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田径运动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研究
2018-06-11温丽萍
温丽萍
摘 要:田径运动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项目之一,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人体形成代谢,有很高的锻炼价值,另一方面有较强的观赏性,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加之在全民健身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因此,深入剖析田径课程教学,完善高校田径运动课程的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也可以更好的保证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田径运动 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c)-0157-02
田径运动在对提高身体素质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传统的田径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对新,奇,特体育项目的追求,学生对田径运动缺乏学习的热情,在田径运动人才培养中常常是淘汰率高、成才率低,难以为田径项目持续输出高质量人才。所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完善田径人才培养教育机制,将高校作为田径人才输出地,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1 高等学校田径运动课程现状
1.1 田径运动普及性低
田径是自人类发展以来最先开展的体育竞技运动,同时可以培养人的锻炼意识。可就目前而言,学校田径课程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都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家长老师重学习轻体育,就连中学的体育测试很多时候走个过场。并且学生担心自身身体素质差,心理上惧怕田径运动考核不过关,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闻“田径”色变,就更不愿意学习田径运动。另外,学生认为田径运动只是竞技运动,只与专业田径运动员有关,继而就更加限制了田径运动的普及。
1.2 教学方式传统,教学质量低
目前在高等学校中,重视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却忽视其他专业的公共体育课,公选课成了体育教师完成任务的存在。并且学生们也将体育课视作可有可无,经常一节两小时的体育课,不到半小时就自行解散。突遇下雨的天气,就直接取消体育课。此外,教学方式死板,总是周期性的强调单个项目的运动技巧,忽略了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高校学生学习到的田径知识也过于片面。其次,教学中训练大多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只是对教师做出的动作进行模仿,学生与教师之间几乎是零交流,而且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欠缺,讲课枯燥无味,学生常常从心理上产生对田径运动的抵触。
1.3 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机械化
现今,不少高校采用了自主选课制度,不论选修的是哪种体育课,到最后都要参加田径项目的考核。然而这种一刀切式的评估方式却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成绩缺少动态的评价。过于绝对化的公平和量化的成绩标准,反而是对学生遗传差异以及后天努力的不尊重,其本质上也已经背离了体育学习的初衷。考核方法一般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800m或1000m,这种方式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竞技色彩,再加上学生们本身体质差,在做完田径运动后身体上常常产生不良反应,更加深了高校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抗拒。
1.4 高校基础设施差
很多时候,学校的体育类基础设施损耗快,高校为了节省开支,在很多体育基础设施的维护上不走心,操场、跑道常常爆出质量问题,或者是场地和设施仅限于体育专业学生使用。特别是学校扩招之后,学校的场地和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和正常体育教学的需要,高校学生对田径项目的热情也大打折扣。
2 推进田径运动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方案
2.1 转变体育教育的传统观念
要想推进田径运动的课程建设,推广田径运动,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人们对于体育教育的传统观念转变过来。因为高校田径一直受着应试教育和传统体育教育观的影响,忽视了对学生的独立性,看重近期效益而忽略长远目标,在人才的培养上过于片面化。所以在国家提倡科教兴国的基础上,就更要加快转变体育教育的传统观念。通过老师、学校领导等人体育教育思想的转变来带动学生的转变,拓宽体育教育内容,将理论逐渐应用于实践中,在高校中大力宣传田径运动,建立起一个围绕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教学机制。
2.2 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教师是推进高校培养田径人才上重要的一环,除了具有专业性的知识之外,还必须在政治、文化、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素质要高。以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授学生过程中,要有丰富的语言描述动作并且亲自示范给学生,将学生当成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时刻改进教学方式,消除学生学习田径运动的惰性思维,增加学习上的趣味性,如在教学时融入游戏或是竞赛的方式。但是因为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是在师范类或体校等传院校以传统方法培育出的,在创新上会存在困难,因此,为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通过教师间相互交流,探讨创新方式,让教学形式趋于多样化。
2.3 加强人才培养训练系统连续性
高校在加强田径运动项目的人才培养上,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高校的高水平训练可以很好的在高校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但是因为是学生,寒暑两个假期很容易影响到训练系统的连续性,所以建立合理的训练周期制度,让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可以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系统的训练。在经过高校此种人才培养后,也就更加大了田径运动员日后走出国门,迈向国际的机会。
2.4 改进考核的制度和方式
要想改善高校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恐惧,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改进考核方法,通过降低考试难度例如,让学生自主选择测试的田径项目,或是采用田径运动与肺活量二者结合的方法考核,让学生处在舒适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全面地测出大学生心理和身体素质。其次可以改革评价方法,增加综合评价,基于绝对评价的基础上加入老师对学生的个性评价,着重强调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学习与进步,让其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2.5 投入资金,多举办田径赛事
高校学生的业余生活都很丰富,但如何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田径运动上呢?这就需要学校加大人力、物利、财力上的支持。一是加快对场地和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透过学校的田径赛事,让同学们感受竞技的快乐,继而乐于参与田径运动。二是按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建设网上课程,将多媒体技术与田径运动相结合,实现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建设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三是基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权,让学生也同样可以参与到课程的创新讨论当中來。四是举办高校田径运动员培训班,观摩其他高水平田径运动员赛事,从中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3 结语
观念的转变是改革的重要一步,我国的田径运动课程的改革亦是如此。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式,建立合适的考核制度,真正意义让学生爱上田径运动。而在田径运动课程建设基础上,大力培养高校田径专业人才,让高校田径竞赛走出校园,减轻退役田径运动员给社会带来的压力。由此,尽快完善我国的高校田径课程的建设,对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田径运动人才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立谱.新时代高校体育建设的理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文体艺术,2017(24):133-134.
[2] 张晨光.对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思考[J].体育教育,2018(4):144-145.
[3] 郁成刚,刘光.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化与探索,2016(16):19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