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视域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探析
2018-06-11庄乾际
庄乾际
摘 要:体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为青少年服务,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中既强身健体,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是目前教育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从中学体育教学价值属性及本质特点,标准体系下中学体育教学探析、中学体育教学的方法路径及实践要求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学体育 教学理念 独立自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b)-0014-02
十九大报告指出,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强则中国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中学体育教学作为中学教育体制中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
1 中学体育教学的价值属性及本质特点
体育教学相对常规化教育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特别对于处于“三观”形成阶段的中学生,更加需要重点关注。在学生体质的增强上,在学生心理的发育上,在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上,在学生团队协作的发展上都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因此,可以说中学体育教学价值属性在“健体”和“强魂”上都得到集中体现。
首先,中学体育教学在“育”(培育)上价值属性主要体现在支配者——教师。作为体育课堂的掌握者,对学生在体育方面价值属性的认知起到主要作用,通过传授学生体育器材的基本操作,体育方面的基础知识来提高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理解,随着信息化手段不断进入我们的生活,仅仅局限于常规化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要想达到学生心理、身体上的健康发育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个人的能力素质。第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培养,在科学选择教学理念、制定教学内容,传授操作技能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深入探究,从而提高青少年对体育课堂的认知。第二,要求教師通过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制定相应的计划、教案,使得体育教学更有针对性,达到有的放矢。第三,要提高教师自我学习的能力,使得教师能够及时的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培训方法,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来不断地改进教师授课方式,在满足教学大纲的同时,还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进行反思,最终达到体育教学质量的与时俱进。
其次,中学体育教学在“塑”(塑造)上的价值属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对象——学生。作为教学对象,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对于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由于生长环境、社会关系、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体质也千差万别,特别是由于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学生平时运动减少,学生体质整体下降明显,如体重超标、视力下降等诸多问题逐年上升,影响的青少年正常的发育。同时在心理上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注意力不集中,自卑自弃,因此,在塑造学生健康体质的同时还要注重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通过体育教学,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不断磨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最后,注重塑造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其通过课堂切身体会到个人的成败与集体协作密不可分,默契的合作也是成功的关键。总之,体育教学是要全面培育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同时,将“健体”和“强魂”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2 在标准体系下中学体育教学探析
中学体育教学以“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为主要目标,但在标准体系上与常规化领域的教学相比,教学理念等方面却显得相对滞后,违背了《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原先所要传达的本质,使得中学体育教学理念停步不前。
2.1 转变观念,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中学体育教学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摆脱旧有模式,转变思维,建立符合当代教学的新理念。体育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青少年创造精神和独立能力,但中学体育课上反复强调的是成绩达标和基础扎实,限制了大部分学生的独立性,让体育课堂变的和其他教学没有区别,缺少新颖性,具体而言就是没有发挥出体育课堂的独特性。
笔者认为作为体育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摒弃对学生课堂上不必要的限制手段,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完成课堂的既定目标,教师只要根据教学进程进行相应的引导,不是一味地讲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也从中得到感悟。
2.2 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体育教学方式一直停留在教条式的传授,导致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相对立,日常教学中缺乏互动性、学生缺乏自主性,属于填鸭式灌输,如体育课上需要进行球类练习,教师常常安排每人分别进行投篮练习,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学生固化的进行操作,完全没有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独一无二的教学方式,如可以进行分组对抗,提高体育运动的吸引力,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同时还应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充分使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弱化在竞技达标中的条条框框,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特点,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适时的利用“团队合作”“自主探究”“课题研究”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
2.3 因材施教,注重兴趣培养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既要注重体育考核标准的强化,还要求注重兴趣爱好的养成,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目的是促进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保持健康体质,但作为中学体育考核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却成为了一种应试标准,忽视了不同学生自身条件的差别,如身体发育、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有些学生因爱好球类可能百米很容易达标,但有些同学因自身肥胖而无法完成百米标准,所以体育教学应因材施教,不仅要注重考核标准,还应根据个人爱好、特点,在培养过程中重视自我认知,个人体验。不要让《标准》成为教学中的“绊脚石”,影响了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对于千差万别的学生不应以统一标准进行衡量,可以根据课堂需要从兴趣爱好入手,通过合作交流,分组协作,让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体育运动的兴致得到提升,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按照爱好进行分组,教师配合学生进行操作,比如:场地器械组、球类竞赛组等,并组织大家进行交流,取长补短。
3 中学体育教学的方法路径及实践要求
体育教学一直以来局限于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教师缺乏从实践中进行思考,学生被动接受丧失了对体育课兴致,不利于教学需求。
(1)通过实践教学将教师统筹全局的地位和学生的支配地位相互结合。在体育课堂上,互动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发育,对处于“三观”形成期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笔者在此举例解析下互动在体育教学中的微妙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体育教师在教授体育基本操作程序时,仅仅局限于操作本身,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没有让学生亲身体会操作过程,弱化实际体验,再优秀的学生也无法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换句话说,教师可能在操作中达到100分,但学生不亲自进行实际体验可能永远都停留在0分,只有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成功与失败才能有所感悟。因此,学生掌握体育知識和运动技能都是需要本人自己去亲身经历,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从新认知,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将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与自身体会到的实际经历相结合,以达到需要完成的目标。
(2)充分发挥体育“课堂”与“操场”相结合的作用。智育的教学方式要求课堂教学按规定有序进行。学习进度,学习目标要求老师和学生要严格按照步骤层层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却适得其反,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性,妨碍了学生独立意识的发挥,失去了体育教学中的灵活多变的优势。作为体育课堂,应该充分发挥课堂开放性的优势,将模板化的教学转变为学生喜爱的、可以接受的方法。体育课堂立足于操场上,可以让学生制定适合自身活动的方式,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培养其自主能动性,不拘泥于固定的方式、方法,教师只需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对学生制定的方案进行调整,适时提出宝贵意见。
4 结语
随着中学体育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中,所占据的地位不断提升,体育活动的方式方法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然而,单纯的体育活动的开展并不能激发学生们对运动热情和动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人为本,将“育人”和“健体”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为体育教学开阔新的理论方向,也赋予了体育精神动力,激发学生们对体育的激情和活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得教育强国。
参考文献
[1] 方永军.中学体育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0):358-362.
[2] 林松英.中学体育教学贯彻以人为本的几点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07(3):62-64.
[3] 汤明干.中学体育教学之我见[J].文学教育,2011(1):153.
[4] 宇文刚.浅谈“合作学习”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2(21):113-114.
[5] 马龙.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5(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