状以及传承困境,接着从工匠精神、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活化苏绣艺术。

[关  键  词]活化;苏绣艺术;当代精神

苏绣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如何保证苏绣的原汁原味成了政府、企业家、匠人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立足于苏绣的发展现状及传承瓶颈,旨在为如何活化苏绣艺术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一、苏绣的发展现状

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苏绣已经实现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商业模式,近年来,苏州政府试点设立了文化产业基金,推动文化保险业的发展,开创“大师贷”(即银行根据大师的等级,确定大师的资信,发放贷款)等新型融资模式,为许多手艺人开创工作室、开办绣庄提供资金支持。可以说,苏州政府对于苏绣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就苏绣企业而言,规模非常庞大,仅苏州当地就有100多家,从整体来看,苏绣作品每年的销售额也在持续上升。

二、苏绣的传承困境

文化产业建设过分强调苏绣的商业价值,而苏绣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逐渐褪色。表现为规模化的生产,所有的刺绣制作以利润为核心,价格竞争成了各个苏绣企业的核心竞争点,粗制滥造的绣品屡见不鲜。同时,苏绣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导致手工刺绣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有消失的风险。此外,苏绣的技艺并非一天练成,需要学徒在失败中不断摸索前行。许多初学的年轻人由于受不了其中的累与苦,纷纷选择改行。

三、活化苏绣艺术的相关建议

1.活化苏绣艺术离不开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不过分追名逐利,一心只为苏绣的制作。工匠精神按照层级分,可分为企业家的工匠精神和员工的工匠精神。企业家作为企业的带头人,应该将工匠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凝聚人心,让所有员工在工匠精神的熏陶下,不断创新苏绣的技艺。企业家的工匠精神应该涵盖舍得精神。与机械纺织相比,手工绣不管是人力成本的投入还是时间的投入,都是巨大的,一幅好的手工苏绣作品可能需要花费1个月甚至是半年的时间,这样的投入对于追逐利益的商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企业家应该多一点艺术涵养,少一点利益熏心。同时,企业家还应具备成就他人、成就自我的精神品格。即在研究苏绣技艺的时候,不忘授艺于员工。员工的工匠精神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精神层面:(1)坚持不懈的精神。苏绣手工技艺传承了上千年,要掌握苏绣的精髓,首先要练成基本功,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要习得基本功至少需要三年五载。这个过程是极其枯燥乏味的,需要匠人日复一日地坚守。(2)精益求精的精神,苏绣强调精细的针工,在实际的刺绣中必须做到一针不差,不落一线,才能保证绣品的“细、密、齐、匀”。

2.活化苏绣艺术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引导高职院校设立苏绣相关专业,利用学校非盈利的学术研究环境,对苏绣的理论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一方面,企业可以派遣优秀的员工前往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派遣优秀的毕业生到企业实践学习,提高学生的技艺水平。此外,政府可以每年评定最佳苏绣匠人,以此来宣传苏绣匠人的工匠精神,提高苏绣匠人的荣誉感与社会地位,以此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

以苏绣的非遗传人姚惠芬为例,为了培养新一代绣娘,姚惠芬创办了镇湖第一家绣庄,该绣庄集作品展示、培训管理、技术研究为一体,培养了30多位优秀的绣娘。

3.活化苏绣艺术离不开新的生活方式

如今的苏绣作品已经生活化,绣衣、绣鞋等在各家各户非常常见,且通过前期的影视、展览等的宣传,苏绣已给人们留下了高雅、闲适、富有诗情画意的印象。这说明苏绣艺术是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的。苏绣技艺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群的生活方式,如以琴棋书画会友的退休老人,他们的悠闲的生活方式与苏绣独有的山水之乐颇有几分相似。理论上来说,积极开发与苏绣相关的老年产品是可行的。另外,十字绣在家庭装饰中较为常见,在学生群体中颇具影响力,我们也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增加苏绣艺术欣赏课、技艺课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苏绣的审美情趣。

4.活化苏绣艺术离不开品牌的创立

时代的不同,苏绣所蕴含的审美情趣也理应不同。在中国古代,苏绣常常作为皇家、达官显贵服饰、装饰的一部分,作为身份的象征。可以说,苏绣曾经是中国服饰中重要的时尚元素之一。在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中国已经成为文化消费大国。因此,重拾苏绣的时尚光环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1)苏绣企业可以与国内外知名的服装品牌合作,借助服装,创立属于苏绣的文化品牌,积极开发。(2)与家装企业合作,拓宽苏绣品牌的消费渠道。(3)与影视剧合作,拓宽苏绣品牌的宣传渠道。

苏绣的发展与传承,首先是发扬老一辈的工匠精神,其次是培养专业的人才,通过提高苏绣匠人的社会地位,来壮大苏绣手艺人的队伍。作为苏绣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苏绣技艺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欣. 传统苏绣艺术中的闺阁绣研究[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76-79+93.

[2]周占贤. 苏绣艺术研究在戏剧服装中的运用[J]. 艺术科技,2014(11):84.

[3]张蕾. 传统苏绣艺术的传承[J].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32-35.

作者单位:邹红芳刺绣艺术馆

猜你喜欢

苏绣活化匠人
大别山精神在红色小镇打造中的传承与“活化”
一间微型机械工业展示厅,一种匠人精致生活
十指春风,落针苏绣如画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浅谈我国苏绣工艺的特点与传承
传统苏绣艺术特色研究
青年匠人
保护与发展:民族村寨活化的空间途径
“活”化英语思维,期待会在一瞬间
“神级”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