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

2018-06-09王斯蕾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工具职业院校信息化

王斯蕾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信息时代使知识更替日新月异,由此带来了生活、学习乃至思维方式上的转变。信息化与教育的融合则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革命。我国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计划可追溯到2000年。当时,这项与美国Intel公司共同开展的“未来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项目主要针对中小学教师,之后逐渐延伸到各大高校,掀起了广大师生参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热潮。现如今,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或院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

选取某高职院校一级教师,进行问卷调研。问卷主要调研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态度与意识、工具及资源的使用情况、影响因素、意见和建议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6份,回收问卷97份,其中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97.9%。

1.基本情况

参与调研的95名教师中,男性42人,占44%,女性53人,占56%;教龄在0至4年的教师占25%,5至10年的教师占40%,10年及以上的教师占35%;本科学历教师占82%,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18%;专业技术职务以讲师居多,占43%,助教占29%,副教授占22%,教授占6%。从教师的基本情况来看,被问卷教师男女比例均衡,教龄以5至10年的教师人数居多,学历以本科为主,职称以讲师较多。

2.信息化教学态度与意识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许多教师经常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占到了问卷教师人数的70.5%。

图1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情况

问卷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程度看法不一,图2显示有58.9%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较重要。

图2 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认为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提高教学效率、使内容形象丰富及激发学习兴趣等。从图3统计数据可以看出,80%的教师认为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率,89.5%的教师认为信息化可以使内容形象生动,仅有5.3%的教师认为信息化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不明显。

图3 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具体作用

从总体情况来看,教师具有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意识,认为信息技术对教学作用较大,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较重要。

3.信息化教学工具及资源的使用情况

教师使用的信息化教学工具主要包括教学资源下载工具、网络交流工具、网络信息发布工具、图像处理工具、音频编辑工具、视频编辑工具及辅教辅学工具等。问卷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工具的熟悉程度见表1。

表1 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工具的熟悉程度

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掌握了诸如PPT等基本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使用频率较多的是网络交流工具、教学资源下载工具、辅教辅学工具及网络信息发布工具,但对这些工具的熟悉程度也基本停留在表浅功能的使用上;而对图像处理工具、音频编辑工具和视频编辑工具不太熟悉。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教师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教学反馈和课后辅导答疑等经历。82.1%的问卷教师有利用网络资源(如视频资料、在线课程等)进行自主学习的经历;58.9%的教师有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反馈的经历;41.1%的教师有借助网络进行课后辅导答疑的经历。

以上调查数据虽不能完全代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状况,但也能从侧面对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窥见一斑。

二、阻碍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因素

1.政策滞后,激励考核体制缺失

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信息化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国家各部委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各高职院校也将信息化教学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但这种重视大多体现在代表学校参加各种信息化竞赛,提升学校知名度的层面,而对于日常教学,虽然校方也三令五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然而却缺乏合理、有效的监控、考核及评价机制。激励政策、保障措施缺位,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参与及创新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积极性。

2.缺乏统筹,资源建设失衡

建立系统的、功能较为完备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根本保障。然而,受经费、招生规模及基建设施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大院校改变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规划方案和进程。信息资源建设缺乏统筹规划,资源利用不均衡。硬件的缺失、条件环境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3.成效甚微,师资建设针对性不强

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信息化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我国对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之高由此可见。尽管各级政府部门及教学单位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并没有如预期得到快速、全面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技术,轻适用。随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在教育领域推广,容易出现追求新、奇、特的信息手段,缺乏教学内涵整合的问题。学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其目的就是为了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活化知识结构、简化教学内容。优质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不在于技术的高、精、尖,而在于技术的应用是否适应教学内容的需求。

(2)信息资源选用不当。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刻板为生动、化生疏为熟悉、化笼统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化隐性为显性、虚拟仿真、拓展学习空间、创设有效学习情境、提供丰富学习资源、提供智能化的学习支持等优势,但每种信息技术、教学资源都有其独特的性能特征及适用范畴。教师在实践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合理兼顾、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3)认识误区。现如今,教学信息化已经被全社会推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少数人认为任何课程、任何教学内容、任何地方都要用到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技术越多越好,却忽视了信息化教学的初衷是围绕知识技能,突出重点、破解疑难点、清除障碍点、扩展衍生点,因地制宜选取信息化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教学效果。

(4)消极的意识态度。态度通常是指个体对待某种事物喜欢或排斥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在实施信息化教学推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些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存有消极应付或排斥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的主要来源:一是由于部分职业院校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没有开展信息化教学探索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年龄较大、教龄较长的教师长期以来已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驾轻就熟,不愿意、也不习惯改变;三是诸如PPT等基本教学工具,许多非理工科专业的教师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只发挥了其功能的十之一二,而那些图形动画、音频视频及助学APP等信息化应用工具,他们更是分身无暇。

(5)缺乏针对性。了解学生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不论多么科学的教学理念、多么先进的教学技术,都必须是建立在充分分析受教者行为习惯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它的作用。没有从同一个模板复制出来的人,自然也就不存在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不分场合、不问学情,滥用信息技术,不仅不能体现信息化的价值,还会适得其反。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途径

1.以政策保障信息化深入开展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国家政策已经为职业教育指明前进方向,各职业院校则应当以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信息化深入开展。支持教师积极尝试信息化教学活动,对于大胆尝试、积极投身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师资团队或个人给予职称评聘等政策倾斜或资金扶持,以此促进信息化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2.以有效的资源统筹信息化教学建设

信息化资源及信息化环境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必备前提和基本保障。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就必须强化教学资源建设,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现在,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认识到了环境设施的重要性,并且在不断加大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多媒体教室、仿真实训室、信息化教学平台、交互式白板及云服务器等硬件设施和各级资源中心、电子文献、教学案例、助学App等软件设备。力求为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打牢根基,创建良好的实践环境,领跑起点。但是由于电子产品更新速度快、专业对口率及生源数量波动等问题,导致硬件设施重复建设或建设过剩;有效信息化教学资源短缺、专业资源匮乏等突出问题。资源建设陷入高投入低回报的困境。这就要求各院校在持续加强信息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做好顶层设计,整体布局,整合已有信息化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

3.以科学的理念夯实信息化教学基础

提高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的出发点,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是教育信息化的落脚点。这一教学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紧紧围绕信息化教学开展。因此,我们的教师应当加强信息化教学理论的学习和交流,在教学实践中摒除陈旧的观念,排除困难,以积极、正面的心态来对待信息化教学,以科学的理念来夯实教学理论,转变角色,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开展富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活动。

4.以过硬的队伍建设为信息化教学护航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其驾驭信息化技术的能力对学生素质培养及能力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不是以视频取代教师,不是以先进的科技手段堆砌来衡量教学水平的高低。而是要有能驾驭信息化技术,将信息化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化手段指引学生自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无疑给当今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在加大资源建设投入的同时,更要注重师资能力的培养:第一,加大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宣传,普及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第二,定期组织座谈调研,收集整理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信息化教学的薄弱环节开展培训交流,提升信息化教学综合实力;第三,支持鼓励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尝试,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并交流、共享优秀的教学案例;第四,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信息化教学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提高。

5.以学情分析筑牢信息化教学根基

古有孔子育人因材施教。每个人都具有从原生家庭承袭的秉性和不同的社会背景,他们获取知识技能的方式方法、进程速度、兴趣偏好也会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好的教育不可能模式化、统一化。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个体的差异,设计开放性的主题,拓宽学习空间,选择适合学习对象认知习惯的方式,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此才能优化教学各环节,实现教学过程整体优化。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促使教育学者开始尝试信息化教学研究,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深入开展,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的质量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新课题。然而,教育教学的持续性决定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国家、教育机构及教师个人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职教改革思路,创新职教理念,强化队伍建设,充实有效信息化教学资源,从而促使职业教育信息化朝着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迈进。

[1]陈 琳,陈耀华,乔 灿,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开局之年我国教育信息化新发展——2014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大新闻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38-145.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3]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61-66,97.

[4]张红涛,王二平.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展,2007(1):163-168.

[5]吴荣辉,何高大.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应研究[J].外语教学,2014(3):44-47.

猜你喜欢

工具职业院校信息化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准备工具:步骤: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