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职业文化教育的内容构建分析

2018-06-11黄芳范兰德

职教通讯 2018年21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职业教育

黄芳 范兰德

摘 要:职业文化是一种有机的职业能动性的总和,职业文化素质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命力发展的主要动力。根据文化的一般涵义、企业文化的结构及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综合理解,高职院校职业文化教育内容包括:培养以职业精神与企业精神为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内核的核心价值观;构筑以职业伦理为导向的职业生态文化;创造以产品文化为核心的员工、客户、消费者满意的职业教育观;打造职业人文教育体系的职业人文关怀的高尚情操及优秀的职业人文素质。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文化;职业精神;职业伦理

基金项目:2014年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面上一般课题“高职院校职业文化构建及其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3A043)

作者简介:黄芳,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原理、职业教育;范兰德,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职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21-0026-04

职业文化是一种有机的职业能动性的总和,它涉及到职业价值观的普遍性、职业的选择性与影响力,导致一群人接受与不接受什么样的经济与职业精神价值观,从而影响职业生态、职业选择,也涉及到从事职业的人与组织观察、理解和解释职业世界,组织自己的职业思想精神,指导自己的职业心理、思维与行为方式,从而确定自己在职场中的合适位置。对职业人来说,良好的职业文化素质是其保持职业竞争力的核心软实力。职业人想从职业中获得成功感与幸福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职业技术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文化素质。

在西方,职业文化对现代职业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职业文化的归纳与传播让西方资本主义从原始积累到多次工业革命的顺利展开获得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在日本,以“企业文化”为口号的职场文化的归纳与推广传播,让日本职业人士对“企业的忠诚观”深入人心,从而促进日本经济的振兴与繁荣。反观中国,市场经济只是得到短暂的发展而尚未到达繁荣的状态,非市场因素制约着职业参与主体的选择实践与大众的从业思想观念,职业文化未能得到很好的归纳总结与传播推广。职业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处于缺位或落后状态,反过来抑制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改变这一状态,改变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毕业生缺少职业精神而导致的有职业而无职业文化的困窘局面,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职业文化素质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命力发展的主要动力,这种动力是文化的力量,职业文化的力量会将学生学到的知识技术从学校的一端传播和搬运到企业社会职业的任何一端,他们会把粗糙的、难解的、抽象的专业技术变成自我的职业能力,并会使技术人性化,成为其职业生涯中光明美好的职业幸福观。职业文化与一般文化一样,在内容上具有广泛的社会学的意义,它包含着从事职业所要包括的“一切习得的行为、智能、知识、社会组织语言,以及经济的、道德的、精神的价值系统及其法律的、经济的、艺术的基本要素”。[1]同时,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又密不可分,研究职业文化离不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将其文化结构划分为物质层、制度层、行为层及精神层四个方面。根据文化的一般涵义、企业文化的结构及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综合理解,我们对高职院校职业文化教育内容构建进行以下分析。

一、培养以职业精神与企业精神为内核的职业文化建设的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职业人生必需拥有的终极信念,是起主导作用的职业哲学组成部分,它是解决职业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关系、内外矛盾遵循的一系列准则,是职业人及其企业对市场、客户、员工、股东的看法与立场,它影响职业人及其企业如何生存发展的立场与思维。职业精神及企业精神是职业文化核心价值的表现,职业精神所要解决的是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士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而企业精神则是决定一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企业群体意识,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职业精神是一种社会价值动力,而企业精神是企业内部功能调节的精神动力。高职院校是职业人才的培养机构,他们的学生既要为社会承担职业精神的社会责任,又要承担为企业发展创造效益的企业经济责任,而且二者必须相辅相成,不能产生矛盾。

高职院校职业精神的培养应包括五个方面的文化教育内容:一是职业理想教育,要求从事不同工作的从业者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实现工作职业起到维持生活、完善自我、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社会职业理想;二是职业态度教育,要以人的生命信仰来完满实现职业的任务,要建立起基于生命信仰的职业态度,让学生相信职业是一种信仰方式,是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是人生使命的召唤,职业就是服务等系列职业态度;三是职业责任教育,教育学生将来在从业时将客观的职业权变成自觉实行的道德义务;四是职业纪律教育,要让学生在主动创造的过程中培养职业服从的职场文化观念;五是职业良心教育,教育学生如何使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职业良心,为未来工作建筑起不做假不欺诈的从业精神防火墙。此外,企业精神的文化教育是让学生到企业后了解该组织全体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理念,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企业经营哲学,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论;二是了解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等。

二、构筑以职业伦理为导向的职业生态文化

现代职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伦理文化。职业伦理的研究对象是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关系,包括人与职业、人与企业、人与自然等职业道德关系。目前,只有某些学校开设商业伦理课程,而大部分职业伦理的教育则被思想政治课取代,导致不少学生职业信用缺少,职业(职场)文化生态恶化的现象。众所周知,一个合格的职业工作者,不应只具有所从事的职业的技能,而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合理地追求其职业工作目标。可惜,我們许多职业教育管理者虽然知道这一点却又抛弃了这一点,因为他们陷入技术技能等于职业的怪论之中。职业文化教育课程的开设,如以职业伦理为主导,可以教育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处理好各种复杂的行为关系与利益关系,营造良好的“业缘”共同体。通过职业文化教育,教育学生在工作中要创造一个互相信任、团结有爱、和谐相处的职业共同体,让他们明白在不良的业缘群体中发生如同事之间嫉妒陷害、紧张的人际生态将会演化为单位的内耗,影响工作心情。为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态文化,首先,要教育学生遵守职业人的行为规范,其中包括重视职业操守与欲立业先立德,反对贪污受贿,不生产销售假冒有毒破坏环境的产品,不为现实功利而违反诚信、公正的合情合理、合法、合势的职业伦理关系等。其次,要教育学生在今后工作生活中如何处理四种关系:一是人与人的关系,如本人与同事、与领导、与客户的关系;二是人与公司的关系,如本人利益与公司利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个人自由与企业需求的关系;三是人与社会关系,如社会责任、社区服务等关系;四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如生态保护、食品安全等关系。[2]

三、树立以产品文化为核心的让员工、客户、消费者满意的职业教育观

产品文化实质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层文化,也是职业文化的物质文化体现,如果职业文化失去对企业生产的产品与提供的服务的支持,职业文化将成为空中楼阁,职业文化教育也为无源之水,沦为空谈。

产品文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文化;二是企业生产与服务的环境文化,如产品包装设计,办公、生产、服务场所的装饰等。产品文化的目的是使客户满意、让员工满意。为了实现产品文化的传播与建设,高职院校的职业文化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建立品质文化的规则,包括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优先的职业创造文化;二是遵守技术审美原则,象乔布斯一样利用人性技术审美征服电子产品的使用者,要利用文化销售传播产品,使客户对产品的体验产生满足与愉悦感;三是追求客户与员工满意的文化,包括对生产及其产品的环境满意、品质满意、价格满意、态度满意,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文化。

四、打造以高尚情操及优秀的职业人文素质为重点的职业人文教育体系

职业中的技术、技能与从业主体的人是“相融相利”的关系,亦即职业中的技术与人文应相融相利,否则,难免培养出技术白痴与技术垃圾。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认为:“科学精神就是求真的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就是求善的科学精神。”这个论断放在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技能教育中是完全适用的,因为技术技能教育要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不能互相排斥。在职业文化中学习与传播人文精神与人文内容,可以对职业院校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借用杨叔子先生的总结:一是可以陶冶感情,树立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二是可以活跃思维、完善思维;三是可以增加非智力因素。

高职院校职业文化语境下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建立人文关怀的高尚职业情感

人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这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世界观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实施人文关怀在职业活动中可以对员工的心理疏导、员工的公共关系、员工的素质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对客户的关怀与对社区的关怀中产生职业良知和职业人性的高尚情感。在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就是要承认和尊重员工、客户等个人的价值,建立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和谐人际关系等。职业人文关怀的关键要体现在职业活动中对人本体的关注、重视与尊重,把着眼点放在对员工、消费者的生命关怀,把人性文化中人的存在价值、人的精神、心灵情感摆放在企业利益考量的重要范畴,这样可以避免诸如员工自杀的工作异化现象,也可以避免生产诸如有毒有害食品的非人性经济行为。

(二)用儒家“入世“精神打造并传播具有中国文化传统价值的职业人文精神

想要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就,想要在工作中“立功”“立言”“立德”,就要有积极的入世思想。对中国的职业文化教育来说,可以用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精神作为职业奋斗目标,以此形成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一致的职业人文精神,包括追求职业正道,塑造自尊自强、宽厚谦虚的职业人格,形成有社会责任的职业伦理与忠诚的职业理想。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应营造正确的职业文化价值观。如把儒家入世精神与西方企业家精神结合就可以构造中西文化相结合的职业人文精神,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走入职场之后的关于生活、尊重、成功、失败、竞争、正直、公平、机会、时间、价值、信任、节俭、勤劳等一系列职业文化人格问题,做到承担责任、团队合作、自主自动、热情积极、忠诚可靠、服從管理、宽容忍耐,从心态、行动、素质能力上满足适应职业社会的文化需要。

(三)建构学生良好的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

在高职院校技术技能教育与实践性教育的主张下,大部分职业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表面上大喊口号、大力支持,而实际上是采取取消相应课程、缩减课时量的打压政策,这种做法使得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极低,社会责任感与适应力差,这种现象目前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所改变,这也可能是职业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良好的开端。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与培养人文精神的手段,首先是要传授人文知识,其次是要把人文知识传授与职业精神教育结合起来以形成职业人文素养。今天的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是科学、技术、技能素质内容;二是文史哲的文化素质内容;三是审美素质的素质教育内容;四是环保素质教育内容;五是法律道德心理素质教育内容。[3]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既有普通高校的通识博雅教育的特性,又有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的特性;能做到既重视人文知识,又重视科学技术精神,也重视职业精神的三个方面的结合;可以满足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也可以满足职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 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78.

[2] 王荣发.现代职业伦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6.

[3] 石亚军,赵伶俐.人文素质教育——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36-139.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职业教育
高等学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