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学”教学模式,助推核心素养发展
2018-06-09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紫峰中心小学许娜莎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紫峰中心小学 许娜莎
“导学”是学生运用教师设计的级别导学案进行课前自主先学,并根据自身能力完成相应级别练习,提出疑问。“互学”是小组同伴交流疑问,使他人和自我“互补互惠”取得成果的教学策略。“悟学”是教师点拨讲解,引导学生领悟重难点。本文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展示“三学”教学模式在引领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学生方式中的作用,让课堂成为撬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杠杆。
一、导学:自主探究,培养自主建构
“三学”教学模式是在教师设计的级别导学案的基础下,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方法指点,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教材、微课等学习资源,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完成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的小研究,对困惑的、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在导学案中相应的地方标出,以便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下一个环节。本节导学案“自学导航”设计如下∶
阅读课本,思考: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利用学具做实验进行验证并解决下面问题:
1.课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怎样转化?动手试一试。
2.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
3.请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与图1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再将它转化成长方形。
4.把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它的面积有变化吗?说一说理由。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与计算是本节课要探究的重难点,课前教师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的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结合导学案的问题或观看班级数学微信公众号里相对应的微课视频,从而探究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拼法,再动手剪一剪、拼一拼。
有了导学案的引领,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而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去思考,去发现。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经历“转化、发现”过程,形成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直观表象,建立一系列空间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帮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自我建构和发展,提升数学素养。
二、互学:合作互学,发展思维素养
互学环节以小学合作的形式主动探索,互相讨论,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组长汇总组员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开展“兵教兵”的帮扶合作,解决组员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并尝试达到对探究答案的统一或生成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同时学生在合作互学中学会帮助,更是为学困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然后在全班交流时,将小组共同的认知成果转化成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发展思维,提升概括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素养的养成。在课前充分自学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自学,先在组内进行简单的交流,由小组长主持,在组内交流“导学案”中的“自学导航”,达成共识。然后交流自主学习中的疑惑点。在全班交流时,组员分工要明确,有汇报的、拼摆的,一组汇报,边剪拼展示边说明。
大多学生能想出沿平行四边形过顶点的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然后拼成一个长方形;少数学生还想到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梯形,然后拼成一个长方形。但学生在互学中感受这两种剪拼法,弥补思维的缺陷。学生各抒己见,乐于分享,精彩演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汇报完毕,组内组间学生相互质疑、补充。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导学案的问题二“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一问题。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了问题“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组员解疑答惑:在剪拼的过程中,剪下来的图形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是它的长度还是两部分加起来,面积也是两部分合起来的,所以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课前自主自构,课上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在这样教学模式下生生之间平等互学,学生乐想、敢说,他们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实践、验证……从而内化所学知识,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三、悟学:及时点拨,提高应用意识
一悟:在学生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课堂信息,利用学生思维的疑惑点、空白点和生成点,提出问题,相机点拨、引导、总结,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的跳跃,理清知识间的本质联系。
在互学环节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为什么非得沿高剪开的目的模糊不清,转化的意识不强。此时教师要及时点拔:“观察和比较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发现它们都是沿高剪开的。教师再次追问:“你知道为什么一定要沿高剪开呢?”学生从而悟出沿高剪才能出现直角,有直角才能拼成长方形。在教师的点拔下,学生悟出了:只有沿高剪,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及时的追问更凸显了图形之间的联系,这正是转化的关键所在,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因此,教师在学生生成的课程资源要及时、准确地评价与反馈,以问题为牵引,以追问为线索,加强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在与学生思维的碰撞中,将问题的探究引向深度。
二悟:展示提升完成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些有层次性、巩固性、拓展性、探索性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迁移新知识,提高应用意识。
如导学案“小试身手”如下∶
1.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学校要将一块底是15米,高是3米的平行四边形空地进行绿化,你能算出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吗?
3.如下图,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中间有一条长8m,宽1m的小路,求草地的面积。
在导学案上,第一题是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简单习题,注重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中高和底的对应关系的练习,旨在让学生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而第二题联系生活求校园平行四边形空地的绿化面积,让同学们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两题既为学生所用,巩固新知;又为教师所用,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最后一题求一块平行四边形中间有条小路的草地面积,是拓展题也是选做题,让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计算草地的面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也做到因材施教。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内容递进,形式多样,让学习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收获知识上的进步与提高。
再悟:全课结尾时,教师用总结性的语言提纲擎领地再现本节课主要学习的转化思想,意在深化学生的转化意识,为后面三角形、梯形等其他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作铺垫。
课的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做一个梳理,理清知识结构或体系,总结学习方法,并能对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真正把知识消化吸收并加以应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应用“三学”教学模式,编写具有引领性的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建构,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小组互学,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领悟重难点,实践应用,分层优化,三学相辅相成,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成长,让教师在核心素养的土壤中学习反思,让教与学更上一层楼,这样的教学模式定能大力助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1]马云鹏.数学核心素养及其特征分析[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7(1)∶8-11.
[2]许贻亮.“几何直观”蕴含着什么?——以“通融视角”看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J].福建教育,2016(1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