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约“三味”

2018-06-11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三味通州眼睛

6月10日上午,陕西安康初级中学四楼报告厅,“简约语文”倡导者丁卫军老师与八年级学生共同完成了“情境作文”指导课。笔者欣赏着这一群人思想的狂欢,像是老友重逢时的那壶酒,酣畅淋漓。活动结束,在繁忙里安静下来,再听录音,整理实录,小酌慢品时发现,这节课也如独居时品茶,至味清欢。

一、至简,“在场”情境的创设

“丁老师来自南通通州。北京也有个通州,称北通州。我出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谁来对下联?”熟悉丁老师的人一定熟悉他这开课方式。

丁老师的开课方式,除通州本地课堂外,大有“通南北”之功效。这“简约小丁式”开课,看似简单,却是常用常新。阅读课、写作课、古诗文、小说散文、科学小品文等都可以此法开之,是南通小丁的得天独厚,更是简约语文的守正约取,以传统的对联开启语文课堂,无论何时何地,不过时,不排异,如此守“拙”,实际上是语文真味的 守正。

丁老师这节情境写生作文课上情境的创设,没有大开大合的跌宕,没有光影音乐的渲染,师生对话简单朴素,近乎中国画里的山水,只着丹青,蕴生活之真,有学生亲历。这学生“在场”的情境,首先解决了学生作文“写什么”的问题——八分钟的安静书写,既是学生用文字再现“场景”的过程,也是写作情境动态推进的过程。事实上,后面就有学生写道——

“下面依然是那些听课老师,他们有的在低着头玩手机;有的在窃窃私语地讨论着什么,还有的匆匆忙忙地写着什么……”

听课教师欣赏着台上学生们的表现,岂料成了作文写实情境中学生们笔下的“风景”。文字的自然生成,都源自于学生“在场”情境创设的 真实。

二、博观,“走心”智慧的激活

这节课的学生第一次写生展示环节,实际上是教师极具智慧的引导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不仅要用眼睛等感官,更要“走心”去体悟。

1.起于“视点”。

最初学生的写,都是可视的“点”状。有学生写“我”眼中的小丁老师,着眼于老师的动作、语言;有学生将视点转移到听课老师处;有学生提到了自己的同学,人物描写技法丰富到外貌描写,可这实际上都是情境中一个个可视的“点”,是学生在用眼睛观察生活。如果继续让学生展示下去,学生写作思维图谱不免会呈现出片片相离的雪花状,以可视原点为中心的直线式发散,表现在习作上,就是流水式的直白。

“他穿着一身清爽的格子衬衣,双手背后,露出慈祥的笑容,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这和我们的张老师第一次出场的模式是一样的:穿着格子衬衣,脚踩黑色皮鞋。”展示中,有学生开始由眼前的丁老师联想到了自己的老师,丁老师顺势引导,从“在场”转向“走心”。

2.“走心”及彼。

丁老师板书“想象”一词之后,为学生们的观察插上了翅膀,接下来的展示丰富了很多。由眼前的小丁老師,想到自己的语文老师,同为老师,时空不同;由丁老师的年龄,想到自己的爷爷,父亲,同为中年人,职业不同;笑容相似,动作相似,外貌特征相似……学生们外在的眼打开了,内在的眼睛在丁老师的引导下也正慢慢打开,他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鲜活、灵动的内心世界。这个环节中,丁老师由“眼睛小”这一看到的外貌特征,设例让学生比较,如何由客观描写到着上感情色彩,再到融入情感。如何由“在场”到“走心”,如何打开“内在”的眼睛,去观察一个人的习惯性动作,去发现人的心理变化,实现时空的转化。

“走心”可以丰满写作素材,丰厚写作技法,丰盈思维空间,实现作文教学选材、构思、立意、谋篇等的博观。

3.“智慧”调控。

指导过程中,丁老师始终在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可我更欣赏的是,丁老师叫停的课堂调控艺术。

第一次叫停,是在学生的观察停滞在用眼睛观察的第一阶梯上。

第二次叫停,是在学生的“走心”思维模式禁锢在相似的联想点上。

第三次叫停,是在学生初次打开“内在”的眼睛,思维暂时受阻的尴尬之时。

此时叫停,是体察学生的善良,是尊重学生的智慧,是信任学生的达观。课堂上,学生暂时的无语,教师真的不必趁虚而入,把自己之前的预设以盛气凌人的姿态喋喋不休地传播。更何况,叫停的只是“在场”的声音,“走心”的思维仍旧在继续。安静,也是语文课堂的一种生命状态。我看到,丁老师抱着手臂,从容地站在学生们中间,站在奋笔疾书的安静里。

三、约取,回归聚焦的升级

这节课的两次作文实践,丁老师的要求大不相同。第一次是:写“当你跨入这个报告厅到丁老师说‘现在开始写这个时段你的经历,8分钟”,看谁写得多,看谁写得快。这个要求旨在做加法。第二次升级实践,丁老师提出:把你的文章选择一个点,选择一个方向进行丰富,做加法,也做减法。看你写的有没有变化?第二次重在约取。这里的做加法,可以理解为往纵深角度发展,做减法,就是尽量不要铺开,不必面面俱到。

升级实践是难点,更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引领学生通过梳理归类、比对取舍、回味感悟,找到自我,激活自我,苏醒自我,回归生活的真意,回归表达的真情,回归“我在”的真实。

第二次升级实践,聚焦在“看你写的有没有变化”这一个点上。可引领进行的并不顺畅,那个坐在角落里的男生,本就不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碰壁是自然的。丁老师不断地引导、点拨,回归学生生活的真实,站在学生真实的视角,回归个性表达的真实——

“本来我不想回答问题的,可是丁老师偏偏找到了我。”孩子的声音起初怯怯的,弯着腰,抱着头。慢慢地,声音一点点洪亮起来:“我看见了一双小巧而又炯炯有神的眼睛,穿着一件和大屏幕上一样的格子衬衣,看来丁老师蛮喜欢这件衣服的嘛。老师的手随着自己说话的节奏不断地晃动,不紧不慢地在黑板上写着一些关键词。”学生找到了自己的独特视角,也发现了别的学生没有发现的细节。

文字自然长成,才是作文课堂里最美的 风景。

情境之真,引导之善,生成之美,此三味,为我再次品读课之收获,为简约语文之真味。

(郑宝琴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城关第二初级中学;725700)

猜你喜欢

三味通州眼睛
雪落通州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通州侨商:海外创奇迹 国内献爱心
我有一双探索的眼睛
眼睛在前
通州商住限购,蝴蝶效应已经显现
为什么眼睛不怕冷?
眼睛真实太重要了
鲁迅的“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