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引入自然体验式体育课程之探究

2018-06-11郭海龙雒真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探究

郭海龙 雒真

摘 要:自然体验式体育课程是一门新颖的体育课程,自1995年引入我国后取得了迅速发展,目前大多应用于企业、公司的员工培训,也有部分本科院校尚在进行探索,不过全国各大高职院校尚未真正涉猎该领域。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首先介绍了自然体验式体育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然后对比分析了自然体验式体育课程引入高职院校的价值,通过分析和研究表明,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自然体验式教学可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缺失,对于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和高校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然体验式 体育课程 探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a)-0124-02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将发展多元化体育健身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此方针中可以看出,在全民健身的社会大背景下,积极开展多元化的体育项目势在必行,传统体育课程的设置亦没有完全摆脱前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体系” 的影响,教学形式机械不变“准备活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纠错——课后小结”,而自然体验式课程是通过在自然界中活动的形式,利用种种典型场景和活动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项目具有形式多变、内容多元的特点,针对两者的矛盾,顺应全民健身计划的的要求,本文将从自然体验式教学的主体意识、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心理调节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传统体育教学与自然体验式教学的矛盾点,旨在促进全民健身大形势下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 自然体验式体育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1.1 自然体验式体育课程的内容

自然體验式教学引入我国已经二十多年,自1994 年,刘力在国内创办了第一所专业的拓展训练学校起,经过不断的发展,当前我国在自然体验式教学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系统。自然体验式的教学内容都是针对接受教学的学员特点设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为了解决学员的心理问题、培养团队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员主观能动性而针对性设置的练习项目。具体的项目内容如表1所示[1]。

1.2 自然体验式体育课程的特点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竞技为核心目标,但是自然体验式训练则不同,它是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以此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自然体验式训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自然体验式训练占有着良好优势[2]。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同

2 自然体验式体育课程引入高职院校的价值

2.1 自然体验式体育课程对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实行模式化、规范化、统一化管理,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这就导致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亦较多地采用一些程式化、模式化、机械化的体育教育方式去实施课堂教学,不能发挥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从而降低了学校体育的育人效果,与蔡元培先生的“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体育内涵相违背,忽视了学校体育育人为本的宗旨。而自然体验式体育课程在处理以上难题时,却有着自身特有的优势。自然体验式体育课程是通过在自然界中活动的形式,利用种种典型场景和活动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项目,具有形式多变、内容多元的特点,比如“珠行万里”、“悬空摇摆”、“破冰之旅”、“极速时限”等项目,通过队员的自主思考和相互沟通协调,顺利完项目后的成就感,能够激发队员们的参于兴趣和积极性,提升自信心,整个活动过程也凸显出以人为本的宗旨。

2.2 自然体验式体育课程对大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社会处在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能源的竞争到处不在。然而我们这个时代又是要求广泛合作的时代,那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团队合作能力已经成为立足未来社会至关重要的能力,也是大学生们实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自然体验式课程中的“孤岛求生”、“信任背摔”、“穿越电网”、“无轨电车”等项目都要求参与活动的队员们明确团队运作的关键环节,同心协力、互帮互助、不抛弃不放弃,找到个人和团队的核心能力及改善空间,关注个人技能向关注团队能力提升,能够有效的提高团队的竞争力和凝聚力。

2.3 自然体验式体育课程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创新教育中,学校体育的改革创新是共促教育事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模式化、机械化的授课方式,以及轻能力培养重知识储备的教育现状,建立以提高全面素质为基础的创新教育体系。自然体验式课程中的“大脑风暴”、“叠罗汉”、“穿越电网”、“你说我做”等等项目对队员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更容易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兴趣和创新冲动,激发创新思维,形成创新能力。

2.4 自然体验式体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缺乏自信、自卑心理较重、敏感、依赖、遇事优柔寡断、情绪困扰不安、挫折气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进而导致高职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表现出厌学、逃课等不良教育问题的出现,自然体验式课程是通过在自然界中活动的形式,利用种种典型场景和活动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项目,整个活动过程要求队员们积极主动地寻求沟通交流、自主探索,自然体验式教学内容中的集体项目“毕业墙”、“穿越电网”、“珠行万里”,个人项目“攀壁”、“空中断桥”等要完成下来,确实有一些难度,要求队员们必须具有坚强自信、永不气馁、团结合作、积极果断的心理素质,由于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往往会出现意外和失败,但这也起到了锻炼队员们面对失败时的心理调节能力,在不断的失败中体会成功与进步,一点点积累,最终提高队员们的心理素质。

3 结语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传统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对于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的潜力挖掘不够,而自然体验式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培养价值,正好能弥补传统体育课程的不足,因此建议有条件的高职院校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甄选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体验式体育课程。

参考文献

[1] 王国营.高校体育教学开展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53-54.

[2] 岳安生.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必要性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9):31-32.

[3] 周力,黄铝.浅谈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结合[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1):19-20.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