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湾区经济背景下广珠深三市通关一体化研究

2018-06-11唐茜

丝路视野 2018年35期
关键词:信息平台

唐茜

【摘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提出,对广珠深三市的通关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续推进广珠深区域通关一体化对提升三市外贸竞争力和湾区经济协同发展提供较有力的支撑,本文分析了广珠深三市的通关特点以及通关一体化现状,通过借鉴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建设经验,提出应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制度优势打破区域限制,取长补短,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互补,在制度创新、平台搭建、流程优化等方面以“单一窗口”为抓手,构建大湾区经济圈的便捷、发达的国际流通网络,真正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关键词】通关一体化;广珠深三市;信息平台

2017年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湾区经济发展已上升成国家层面的重要发展战略,成为继特区、自贸区以后在中国形成的又一个更具国际市场辐射力的增长极。广州、深圳、珠海作为“9+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重要的成员,起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作为广东国际航运物流业发展中心与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双重叠加,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此,本文基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珠三角区域特点,针对传统通关模式的独立性、分割性限制,借鉴京津冀三地区域通关一体化的宝贵经验,研究三市通关一体化模式,使得生产要素在这一区域真正实现高速流转与集约配置。

一、广珠深三市通关现状

广州、深圳和珠海三市的通关流程大体一致,海关、口岸等管理部门已基本建成了以“三互”既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通关协作模式,建立两个中心分别为税收征管中心和风险防控中心,利用无纸化报关手续,提高办理效率,并开展企业交税自报自缴。

首先,广州市为了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出了海关与电商平台联网的购物网站,商品可直接从境外发货到海关设置的跨境电子商务专门监管场地入境,提高了通关效率同时也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南沙自贸片区先行“线上海关”试验点,开启“互联网+易通关”改革,还配置了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依托该设备使得查检设备有效率高和非入侵的特点。为有效发挥南沙国际海港区的优势,还定制了“一企一策”的个性化通关服务,促进邮轮旅游业、造船业、关区内汽车产业等临港产业的发展。

其次,深圳市毗邻香港,在对外贸易中有更大的便利和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深圳通关素有“速度快、费用低、服务好”特点。为更好改善深圳的通关环境,深圳首创了检验检疫监管和时限系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深圳口岸对进出货物的严密监管,还推出“风险评估和科学检验”模式,合理降低抽样比例并调整工作,从而缩短检测周期。还设立国际邮件监管仓,将海关监管引入国际快件企业的运营程序中启用邮件全天候通关模式,增加了深圳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再次,珠海市毗邻澳门,在珠澳联合执法中,推出“一地两检、合作查检、一次放行”的查检方式,并在横琴自贸区实行查检入境和监控出境的单向查检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单一窗口”建设,加强珠海互联网平台建设,将通关各流程融合在通关信息平台中。同时,横琴自贸区建成了横琴二线通道基础设施查检配套设备,具有“全覆盖、全天候、全高清、智能化、早预警”特点,从而有效打击走私犯罪,成为横琴和澳门的口岸联合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广珠深三市通关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海关制度仍受地域阻碍与政推广力度不均衡

我国现行的海关体系是中央垂直管理,各地海关均由海关总署负责,海关分属的绩效审核制度按地区为划分。由于广珠深三市的海关分属受行政区域影响,无法打破区域限制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通关一体化发展。另外,广珠深地区已初步实现了无纸化报关,海关也推荐企业使用无纸化报关,但由于企业对接的货代没有首行无纸化,而是沿用之前的纸质报关,所以无法实现无纸化报关的无缝隙衔接,这也说明出台的相应制度文件覆盖面不全面、推广力度不统一,以至于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二)处理后置的改革举措缺乏相关监管制度

目前,为了提高通关效率广珠深三市推出了通关改革的出口直放模式,即在企业报关经过风险审核后达到要求的货物可先出运,再完成缴税等后置处理。通过此项改革便利了货物的出口,同时也给企业增加了自主权,但海关总署指出2016年全国海关共查获走私犯罪案件2408起,比去年同期增长14.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广珠深区域通关逐步实施放权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处理后置的监管机制,海关在2017年提出了诚信制度,但是在实际中却仍有部分不法企业钻空子偷税、逃税。

(三)通关流程中信息不对称与标准不统一

通关是一项集外贸、外汇、税务、检验检疫、海事、边防和货物运输、报关、港务、航空、铁路、银行等业务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但这些业务涉及的管控又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管理办法和执行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通关一体化。目前广珠深三市已实现基础化的电子通关,但通关综合信息平台仍处于建设初期,系统功能模块有待完善,而且各市对平台的操作要求不统一,致使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不能很好地享受区域间信息传递的便利。由于广珠深三市间的通关风险审核数据无法互通共享,从而导致数据有效性不够,并且当地海关无法了解非属地企业的信用度,为海关的监管埋下隱患。

三、广珠深通关一体化持续完善的建议

(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打步破区域限制

我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初衷是想建立世界级的城市群,提升湾区及其辐射区域的一体化经济发展。衡量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指标是城市群间的密切度和依存度,以及城市群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影响度。广珠深三市本身地理位置接近,而且毗邻港澳,通过湾区经济打破区域限制,在海关广东分属的总体指导下搭建城市间的沟通平台,加强三市区域间的协调配合,有效提升湾区内各口岸的通关能力,逐步实现广珠深区域全面通关一体化。

(二)持续完善通关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信息流通与整合

广珠深地区经济发达,网络普及度高,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发达的当下,建设互联网信息平台是实现实时、有效管理的重要关键,建设“单一窗口”信息平台将成为推动广珠深区域通关一体化中重要的一环。同时,建立层级式的通关信息平台,即以海关总署为总平台,各省份分设子平台,各省分别在子平台中设立市一级的通关渠道,由总平台、子平台并行开展信息业务对接,从而整合零散的平台,实现“提前报关,实时放行”的高效通关,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一关通”。

(三)改进现行的通关信息及时对接建设

完善电子口岸平台功能,健全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推动口岸管理相关部门各作业系统的横向互联。广珠深已搭建了一个信息平台即中外运e平台,但目前该平台功能较为匮乏,还需更进一步的建设完善。同时,由于通关流程参与方众多,且信息标准不统一,平台为货代、贸易商、第三方、海关等提供信息共享和集成服务功能极为有限,致使相关部门协作能力收到阻碍,这就要求由政府出面牵头建立联合协作机制和统一的数据标准,通过信息平台推动数据在多方间的流动。

四、结论

广珠深三市在通关平台建设、无纸化通关、优化通关流程等方面相较于旧模式都一定的改善,通关效率也逐步提升。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当今国际经济版图中的又一新亮点,生产要素在这一区域高速流转,广珠深三市作为“9+2”城市群中重要节点,对三地的通关效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三市应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制度优势打破区域限制,资源互补,在制度创新、平台建设、流程优化等方面开展多方合作,形成有力的“拳头”,搭建大湾区经济圈便捷、发达的国际流通网络,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猜你喜欢

信息平台
高校旅游英语微课信息平台构建
电力系统自动化综合应用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探讨
高校离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MVC框架技术搭建技能培训信息平台实例
浅谈包头市人影指挥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
《电动力学》课程多元教学信息平台的构建
试论快递行业自律评价信息平台的设计
如何做好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