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视画面构图看电视摄像的技巧

2018-06-11苏建波

科技传播 2018年9期
关键词:电视摄像审美意识构图

苏建波

摘 要 电视摄像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技术,电视摄像艺术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与此同时,后期的剪辑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电视节目的质量。电视片是由不间断的画面组成的,电视播出的效果如何以及观众观看之后的反应如何,这与摄像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好坏有很大的关系。文章通过电视画面构图看电视摄像的技巧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电视摄像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电视画面;构图;电视摄像;技巧;审美意识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0-0084-02

电视摄像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工作,是摄像师将现实形象转化为荧屏形象的一种手段,其中的艺术表现是电视摄像的灵魂。笔者认为,想要拍摄出内容丰富,既具有实际价值又具有艺术性的摄像作品,必須要具备较为完善的审美意识,还要有较高的拍摄以及制作的水平。

1 电视画面构图

画面构图是电视画面产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通过摄像机镜头表现艺术审美内容的一种视觉效果,属于一种独具特色的创作型活动。目的在于增强画面表现力,更好地表达画面内容,使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独特,主体突出,意图明确,具有形式美感是构图的基本要求。

2 画面构图的基本方法

画面构图有很多种办法,如,静态构图、动态构图、水平构图、垂直构图以及综合构图等等,根据实际拍摄需求的不同对其进行自由的转换。

静态构图是影视构图的一种方式,在拍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静态构图是用固定摄像机的方法,拍摄一个相对静止的对象或者运动对象处于静止的状态,这样在拍摄的过程中会使景物的细节得到充分的展示,有利于表现人和有生物的神志、情绪和心态,与照片以及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处,区别在于影视摄像可以表现出时间流逝的过程,而照片或者绘画只能表现某一个时间点。

动态构图是指摄像机或影视画面当中的表现对象和画面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给观众带来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是区别于图片摄影的一种重要构图形式,动态构图可以详尽地表现对象的运动过程以及对象在运动中所显示的含义,以及动态人物的表情。画面中所有造型元素都在变化之中。比如光色、景别、角度、主体在画面的位置、环境、空间深度等都在变化之中。动态构图的主体与陪体、主体和环境关系是可变的,运动速度不同,可表现不同的情绪。

水平构图具有平静、安宁、稳定等特点。常用于表现平静的湖面、微波荡漾的水面、一望无际的平川、辽阔无垠的草原等。

垂直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行组成的其他画面。

多构图是指在一个镜头画面当中,交叉地出现静态和动态两种构图的形式,也称之为综合构图,综合构图在拍摄的过程中,摄像机可能时动时静,这与拍摄过程中的具体需要有关,通常情况下,多构图会与“长镜头”结合在一起,来表现一个情节较为复杂的特定内容。

3 电视画面构图的要求

电视画面构图是电视摄像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需要工作人员有丰富的实操经验。画面构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主题的表达、形象的塑造以及气氛的渲染,同时也直接影响了节目播出之后的收视效果。基于此,要对电视画面的构图充分重视起来,同时,电视画面构图工作也是检验摄像工作人员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画面的构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 要鲜明地揭示主题

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每档节目都要具备鲜明的主题,在表述的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倾向。电视画面的构图要牢牢抓住这一点,画面的构图要将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形象化,使其更加具有感染力,增加可视程度。

因此,摄像人员要充分调动起各种手段以及摄像的方式,将所需要的画面流畅地表现出来,在表现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各种类型的表现元素,将各种元素有机地进行结合,使其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

3.2 要有力地突出主体

在电视画面构图的过程中,突出画面的主体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要求工作人员要处理好主要被摄对象与次要被摄对象之间存在的主次关系,还要对摄像环境的背景进行调整取舍,要使其契合此次摄像主体对氛围的需要,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3.3 形成构图的均衡

对于电视画面构图来说,形成画面的均衡非常重要,均衡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对于许多在运动中的事物而言有其独特的重要性,由于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对于人们的审美观点也有很大的影响,在进行电视画面构图的过程中,应该把握住这一点,这对于节目的整体质量也会起到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讲,如果椅子是三条腿的话,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相应的稳定性,人们在坐上去的时候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会给人们带来不安全的因素,其实,即使是因为椅子不稳定,导致人们摔了一跤也并不会有多大危险,但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在潜意识中养成的习惯,会导致其对这把椅子持有怀疑的态度,即使知道并不会有多大危险,但还是不愿意去坐它,这与电视画面构图中的均衡性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强调人们意识上的舒服。电视的画面是动态的,所呈现出来的人物以及景象也都是动态的,这种动态需要一定的和谐,要成为有序的动态,而不应该是杂乱无章的,在观众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要使观众的心理与节目一起互动,电视画面既不能超过人们的心理舒服的接受位置,也不能节奏太慢,从而赶不上观众所需要的观看心理位置,这二者都会给节目的播出带来不好的效果。结构的均衡一般包括动静的均衡、明暗的均衡以及轻重的均衡,摄像工作人员要对其有较为精准的把握,在拍摄的过程中,结构的均衡是非常重要的,利用结构的均衡可以较为完美地体现出视觉加重的效果,视觉加重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黄金分割”,按照“黄金分割”点来进行主体的安排,并将所表述的内容始终围绕“黄金分割”点来进行,一定会取得较为理想的画面构图效果。

3.4 要大胆地打破传统常规的束缚

对于当下阶段的电视画面构图来说,应该尝试新的发展道路,并且制定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计划,要敢于挑战传统,打破常规,当然,这一切都要在摄像人员对于传统的画面构图技术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再进行模式以及技术上的创新,如果摄像人员的脑中总是装着经典的构图方法,长期如此,会使电视节目变得没有新意,并且也会损失很大一部分观众,这就要求攝像人员对于生活要有细致的观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要热爱生活,并且热爱自己的事业,还要多多借鉴其它节目的摄像以及构图的技巧,并且对其进行研究,使之成为自己的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虚心,任何人或者事物都有可能成为老师。一旦确定摄像主题之后,要对主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并且要使自己处于高度的创作热情和随时迸发创作灵感的状态。

4 关于摄像的“无剪辑”

在掌握了上述的构图技巧之后,摄像师对于所给出的主题要有较为全面的理解,要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开摄像工作,还要掌握画面拍摄的蒙太奇构思技能,这样才能达到画面在记录过程中的“无剪辑拍摄”技巧,所谓“无剪辑”并不是不需要剪辑,而应该是将后期的剪辑工序提前到摄像阶段,也就是说拍摄者应该边拍摄边剪辑,当拍摄完成后,剪辑也就随之完成。无剪辑拍摄思想的本质是摄像者带着编辑的思维,根据节目的主题在拍摄的过程中完成编辑的工作,它要求摄像者在拍摄的过程中充当多个角色和完成多项任务。这种拍摄方法对摄像者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如果经常有意识地进行无剪辑拍摄,可大大提高个人的拍摄水平。这一技巧应该是一名合格的摄像师所必备的。为了使摄像完成的画面更加符合规律,也为了可以更好地拿捏观众心理需求的位置,摄像师就应该对于图像结构的原理有较为详细的了解,要对摄像设备的结构和相关技能进行运用,以此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艺术。为了使摄像的作品有更加深刻的内涵,摄像工作人员应该适当地将自身情感进行融入,使作品更加饱满,更具有情感以及艺术的价值。摄像作品的目标不仅仅是要表现客观存在的事物,更应该表现所涉及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

5 结论

摄像师在掌握以上相关技术之后,还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能力,要对摄像的角度以及美感的认知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以此来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观众口味。在具备了画面构图技巧等摄像技巧之后,还要在创作作品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情感,从而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厚度,同时又不缺乏美感。本文通过电视画面构图对电视摄像的技巧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电视摄像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默.以电视画面构图为基点 完善电视摄像实验教学[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9):298-299.

[2]刘福才.电视画面构图的基本原则[J].有线电视技术,2014,15(5):74-77.

[3]钟国庆.浅析电视画面构图[J].记者摇篮,2014,9(9):32-33.

猜你喜欢

电视摄像审美意识构图
电视摄像中的艺术技巧
论广播电视学专业《电视摄像》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于坚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识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