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言语智能发展的语文组块教学
2018-06-09薛法根
摘要:针对百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顽症,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运用心理学组块原理,将碎片化的教学内容整合为序列化的实践板块,引导学生通过联结性学习和统整型实践,获得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并探索语文教学的科学之路。
关键词:言语智能;组块教学范式;板块式课程;联结性学习;统整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S1-0076-05
语文自1904年独立设科以来,历经八次课程改革,“高耗低效”的顽症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重新审视语文教学,我们发现语文的多重育人功能,常常导致教学目标偏离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文选型教材又极易造成教学内容的碎片化和无序性,以致语文教学滑向泛语文和非语文的误区。为此,我们遵循汉语的特点和汉语学习的基本规律,运用心理学“组块”原理,提出了“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构想,将学生碎片化的语文经验联结成结构化的语文知识,进而改善學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化。
一、核心观点
(一)发展言语智能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
“口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的实质是“运用语言”,即“言语”。“听说读写”是四种运用语言的行为方式;“工具性”是指“言语的形式”,“人文性”是指“言语的内容”,两者在言语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统一。概而言之,语文的根本性质应该是“言语性”,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善于运用语言”的人,而非“善于研究语言”的人。
言语是人的本能,但善于言语是人的智能,是在后天环境中锤炼出来的。所谓言语智能,是运用语言进行认知与交际的言语创造力,表现为对语言的敏锐感、熟练的驾驭力及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言语智能是人的生命特质,是人类智能发展的生长点,是语文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心理学基础,也是语文能力转化为语文素养的孵化器。在真实而复杂的环境中解决言语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力,还需要德性的支持和价值的引领,外化的就是言语创造力,内化的便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发展言语智能是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也是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
(二)组块教学是发展言语智能的必然选择
言语智能的基本要素为言语材料、言语法则及言语思维。言语材料主要指语汇,是言语智能形成的“语言养料”;言语法则是指运用语言的基本语法,是言语智能生成的“基因密码”;言语思维偏重于形象思维,是言语智能发展的“动力装置”。言语智能是一个以言语思维为主线的整体结构,其发展取决于以语义为内核的语言组块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化水平。
所谓“组块”就是将零碎的信息组合成更大的意义单位,人的大脑中存储的组块类别有语言组块、意义组块、情感组块、动作组块等。改善人脑中组块的容量与数量,可以提升心智活动的质量,促进智能的发展。我们提出的语文组块教学正是基于组块原理,将零散的教学内容整合、设计成有序的言语实践板块,引导学生通过联结性学习和自主性建构,实现“听说读写”的生活转化,促进学生言语智能的充分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由此可见,语文组块教学是发展言语智能的必然选择。(如图1)
(三)言语智能的发展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言语智能是在生活化的问题解决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内隐为言语思维,外化为言语能力,其道德性情感衍化为人的言语品格,共同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具体地说,言语智能是一种言语创造力,属于关键能力;言语智能展现的是一种言语生命,需要生命价值观的关照;言语智能通过言语交际,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共处共事是一种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价值观念、必备品格,积淀、转化成的就是人的语文素养。因此,言语智能的发展将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实践建构
(一)促进言语智能发展的组块教学范式
1.选择生长性的教学目标。我们围绕“言语能力”,根据文本教学价值及学生发展可能,确定最具生长价值的核心目标,以实现多方面的教学功能,体现“聚合性”。
2.整合本体性的教学内容。我们聚焦“运用法则”,选择语文本体性内容,并整合为板块化的教学内容:以语言材料为内核的板块、以语用法则为内核的板块、以言语策略为内核的板块,实现以少胜多,体现“简约性”。
3.设计阶梯性的教学活动。我们基于“活动功能”,将教学板块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的言语活动板块:以积累为内核的诵读板块、以理解为内核的述演板块、以迁移为内核的读写板块、以创造为内核的问题解决板块,并设置为具有逻辑关联的阶梯式活动,实现一项活动达成多方面发展,体现“增值性”。基于“板块结构”,我们将线性的教学状态整合成块状的教学样式,呈现板块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一节课一般设置三到四个教学板块,板块与板块之间,以连续性的教学目标为内在逻辑,形成并列式、递进式、承接式与主从式等关联结构,体现清简有致的教学风格。
4.采用一致性的教学评价。我们根据“目标达成”,适时评判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水平层级,以调整教与学的节奏,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体现“有效性”。
我们在此教学范式基础上,根据文本的不同教学功能,建构了“教读、导读、练读、自读”等课型,便教利学。为一线教师准确把握组块教学的操作要义,我们进行了“语文板块式微课教学”研究,制作了板块式微课样本:(1)解读教材文本,确定内容板块,即发现关键点、形成内容块;(2)围绕核心目标,设计活动板块,即设教学支架、定活动流程;(3)借助信息技术,制作教学微课,即制作内容课件、链接教学音像;(4)网络投放微课,及时反馈改进,即分析点击数据、修改微课制作。
(二)以交际功能为主线的板块式课程
语文组块教学致力于教学内容的碎片化问题,力求结构化与序列化。我们设定了板块课程建设“三步走”策略。
1.文本分类教学。我们将教材中的课文按照“文体”进行分类研究,旨在教会学生阅读不同的文体。每一种“文体”围绕“概念界定、价值分析、内容选择、课例设计及实录评析”进行多轮次的深入探讨,建构了“文学作品”及“实用作品”的分类教学样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现行语文教材的人文主题单元,按照“文体”进行单元重组,实现“分类教学”。
2.课文单元重整。我们围绕“以语文能力为主线的单元重整”进行课程建设研究,旨在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我们将教材中的课文按照语文能力进行重新组合,设定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课程单元:识记与认读、理解与感受、欣赏与评价、迁移与运用、整理与反思。
3.言语交际课程。我们开发了“以言语交际功能为主线的语文课程”,旨在建构一种实践型的语文课程样式。项目组围绕“交际功能、目标指向、课程内容、行为方式、实践形态、活动设计及时间安排”进行了整体建构。在此基础上,我们研制了20个主题单元,如倾听与讲述、提问与解答、描述与说明、演讲与辩论等,每个单元设定了“五段式”结构。
板块一:演一演。我们选取典型的事件、案例等,以文本阅读、视频观看、戏剧表演、故事讲述、游戏体验等方式,将生活中的真实交际情境再现在课堂里,从中聚焦言语交际中的关键问题和重要节点。
板块二:议一议。我们围绕交際中的关键问题和重要节点,引申出交际话题,以归因分析、反向假设、逆向推论、正反例证、经验归纳等方式,深入探究交际的成败奥秘,获得经验的丰富与提升。
板块三:理一理。我们梳理探讨交际经验要点,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述交际规则,整理成文本。
板块四:试一试。我们鼓励学生运用整理的交际规则,尝试解决实际任务,并对任务解决进行自我反思,形成个体交际能力。
板块五:换一换。我们要求学生互换角色,从对立面进行思考,反思交际规则产生的影响及存在的不足,并从对立角色出发,进入新的交际活动,实现交际议题的转换。
(三)以自主建构为核心的联结性学习
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同,学习方式和方法也应有相应的转变。板块式课程内容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联系、建立联系、运用联系、生成联系,进而实现改变的过程。由此,我们提出了联结性学习,指个体发现、把握并重构知识经验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得其智能意义的学习方式。汉语是字词前后连缀而成,属于“意合型”语言;汉语的学习应遵循其“意合”的内在规律,运用联结性学习方式,从而准确把握字词句段篇之间的内在关联,获得意义理解与运用法则。联结性学习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归类。围绕一个意思,将多个词语或句式组合在一起,比较异同,加深理解,促进在不同语境中的选择运用;围绕一个法则,将多个语言现象组合在一起,通过比较抽取普遍的规律,形成概念化的理解。
2.比较。将相同、相近或相对的词语、句式、段落进行比较阅读,以推敲在意义、情感、表达效果、使用条件等方面的细微差异,增强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敏感性。
3.联想。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特殊到一般、由抽象到具象,都需要借助联想实现学习的跨越。联想可以让语言与想象联结成一个整体,让语言的形象与形象的语言成为可能。
4.推理。阅读就是凭借语言文字,在特定的语境中,穿透语言的字面意义,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从表达视角看,就要设定特定的对象,推想读者的可接受程度,以便让文字更加妥帖。
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我们可以运用的联结学习方式有:言与意的联结、表与里的联结、上与下的联结、异与同的联结、知与用的联结、读与写的联结、文与人的联结等。就语文教学的形态而言,我们可以运用的联结学习方式有:字根识字、词串识记、句群诵读、段落仿写、类篇教学、整书导读等。
(四)以读写为纽带的学科统整型实践
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统整型实践是将语文与其他学科及儿童生活融合、统整起来的语文深度学习,旨在将学生学得的语文读写方法和策略,运用到其他学科学习和生活中,以促进读写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语文读写素养。基本方式有以下几种。
1.阶梯阅读:通过阅读得以学习。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发展序列,研制了跨学科的综合性主题阅读书单,开展数学阅读课程、科学阅读课程、名人传记阅读课程等。
2.任务写作:借助任务学习写作。写作不仅仅是习作课的事,时时处处都是写作的好时机。我们将学科教学中需要“写”的项目独立出来,编制成学科写作课程,实现借助写作达成学科深度学习。如数学小论文写作、科学实验报告写作、综合实践社会调查报告写作等。
3.主题演说:依靠言语解决问题。言语实践需要拟真或真实的生活情境,在任务解决中催生学习的动力,锻炼言语智能,比如围绕核心问题开展辩论、演讲、表演、阐述等。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将生活中遇到的真实而复杂的难题,引入到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模拟场景,凭借语言解决问题。这样的主题演说,考验的是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水平。
三、价值意义
(一)基于言语智能发展的组块教学理论,在语文理解上是一种原创性的突破
以发展儿童的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超越知识与能力,摆脱“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无谓之争,鲜明了语文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在语文理解上是一种原创性的突破。
(二)基于言语交际功能的组块特色课程,在课程建设上是一种技术性的变革
以言语交际功能为主线,围绕某一具体功能而形成的板块式语文教学内容,实现了语文知识的结构化与序列化,改变了文选型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的不确定性,是一种语文课程的开发范式。
(三)基于儿童学习心理的组块教学模式,在理论运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
基于组块原理,突破线性思路,采取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实现一个板块活动达成多个教学目标,便教利学,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基于学习心理机制的联结性学习,在方式转变上是一种本源性的回归
源于个体学习的心理机制,在语境中发现联系、把握联系与重构联系,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体现了学习的本质特征。
四、成果影响
(一)课堂教学效能显著,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升
組块教学的每节课都围绕一个核心目标,教学内容集中,通过阶梯式的板块化活动,教得透彻、学得充分,课堂教学效能显著。学生运用联结性学习,借助思维导图、阅读标示、构思提纲等学习支架,展现语文思维过程,其言语敏感力、应对力及改变力等得到持续发展。通过对比教学及成效检测(见表1),我们发现学生在教材学习时间、课堂阅读总量、单篇阅读水平及整本书阅读效果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语言积累、读写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提高,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呈现“轻松学习、扎实发展”的积极状态。
(二)组块教学方法实用,教师专业能力普遍提高
组块教学制定了操作性强的策略系统,包括基于课标的内容研制策略、基于组块的阅读教学策略、基于儿童的作文教学策略等,增强了教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组块教学将语文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作了深度梳理、开发与整合,呈现出清晰、可操作的内容结构序列,便教利学,提高了教学的专业性;所形成的“一课三磨”等教学研究方式,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质量、课堂应对能力和团队研究水平,并形成了实证性的教研文化。
(三)组块教学联盟成立,系列成果相继出版获奖
2012年吴江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组块教学研究所,江阴市、广西桂林市象山区相继成立组块教学工作站。2015年全国组块教学实验学校联盟成立,50多所成员学校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以薛法根为代表的组块教学团队推出了一系列代表性课例,《卧薪尝胆》《爱如茉莉》等生动演绎了组块教学思想,板块式课堂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样式,甚至被移植到了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学中。
2014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为言语智能而教》《现在开始上课》《做大写的教师》,文心出版社出版《薛法根教阅读》。2016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文本分类教学》文学作品卷和实用作品卷。组块教学研究成果2015年获得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奖,2016年先后获得江苏省第四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精品课题奖等。
Speech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Ready-Made Chunks Teaching
XUE Fa-gen
(Wujiang Shengze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Suzhou 215228, China)
Abstract: To solve the long existing problems with time-consuming but low-efficiency Chinese instruction, we set the core goal of developing students speech intelligence, apply the psychological principle of ready-made chunks, and integrate fragmental contents into sequences of practical modules, so that we can guide students to fully promote their Chinese literacy and find a scientific path for Chinese instruction through connective learning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Key words: speech intelligence; ready-made chunks teaching paradigm; modular curriculum; connective learning; comprehensive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