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微课程设计与构建

2018-06-11孟月婷傅强陈艳任启俊吴莉莉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9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体育教学

孟月婷 傅强 陈艳 任启俊 吴莉莉

摘 要:为科学设计与构建体育教育微课程,以微信这一学生受众群体最广泛作为研究载体,基于层次分析法,以体育教学模式(表演、讲授、练习、演示),微课程体育教学形式(自主在线学习、室内教学插入、课后锻炼巩固),微信交流方式(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微信群、微信对话)等11种因素为研究对象,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到四年级学生及任课体育教师问卷调查为基础,进行次层判断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教育授课模式中的演示,体育教学课后锻炼,微信交流的微信群最重要。结合微课程设置实例效果和学生反馈,说明利用层次分析法设计与构建科体育教学微课程,科学有效。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体育教学 现代媒体 课程设置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0(b)-0120-02

体育课微课程是体育课程教学中把微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新型的教学方法[1-3]。由于微课程的依托载体不同,不同学生对微课程期待也不尽相同,而相对松散,在制作的过程中随意性显得比较大,判断学生的需求也主要以主观因素为主。通过调查与优选,选择微信这一学生受众群体最广泛作为研究载体,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到四年级学生及任课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微课程在体育中的应用形式、应用类型及微信交流的4种形式之间交互关系,设计与构建最优的体育微课程。

1 建立体育微课程层次分析模型

层次分析法目标层、准则层及方案层是将分析对象按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再按照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及隶属关系,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模型,按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用框图形式来说明层次的梯阶结构因素的从属关系。

设计与构建体育教学微课程的层次模型,主要依据微课程载形式微信交流的主要形式、微课程在体育应用的形式和微课程在体育教学应用中的类型等自身特点,作为研究对象。以下为各层次因素的设计。

(1)目标层(0层):微课程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2)准则层(S层):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S1-S4是体育教学的4种授课模式:S1表演(欣赏法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S2讲授(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S3练习(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S4演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利用动作展示给学生)。

S5-S7是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3种形式:S5自主在线学习型;S6室内教学插入型;S7课后锻炼巩固型。

方案层(P层):微信交流的4种主要方式。

P1微信朋友圈;P2微信公众号;P3微信群;P4微信对话。

将各层次因素按图1所示的模型框架建立,形成体育教学微课程设计与构建的层次分析模型图(图2)。

2 利用判断矩阵分析对微课程的设计及构建

层次分析法最典型的特点是通过定量分析来判断定性的问题,能将主观判断给予定量描述。由下一层次的因素分别针对上一层次某一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并根据一定的比率标度将判断量化,形成比较判断矩阵[4]。对数值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的创始人萨蒂提出1-9标度方法,能较好地将思维判断数值化[5-6]。

其中1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两个因素具有同样的重要;3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5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7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9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端重要;2、4、6、8对应以上两相邻判断的中间情况;倒数表示因素i和j比较结果为判断bij,而因素j和i比较的判断就为了1/bij。

根据层次分析1-9标度,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到四年级学生及任课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平均,按结构模型排出矩阵。

3 一致性檢验

根据对统计问卷各数据,排列出针对O、S1-7、P数据一一对应的8个矩阵(O-P矩阵,S1-P矩阵,S2-P矩阵......S7-P)。

对判断矩阵计算其最大特征根(λmax)和相对应特征向量(W),并应用一致性检验。即CI=λmax-n/n-1来判断问卷表中思维的一致性,引入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数RI值,以CR表示满意度,当CR小于0.10时,满意度达到一致,CR计算方式为CR=CI/RI。

本文RI值涉及8阶,,表达方式为1 阶为0.00 ;2阶为0.00;3阶为0.58;4阶为0.90;5阶为1.12;6阶为1.24;7阶为1.32;8阶1.41。

判断矩阵矩阵1-8计算结果引入一致性指数检验,CR均小于0.10。

4 层次总排序及结论

按层次分析归纳法进行层次总排序(表10),得出设计与构建体育教学微课程优先为:

(1)在体育教育的4种授课模式:演示最重要,其次为练习、讲授,最后为表演。

(2) 在体育教学的3种形式:以课后锻炼为主,室内教育插入为辅,最后是自主在线学习。

(3) 微信交流形式的主要方式:微信群为主,其次是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对话,最后为微信公众号。

微课程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效途径;是探究深化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积极促进以人为本课程研发的重要途径。以微信典型示范的现代媒体体育微课程的研究,为现代传媒微课程设计提供有效理论框架。

目前已有教师与学生利用微信开展体育微课程的学习,从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显示,层次分析微课程优先情况与实际教学实际附合,说明利用层次分析法设计与构建体育教学微课程相吻合,说明其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 赵良.浅谈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艺术,2014(5):78.

[2] 周建军.体育类微课程开发的必要性研究[J].体育师友,2014(3):8-10.

[3] 郭金维,蒲绪强,高祥,等.一种改进的多目标决策指标权重计算方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1(6):118-125.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法体育教学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