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育现状探析

2018-06-11张彤彤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特殊群体体育教育高校

张彤彤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群体特征趋于稳定发展,心理问题在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成长过程中慢慢显现,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需要从根本上分析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育现状,且掌握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完成特殊群体教育措施的有效制定。促使学生的权利从根本上得到尊重与保护。也就是说,特殊群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易受很多因素影响,如高校学校教育、家庭、社会环境等,从而伴发很多心理健康问题,最终影响其心理素质。为此,本文重点结合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心理问题,展开体育教育现状分析,并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体育教育策略,以确保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校 特殊群体 体育教育 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c)-0151-02

基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国内社会经济也发生了很大转型,社会群体特征也呈稳定趋势快速发展,但群体发展尤其是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成长过程中,心理问题慢慢显现出来,对之后成长会造成很大影响[1]。因此,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从根本上掌握特殊学生所存在的一些典型的心理问题,制定有效的特殊群体教育措施就显得很有必要。有特殊需要的人群或者是特殊群体都跟其他的健全人一样有着一定的权利,需要从根本上尊重与保护其权利不受侵害。高等教育过程中,高校体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改革高校体育工作,需要坚持“高等教育的正确发展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不管是任何级类的高校,在进行特殊群体教育的过程中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关注,争取实现特殊群体体育教育的有效扩大。促使特殊群体可以实现公平获得体育知识且实现他们平等权利的保证,对于后期的社会生活也可以充分的参与。

1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1.1 特殊群体学生性格方面出现问题

特殊群体学生和正常家庭所培养出的学生比较,在性格方面差异较大,如性格较冷漠、孤僻、被动、胆怯、神经质及社会性较低等特点,这与群体学生大部分寄放于祖辈、亲戚、单亲等身边抚养有直接关系。再加之很多监护人受教育水平相对低,对学生的管教能力、知识文化水平等相对差,为了更加亲近学生,对部分学生过于保护、溺爱,而对个别学生则不理睬,没有太多交流,这就使高校群体学生的性格存在偏差。

1.2 特殊群体学生情绪情感方面出现问题

第一,迷惘。在学校,老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在家则是自己的父母,这部分学生会模范教师的各种行为,如果在体育运动中,老师没有呵护、陪伴、耐心指导,就会导致其失去安全感,使情感处在比较迷惘的状态,而外在主要表现在人际沟通障碍、沉默寡言,继而不愿意参与进去等[2]。

第二,自卑。特殊群体学生在体育课上,需要跟其他的同学交流、相处时,时常会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缺失某些完整的肢体功能,尤其是遇到困难运动的时候,就会产生非常强烈的自卑、恐惧、自我怀疑等消极情绪。若在日常体育教育中家长、老师未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以及鼓励,则对个性发展会造成很大影响,严重的会产生自闭、拒绝与他人相处等沟通障碍问题。

第三,叛逆。特殊群体学生因受社会环境、不完整家庭环境等影响,在处理事情时易比正常学生更容易产生消极心理,这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会造成很大影响。比如,部分学生不思进取,浪费时间,在学校期间常常大家斗殴;部分学生为在同学中展示自己,常常奇装异服,特立独行,对于学校中的任何一件事都不积极参与,并表现得很消极,对他人的邀请或是询问直接拒绝,甚至无视。有的学生甚至会无缘无故的顶撞、指责老师,对同班同学的态度比较冷淡,这对学生的情感情绪会造成很大影响[3]。

2 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育现状

2.1 课程名称跟课程定位的矛盾

课程名称跟课程定位两个方面存在明显的矛盾,现阶段,我国全国各高校的体育教学大纲都有提出特殊体育课程最好是采取体育保健课,上述存在的这个提法比较容易跟普通的大学生的体育保健选修课之间存在混淆,分析其实际情况得到,上述这两种课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的[4]。第一个方面是教学对象之间存在差异,第二个方面则是教学目标之间存在差异;第三个方面是教学内容跟教学手段之间存在差异,千万不要混淆两个的关系。对于普通的大学生来说,其保健课最为显著的特点有以下两个:第一个是群体性;第二个是普适性。在设定特殊群体相应的体育课程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以个体自我健康管理为基础,且还需要以适应性体育内容为基础 ,其存在的个体化特征非常的显著。所以,在实现特殊群体体育课程定位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定位在保健课,所以需要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正确的名称。这里提到的这个问题,其实质上涉及到特殊群体具备怎样的内涵,这就跟特殊群体外延操作有着直接的关系[5]。

2.2 教材內容普适性跟特殊性的矛盾

对于特殊群体体育课程的设置来说,教材内容选择是非常大的难点。现阶段,在分析高校体育保健大纲的基础上得到,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详细如表1所示。

3 发展期望

在未来,需要按照实施情况扩大特殊体育教育对象,促使其扩大道“有特殊体育需要”的人群,这样以阿里,全部的学生都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合适的、有效的指导工作,所以促使每个人特殊的人都可以得到有效的体育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立足于一个个别差异,掌握学生的实际心理特征,坚持因材施教以及因人施教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发展特殊群体体育的教材内容,在教材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的宗旨:第一个是“健康第一”;第二个是“以学生为主体”两个部分[6]。需要结合东西方健身术的优点以及缺点,这是目前体育保健课教材内容发展的一个全新的发展趋势,想要实现科学性跟实效性的有效提升,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养成一个非常积极的、有效的生活方式,并且实现养生原理方法、健身原理方法的融会贯通掌握。在后期的体育评价体系过程中需要实现进一步的人性化。争取为特殊群体设计满足其实际情况的健康评价指标,需要区别于普通大学生,但是评估方法是一样的,不要忽略不计其之间的差异。对于师资培养需要格外的重视,并且设置配套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式。在加强教师的学科专业培训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增加特殊教育、心理和医学的一般训练,培养出各种专家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兰翔.普通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学现状与实现路径——以泉州市普通高校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7,38(11):38-41.

[2] 杜艳美.公平教育背景下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育的研究[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6,19(1):57-59.

[3] 王华.教育公平视野下普通高校融合体育教育保障措施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3):113-114.

[4] 肖树新.贵州高校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9):101-104.

[5] 潘跃林,杨旻.高校特殊群体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模式创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5):70-72.

[6] 吴燕丹,白永正.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4):85-87,90.

猜你喜欢

特殊群体体育教育高校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迟开的花朵也能飘香
普通高中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学研究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