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泉含高致,窟寺藏深山

2018-06-11王力维

丝路视野 2018年35期
关键词:回忆坡度

王力维

【摘要】麦积山的名望自古至今从未消灭,它的惊艳美丽,它的雄伟壮观,它的神秘莫测,让许多人都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作为一位历史院系的学生,自然更是不用多说,尽管过程没有想象中的容易,但也不能阻挡我们探测的步伐。

【关键词】幽深;坡度;壮观;回忆

麦積山,一个时有耳闻的名字,但却从未真正地走进过它。千年前,诗圣杜甫曾到此一游,留下诗篇言日:“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乍一看,当年的麦积山颇有萧条落败之状,与其今日“陇上林泉之冠”、“中国四大石窟”的名号不相衬合。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怀揣着疑问,历史院2016、2017级部分同学在张景峰、田俊迁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共计五十余人,踏上了寻访麦积佛国的旅途。

自古以来,寻幽揽胜之事就不可轻言容易,旅人往往经历一番舟车劳顿和人困马乏后才可了遂心愿。所谓好事多磨,正是谓此。当然此次的旅程也不例外。本来榆中至麦积山的车程有三百多公里,光是通勤花费的时间就可以用旷日持久来形容,加之大巴车中途出现了机械故障,原本四小时的路途最终竞用了七小时。这一路上的小风波令大家不免有些惴惴不安。所幸这还没有磨灭众人的兴致,顺利抵达后的同学们眼见美景,顿时游兴大发,彼此呼朋引伴、拍照合影,飘忽不宁的心思似被攫住了,一心向往风光景色。到了麦积山山脚下,远远便可遥望依傍山体而塑的大佛与窟龛,壮观的景象更是让大家激动不已,引得阵阵惊呼与赞叹。

一阵骚乱过后,老师前来指引我们前往入口,大家这才重新集合,在三位导游的引领下分三组有先有后依次上山。麦积山的海拔并不高,但山势陡然起独峰,如耸立麦垛一般,谚云:“砍尽南山柴,堆起麦积崖”,可见其峭拔非同一般。也因于此,据山型走势建筑的山道阶梯坡度较大,拾级而上也颇费脚力,令人不得不留心脚下。

不多时,我们来到了先前在山下遥望的大佛的跟前,导游示意大家停下脚步,抬头瞻视佛像。“大家现在看见的佛像是隋代开凿的,主佛高度达到15.8米,两侧菩萨高13米,材质为石胎泥塑”,导游对我们娓娓道来造像的具体情况。只见正中一大佛和两位胁势菩萨直迫眼睫,因为相隔距离近,一种压逼之势扑面而来。但是这种依借高度而生的气势不是凶狠的,却是雄壮的、庄严的,令观察者肃然起敬。相传现代工匠修复此尊大佛像时,曾在其身体内部发现宋代人用以礼佛的经卷,看来古人今人面对如此大佛,内心澎湃之隋如出一辙。

我们继续攀援台阶而上,只见崖壁上密密麻麻分布许多小的佛龛佛窟,外部被铁网窗覆罩起来。麦积山石窟地处山林,造像遗存想要屹立不倒,不得不和风蚀虫蛀乃至人类破坏作斗争,而有了铁网窗的加持受损风险就降低了不少。不过,再牢固的屏障也挡不住游人的好奇心,毕竟欣赏龛内的尊尊塑像才是此行的目的。为了一窥究竟,大家尽量凑近铁网窗沿,面颊几乎是要贴上去似的,这才能一睹窗后造像的风采。那些或褒衣博带,或窄袖长衫的服饰;或雍容华美,或清癯瘦削的佛陀;或丰满婀娜,或纤巧娴雅的菩萨终于露出了真容,从黑暗的窟龛里浮现出美丽的身姿,款款地,从历史深处走向现在。

诸多窟龛中,最惊艳的莫过于那些大型窟了,它们因为自身的体积庞大、绘塑众多,天然地吸引眼球,加之可以走进内部探视,更加让人满怀期待。例如第四窟,名日上七佛阁,也称散花楼,与佛经中二十八尊天散花的故事有关。此窟建筑本是七间八柱式厅堂,内原塑有一佛二弟子六菩萨,亦有壁画绘于壁上。诸龛外部上方大型“薄肉塑”飞天组画以及四幅佛传故事画堪称杰作,艺术效果非同凡响。五块“薄肉塑”飞天画分列开来,每一块各作四身,其面部和部分肌体由质地轻盈、径粒微毫、涂抹匀停的细泥塑成,其余部分皆彩绘,身姿呈现出明显的凹凸有致的样态,仿佛一点点从崖壁中探出身体,临风而起意、翩翩而欲飞。四幅佛经故事画中以右侧偏东的人马图最为生动,尤其是那匹红马,据说绘制时结合了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的原理,从不同角度看去会有马向崖壁里移动和马向崖壁外移动两种效果。不过当同学们不断变更视角,同时又趋左趋右不断变换方位时,鲜少有人能够体验到马的两种形态,甚至当有人忙不迭站起又蹲下,企图以改变视距的方法达成目标时仍然徒然无功。个中缘由是鉴定专家给大家伙开了一个玩笑,还是常人囿于审美水平欠佳观赏不得呢?答案真是颇令人费解。

已而夕阳在山,我们的游览行程也接近尾声,沿着萦纡的栈道慢慢下降,距终点也越来越近。旅程中往往担心“虎头蛇尾”的现象,即临近末尾的景致不似前段那般迷人,所幸在麦积山这种现象未曾出现,因为佛教塑绘作品遍布旅途各处,直到最后也不曾和我们稍离。甚至在最后时刻我们还参观了水月观音像、乙弗皇后墓塑像等等精美的作品,不得不说这些依然是游程中让人惊艳的几许亮色。沿途所有窟龛参观完毕后,大家一同下山,回到山下的小广场休息小憩。此时的广场已没有了上山前游人成群的场面,唯余星点男女,彼此紧邻絮语,似在交流游览中的赏心乐事。待到三组人员集合完毕后,大家一起踏上了返程的路。

万古长风,一朝风月,我们进山又出山,领略的不过麦积山石窟在悠长岁月里万千容颜中的一面而已,从竣工初成到香火鼎盛,又从兵燹蹂躏到古道荒残,斑驳的山体、破碎的塑像纪录了历史车轮经过的所有痕迹。这些点点滴滴予一个大型的古代工程太多的故事和记忆,有的被镌刻在山体崖壁上供人识读,而更多的则隐没在了表象之下成为了一种气氛和底色,烘托出历史的厚重与深沉。夕阳下的麦积山披上了一层橘红色的外衣,余晖中的佛像更加恬静,首映霞光而生辉,仿若蔼然于世界的沧桑与变换,它们依旧会那么站着,静静地等待明天。

猜你喜欢

回忆坡度
Aqueducts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回忆的力量
论迟子建抒情小说的散文化特点
山区生态补偿保护成本的空间差异研究
不同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条件下裸地降雨产流试验研究
某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勘查
地方文献专题资料搜集的实践片段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政治课堂提问技巧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