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体育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2018-06-11罗胡阳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2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罗胡阳

摘 要:现如今,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加强,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社区体育、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发展有条不紊,正努力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为了适应新时代背景的发展需要,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体育旅游产业的创新驱动成为关注重点,因此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有利于推动我国体育事业走上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从对体育产业和体育旅游业的认识入手,提出将体育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体育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b)-0241-04

Abstract: Nowadays,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a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e constantly strengthening of competitive sports, mass sports movement vigorous development, community sports, family sports, school sports development in an orderly way, trying to from sports country to sports power forward,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ra background, the sports industry as a new growth point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soft power, strengthen the industry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must also keep up with the trend of the era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in the era of "Internet +", the innovation of the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drive become the focus, Therefore, the combin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and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sports industry and sports touris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deep integr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and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Key Words: Sports industry;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fusion.

1 體育产业及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概况

1.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情况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效率较高,体育产业投资方式以创业投资为主,占比约九成,随着一些细分行业发展模式的逐渐清晰,以及巨头企业在体育布局加速,体育产业并购占比明显提升,其中2018H1并购占比为4.3%,相较于2017年增长近一倍。并且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正在以多元化形态蓬勃发展,产业质量、效益也明显提高,据资料显示,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占比从2007年28.2%提升到2014年33.9%。随着《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2020年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口数达4.35亿人的目标提出,我国未来5年全民运动大潮将至。运动人群规模的持续壮大,充分拓宽了体育产业需求端口,是体育市场爆发不竭的动力源泉。

1.1.1 我国体育消费正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

(1)骑车、马拉松、游泳、攀岩等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这些运动项目已慢慢成为了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2)随着广场舞、体育舞蹈等休闲轻体育运动大众化的发展,女性参与体育的人数逐年增多,女性体育消费市场开发存在巨大的市场机遇;(3)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的不断降低,小众消费大众化,高端体育运动及相关服务需求量增大;(4)“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提出使得产业经营者运用互联网等技术升级的手段促使体育产业与电子信息等产业的跨界融合,运用互联网的平台革命性的推动了体育消费全面升级;(5)户外运动逐步转为大众消费品,人们对于旅游、休闲、自驾等户外运动的需求进一步加大。

1.1.2 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辐射作用

该作用不仅在体育领域,也能推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以及促进各产业与体育的深度融合发展,以致于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体育服务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同时也是体育赛事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核心。随着现如今体育赛事表演活动的发展迅猛,从而推动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经常性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多、相关服务业经济增长,也促进了该体育举办城市的旅游业发展。

1.2 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体育旅游在国内是一项新兴的旅游产品,体育旅游业是由体育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共同作用而延伸产生的,也是体育产业的一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使得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兴推动力量。体育旅游业是旅游业和体育产业相互融合且交叉渗透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经济领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生活方式的革新,新时代的人民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美好生活,由于社会压力不断增大,也出现了很多肥胖症、抑郁症等身心疾病,各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人们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随着享受资料消费水平的提高,体育旅游业也正在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

1.2.1 国家政策支持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党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在《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旅游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融合发展。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签署《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并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描绘了体育旅游发展的蓝图: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100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成100家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100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打造100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100家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与知名品牌。体育旅游总人数将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已经作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因此“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已成必然趋势。

1.2.2 越来越多城市響应国家号召开始打造有自身的特色体育旅游业

2018年8月8日是第十个全民健身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走“体育+旅游”发展道路,利用旅游资源打造品牌体育赛事成为城市名片。例如新疆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库鲁斯台草原湿地、大海道古堡群、江布拉克景区等这些有些偏远的景区并不为大家所熟知,但通过一项项品牌体育赛事,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如今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游览。随着品牌赛事的成功举办,宣传力度的扩大,各类服务业的不断完善,这些偏远旅游景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推动了各地旅游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从而给当地旅游经济带来了可观的增长。旅游业态已经从观赏性向体验性、参与性转变,品牌赛事的举办带动更多的关注者、参与者加入到赛事活动中,让更多人走进新疆,带动了新疆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前景很是广阔。

2 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途径

2.1 体育产业和文化旅游业双向渗透

体育产业向文化旅游产业渗透包括:(1)竞赛表演业的发展带动举办地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比如湖北武汉的“汉马”城市马拉松比赛、“武网”国际网球比赛等,受赛事影响吸引观众来到武汉这座城市从而带来了旅游消费。(2)休闲旅游业的开发。很多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户外运动旅游资源,比如哈尔滨滑雪、登山攀岩、海滨城市的海洋运动帆船摩托艇等。这些特色运动也成为了城市特有的旅游名片。(3)大型体育场馆及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能吸引游客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北京奥运会后,鸟巢、水立方等大型场馆也成为了地标性建筑,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文化旅游产业向体育产业渗透包括:(1)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复兴能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例如,湖北荆州是楚文化发源地有着几千年的赛龙舟文化。随着赛龙舟赛事制度的不断完善,很多国际龙舟比赛也在这里举行,吸引了大量的参赛者和观赛者。在举办的比赛的同时宣传荆州特色楚文化、三国文化等。例如,2018年6月中国龙舟公开赛在湖北荆州护城河畔举行,以独特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充分展现体育和文化的融合。(2)民间节假日旅游和少数民族特色运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其中摔跤、射箭、骑马等传体育统项目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弘扬。

2.2 体育产业和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发挥集聚效应,产生新的产品服务,形成新的产业形态

(1)利用互联网优势,将“体育+旅游”和“互联网+”相结合。

越来越多的旅游App马蜂窝、飞猪、携程旅游等就发布了2018体育旅游攻略,使得“山水+体育”最受欢迎,极限运动旅游体验热度上升。此外,马蜂窝APP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它将体育旅游相关的游记、攻略等优质内容进行集中整合,鼓励广大游客写游记进行旅行推荐,挖掘更多体育旅游的灵感,鼓励平台供应商打造符合年轻旅行者喜好的优质体育旅游产品,提供更周到的旅游服务、更加便捷的预订运动项目、预订住宿、服务等途径,满足了热爱体育旅游的年轻用户需求。马蜂窝通过自身内容的影响力,用丰富多样的营销形式,帮助有体育资源的地区结合自身特点打造体育旅游IP,让优质的体育旅游项目与体育旅游景区能够越来越多地被更多用户熟知,促进更多旅行者参与到体育旅游中来。

(2)人民日益所需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产生了多样的个性化运动方式,户外旅游用品制造业兴起也推动了体育产业和制造业,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阿迪达斯、耐克等运动品牌推出了众多时尚潮流的运动鞋和运动装备吸引着年轻消费者同时也埋下了体育运动的种子。今年来,户外装备、登山车、帐篷等供需两旺,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在打造户外体育旅行小镇。“体育+露营地”模式更符合露营地的发展模式,体育运动休闲项目的加入使传统的露营地内涵更丰富,主题也越来越多样化,使营地具备留客能力和服务的延伸能力,符合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3)因体育旅游产业而发展起来的体育旅游主题的酒店餐饮业通过文化元素,创建了良好的体育旅游氛围。

上海的姚餐厅酒吧,以姚明投资的篮球主题餐厅,可以让人体验篮球运动员的感觉,拥有特色的篮球主题装修风格。北京的维京锐点酒吧,以其独特的乒乓球主题陈设、创意风格吸引着游客,使其在餐饮中潜移默化的感受着体育文化。

(4)体育博彩旅游业也成为“体育+旅游”的一项热点产业。

合法的体育博彩业为当地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著名的博彩业旅游城市澳门,其赛马等项目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游客来观赏赛事。此外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举办也使得众多球迷参与了足球博彩,亲自到比赛现场为自己支持的球队加油助威,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又为体育博彩业提供了消费者,相得益彰。

(5)特色体育旅游周边产品及相关特许商品业的发展。

特色体育旅游周边产品及相关特许商品是游客在旅游过后购买的具有旅游特色和纪念意义的产品是游客在旅游过后购买的具有旅游特色和纪念意义的产品。其商品的特色性也体现了旅游的品味,这些商品常常代表着该体育特色旅游的核心理念,宣传此赛事或者该旅游城市,具有人文内涵,同时也是一种无形的宣传手段。如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这5个小卡通形象分别代表了奥运五环,不同颜色形象也代表着不同寓意,其名字连起来就是“北京欢迎您”。通过出售福娃纪念品,不仅得到了丰厚的经济回报,也向全世界人民传递了中国精神。

3 结语

3.1 加强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结论

3.1.1 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为了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顺应当前时代发展潮流,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要求体育产业和文化旅游业的内涵不断丰富,彼此合作,延伸其产业链。因此,体育旅游业的产生是时代所需,也终将会蓬勃发展。

3.1.2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仅是相互渗透,同时也是相互重组,形成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创新

體育旅游业同时也要与其他行业合作,利用“互联网+”的发展思路,增加其科技内涵。与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在发展旅游传承体育运动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加其人文内涵。使得新创新产业冲破原有产业界限,为体育和旅游两大产业产生更多的附加功能。

3.1.3 顺应国家政策,挖掘体育旅游发展热点,积极促进体育旅游业消费升级

2016年12月,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曾联合下发《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要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强化特色、打造品牌”。顺应国家政策,挖掘体育旅游发展热点,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充分体现出闲、情、游的新消费特征。旅游业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体育产业作为目前国内经济的重要发展力量之一,两者的结合将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结构从低层次的观光需求向高层次的体验性休闲度假需求转型升级。

3.2 加强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建议

(1)政府应该给予“体育+旅游”发展模式更多政策保护及更多发展规划。

更多政策保护不仅是给予体育旅游业更多政策优惠,而且也能号召各城市挖掘自身特色,实现产业升级。政府评定出一些示范性体育旅游产业公司及体育旅游模范小镇作为范例,号召更多城市充分挖掘自身旅游资源和体育运动资源相结合,并给予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支持,培养更多旅游服务业人才和社会体育指导人才,鼓励节假日体育旅游消费,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结构从低层次的观光需求向高层次的体验性休闲度假需求转型升级。

(2)加快体育旅游标准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思维与观念。

将由政府单一供给的体育旅游标准制定转变为由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模式,转变传统条块状的发展理念,树立产业协同发展理念,更新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的资源观,发展观。鼓励企业从自身需要出发,制定符合企业需求、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标准,完善并推广有价值的企业标准,并鼓励其上升为地方标准;鼓励科研机构、标准化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等有针对性积极参与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制定。

(3)要充分展现体育发展优势,挖掘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发展体育旅游经济价值同时也要注重其文化和社会价值。

积极引进国外体育赛事,体育娱乐活动,注入自身文化内涵,推动体育与文艺表演、传统文化、少数民族节日相融合。在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时,将传承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使命,通过刺激旅游消费来宣传文化内涵,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民族体育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4)加强规划创新营销,根据基础、资源、分层次分重点打造成熟的体育旅游示范项目,发挥带动效益。

通过区域联动、部门联合、企业练手的一体化旅游营销战略,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广泛覆盖的宣传手段,提高营销效果,打造自身优势特色。

参考文献

[1] 王学彬,项贤林.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域外经验与中国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4):62-67,80.

[2] 赵春娜.“体育+”思维模式下的海南体育旅游商品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9):116-119,154.

[3] 顾碧威,朱淦芳.“互联网+亚运会”背景下杭州共享智慧体育平台建设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18,40(5):31-35,76.

[4] 段青.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休闲旅游的优势、困难和路径[J].体育科技,2018(10):125-127.

[5] 赵一洋,周雨阳.互联网体育海外镜鉴[J].互联网经济,2018(8):50-55.

[6] 谢宇昕,朱寒笑.NFL“超级碗”赛事传播营销策略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8(8):119-123,141.

[7] 胡建忠,邱海洪,邓水坚.“体育+旅游”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赛事产业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1):42-46,66.

[8] 李艳平.我国体育旅游的经济效益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31):171-172.

[9] 杨明.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回顾及未来发展路径探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1):92-96.

[10] 任春香.后亚运时期广州城市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2):33-37.

[11] 林建君,李文静.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效应的评价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2):22-29.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
体育产业之篮球
试论体育产业贸易前景及趋势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