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阅读对患病儿童情绪社会性 的影响研究

2018-06-11杜立婕翟松

关键词:控制组社会性实验组

杜立婕 翟松

[摘要]阅读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方法,旨在将阅读与治疗相结合,通过阅读文本为阅读者带来思考与改变。随着我国对阅读治疗的引入与发展,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将阅读疗法应用于临床中。为了更好地探索阅读治疗的效用,本文选择了阅读材料之一的绘本,将“绘本阅读”用于干预住院患儿情绪社会性的研究中。本文的研究对象为Y医院 2-3 岁白血病住院患儿,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前,分别对实验组及控制组的对象进行前测,随后运用绘本阅读疗法对实验组成员进行干预,干预次数为6次,对控制组成员不进行干预,最终在干预结束一周后同时对实验组与控制组成员进行后测,并将后测与前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从研究结果分析来看,实验组患儿的情绪社会性在外显域、内隐域、失调域、能力域这四方面部分指标有较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在能力域的依从性与亲社会的同伴关系方面。本文对绘本阅读疗法在临床的作用进行了一次验证,同时也为今后开展儿童医务社会工作提供了实务经验。

[关 键 词]绘本  閱读疗法  患病儿童  情绪社会性  医务社会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博士后基金第60批面上一等资助项目“城市移民的宗教信仰与社会适应:基于上海的田野研究”(2016M600293)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佛教社会工作研究”(13CZJ02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杜立婕,女,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社会工作、宗教社会福利;翟松,女,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72(2018)05-0053-12

一、 研究背景:阅读疗法在医务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阅读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方法,旨在将阅读与治疗相结合,通过阅读文本为阅读者带来思考与改变。随着我国对阅读治疗的引入与发展,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将阅读疗法应用于临床中,上海市Y医院将阅读疗法运用于社工部开展的白血病病区的日常活动中,并有一批经过专业阅读训练的志愿者参与协作。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对于白血病患儿是否有帮助,还未经过实验研究证明。

儿童白血病是一种恶性的肿瘤疾病,它在所有儿童肿瘤疾病中的发病率最高,约占该时期所有恶性肿瘤的35%。①在上海,根据上海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每年新增儿童癌症约150例左右,其中白血病的发病率最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升,白血病的治愈率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白血病患儿要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疼痛,且随着治疗周期的延续以及治疗的深入、使用药物的增加,除了生理上的疼痛外,有些患儿的心理、精神层面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笔者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上海市Y医院社会工作部进行调查和研究时,接触了这些患儿及其家属。通过笔者的观察及了解发现,大部分的患儿的情绪状态会在长期住院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众所周知,情绪的好坏与疾病康复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好的情绪与心态对于疾病的康复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使他们能够较快适应环境,调整身心状态,使其达到治疗的最佳状态。而当患儿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中时,会对周围环境状况尤其是对于疼痛会更加敏感,从而表现出较差的依从性,影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甚至会使疾病的症状趋向于严重。②对于这样的问题,医院作为患儿治疗的主体,愿意尝试采取一些积极措施缓解患儿情绪,如个案、小组活动,也将“阅读疗法”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为了更好地探索阅读治疗的效用,笔者对“绘本阅读”用于干预住院患儿“情绪社会性”进行了研究,以低龄白血病患儿为例,将儿童的“情绪社会性”作为测量指标,试图探索“阅读疗法”和患儿“情绪社会性”的影响关系,即“阅读疗法”是否能够促进患儿更好地接受自己病理上的变化,缓解其心理方面产生的负面情绪,更好地适应医院生活。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将“情绪社会性”的概念引入,将其应用于实证研究,是一种尝试与创新,不再局限于理论研究;其次,目前国内对于阅读疗法的研究更多聚焦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较少,本研究使用阅读疗法,以绘本为工具,对白血病患儿的情绪社会性进行了干预,特别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低龄白血病患儿,在以往关于白血病患儿的研究中,虽然有关于白血病患儿心理状态的调查研究,但是对于如何对其进行干预研究的还较少。本文将“绘本”作为调节其心理和情绪的一种方法,运用相关的理论为指导,研究如何帮助白血病患儿调节心理状态及缓解负面情绪,不仅是一种实践上的创新,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二、 理论综述:绘本阅读和情绪社会性

(一) “阅读疗法”和作为阅读材料的“绘本”

阅读疗法,又可以被称为“读书疗法”、“图书疗法”、“阅读治疗”等,上世纪初最早产生于美国,是由拉丁语“图书”和“治疗”两个词结合而产生的。虽然在这之前已经有人尝试使用一些心理读物作为治疗的方法,但是仅仅作为一种尝试,并未将其正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上升到理论层面。直到1916年,美国人Samuel Crothers在《大西洋月刊》上首次提出并使用该词,才标志着“阅读疗法”的正式诞生。随后,阅读疗法被更多的人关注,并应用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与研究中,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与多样化,不同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重新的定义与理解。

国外对阅读疗法的定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将其视为一种选择性的活动。这里的选择性一方面指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性,另一方面指对于阅读人群的选择性。如《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第三版(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对其的解释分为两个层次,一层为利用选择性的阅读辅助医学与精神病学的治疗;另一层为通过指导性的阅读,帮助解决个人问题。美国的《图书馆情报学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一书将阅读疗法定义为一种以阅读为基础的选择性的活动,这种阅读作为一种治疗方式就是将图书或文献资料作为治疗的工具,在医生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控制地治疗情绪、情感等问题。美国学者Webster格外强调了对阅读材料的选择性,他认为阅读疗法是“通过给读者选择特定的文献资料,为读者个人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 ①第二,将其看作是一种过程。海因斯认为阅读疗法是治疗师与阅读者之间产生具有治疗作用的过程,通过选择一定的阅读材料,治疗师帮助阅读者解决其问题,缓解其情绪,且这种阅读材料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还可能包括音频、视频等,甚至可以是有关于阅读者自己的任何资料。②第三,将阅读疗法定义为一种纯粹的治疗手段,帮助阅读者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Shechtmanz认为,阅读疗法是阅读者自己能够从阅读的材料中提取对自身有利的信息,从而在没有治疗师的前提下,自己解决自身问题的一种治疗方式。③最后,还有学者认为阅读疗法是一种交流方式。Doll认为,阅读治疗就是阅读者通过与文学作品交流,对自身的心理、生理产生影响,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阅读疗法自诞生以来,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阅读疗法的理论基础与架构不断得到完善,1984年,阅读疗法被明确纳入全球图书馆服务体系中。④概括来说,国外对于阅读疗法的研究领域广泛、内容丰富,涉及到实证研究及其作用效果等多方面。从作用效果方面来看,弗洛伊德认为,阅读疗法的作用机理包括三方面,即认同、净化、领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共鸣、净化、领悟等复杂的心理活动,起到了保健驱病的效果。⑤Riordan则总结出了阅读疗法的9大优势,包括自我接受、增强感情的理解、提升自我评价、发现外部世界、减轻压力、勇于面对困难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等。⑥从实证研究方面来看,阅读疗法较多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如Riagg将其应用于抑郁症的干预治疗中,有助于症状的改善与控制;⑦Semple CJ等针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设计了阅读疗法的实验组和常规护理的控制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心理困扰明显减少,能减轻其心理压力,改善其生活质量;⑧Deeken A等通过音乐疗法、阅读疗法和艺术治疗的死亡教育,帮助患者识别和降低面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温暖医患间信任关系,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能有尊严地死去。⑨

我国对“阅读疗法”的研究起步较西方晚很多,虽然早在汉朝就有过类似的思想提出,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引入该概念,并逐渐将其理论化、具体化并形成体系。90年代初期,胡永隆⑩、傅金柱11、沈固朝12等人分别将“阅读疗法”的概念引入图书馆研究中,提出了“文献治疗”、“图书也能治病”的概念。2008年,北京大学教授王波出版了该领域国内第一本专著《阅读疗法》,从概念、理论基础、分类、历史沿革、方法等方面对阅读疗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而在应用范围方面,阅读疗法最早应用于图书馆的研究中,随着其研究的深入,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到了图书馆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其研究内容也从概念探索到实践应用方面,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阅读疗法在学校中的应用。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宫梅玲、高文凤以及洪社娟等。宫梅玲研究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及不同种类文献的作用效果。研究显示,在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扰时求助的主要文献为心理咨询类及人生哲理类,对于诗歌、戏剧类的文献求助较少。就其结果而言,几乎任何种类的文学艺术类文献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扰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①高文凤等则使用scl-90、SAS、SDS量表测量大学生接受阅读治疗后的效果。她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及控制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scl-90总分低于对照组,且除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它因子外的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以判定,阅读疗法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问题的解决与提升有显著效果。②洪社娟则用阅读疗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了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其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同样有效果,并提出图书馆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应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③

其二,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目前阅读疗法在我国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应用于医疗体系中。如李蓉花将阅读疗法应用于患子宫肌瘤的病人,研究结果发现该方法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病人的心理压力,更有利于临床康复及心理护理。④范文田等则使用阅读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干预,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⑤张晓阳等则聚焦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采用阅读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研究,结果发现阅读疗法对于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其回归社会。⑥

在閱读疗法中,阅读材料的选择显得极为重要。阅读疗法作为一种治疗的手段,是一个与阅读材料交流的过程。阅读者通过阅读书籍、影音资料等特定材料,通过自己的理解或治疗师的引导,理解、思考阅读的内容,从而达到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提升自我的目的。不同学者对于阅读者和阅读材料之间的互动过程也有不同的见解与看法。第一,从阅读疗法的专业性及与其他治疗方式的差异性方面来讲,王波认为,“阅读疗法不同于简单的罗列书单,而是以图书为工具,通过他人的指导以及自身对文献内容的理解、交流和感悟,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 ⑦学者吴应华认为阅读疗法是综合运用医学、心理学、生理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巧,通过有选择的读物和指导性的治疗,帮助阅读者改善情绪及心理问题的方法。⑧第二,从治疗效果来讲,陈怡伶认为阅读疗法是把阅读材料作为与读者互动的媒介,具有典型的治疗性与教育性,它可以建立自我与他人的积极情感,塑造健康的情绪和行为。⑨刘胜江等把阅读治疗界定为:通过指导人们有选择地默读或朗读书面文本或电子文本的形式,来促进人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具有治疗、预防和发展3项心理功能。⑩

绘本是阅读疗法中较为常用的一种阅读材料,与阅读疗法一样,绘本也源于西方,最早学者们根据其英文picture book直译为图画书,后为了与连环画、插画书等进行区分,根据日本的译法,将其称为绘本。

在理解绘本的定义之前,首先要将绘本与其他带有图画的书进行区分。绘本不单是一种带有插图与文字的书籍,而是图画与文字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具有隐喻意义的图书。日本的松居直先生用两个简单明了的公式对绘本与其他图画书进行了生动的区分与解释,“文*图=绘本”,“文+图=图画书”。①简单来讲,绘本就是文字与配图均具有叙述性的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不可拆开来看;而在图画书中,插图是文字的载体,对问题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文字可以脱离于图片独立存在;图片则不具推动情节发展的意义,不可脱离于文字。

对于绘本的定义,学界主要分为三种观点。其一,从绘本与其他图画书之间的区别入手,强调绘本文字与图画相互配合的作用与意义。著名绘本设计师几米认为阅读绘本可以从忘记文字开始。瑞士学者Rhedin也提出对于绘本的界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把绘本与一般性的插画书区别开来。②美国的绘本大师Barbara Cooney用生动的比喻来定义绘本,“绘本就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能存在。”其二,有些学者从其独特性出发,认为绘本是一种以图为主的图书。通过图画作为表现手法展示本书的主要内容,并用简洁、生动的文字作为图画的说明,补充图画中的信息,使得内容更为丰富、连贯。如瑞士比较文学学者Maria Nikolajeva和美国学者Carole Scott认为“绘本书是依靠文字语言(verbal)和视觉图片(visual)的相互关系来共同起到故事情节的叙述作用的图书类型,绘本书中的图片(picture)作为书的内容在每一页中都出现,并对故事叙述的完整性起到不可缺少的工具性作用。” ③其三,还有学者提到,绘本是一种视觉系统数据,除了内容外,其色彩的运用、书籍的装帧皆与其他图画书不同,而更加精美、精致,力求向读者传达更为连贯、流畅、精美的“电影”画面。除此之外,还有根据不同类型定义绘本,如按照受众来分可以分为儿童绘本与成人绘本;按照色彩划分可分为黑白绘本、彩色绘本等;按照创作手法的不同可分为手绘绘本、贴图绘本等。

综上所述,绘本是一种以图画和文字作为表达的载体,让图画与文字相互配合的图书形式。绘本的主题、形式多种多样,对于颜色的搭配、图画的内容等有其自身的要求,是区别于图画书而独立存在的一种书籍类型。

(二) 关于“情绪社会性”

情绪社会性,从字面上看,可以从“情绪”与“社会性”两个层面对其进行理解,主要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根据对其理解的不同,也可将其译为“情绪与社会性”、“社会性情绪”、“社会情绪”等。情绪社会性研究源于西方社会,最早由Bowlby提出并进行研究,后被人所关注。Gardner认为情绪社会化是个体成长的过程,个体在习得一定的被社会所接受的情绪表达规则后,所获得提升的过程。④美国学者Alice S.Carter和Margaret J.Briggs-Gowan把儿童社会情绪的发展内容综合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的行为表现,包括外显行为,内隐行为,调节不良和社会情绪能力。⑤Squires J.Bricker,D.和Twombly E.等编制的《社会情绪发展年龄阶段问卷(ASQ:SE)》中,则把社会情绪行为概括为7大行为表现,包括自我控制、依从、交流、适应性功能、自主性、情感、人际互动。⑥其次,对于幼儿情绪社会性问题的研究。在国外,儿童情绪与社会行为问题出现异常的概率较高。如Jeoren等人发现,在接受发育筛查的1-2岁儿童中,大约10%存在社会性情绪行为问题。在所有样本中,从幼儿期到青春前期,六分之一的儿童表现出高度稳定的躯体攻击行为。①由于情绪社会性问题通常不易于被周围的人发现,因此常常会被忽视。如果发现不及时,对孩子会有较大的影响,对学习成绩,其与周围其他人的关系、社会技能的掌握、自身的性格特点和精神状态,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情绪社会性”概念引入国内的时间较短,因此对该领域的研究还较少。国内更多的是借用孟昭兰的观点,认为情绪社会性是指在原始情绪基础上,在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反馈中,那些蕴含社会意义的情绪的产生过程。也有学者从社会情绪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认为情绪社会性是一种社会情绪能力,是客体对于情绪的一种表达,将情绪通过社会行为表现出来。最后一种则是综合以上两方面,认为情绪社会性是两方面的结合,既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情绪的表现与发展过程。②本文所涉及的情绪社会性,主要是从第三种理解方式出发,即情绪社会性是个体在与社会的不断交往、融合中,自身情绪得到变化与表现。国内的“情绪社会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研究最多的为情绪社会性的测量工具研究,即量表的修订与编制。由于国内最早关于情绪社会化的专业量表是引自美国耶鲁大学研制的《幼儿社会性情绪发展评估量表(ITSEA)》,由于东西方存在文化差异,因此,国内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修订,并建立了中国的常模,其中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张建端修订的版本,他对最初的英文版本进行了翻译与文化调试,经检验,该量表在中国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③其二,也有很多学者关注于情绪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其中較具代表性的为刘国艳在2005年至2008年的研究,④除此之外,学者张尧对气质与情绪社会化的关系进行了专门研究。⑤其三,对于情绪社会化的现状调查也成为近来国内研究的热门,有些学者在不同城市进行了调查研究,也有学者对情绪社会性进行了一定的干预研究,如亲子互动、音乐早教、混龄教育对于幼儿情绪社会性的影响研究。

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于情绪社会性和阅读疗法这两个专题分别做出了很多的研究,涉及的范围较广。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均将情绪社会性的研究聚焦于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现状等,国内的研究对情绪社会性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对其的测量以及影响因素的探索,国外的研究更加注重对问题本身的思考与研究,但是对于干预方法和干预成效则较少涉及。而阅读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方法或者直接作为提高读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手段,无论在临床实践还是在其他干预研究中,其有效性均已得到了证实,特别是对患有抑郁症儿童和儿童偏差行为的矫正等,但将阅读疗法用来干预儿童情绪社会性的研究较少,具体来讲,将阅读疗法应用于医院环境中的低龄住院患儿身上,目前没有很多研究人员和实践者去关注。这正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三、 研究设计:实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本文使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为Y 医院 2-3 岁白血病住院患儿,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每组各6名参与对象,在对实验组进行干预前,分别对实验组及控制组的对象进行前测,随后运用与本研究相关的“绘本阅读”对实验组成员进行干预,对控制组成员不进行干预,最终在干预结束一周后同时对实验组与控制组成员进行后测,并将后测与前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一) 研究对象的选取

研究对象为上海市Y医院血液肿瘤科的白血病患儿。由于一般的白血病患儿的住院周期为每个疗程一周左右,流动性较强,因此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仅选取了6名住院时间相对较长且能够保证参与阅读治疗活动的患儿,将其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患儿的年龄介于2-3岁。在对照组的选取上,主要选取了同时期住院的患儿6名,对照组的患儿不参与每周进行的阅读治疗,与实验组的患儿一同进行问卷的前测及后测。具体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表

(二) 绘本的选择

在阅读疗法中,绘本是整个干预过程的关键。在绘本的选择上,不仅仅要主题、故事情节、色彩搭配能够吸引患儿的注意力,还要考虑到绘本内容是否适合本次研究,是否能够达到最终干预的目的。因此在绘本的选择上,主要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严格按照研究的基本要求选取绘本,将一些类似于绘本的图画书、插画书排除在外。

第二,绘本的内容要符合患儿的年龄、心智发展水平,要保证患儿能够理解绘本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研究对象年龄均较小,因此要尽量选取一些故事内容简单、便于患儿理解的绘本,以保证干预的效果。

第三,绘本的主题要与干预的主题相符合,本研究的干预主题是情绪社会性,根据量表主要划分为4个大的维度,即外显行为域、内隐行为域、失调域以及能力域,在绘本的选择上,要尽量根据不同指标的划分来确定主题与内容。

第四,要能够吸引患儿的阅读兴趣,使其在进行干预时能够专注于绘本的内容,能够被故事情节、色彩搭配、主人公等吸引,并引起共鸣。

根据以上选择条件,笔者首先粗略选取了一部分绘本,经过与其他接受过专业阅读技巧培训的志愿者讨论后,最终确定了本次干预的具体书目,详情见表2。

表2   干预具体书目

(三) 研究方法与过程

在确定了研究对象12人后,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控制组,对实验组进行阅读疗法的干预,控制组则不进行任何干预,同时对两组进行前测及后测,观察实验结果。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后,开始了干预研究。本次研究在医院血液科病房的活动室开展,时间为晚上18:30-19:15。在本研究中,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经过专业阅读技巧训练的志愿者为实验组的患儿进行绘本阅读与讨论;第二部分,在每次完成绘本的阅读和讨论后,由志愿者发放每节的活动反馈表,完成对本次活动的评估,研究者也逐一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访谈。

本研究持续的时间从2016年9月至11月,由于白血病患儿的住院周期较短,每个疗程的住院时间大约为1-2周,因此,考虑到实际情况的特殊性,本次干预活动共进行约3周,每周在周四、周六各进行一次,在最后一次干预结束5天后,进行后测。

四、 研究发现:绘本阅读对患儿情绪社会性的影响和解释

通过对问卷及访谈结果的分析发现,绘本阅读对于低龄白血病住院患儿的情绪社会性有影响,下面将分别从不同的情绪社会性维度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 干预结果:总体影响

从总体上看,绘本阅读对于低龄白血病患儿情绪社会性的4个维度有影响,如表3所示。在进行了干预的实验组中,在问题维度上从68.67分變为55.33分,具体来看,在外显域方面,由开始的15.33分降为12.33分;在内隐域中,由24.33分降为20.33分;在失调域中由29分降为22.67分;能力维度上,由35.67分升为41.67分。在控制组中,也有一定的变化,在问题维度上,由67、83分变为64分,具体来看,在外显域方面,由12.67分升为13.17分,在内隐域由27.83分降为26.17分,在失调域中由27.33分降为24.67分,最后在能力维度上,由35.5分升为36.83分。根据本量表的计分标准,问题维度(外显域、内隐域以及失调域)为负向计分,能力维度则为正向计分,即问题维度中,分数越高则问题越严重,能力域则是分数越高,患儿所具备的能力水平越高。从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数据对比来看,虽然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分数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实验组的两大方面指标变化较控制组的幅度大,且实验组的外显域、内隐域、失调域的分数均在下降,能力域分数在上升,而控制组的外显域分数略有上升,内隐域与失调域分数下降,能力域分数上升。根据全国常模的对比来看,当问题维度得分大于63分、能力维度小于37分时,结果呈现阳性,即在该方面存在问题,实验组在前测中,问题维度与能力维度均呈现出阳性,但后测两方面指标均有提升,不再呈现阳性,回归正常;而控制组在问题维度与能力维度的得分上,无论前测还是后测均略低于全国常模,都呈现出了阳性。

(二) 干预结果:几个维度的分别影响

1. 外显域

在外显域中,主要包括活动性、攻击性以及同伴攻击三个具体指标。其干预结果如表4所示。在攻击性方面,当其得分均值小于1.4时,则为正常范围,实验组、控制组在该项的得分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其具体的变化则有区别:实验组的得分成下降的趋势,而控制组则有小幅度上升;在活动性方面,当其得分小于1.25则为正常范围,两个组均未超过,但是,从得分来看,实验组的得分有小幅度的下降,而控制组则保持了不变,均为1分,实验组的后测较控制组的后测分数低。在同伴攻击方面,两组得分均较低,且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控制组的得分一直保持在0分左右,实验组的得分略高于控制组,干预前为0.23分,干预后为0.07分。

表4   阅读疗法对外显域的干预结果

2. 内隐域

在内隐域中,主要包括忧郁/退缩、焦虑、恐惧、强迫、分离焦虑、新事物退缩6个方面,其具体干预结果如表5所示。在忧郁/退缩中,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前测中均高于常模,呈现出有问题的趋势,但是实验组在接受干预后,其分数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回归于正常范围内,而在控制组中,其后测的分数略高于前测的分数,达到了1分以上,远超于常模的0.67分。在焦虑方面,实验组与控制组无论是前测还是后测,均高于常模的0.75分,但是具体来看,实验组的得分呈下降的趋势,从前测的1.13分下降为后测的0.92分,而控制组分数在上升,从前测的1.17分升至后测的1.33分。在恐惧方面,实验组的前后测分数均低于常模水平,控制组的则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实验组的分数在不断下降,由开始的1.22分下降为1.11分,但是控制组的分数则基本保持不变,一直在1.5分左右。在强迫方面,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得分均较低,都维持在0.3分以下,这也是在内隐域中总体得分最低的一项指标,两者均有下降的趋势,其中控制组的下降幅度略微高于实验组,其后测的分数达到了0.01,而实验组后测的分数为0.21,相差并非很大。在分离焦虑中,实验组与控制组均在正常的范围之内,且两组均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其中实验组的下降幅度较大,从前测的1.04分下降到后测的0.83分,而控制组的分数虽然也在下降,但是仅从1.13分下降到1.03分,下降的幅度较少,且分数整体高于实验组。在新事物退缩方面,两组的分数相差不多,保持在1.2分左右,处于正常的范围之内,其中,实验组的分数完全没有变化,控制组的分数降低了约0.1分,从开始的1.33分降低为1.24分。

3. 失调域

失调域主要包括睡眠、负性情绪、饮食以及敏感性4个方面,其具体的干预结果如表6所示。在睡眠中,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前测均在出现问题的范围中,而到了后测,实验组的睡眠得分降至0.92分,回归于正常水平,但是对于控制组来说,其后测较前测的得分有了提升,升至1.47分,问题趋向于严重化。在负性情绪中,无论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其得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在实验组中,其得分在慢慢下降,由最初的1.07分降低至0.94分,在控制组的数据中,则与之相反,得分有小幅度上升,由1分升至1.06分,虽然分数有提升,但是提升幅度有限。在饮食方面,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得分均较为稳定,保持在0.8分左右,无论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其饮食方面的变化均较少。就敏感性而言,其得分在失调域的整体得分中是属于较高的,均高于1.2分,因此,也属于有问题的范畴之中,从其数据上来看,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敏感性得分差距不大,从升降趋势来看,实验组略微有下降的趋势,控制组则微微有上升的趋势,但是幅度都不是非常大,前后差距0.1分不到。

4. 能力域

能力域包括依从、注意力、模仿、求精动机、移情以及亲社会同伴关系等指标,其具体的干预效果如表7所示。从依从的数据来看,实验组与控制组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但是其发展趋势则相反,实验组倾向于上升的趋势,从0.83分升为0.95分,控制组则完全相反,从0.95分下降为0.83分。在注意力方面,与依从的趋势一样,实验组的数据出现上升的趋势,从1.43分上升为1.5分,控制组则表现为下降,从1.37分下降至1.23分。在模仿方面,双方分数都在不断上升,且相差不大,在0.1分之内,实验组由1分上升为1.28分,控制组由1.03分上升至1.2分,最后结果都保持在1.2分左右。在求动机方面,无论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均出现下降的趋势,其中,实验组的分数要高于控制的分数,实验组是由1.44分下降至1.33分,控制组则是由1.14分降至1.08分。在移情方面,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分数均有上升,但幅度略有不同,实验组由0.89分上升至1.08分,控制组由0.81分上升至0.9分,在亲社会同伴关系中,实验组与控制组上升的分数在整个能力域中是最高的,实验组由1.17分上升至1.46分,控制组从1.04分上升至1.39分,两个组别的上升分数在0.3分左右,除此之外,该项的相对得分也均较高。

五、 结论与反思

(一) 研究结论

从上述干预结果和解释中可以看出,绘本阅读疗法对低龄白血病住院患儿的情绪社会性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第一,在外显域方面,阅读治疗有较明显的作用,相对于控制组来讲,实验组在活动性、攻击性以及同伴攻击三个方面都有可见的差异。在控制组的数据前后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验组在活动性以及同伴攻击两个方面的干预结果又有明显的分数下降,即减少了一些针对同伴及父母、照顾者等的攻击行为,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周围其他人相处;而在攻击性方面,在控制组攻击性增强的情况下,实验组对该方面有较好的克制作用,其攻击行为的发生较接受治疗之前有了减少。

第二,在内隐域方面,绘本阅读对于忧郁、退缩、焦虑以及恐惧有较明显的作用,根据评分来看,较控制组有一定的差别,且与控制组的发展趋势完全相反,可以认为,在住院期间,当患儿出现如焦虑、恐惧等情绪时,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绘本缓解其出现的情绪波动。而对新事物退缩方面,通过对比可知,阅读治疗在该方面的作用要略逊于前面几个方面,在这里,绘本能够减少患儿对于陌生环境、新的照顾者及同伴的排斥、不适应感,但是也许并不能使其快速适应环境及环境中的人。在分离焦虑方面,虽然结果表明控制组的患儿对于父母的依赖有略微的降低,但是相对于接受过绘本阅读治疗的患儿来讲,其降低的幅度有限,作用并不如接受过治疗的患儿明显。由此可以说明,阅读疗法可以缓解患儿在住院期间的退缩、焦虑、恐惧、分离焦虑等情绪问题。

第三,在失调域中,接受干预后效果较为明显的指标为睡眠以及负性情绪两个方面,饮食在此期间变化均不大,敏感性方面,虽然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其变化并不是非常明显。在睡眠方面,相较于控制组,实验组的患儿有较好的睡眠状态,其噩梦及惊醒等现象的出现要少于控制组。在负性情绪方面,实验组的患儿对于外界干扰、困难的接受能力要强于控制组,且与控制组的发展呈现出相反的趋势。

第四,在能力域中,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得出,阅读治疗对于移情、求精动机以及亲社会同伴关系影响有限,从分数变化的对比来看,实验组与控制组并没有出现非常大的差别。而对依从性与注意力两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在这两方面,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变化趋势出现完全相反的现象,从实验组的变化来讲,患儿的依从性以及注意力均有提升,但控制组却恰巧与该结果相反,患儿在住院期间,对于医生、父母、照顾者等的话语越来越不愿意听从,其注意力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至于動机方面,虽然实验组的数据表明问题在好转,但是控制组的患儿同样在变化,且变化的幅度相似,因此并不能充分证明绘本阅读对于该方面有明显的作用,由此,阅读疗法在能力域中,主要对依从性与注意力有影响。

由此可以得出,绘本阅读对于患儿的情绪社会性部分指标干预有效果,尤其是能力域方面的依从性与亲社会同伴关系,干预效果最佳。而对饮食、敏感性等影响较小。阅读疗法在本研究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改善患儿的认知达到行为上的改变,但是对某些与生理状况相关的行为改善效果有限。因此在以后的儿童医务社会工作中,如个案和小组工作,可以借鉴该种方法作为改善儿童认知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阅读疗法应用于儿童医务社会工作的其他方面,以取得更好的服务效果。

(二) 反思:研究的不足及建议

首先,本研究的干预周期较短。由于白血病患儿的住院周期均较短,为了保证每一位参与者能够完整地参与进活动中来,因此,在研究的时间上,较一般的阅读治疗的周期短。

其次,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少,仅有12名患儿,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增加研究的样本量,使其更具有可信度。另外,由于患儿年龄均较小,因此,更多是从父母口中得到客观资料,虽然在本研究中有专门针对患儿的活动总结问卷,但是能获取的信息有限,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更准确、具体的方式获取更多患儿的主观信息。

最后,本研究使用的方法为阅读疗法,还可以针对阅读疗法的具体模式做更进一步探讨。国内目前对于阅读疗法的治疗过程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一为尊重阅读材料即绘本本身,不对绘本的内容作进一步讨论,完全由阅读者自己对所获的信息进行消化与吸收;其二则为通过对绘本的阅读与讨论,帮助阅读者进一步理解绘本的内容与中心意图,并引申到阅读者自身身上,使其获得感悟与收获。在本研究中,由于选定的控制组为未接受绘本阅读治疗的患儿,因此究竟何种模式对患儿起作用,本研究未能得出明确的结论,可以在未来的研究中做深入探讨。

(责任编辑:徐澍)

猜你喜欢

控制组社会性实验组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社会性死亡
the Walking Dead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七年级外来务工子女负性情绪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