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分制下医学继续教育管理的创新思路
2018-06-11熊洁琳
熊洁琳
[摘要] 医学继续教育,广义指毕业后的全部教育;狭义指不断发展、补充及更新知识的过程。自1986年后,国家先后在各地推行了医学继续教育,为取得更满意、更科学及更合理的效果,医学继续教育学分制应运而生。该文主要由医学继续教育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与任务入手,分析了目前学分制下医学继续教育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学分制下医学继续教育管理创新思路。
[关键词] 学分制;医学继续教育;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2(b)-0121-04
21世纪以来,教育理念不断改变,高等教育不再视为终结教育,学校教育也不再局限于早期职前教育,而是上升到对人生整体负责的重要位置。教育活动空间由封闭转变为开放,对象限制转变为全民皆可,形式刻板到灵活创新。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知识爆炸时代特征逐渐凸显。人民对健康要求提高以及医疗服务能力较为薄弱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医院所面临的构建其组织学习型人才的培养任务逐渐繁重,因此便需要进行医学继续教育,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全面应用型人才,是目前医院满足人民群众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当务之急和治本之策。
1 目前学分制下医学继续教育管理的现状以及问题
1.1 目前学分制下医学继续教育管理的现状
自原卫生部1996年颁布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后,各医院均开始加强对医学继续教育管理,以确保每年每人皆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医学教育,以保证卫生人员能够不断获取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以及新理论,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更好地适应卫生事业和及医学科技发展。然而,目前蓬勃发展的我国学分制下医学继续教育管理还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
1.2 目前学分制下医学继续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原因
1.2.1 管理难度增大,领导层面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医院领导缺乏对继续教育应有的重视,甚至部分继续教育沦为形式,并不注重质量,导致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存在许多漏洞,对继续教育管理工作造成了重大阻碍。
1.2.2 管理队伍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信息化素质方面 管理队伍中,老龄化问题显著,多数管理人员偏向于按经验办事,对高新科技接受能力较差;信息化人才缺失,既具有高专业素养又具备信息化素质的人才更是缺乏。
1.2.3教育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有距离,湖北投入的经费十分有限 目前继续教育设置存在着与地方经济发展距离过大、与实际脱节等问题。继续教育内容还受到传统思想束缚,重视理论多于重视实际。同时,湖北医学继续教育投入经费甚少,与实际发展存在距离,导致许多继续教育方法和项目无法进行。如:外出进修,知名专家讲座等。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无法全面普及,引发管理工作量大、管理效率低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医学继续教育根本价值的实现。
1.2.4 信息化程度不高,湖北信息化程度落后其他一线城市 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湖北继续教育信息化程度落后甚远。许多医学继续教育监管部门仍以传统管理为主,对信息的整合及传递大多以人力进行。许多医院继续教育网站建设极其不完善,更新缓慢、滞后,使得学生无法及时获得相关知识与信息,更无法与他人进行知识共享。信息化程度不高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更对继续教育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
1.2.5 教育理念落后 部分管理人员认为继续教育只是一项任务,其完成的目的只是为了晋升与考核,管理人员对学生答题代考等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学生通过继续教育取得的进步极其有限。
2 學分制下医学继续教育管理创新思路
2.1 更新教育理念,发展个性教育;明确角色地位,发挥继续教育应有作用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将重心放在教育集体观念上,强调班级作用以及教育一致性,过分注重于“教”却忽略了“学”,在教学管理及教学计划中均以“教”为主,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发展其个性。
而学分制教学,则需要教师确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不同个体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发展个性教育,消除教学中教师集权、学生被动的现象。在继续教育中,教学是一个不断充实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因此需要在管理、教材、课程以及方法等环节贯彻人本主义,学分制的实施,则很好地保证了人本教育的落实。
学生、管理人员以及教师需要充分明确学分制的意义、内容、要求以及目的,为更好实行继续教育打下良好的技术与思想基础。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需要主动参与学分制管理改革活动,积极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作为学分制继续教育的直接受益者,需要明白其教学主体地位,不可片面追求学分。在学分制下,总学时被压缩,片面追求高分会导致学生素质、能力及知识得不到提高,使继续教育失去意义。因此,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学分制也为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工作压力。因此,需要积极利用计算机及现代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学分制下医学继续教育应有的价值。
2.2 进一步推进学分制,优化教育资源
2.2.1 科学利用教师资源,推动远程教育 想要真正全面地提高继续教育水平,就必须合理调配现有师资,避开医师使用高峰期,充分利用工作闲余时间。同时可以聘请离退休且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利用互联网等远程教育技术进行继续教育,以便有效地改变继续教育教师缺乏、师资力量较弱的现状。
2.2.2 加强学生管理,建立起以课为中心的互助学习集体 ①参与式学习。在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实践、考察、讲座、研讨等形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将自己的方法、观点及思想通过参与活动真正地渗透到学生知识体系中,既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更有利于其学会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②能动式学习。继续教育的学生,通常因为工作等原因,在主观上缺乏应有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因此,为了提高其学习能动性,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做专题调查,写研究报告等手段,使学生在工作时也能够积极地进行学习。
在开展小组学习时,需要对这一新生集体通过各种手段加强管理,循序渐进地促使学生由他律转变为自律。首先,需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有章可循。其次,培养学生骨干,让学生管理学生,不仅能够使得学生消除排斥心理,更能够提高其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同时,将其他相关学科引入学习,提高生活科技知识含量,有助于培养全方位人才。最后,管理人员,教师等需要不断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对其素质潜能开发,培养其学生终身学习理念。
③班级互助学习。脱离传统师生联系而学生之间相互孤立的教学方法。注重团队学习,开放学习环境,交流学习成果、自学体会。要求每个学生均需要充分尊重他人,与他人沟通、合作。只有将个人学习成果上升为小组学习成果,使得知识充分交流共享,才能够最大化地提高继续教育效果。
2.3 建立统一学分标准,严格继续教育学分管理
为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继续教育学分制需要建立起统一的标准,如建立学分手册,明确学分要求,将学生参加各类继续教育的行为用学分形式进行统计,并作为年终考核、立功评价等活动的依据。
2.4 着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高素质教育队伍
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对继续教育作用是持久且深远的。因此,学校可以设立综合考评,对于发展潜力大、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进行大胆任用;发挥其特长与优势,集思广益,听取其好的建议以学术论点。另外,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注重培养年轻医生的实际能力,充分发挥资历较老的专家主任等的带头作用,通过观摩、试讲等方式解决学生临床经验少、资历较浅等问题。
2.5 搭建现代化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知识沟通运用
互联网搜索是目前信息化时代进行资源搜索的最强有力工具。教师需要收藏或者是熟记一些如Google搜索、百度搜索、搜狗搜索、中国搜索等常见的搜索网站;同时对于如265上网导航、教育网导航、网址之家等常见的上网导航网站,也需要收藏或是熟记。
但是,网络搜索存在不稳定性。一些较为陈旧的资源,因网址变更或网站停办等原因,导致内容无法检索;而一些最新的资源,若无人发布分享,同样也无法搜索到。因此,教师需要养成随时搜索资源的好习惯,将搜索到的优秀资源归类存贮,并且定期整理,以便在需要用网络资源丰富继续教育内容时,可以信手拈来。
同时医院需要建立起现代化信息交流平台,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搭建以网络为平台的知识信息沟通渠道,加强多种教育形式之间的相互沟通,满足学生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加强师生联系,从而使得继续教育能够稳定、有序地向着教学目标前进。
大部分教师受传统的“资源是个人或是单位财产”思想束缚,将资源与集体或者是个人的利益视为一体,因此而缺乏资源共享的积极性,或是分享垃圾资源,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学继续教育内容的丰富。然而,只有充分做到资源共享,才能及时更新教师手中掌握的资源,以及更省时省力地获得更好的新资源。对于成功经验的分享以及有用资源的共享,可以最大化地丰富医学继续教育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像、声音、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载体,可传递大量信息,同时也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训练,更对其理解运用能力产生促进作用。以教学效果、教学目的为基础,利用网络资源将教学内容重新选择与编排,加快教学节奏,增加教学密度,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2.6 教育设置由实际出发
目前学分制下医学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其知识内容等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因此,需要根据我国医学实际情况及社会需要,重新设立继续教育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继续教育中,不仅需要展现医学科学的新进展与新成果,更需要体现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则需要将继承作为基础,创新作为方向,汲取传统课程中合理的部分,加强对素质教育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训练,同时需要注重教育的现实性,以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为教育根本目标。
2.7 创新医学继续教育管理理念
首先需要摒弃传统为学而学的形式主义。为达到继续教育学以致用的目标,医院需要大力倡导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及最新理论成果进行医学继续教育,转变传统的落后、封闭、狭隘的教育管理理念,努力创建出具有开放性、实用性、时代性、先进性的医学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否将医学最新研究成果快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对医院是否能长久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创新医学继续教育管理理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领导层需要高度重视创新意识及进取精神,积极建立起创新型以及学习型文化氛围。②努力为每名医务人才创造出多途径、多渠道的学习机会。③医院需要定期指派中层管理人员到大城市参加相关继续教育管理与教学方法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管理理论。④医院需要有专项资金保证及激励政策支持,才能够不断建设师资队伍,从而整体提升医学继续教育质量及管理水平。
2.8 创新医学继续教育方法,建立多渠道、多途径、多手段的新方式
在知识信息爆炸时代,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若不重视对自身素养的提高,便无法跟上知识更新的脚步,无法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医学继续教育力度,例如,除定期继续教育学习外,每年还可外派进修人员,不断引进新技术与业务,确保专业知识能够得到补充与更新。同时,为了提高医学继续教育的教育质量,需要创新医学继续教育方法,建立多渠道、多途径、多手段的新方式:如知识竞赛、专业知识比试、专家讲座、读书报告和、进修學习体会、网络讲座等,并且可以对活动中的优胜者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层面奖励,以调动其参与医学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綜上所述,学分制医学继续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医学继续教育管理需要一切由实际出发,不断完善管理队伍,加强教学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及管理水平,才能顺利开展医学继续教育,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陈清州.我国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的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1):35-39.
[2] 王兆娣.继续教育学分制实施刍议[J].教育评论,2013(3):45-47.
[3] 常思亮.我国大学推行学分制的改革路径[J].武陵学刊,2010,35(4):130-133.
[4] 刘艺.浅谈医学继续教育学籍档案管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9),36,38.
[5] 曹东义.试论现阶段中医的“三大派别”与继续教育[C]//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
[6] 余少英.我国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创新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9):19-20.
[7] 张文忠,宗伯君.我国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与管理体制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10(3):24-25.
[8] 彭立生,陈颖颖.中医药与医学继续教育研究的比较分析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3):223-225.
[9] 彭立生,谭丽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10(11):1534-1537.
[10] 靖九江.默沙东在华推出在线医学继续教育项目[N].中国医药报,2010.
[11] 张少华,何志超,梁琼芳,等.发挥医学继续教育优势,提高农村基层卫生人才水平[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6-28.
[12 本报记者:阎红.典型病例讨论:医学继续教育新模式[N].健康报,2011.
[13] 聂咏飞,杨桂兰,张明义.浅析科学发展观在医学继续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成人教育,2010(3):54-55.
[14] 王文静,曲素丽.《开展医学继续教育可靠性路径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9):190.
[15] 刘万福.基层医护人员医学继续教育需求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1):129-130.
[16] 王文静.基于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5):187.
[17] 任定玉.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继续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0(9):54-56.
[18] 夏晓云.鄂州市2010年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完成情况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26(6):67-68.
[19] 罗荣,金曦,杨琦,等.妇幼保健机构专业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0(4):192-195.
[20] 陈洁.本院护理学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重庆医学,2011,40(5):513-514.
[21] 高志敏,贾凡.成人教育研究新理念与新方法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73-78.
[22] 黄谦.学年学分制下医学专业教材管理现状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6):150-151.
(收稿日期:201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