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参与视角下的大学思政课程改革
2018-06-11裴艳青
裴艳青
[摘要]基于学生参与的角度,对大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改革进行分析,找到大学思政课程开展的最新方式,希望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此为高校教育工作的改革做出贡献。
[关键词] 学生参与;大学;思政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280-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所以至关重要,主要就是因为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政教育,能够改善其思想水平提高思想境界,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使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力量,因此,大学思政课程对学生未来人生走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纵观我国大学思政课程开展现状能够看出,传统的教育工作影响了这一教学的效果,也导致学生无法在其中学到与其有用的知识内容,因此还需要在学生参与的视角下,了解大学思政课程的改革方向,希望能为学生的提高和校园教育工作改革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生参与理念的基本内涵
学生参与这一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学生是否参与到这一知识的学习中,学生是否能够跟教师共同探讨,在课堂中发挥出其主人翁的地位。而针对学生参与的相关理念进行分析能够看出,对这一解释有着比较全面,也比较早期的理论内容是由前苏联的教育学家所提出的,其针对这里面所提出的最为基本的观点是,学生在课堂中是主体参与的过程,要发挥出其所具有的主体性质,利用这一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和鼓励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且让学生投入到教育实践工作,使课堂充满着趣味和实践性,也让学生成为教学和社会进步的参与人员。
近年来,针对学生参与相关理念的内涵进行分析能够看出,美国的教育学者认为,这一教学工作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个体的发展情况,学生参与是促进个体发展的一种主要因素和手段。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有意义的知识学习工作上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付出的精力比重也比较大,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其所提出的参与理念主要包括的就是,学生在各种活动之中所投入的精神和体力,还有就是参与过程中所具有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上所设定的学习目标不同,参与的程度自然也不同,这些概念主要就是为了区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对学生参与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性的分析。
二、大学思政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知识与现实脱节
纵观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情况能够看出,其在信息和科技快速发展和更新的时代过程中,大学思政课程教学工作所依赖的教材,其改版和丰富内容的速度完全落后于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也就是说,目前的教材内容已经完全不符合新社会的需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够与其实际生活相互呼应,这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在高校校园中,思政课程主要指的就是通过课程的教育内容,向大学生传授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关的内容,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三观。因此,这一课程自身所具有的思想和理论性,还有政治性比较强烈,其中理论性内容较多,学生学习觉得枯燥无味,如果课堂中所使用的教材与现阶段的社会相脱节,就会更加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再加上课程把理论作为主要内容,很少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的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拉开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所以不管在思想上还是生活中,学生一旦出现了对所学习问题和所面对问题的疑问,就会先求助于网络,而拒绝使用思政知识内容进行解决,也拒绝老师的帮助,这也影响了这一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传统且单一
我国校园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手段是应试教育“满堂灌”的方式,这种教育主要是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和学习上所制订的目标进行教学,同时整个教学过程最终所需要达到的目標是学生优秀的考核分数。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应付考试,教学目标就已经完成,所以这样的教学课堂非常枯燥,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上的适用性,也完全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情况和知识学习的兴趣。大学思政课程的开展情况也是如此,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为了保证学生在期末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仅仅是按照教材的知识进行讲解,甚至很多教师仅仅是把教材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样的课堂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甚至认为仅仅阅读教材文章就能够学习,不愿意参与其中。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开始扩张和发展,并且进入了上升期阶段,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教育资源停滞不前,因此很多思政课程在高校开展,采用的都是多人教学的形式,所以,课堂中听课人数较多,这也导致课堂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再加上传统和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至使思政课程无法发挥其自身的优势。
(三)考评方式相对保守
我国大学校园有着比较统一的特点,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学生未来能够走向更高的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中发挥出自己的能量。而在很多大学校园中,课程教学知识内容仅仅是纸上谈兵,学生实践教育相对比较少,而其在后期的工作中,也很难把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这一点被大学教师和校园所忽视,因此很多教师针对学生期末考评的方式仅仅在试卷上进行分析和评价,认为只要学生能够取得较高的成绩,卷面分数较高,教师就完全达到了最终的教学目标。实际上这并不能真正地考查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因为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理论知识内容较多,学生只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背诵,那就能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这样却完全无法使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并且更加难以应用到后期的工作和生活中,所以这样的考评方式相对比较单一,教师不能充分的掌握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影响了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