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中小型水库可持续利用分析

2018-06-11莫雪松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可持续利用优化对策山区

莫雪松

摘 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型水库主要集中于山区,存在较多因素制约着水库的可持续发展,需提高重视,从而显著提升水库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完善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本文基于山区中小型水库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作用,详细分析了水库的可持续利用模式,并探讨了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希望能以此为山区中小型水库的良好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山区;中小型水库;可持续利用;存在问题;优化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水电事业逐渐发展,山区建设的大量中小型水库可促进农业及相关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水库具有灌溉、防洪、蓄水、发电等作用,但自身具有区域性特点,受山区地形、交通、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水库的可持续利用效果欠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存在较多问题急需解决,应积极探索研究,根据山区中小型水库可持续利用的特殊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从而提高水库的综合效益,为山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1.中小型水库可持续利用概述

1.1相关概念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我国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主要是指摒弃传统重视收益、轻视资源与环境保护的错误观念,运用现代化技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经济收益的同时节约资源、优化环境。在此基础上,可持续农业应运而生,可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等多个方面,不会引起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可持续农业的健康发展需注意两点,其一是软件因素,主要指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相关政策,其二是硬件因素,主要指技术及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水库。中小型水库数量较多,广泛分布于我国山区等地,为当地农业、林业、渔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可持续发展理论包括三类,分别是生态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及新制度经济学。开展水库可持续利用是提高水库效益的重要手段,不仅提高了水库的再生能力,还保护了自然环境,同时增加了建设单位的收入,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1.2中小型水库可持续利用模式

山区中小型水库可持续利用需综合考虑经济、生态、社会这三项要素,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可持续利用模式。在中小型水库发展与建设过程中,需要以水库为基础建立一个小型生态循坏系统,符合可持續发展理论,可有效解决山区水库发展滞后问题,能带动当地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可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与自然风光打造水库生态休闲旅游区。目前,这种模式受到了城市民众的热烈欢迎,将其作为节假日出游的首选。实施该种模式时需考虑旅游资源、当地环境、旅游空间等要素,尽量提高经济收益与生态收益。

2.山区中小水型库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不足

尽管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但贫困山区的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足,无法深入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很多山区领导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忽视了中小型水库的建设与发展。强化水库可持续利用是一项长远投资,短期内收益较小,地方政府为了政绩需要将资金与人员放在其他项目上,为当地水利事业发展埋下了隐患。

2.2技术水平有限

中小型水库分布在山区等偏远地区,其可持续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较多现实问题需克服,技术水平有限便是其中的严重问题。首先,缺少专业人才,山区交通不发达、生活不便,很少有专业人才愿意前往工作,而且水库建设管理工作负担重、收益少,容易导致人才流失。人员是影响水库可持续利用效果的关键因素,无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严重降低了工作质量与效率。其次,缺少完善的技术体系。可持续利用涉及较多专业知识,例如现代生态种植、养殖技术及信息技术,缺少有效的技术支持将会影响水库可持续利用的正确进行。

2.3基础设施不完善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进行水库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与前提,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需加强重视。水库可持续利用涉及诸多方面,主要包括灌溉、发电、农业种植、生态环保等,由于水库周围的生态环境较复杂,如何处理水库区域与当地环境及人群的关系是首要思考的问题。如果基础设施不完善,将会影响生态配套工程的发展推广,无法让山区居民切身感受到水库可持续利用的好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库的发展脚步。

3.优化中小型水库可持续利用效果的对策

3.1加强生态系统经济研究

进行山区中小型水库可持续利用建设需投入大量资源,为了提高经济竞争力与社会竞争力,应加强生态系统经济研究,争取将水库资源优势全部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需注意如下事项。首先,科学组合利用资源。水是最重要的资源,需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及人为控制污染物排放净化水质。另外,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资源的投放比例。其次,明确经济发展与资源更新的关系。可更新性是评价水库可持续利用效果的关键因素,工作人员需严格遵循生态经济原理协调各资源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再生能力。

3.2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促进山区中小型水库的可持续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工作人员需严格遵循以下几项原则选择评价指标,其一是全面性原则,需考虑与之相关的所有因素,以免影响评价准确性与科学性。其二是代表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具有反映、测量、预警及指导等功能,真实反映水库的可持续利用现状。其三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量化的指标更加科学有效,但实际工作中涉及较多复杂问题,必要时可采用少量主观评价指标。其四是可操作性原则,山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可操作性较高的评价系统可提高收益,加快发展步伐。

3.3加大对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水库使用寿命

对于山区小型水库而言,其老化问题主要与“先天不足”有关,此时一般可以通过除险加固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但是由于环境恶化而导致的水库功能性老化,是复杂而持久的问题。首先,现有山区小型水库只设有断面很小的放水涵洞,进口控制闸门简单,汛期无法有效开闸拉沙。其次,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导致洪水挟沙明显,借助机械清淤不仅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而且不能做到一劳永逸 。因此,在对山区小型水库进行治理过程中,除了必要的除险加固外,还需要加大对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从而有效提高水库使用寿命,该过程需要重视水土植被保护、环境影响评估等工作,并遵循“开发一点,治理一片”原则,由水土环保部门负责监管,从而达到减少水土流失,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延长山区小型水库使用寿命的目的。

4.总结

综上所述,优化中小型水库可持续利用效果在山区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当地的农业发展水平与经济收益。相关人员需深入了解水库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加强生态系统经济研究及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等措施提高山区水库可持续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中小型水库的各项功能,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班灿.现代小型水库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7,15(3):346.

[2]杨胜琪.如何加强中小型水库管理工作探讨[J].低碳世界,2016,(20):116-117.

[3]孙根收.县域小型水库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0(3):58-59.

猜你喜欢

可持续利用优化对策山区
《山区修梯田》
山区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经济问题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浅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