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篇分析的读后输出设计

2018-06-11徐继田丁振月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研究背景语篇分析

徐继田 丁振月

摘 要: 语篇的读后输出与输入密不可分,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读后输出是以把握语篇的整体内容为前提,实现读写循环。语篇的输入与输出需要以语篇为语言单位进行分析,着重分析语篇的宏观结构组织和微观结构特征。开展语篇的互动式讨论和概要写作的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从语篇理论的视角出发,阐述了语篇的类型与特点,继而提出了建构以读后输出为导向的设计模式:语篇的互动式讨论和概要写作。语篇的互动式讨论设计分为基于语篇的输出、深入语篇的输出和超越语篇的输出三个层次。概要写作的步骤包含语篇分析、析出要点,依据要点、转换表达,检查校对、审视逻辑与语词等环节。文末总结了该设计的教学特点、优势以及笔者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语篇分析;读写循环;读后输出

研究背景——语篇读后输出的兴起

读后输出与输入密不可分。输入论假说的集大成者是Krashen,他提出两个语言输入的必要条件,一是足够的输入材料的量,二是材料的易读性和能懂性(Krashen,1982),也就是说,Krashen强调语篇材料不能过于晦涩难懂,以免信息输入的正常路径被阻断,这样外界的信息才能得到有效传递。因此,要确保良好的输入品质,教师必须要使语篇材料满足以下要素:第一,语篇材料可理解(胡燕花,2006),即输入的内容要和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以及认知水平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第二,语篇材料需要具备生活性和实用性,即输入的材料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不能脱离日常生活,否则就会落入不切实际的空谈或设想中。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关注语篇材料不能脱离日常生活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进行适度的拓展,要明确学生在这个特殊年龄阶段的日常生活中的重点以及和成年人的异同,并注意进行关联和区分。第三,语篇材料需要具备趣味性和相关性。趣味性可增加学生对语篇阅读的兴趣,提高记忆的兴奋度,增加记忆的持久度;相关性是机械记忆衍生出的意义记忆,相关性强调语篇阅读和主题相关,主题则包括教育主题、科技主题、文化主题和生活主题等。第四,语篇材料需具备文化性。语言是一种工具,但是语言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语言也是特定文化的体现,相同的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涵,相同的文化特性又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这里说的是异质文化的情境性,也就是要考虑同质文化的不同情境。语篇分析应该融入文化与情境,同时又不能将文化与情境割裂开来。

基于输入假说,Swain提出了输出假说(Swain,1985)。她认为,输出假说可以使学习者内化已有的知识基础、整理认知图式(李发根,2003)、优化知识结构(Swain,1995)。此外,她提出的一个颇有建树的见解是有意义的输出和有意义的输入同等重要。意义输出要保证以下几点:理解性输出、互动反馈(李立新,2013)和精确表达。

纵观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很多教师的读后输出设计能力弱于输入设计能力,对读后输出的重视程度不够,观念意识淡薄。教师往往将阅读教学聚焦在对读前和读中环节的设计上,把教学重心仅放在激活背景和解析语篇内容上,而读后输出设计则往往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或“装饰”被列入教学设计中。“重输入、轻输出”的结果往往是读后输出的草草结束、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出读后输出应有的效果。

读后输出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实际上,输入和输出是辩证的关系。没有持续的、高质量的、高效率的输出作为前提,输入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变得苍白无力、黯淡无光。而精准的、逻辑性的、系统化的、以意义为导向的输出需要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析框架和策略才能实现,从而起到输入促进输出,输出又促进输入的作用,并使得输入与输出互联互通,形成有机的读写循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克服外语教學中“学用分离”的弊端。

学习语篇分析——掌握语篇的类型与特点

全面了解语篇是精确地进行输出设计的前提。语篇是相对独立的语言单位,通常由句子或段落构成。语篇的特点是表意连贯、逻辑分明、结构合理。语篇学是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以语篇为研究对象(贡如云、黄伟,2017),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开始在我国兴起(田海龙,2001)。要了解语篇,必须掌握语篇的特征。语篇的主要特征包括衔接与连贯,信息性、情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互文性,修辞和隐喻等。语篇分析一般包括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进行的阅读教学分析。

1. 语篇的宏观结构组织(macro structural organization)分析

该分析主要涉及对语篇组织成分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的分析。在进行语篇的宏观结构组织分析时,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体裁。体裁一般包括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等。每一种文体都遵循相应的议事风格,基本上由主题段、论点段和结论段构成。从整体观来看,整个文章的逻辑安排是有顺序的;从微观层面来看,段落与句子之间也是遵循逻辑结构的。例如,议论文的典型结构包括论点、论证和论据,作者在语篇中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并列出相关的实证证据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同时,论证一定要保证严密性和逻辑性,使论据能充分支撑论点。持相同观点的还有美国学者Kaplan,他认为,英语句段是以主题句为开头(Bander,1978)并层层递进的,后续句子是前面句子的延续,并升华了主题句,而段落的终结句不仅是对该段落的总结,有时还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这样的语篇安排体现了作者的逻辑清晰、思维缜密。Hoey(1983)总结出了多种篇章模式,第一种是“问题—解决型(problem—solution pattern)”, 涵盖“情景—问题—反应 / 解决—评价 / 结果(situation—problem—response / solution—evaluation / result)”几个组成部分;第二种是“总述—分述型”(general—specific pattern),其表现方式有两种,即“概括—举例式(generalization—example)”和“整体—细节式(preview—detail)”。第三种是“主张—反主张模式(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包括“主张—反主张—论据—结论(claim—counterclaim—evidence—conclusion)”几个组成部分。正确掌握语篇的结构知识有助于学习者精准、及时和快速地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杨丽的实验表明,学习者对篇章结构的认识理解能力越强,其阅读总体水平也越高(杨丽,1996)。可见,当学习者把握了语篇的整体框架和核心思想策略时,即使遇到生疏的单词,也能突破部分因词汇问题而造成的阅读障碍。

2. 语篇的微观结构特征(micro structural properties)分析

该分析主要涉及对语篇的语法结构、词汇语义以及句子之间的衔接手段等的分析。该分析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文章的脉络结构和行文设置。

(1)词汇分析

词汇分析主要包括对词汇本身意义和词汇修辞手法的分析。教师在分析词汇本身的意义时需要按部就班、张弛有度,从整体到部分对单词、词组、固定搭配、长句和难句逐步进行击破,力求对篇章透彻理解,从而帮助学习者有效把握文章传递的信息,深入理解词汇的含义。

(2)衔接手段分析

Halliday和Hasan把衔接手段分成四种类型,分别是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语及词汇衔接(Halliday & Hasan,2001)。词汇衔接又可以分为重复(如同义复现、反义复现和上下义复现)、局部与整体、概括和搭配等。在分析衔接手段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掌握语篇表达的常用连接词。连接词的使用不是孤立的,要和上下文结合起来,即要对语言语境进行分析。

建构以读后输出为导向的设计模式

笔者以牛津上海版《英语》高二年级上册Unit 2 More Reading板塊语篇Independent Learning (文章见附文)为例,重点分析语篇的互动式讨论(text-based interaction)和语篇概要写作(summary writing)两种输出模式,具体如下文所示。

1. 语篇的互动式讨论

Hoey(2001)认为,语篇、参与者和语境是语篇意义生成的关键要素。基于语篇的互动式讨论能够为语篇的输出提供生动的情境,既能促使学习者理解语篇、学习语言,又能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即本文所说的读后输出。语篇的互动式讨论的价值取向是培养学习者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核心是以意义为中心,其形态是以语篇为载体,师生或生生互动交流。问题设计的原则是由简单到复杂,以体现进阶性,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的、渐进性和累积性的口头表达活动,同时也为书面表达奠定基础。问题设计的方法包括:(1)语篇问题化;(2)问题思维化;(3)思维活动化;(4)活动表达化;(5)表达语篇化;(6)语篇整体化。

具体而言,语篇的互动式讨论包含以下要素:学习者在问题驱动下表达语篇内容,指向对语言能力的培养;问题设计指向对思维品质的培养;通过活动展开的讨论,旨在让学习者集思广益、梳理思路;集体活动或讨论的内容要进行表达;口头表达应以语篇的形式呈现;语篇的呈现要体现完整性。

教师设计语篇的互动式讨论时,应注意问题设计的三个层次:基于语篇的输出、深入语篇的输出和超越语篇的输出。

(1)基于语篇的输出设计

基于语篇的输出是以学生的学习理解为基础的,需注重语篇的宏观结构组织和微观结构特征,具体包括语篇类型(text type)、情境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语篇模式(textual pattern)、小句关系(clause relations)以及话题词汇语义网(topicrelated vocabulary)等。

语篇类型涉及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等文体;情境语境则指语篇的三个变项——语场(语篇内容)、语旨(参与交际的人物)和语式(语篇组织);语篇模式涉及语篇的必备要素、备选要素和递归潜势等;小句关系涵盖语法关系、语义关系(如因果、条件和目的)、修辞关系(如阐释、例证、解释和转折)和话题词汇语义网。

以Independent Learning一文为例,教师针对此语篇的宏观结构组织,以语篇模式为例,可以设计以下互动问题,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者以语篇模式构成的要素为导向,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讨论与交流对语篇进行分析,旨在让学生重构或输出语篇。以“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为例,以下是教师预设的产出语篇,即课文的中心内容。

Independent learning is one solution for those who want to continue their education, but have no time for it. One kind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is the correspondence course, in which school provides them with learning resources, assistance and assessment. The other type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is e-learning, which utilizes electronic technologies to access educational curriculum outside a traditional classroom. While independent learning does have advantages, it requires self-discipline and hard work.

(2)深入语篇的输出设计

深入语篇的输出是在整体理解语篇的基础上,以语用为导向,以语言应用实践为目的的输出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语境中体验所学语篇的实际意义,即通过描述与阐释语篇内容,分析与判断语篇的写作意图、理念与态度来内化语言与运用语言。深入语篇的输出设计具体包括语篇目的、语篇对象、语篇来源、关键信息、作者理念和作者观点等。该设计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该设计的形态是学思结合,围绕语篇的言内行为(语谓行为)、言外行为(语用行为)和言后行为(语效行为)深度思考,整体把握语篇,对隐含意义进行显性化表达,践行语言、思维、策略与文化融合的学科素养发展理念。该设计的特色是学生表达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表2是笔者针对语篇的语用层面设计的互动性问题。

上述问题均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聚焦语篇的语言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实现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跨越,让学生在语境中体验所学语言的实际意义,促使学生自主发展,让学生真正理解语篇。但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每个语篇都必须要从上述角度设问,教师应依据语篇文体特征、内容特征和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还要考虑课堂教学时间等因素,再作出合理选择。

(3)超越语篇的输出设计

超越语篇的输出依托语篇中的事实、信息、概念、方法、观点和语境等内容,是在此基础上所作的以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为特征的迁移与创新活动。该设计的价值取向是学习者将自己所获得的、关于某一问题的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提出一些深度问题,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强对某一学科知识的理解和使用,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Langer,1997,转引自袁平华,2010)。换言之,该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力、评价力以及推理和阐释力,最终是让学生在掌握语篇内容后,能用英语说或写,或以先说后写的方式来输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该设计有助于触及学生的情感、进入学生的思维深处,开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部转换过程。就语言学习而言,该设计有助于学生在理解语篇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在语篇输出的过程中运用语言,践行“学相伴、用相随”的学得与习得理念,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在转化中使知识升值,形成解决问题的智慧。下面笔者以 Independent Learning一文为例说明超越语篇的输出设计的教学实践,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超越語篇的输出设计应遵循思辨思维路径,这个路径基本可以概括为“观点(point of view)—介绍(introduction)—案例(examples)—解释(explanation)—结论(conclusion)”,该路径也可以被视为表达的框架或支架。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积极构建, 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且也能引导学生有深度、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以下是学生针对“What changes are you going to make after learning the text? Why? ”一问作出的输出表述(文中中括号括注的部分体现了表达的框架或支架):

Ill take up independent learning.[point of view] Like all teenagers, I need practice independent learning that goes along with being an adult. When teenagers dont practice it, they often make many serious mistakes. [introduction] For example, some teenagers go to college and suddenly find themselves with a lot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they arent used to.[example] They dont know how to handle it, and they get into trouble—not adapting their learning to college style, sometimes even failing the test. I believe it is better to increase independent learning gradually, while a boy or girl is still learning at school. That way the teenager learns how to handle independent learning responsibly.[explanation] Though it requires selfdiscipline and hard work, I am ready to handle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I believe I could make it. [conclusion]

2. 语篇概要写作

概要写作要求学生在透彻理解全文、把握全文要点的基础上概括语篇的内容,即进行基于语篇理解的概述。由此,概要写作具备了语篇理解的篇章归约性和个人语言表达的创造性这两个显著特点。其中,篇章归约性是指概要写作应符合文体特点,忠实于原文的事实、信息和观点等语篇内容。换言之,学生概述的内容应具有完整性(complete),表述的观点应具有客观性(objective)。而个人语言表达的创造性是指概述语言的简洁性(brief)、表达的准确性(accurate)、语言的衔接性(cohesive)和意义的连贯性(coherent)及一致性(consistent)等。为此,学生在进行概要写作时,宜采取如下步骤:语篇分析,析出要点(语篇组成部分);依据要点,转换表达;检查校对,审视逻辑、语义和语词。下面笔者以Independent Learning一文为例,说明概要写作的教学过程。

(1)语篇分析,析出要点

语篇分析的方法是以語篇的宏观结构组织分析为主,兼顾微观结构特征分析,其目的是析出语篇表达的内容要点,为概要写作建构内容。语篇模式体现了语篇的主要组成部分和语篇表达内容的语义逻辑。因此,分析语篇模式是析出语篇要点的有效途径。同时,教师还要兼顾对语篇微观结构特征的分析,这样可以细化要点内容,使宏观的内容具体化,便于读者清晰理解概要的内容。

本文的谋篇方式是“总述—细节—结论(general statement—details— conclusion)”。在此基础上,全篇的宏观结构组织如下:首段第一句为“总述”,“细节”分别为第二段和第三段的首句,“结论”是末段的前两句。就微观结构特征而言,每一个组成部分的行文逻辑也基本遵循了“总述—细节”的拓展模式,即先总述,再分述,其修辞关系多为“阐释”,即具体说明。以第二段为例,首句“One type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is the correspondence course”为“总述”,该段其余部分均为“细节”,详细介绍了“correspondence course”的学习资源、教学方式和学习评价模式。

(2)依据要点,转换表达

所谓转换表达,就是用个性化语言而不是原文来表述语篇的要点,以便体现语言表达的创造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选用同义词、近义词、搭配词(即与主题语境相关的词)以及不同句式等,使语言表达既忠实于原文的思想内容,又有灵动的创造性。英语中常见的同义词如表4所示,此表按通用词汇和学术词汇分类。

依据该文析出的要点和原文的语言表述形式,我们可以对本文作以下转换表达。

① 总述段中的定语从句 “who want to continue their education”可用名词词组“for further education”表达;转折分句“but have no time for it”为冗余信息,可以删除。故该句可以表述为“Independent learning is one solution for further education.”。

② 由于细节1(即第二段的首句)高度概括了第二段的内容,如果仅仅以词句表达,就会产生何为 “correspondence course”的疑虑,因此应将该段的解释信息融入细节1之中,使其内容完整。“textbooks”“materials such as video and audio discs”可以概括为“learning resources”;“study guides”“communicate…by mail”可以概述为“assistance”;“makes comments”“recorded by the school”可以概述为“assessment”;由于该课程是校方提供的,可以选择“provide… with”表述词义。再把第一句的信息与综合的内容用非限定定语从句补充段首句子,该细节就可以表达为“One kind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is the correspondence course, in which school provides them with learning resources, assistance and assessment.”。

③ 细节2(即第三段的首句)与细节1情况相同,可将“computer software or the Internet”“e-mail”“video”概括为“electronic technologies”;本段的核心词“use”可用同义词“utilize”替代;该课程的获取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因此可用“outside a traditional classroom”概述其特征;由于本篇介绍两种“independent learning”的方式,因此细节2可以用“the other”指代,这样既符合文义,又符合语法规范。因此该细节可以概括表达为“The other type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is e-learning, which utilizes electronic technologies to access educational curriculum outside a traditional classroom.”。

④ 总结部分的第一句说明“independent learning”的益处,第二句表示转折之意,即说明“independent learning”的弊端,因此可用连词“while”改变其句式结构。“freedom”可以转述为“advantage”;“require”可用同义词“need”替代;“self-discipline”可用“self-control”或“control oneself”替代;“hard work”可用“diligence”替代。其他则为冗余信息,可删除。因此,本段可以综合概括为:“While independent learning does have advantages, it needs self-control and diligence.”

通过上述分析与转换表达,该文的概要如下:

Independent learning is one solution for further education. One kind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is the correspondence course, in which school provides them with learning resources, assistance and assessment. The other type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is e-learning, which utilizes electronic technologies to access educational curriculum outside a traditional classroom. While independent learning does have advantages, it needs selfcontrol and diligence. (59 words)

(3)检查校对,审视逻辑、语义和语词

檢查校对的对象主要以行文逻辑为主,学习者需注重表达有层次,兼顾语义连贯、用词精准。除了常用的语篇连接词外,本文主要介绍主位推进模式(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以便从根本上解决语义表达的逻辑性问题。主位(theme)是交际双方已知的信息,述位(rheme)则往往是发话人要传递的新信息,为对方未知的信息(徐盛桓,1982)。常见的主位推进模式有平行性发展、延续性发展、集中性发展和交叉性发展。其中,平行性发展是指句子组合和某一段落的主位相同;延续性发展是指上一级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成为后一句的主位,以此类推;集中性发展就是句子组合和某一段落的述位都相同;交叉性发展是指第一句的主位成为第二句的述位,第二句的主位又成为第三句的述位,并以此方式顺延。依据主位推进模式,我们可以判断出,该概要的推进模式为平行性发展模式,即概要中的每一个主位皆为“independent learning”,故该概要是连贯的。

总之,概要写作的要义在于学会分析语篇、解构语篇,凸显语篇理解的归约性;其次是依据语篇特性建构语篇,突出语篇生成或输出的创造性。从语言输出的角度而言,教师应引导学生接触语篇,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同义语词,使输出的语言转换达意;灵活运用句式,使输出的句子结构转化得体;关注主位结构,使概要写作连贯。

结语

在语篇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基于语篇分析的读后输出设计的特征是依托语篇内容 (text)、探究语篇主题(theme)、借助语篇线索(thread)、关注语篇过渡(transition)、理解语篇话题(topic)、设计语篇任务(task)(徐继田,2018),从而实现了读写循环和听说循环,妥善处理了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此外,该设计的优势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思维力、学习力和表达力,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桎梏,突出了课程性,迎合了新时代培养英语学科素养的教育理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让语言学习回归本真,让英语教育回归本源。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实施该设计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进行语篇分析时,应注重语篇的层次性与完整性;在进行主题语境理解时,应注重语篇的互动性;在进行语用分析时,应注重语篇性与实用性;在进行语言学习时,应注重基础性与实用性;在进行策略运用时,应注重有效性与自主性;在进行思维品质培养时,应注重逻辑性与思辨性;在教学环节中,应注重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活动设计中,应注重互动性与生成性。

参考文献

Bander, R. G. 1978. American English Rhetoric[M]. Austin, TX: Holt Rinehart & Winston.

Halliday, M. A. K. & Hasan, R. 2001. Cohesion in English[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Hoey, M. 1983. 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M]. London: George Allen& Unwin.

Hoey, M. 2001. Textual Intera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Written Discourse Analysis[M]. London: Routledge.

Krashen, S. 1982.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

Langer, E. J. 1997. The Power of Mindful Learning[M].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Swain, M. 1985.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C]// Gass, S. M. & Madden, C. G.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235-253

Swain M. 1995.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C]// Seidlhofer, B. & Cook, G. (Eds.).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25-144

贡如云, 黄伟. 2017. 语篇学视域下的语文教学改造[J]. 课程·教材·教法, (8): 40-45

胡燕花. 2006. 输入假说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 文教资料, (15): 151-152

胡壮麟. 1994.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李发根. 2003. 语篇特征、认知图式与语篇理解分析教学[J]. 江西社会科学,(7): 203-204

李杰, 钟永平. 2010. 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6(4): 85-89

李立新. 2013. 以输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15(6): 70-73

田海龍. 2001. 语用学与语篇研究的互动关系[J]. 外语教学, 22(2): 3-8

文秋芳. 2008. 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 外语界, (2): 2-9

文秋芳. 2013. 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思考与建议[J]. 外语界, (6): 14-22

文秋芳. 2014.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 中国外语教育, (2): 3-12

文秋芳. 2015. 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4): 547-558

文秋芳. 2016. “师生合作评价”: “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 外语界, (5): 37-43

肖瑞吟. 2012. 英语阅读后的活动设计[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4(3): 8-10

徐继田. 2018. 内容与语言融合式教学的原则、特点与实施[R]. 中国TESOL大会.

徐盛桓. 1982. 主位和述位[J].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 (1): 1-9

杨丽. 1996. 语篇知识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的相关性[J]. 现代外语, (2): 46-48

袁平华. 2010. 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 外语界, (6): 49-56

徐继田,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高中英语教研员,正高级,上海市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丁振月,华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博士生。

附文

Independent Learning

Independent learning is one solution for those who want to continue their education, but have no time for it. It is often described as “a class of one”, because you work alone. You study at your own pace, at a time and place convenient for you. These courses can help you get a degree, help your career, or help you learn what interests you.

One type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is the correspondence course. In a correspondence course, a school sends you textbooks, study guides, and materials such as video and audio discs. You communicate with your teacher by mail. Your teacher reads your papers and makes comments. Your marks are recorded by the school before they are mailed back to you.

A newer style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is e-learning. With e-learning, you study using computer software or the Internet. You can learn on your own, or you can enrol on a course. Usually, in an e-learning course, students communicate with their teachers through e-mail. However, some students have been using video recently. This allows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to se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

Independent learning gives you the freedom to adapt your learning to your lifestyle. However, it requires self-discipline and hard work, so not everyone is successful at it. Those who are successful receive a real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satisfaction.

猜你喜欢

研究背景语篇分析
基于语篇分析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论广告语篇的体裁互文性
语言学习风格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分析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分析
语篇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