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与防范
2018-06-11陈建敏
陈建敏
摘 要:本文结合手球运动训练实践和国内相关文献,总结手球运动损伤的特点与成因,并结合解剖、生理和运动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损伤的防范提出建设性意见。合理的力量训练,是防止运动损伤的基本保证,其中核心区即脊柱、骨骼、韧带、肌肉的稳定对技术动作的合理运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点,合理应用技术。
关键词:手球 运动员 运动损伤 成因防范
中图分类号:G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a)-0242-02
1 手球运动的项目特点
手球运动场面激烈、速度快、对抗性强,身体接触频繁,要求队员克服种种阻力和困难,完成进攻和防守任务。运动员要在错综复杂的比赛中做出正确判断,合理应用技术,与同伴协同完成战术任务。
2 手球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运动损伤是运动中由于外部或内部的力量或暴力造成的身体损伤或持续的创伤。马冀平的调查显示,在248名中、日两国女子手球运动员中,1997年1月至1998年6月期间, 曾受伤者为176名,受伤发生率为72.2%。其中,中国128 名运动员中有99名(占73.2%),多次受伤的中国运动员有73名,发生率为82.3%,日本有51名,发生率为59.3%。而周春阳(2004年)对参加第二十六届奥运会女子手球集训队队员的调查结果发现:20名女手运动员100%有伤。平均每人受伤2.52 次。且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似有越来越高的趋势。我国运动保健专家姚鸿恩等(1995年)对我国省、市、军区12个男女手球队近180名运动员进行的伤病调查发现,当时损伤人员仅占运动员总人数的26.67%。
3 常见运动损伤的发生部位
在对二十六届奥运国家集训队的女子手球运动员临床检查诊断后,周春阳发现:从受伤部位看,伤病发生率依次为:腰部占32.07%,膝部占30.18%,小腿占15.09%,踝部占9.43%。以上部位损伤占全部损伤的86.77%。女子运动员运动损伤近 90%发生在腰、膝、小腿、踝部。
伤病的急慢性发生率方面有不同的调查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确定,但已有的研究倾向于急性损伤的发生率更高。
4 手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成因分析
4.1 运动动作的特殊性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手球运动的基本技术特点为膝关节半蹲位滑步、进攻、防守、急停变向、踏跳、投掷。姚鸿恩的调查发现:在对抗性运动中,运动员跳起落地、突破变向、对抗冲撞3种动作居11种损伤动作的前3位。跳起射门、倒地射门、跑动射门所组成的射门共发生12例,占总损伤44例数的27.27%。由此可见手球运动中快速的突破、变向、冲撞对抗、射门是多见的损伤动作,门前射门和攻防中的突破、防守对抗等重要的技战术动作的运用构成了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重要部分。
在手球技术的运用上,队员长期处于半蹲、身体前倾位。此时骨盆后倾,腰椎前弧变小,身体重心移向前方,后部韧带紧张,椎间盘压力增大。
从膝关节的解剖生理弱点分析,半屈膝位时,内、外及十字韧带和两侧肌肉均处于较松弛状态,股关节稳定相对较差。此时膝的稳定依赖于股四头肌的收缩,伸膝承受力量很大,易导致劳损性疾患的发生。
在手球对抗中攻防转换快,跑跳频繁,跟腱局部劳损易致跟腱腱围炎。而在激烈对抗中的急停变向、踏跳、落地不稳,也易发生踝部扭伤。
4.2 运动训练过程的不完善是运动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
手球运动造成的损伤大部分并不是在激烈比赛中发生的,日常的运动训练也经常发生损伤。
(1)日常训练中缺乏对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性动作的训练和强化,容易造成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加上训练中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从而导致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发生意外时措施不当。
(2)教练员和运动员没有注意一般的训练原则,手球运动专项技术的特殊要求,使人体局部结构(膝、腰、肩)在运动中承受异常大的应力。当教练员或运动员不注意一般训练原则,在训练中不能做到个别对待、循序渐进、正视发展身体素质等,就必然会导致过度使用性损伤,有时还会导致急性损伤。
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都是完成高难度专项技术训练所必需,在训练计划的安排中缺失部分身体素质训练,必然影响专项运动水平的提高,也使专项技术不能正常发挥,从而增加损伤机会。
(3)运动员缺乏冷静分析问题的素养,难以在紧急情况下找出对策,进行正确的自我保护。此外,個别运动员缺乏良好的道德修养,动作粗野也极易造成自己和他人的运动损伤。
5 手球常见运动损伤的防范
5.1 预防手球运动损伤关键是要抓好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
(1)全面发展躯干的力量。合理的力量训练,是防止运动损伤的基本保证,其中核心区即脊柱、骨骼、韧带、肌肉的稳定对技术动作的合理运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点。手球运动中常有起跳腾空动作,如跳起射门、跑动过程中的传接球等,由于运动员在空中的动作是围绕着身体的重心做动作,躯干的力量和稳定是重要的。此外,躯干的旋转力量练习常被忽视,但躯干一半以上的中枢肌群是纵向或横向排列的,因此,躯干的力量练习应同时包括腹部的屈和旋转两种运动形式。
(2)在具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之后,要开始身体稳定性的训练,这包括骨盆和躯干的力量和稳定性。躯干部的脊椎是靠腹背肌以及增加气压后的腹腔来维持身体的姿态或运动的。研究表明为了使腰部达到最好的稳定性,腹背肌肌力的最佳比值是2/3,强壮的腹背肌是必须的,但只有腹背肌肌力的比值在2/3左右时,肌肉的强壮才能起到使腰部以至躯干稳定的作用。
(3)注重关节平衡性协调性稳定性的训练。平衡训练和关节稳定性练习是防止关节损伤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关节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关节的本体感觉,关节的本体感觉在及时调节关节位置防止扭伤、拉伤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4)结合专项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大腿前、后肌群的力量训练,特别是大腿后部肌群力量和伸展性的训练,以保证膝关节前、后力量的均衡,这对稳定膝关节,改善下肢力量和人体的平衡状态,进而积极有效地预防由于力量不平衡导致的关节和韧带损伤具有积极作用。还要特别注意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并注意这些肌群与胸肌、背阔肌等肌群力量的协调发展。
5.2 在训练中要强调技术动作规范性、注重运动道德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不规范的技动作是运动损伤的诱因。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应充分注意,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运动员的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的内在要求,无论在平时训练还是激烈的比赛中都应反复强调,加强教育,运动员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也会在关键时刻帮助运动员战胜自我,稳定心态,防止动作变形,预防运动损伤;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是作为运动员的一项基本素质,也是运动训练中应有的教学内容,教练员应在日常训练中逐步渗透,强化培养。
参考文献
[1] 姚鸿恩,荣湘江.中国手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患病率及其病因学分析[J].首都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5,7(2):50-52.
[2] 李志敢,林洽为.广东女子手球队运动员损伤分析[J].体育科学,2001,21(3):41.
[3] 李志敢,黄晓华,张甲秀.手球运动员训练年限与运动损伤关系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1):34-36.
[4] 郑怀贤.运动创伤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5] 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6]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