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2018-06-11刘和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2期
关键词:毕业生高职院校

刘和军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继续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實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是当前新形势下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从就业质量的内涵着手,进一步分析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同时对其各项主要指标进行充分分析和说明,指出当前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312-0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指出,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政策无疑加大了高职院校间的竞争。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一直是全社会和各大高校普遍关注的焦点,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职教育的不断推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逐渐成为各大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校的办学水平,影响着高职院校今后的发展方向,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原因有多方面的。虽然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开展了针对就业质量的相关研究,社会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越来越关注,但尚未构建一个标准统一且操作性强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因此为了对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进行更有效的指导,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就业质量的内涵

关于就业质量的内涵,国内学者基于不同视角和维度对该名词的诠释各持己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直接反映和说明了该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进行。微观指的是作为劳动者的高职毕业生本人对其工作情况的综合性评价,如满意度、职业认同程度、职业前景等,宏观就业质量是劳动者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关的综合性概念,反映了劳动者与工作岗位间的需求关系特性。在这一概念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国家及地方政策,企业方面的需求以及高职教育的现实水平。

二、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指标必须讲究科学性原则,即不仅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法规,传统道德文化意义上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成长规律的要求,同时还要做到内涵明确,以便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其评估方法和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二)代表性和差异性原则

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符合便于统计的前提下,选择的评价指标应尽量具有代表性,有助于适应和反映高职毕业生的个性化特点。同时,指标与指标之间应具有一些明显的差异,这样便于最终数据统计和分析。

(三)主客观相结合原则

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时,我们应尽量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尽量采用能够定量化的客观评价指标,对定性化的主观指标转化为量化方式,如毕业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职院校的社会评价等,以量化的分析来反映其定性的评价指标结果。只有把主观性指标和客观性指标相结合起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结果才更有正式性。

(四)独立性原则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体系的评价指标较多,这些指标之间一般都有一定程度的逻辑关系,所以我们在选取评价指标时一定要考虑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确保指标与指标间的相互独立。

(五)实用性原则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通用性和可操作性。通用性指的是能使不同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信息进行横向比较和相互参考;可操作性要求选取易操作,实效强,低成本的指标。

三、评价体系中的主要指标

(一)就业率指标

就业率是评价体系中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就业率指标主要分为初次就业率、当前就业率和升学率,现在基本上采用初次就业率进行评估。当前就业率更好地反映了毕业生就业的整体情况,但初次就业率依然被作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竞争能力的主要参考指标,不同专业间的就业率差异也反映了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差异。

(二)就业水平指标

就业水平指标主要包括专业对口率、工资水平以及离职率。专业对口指的是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该工作岗位所属的工作群相对应的具体专业间具有相对应关系。薪资待遇是绝大部分毕业生及社会大众考量就业质量高低的第一要素,薪资可分为试用期薪资和正式入职后的薪资,试用期薪资一般就是实习期薪资,正式入职后的薪资由基本工资、五险一金、奖金等构成。不同地区间的薪资水平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

(三)满意度指标

这项指标可分为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学生就业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主要对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评价。作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评价体系的主体,高职院校毕业生他们自己都会对自己选择和从事的工作具有深刻的感受和评价,这些对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就业结构指标

就业结构主要反映毕业生的就业区域和职业分布情况。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匀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了不同地区的职业薪资和就业前景也会有所不同,毕业生一般对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工作更为青睐,就业前景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可期待性,这直接导致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竞争压力大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结构与国家经济政策紧密相关。

(五)职业胜任指标

这个指标主要包括岗位适应度、职业胜任情况和职业发展空间。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之一,该指标主要是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评价。在工作岗位上,毕业生有能力完成自己被规定的工作任务,即能很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通过这项指标,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及潜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也能被展现出来。

四、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片面关注“量”的光鲜,忽视“质”的意义

当前为了对外宣传效果,许多高职院校过度重视就业率的排名,这样数字上看似光鲜,但为了高就业率,许多毕业生没有慎重考虑好就匆忙签订三方协议,导致后面离职现象频发。实际上,就业率指标只是就业质量评价体系里众多指标之一,该指标具有一定指向性,但更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表象性,就业质量的高低关键还是取决于“质”。

(二)专业对口率不高

相关资料和研究显示,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专业并无直接关联,这可能跟学生主观意愿和兴趣有关,但更多原因在于专业设置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轨,许多高校的一些专业在理论上和学术上排名很靠前,但市场需求却不大,学生毕业了却找不到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只能从事其他行业。

(三)就业结构不平衡

目前,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大多数都会想方设法留在“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城市。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人才流向的集中性,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就业薪资和就业前景缺乏吸引力。尽管国家出臺多项政策和措施鼓励学生去西部和基层地区工作,但就业结构不均衡现象依旧不容乐观。

五、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策略

(一)政府要加大政策力度

政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国家应出台相应就业政策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加大对西部落后地区的开发和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因高职毕业生就业主要是面向中低层次的岗位,政府可出台政策和措施支持和鼓励企业增加中低层次的岗位。另外,为在校大学生搭建多样的指导平台,使大学生尽早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就业定位和未来发展。

(二)高校要发挥好就业指导作用

在目前形势下,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高职教育应在培养学生素质、素养的同时,注重他们的基本技能培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等多样实践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就业指导教育方面,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就业讲座和就业教育平台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就业意识,提升他们的职业稳定性、就业满意度以及自身就业竞争力,从而最终提高他们的就业质量。

(三)用人单位要加大参与和支持力度

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不仅能保证高校的长远发展,也能为企业不断注入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用人单位要大力支持和配合高职院校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跟踪调查工作,可以让高校和社会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综合职业能力和工作表现上的反馈意见,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建设等各方面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从而最终更好地帮助学生高质量就业。

(四)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当代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少,缺乏职场经验,就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薪水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特别是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大多数都向往坐办公室的“白领生活”,而不愿意将自己学到的技能发挥到一线岗位。高校毕业生要努力改变就业观念,根据自身能力和专业特点等方面寻找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过程,实现“就业是基础,择业是提高,创业是目标”的人生职业生涯三部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要不断学习,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扩充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本文从就业质量内涵、构建原则和构建指标入手,结合笔者自身多年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经验,尝试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初探。担负着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个重任的高职院校,其就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建立和健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是一项持久、动态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共同参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此来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红英.建立新型高职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报,2013,24(1):29-30.

[2]余益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3,33(5):49-50.

[3]冯庆媛.建立新型高职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5(5):51-52.

[4]宋丽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5):118-121.

[5]石冬喜.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7(1):313.

[6]钱云.三方满意度评估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探[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1):76-78.

猜你喜欢

毕业生高职院校
北京服装学院公共艺术系2021年优秀毕业生作品选登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