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学院“工匠精神”内涵建构的推动作用
——由“倒逼”走向主动
2018-06-09赵娇
赵 娇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一、“倒逼理论”内涵释义
“倒逼理论”隶属经济学范畴。近年来,由于“倒逼机制”原理本身广泛的形象性和通用性,在许多领域内,“倒逼机制”多被用于反向激励机制的解读,或外环境倒逼压迫下的内部机制适应性变革。例如“倒逼机制与文化产业的分类改革”“劳动力成本对产业升级的倒逼机制”,尤其是在教育界,对“倒逼机制”的借鉴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链各个环节的发展。目前,基于“倒逼机制”视角下的高职技能大赛的研究涉及到了专业建设、课程标准、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师资建设等多个方面,
但基于“倒逼理论”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意识内涵构建推动研究还较缺乏。
二、基于“倒逼理论”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产生的变革效应
1.基于“倒逼理论”的职业技能大赛的核心价值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教育部发起的一项年度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活动的开展,将社会、企业、学校组成一条逆向倒逼式职业教育链,更直接的将社会、企业的职业教育理念与需求传达给链末端的学校,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行动目的是促成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实现技能人才战略,同时通过大赛机制,与企业合作,根据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推动高职院校科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以及专业改革与建设,有效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事实上,前面的研究者已经对技能大赛所产生的“倒逼”效应有所研究,如靳润成指出职业技能大赛的核心价值在于建立一种促进发展的倒逼机制,推动高职教育循着大赛的导向发展,促进高职教育全方位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引领高职教育特性的本质回归,实现可持续发展。
2.“倒逼理论”下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产生的变革效应剖析
(1)客观方面。首先,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与社会、企业建立导向机制,使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能够争取树立方向;其次,基于方向,对内部中观层面进行调整,不断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确立以专业、课程、师资等为中观核心内容,倒逼中观层次进行发展式改进,形成良性逆向循环机制。第三,基于内部中层机制的形成,辐射教学改革、课程信息化、实训建设等具体实施层面,从而形成职业教育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主观方面。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利用“倒逼机制”从客观方面有效逆推了高职院校的三个层次的教育教学建设,而且从主观方面为其树立职业精神的核心:“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代表着个人乃至一个集体的气质,更能体现从业者的专注、钻研、奉献等一系列优异的品质。而从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角度来看,大赛的过程看似是纯粹的职业技术的硬技能比拼,其实更加注重准职业人的职业精神比拼。因此,高职院校高层次的大赛就如同是“工匠精神”的一种重要的外化形式,更能检测出职业教育过程是否具备精益求精、追求至臻的精神理念。这种内在的精神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未来职业者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转型发展、产业调整升级“新常态”下,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学院主观教育精神的逆推塑造,充分体现出我国高职教育对现实的判断与方向感。如图1所示。
图1 “倒逼理论”下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产生的变革效应
三、基于“倒逼理论”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匠精神”内涵的价值
2016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是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手段。”技能大赛是培养中国年轻一代能工巧匠的熔炉,“工匠精神”的意识内涵在技能大赛中得道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高职院校重视各类技能大赛,就必须基于“倒逼理论”逆推自身是否具备“工匠”内涵。基于“倒逼理论”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匠精神”意识内涵的价值具体如下。
1.信念价值
信念价值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价值观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在本质上,信念表达的是一种态度。
具体到职业技能大赛,“信念价值”集中凸显在参赛者对目标坚定不移的追求,专注于自身所从事的专业理论及技能的学习与研究。通往职业技能大赛的道路上,每一个参赛学生都需要克服多种困难,能够登上职业技能大赛的展示舞台的,需要经历严格的筛选和历练,都是具备超强信念的优秀者。
由此逆推,提升育人质量不仅是从专业教学水平上入手,更应该加强学生的内涵素质的培养,基于信念的坚持,提升学生的精神动力,培养他们学习、协做、组织、社交等多项综合能力,为其打造良好职业前景,提升个体心理职业声望,最终由职业技能大赛带来的“信念”推手,反向推出职业技术教育“德技并重”的目标内涵。
2.职业价值
职业价值既是对职业的一种认知态度也是将其作为目标的一种追求,是从业者个人认识在选择职业上的体现。
具体在职业技能大赛上,对“职业价值”追求,促使着每一位参赛者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岗位、技能都投入了巨大的热情,不仅仅是对比赛专注,更是对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专注,专注职业的要求,专注职业的发展,在参赛者眼中,大赛不仅仅是一场技能之赛,更是一场“精神”的对决,以技能做基础,用“精神”作支撑,努力奋斗,力争为未来的职业岗位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因此,大赛带来的执着于实现“职业价值”的浪潮,也倒逼着高职教育界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将“工匠精神”的培育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严谨专一、追求至臻的理念,才是他们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石,也才能真正成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3.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的核心在于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为社会及他人的需要作出贡献,并得到社会层次的认可。
职业技能大赛将显现高端技艺竞技带上赛场,使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认识到技术的价值,使学生能够意识到他们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使现代企业意识到高端技能精英对企业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社会知名度,改变了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就是低层次定位。
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这种社会价值提升效应,逆推到高职的学校教育,直接显现的就是坚定职业教育者和学习者对职业教育的信心,从社会层面开创全新的“大国工匠时代”,教育没有工匠精神,人才就会高分低能,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自然也就会缺乏大师级人物或群体,某种意义上,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就是对现代高职教育的认可,这种认可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肯定了高职教育的地位。
四、高职学院“工匠精神”意识内涵的再建构——由“倒逼”走向主动
精神内涵的推动力体现在专业、课程、师资、学生等各个方面。然而,出于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技能大赛的“倒逼”效应,终究会在“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高职教育后,逐步变为主动,由高职院校在自身的发展中,主动性地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价值观文化、创新文化等方面进行再建构,这种经过再建构的建设过程,促进了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建设发展,也势必会将高职院校与技能大赛推向互动互促的健康方向。
1.构建支撑“工匠精神”的物质文化
“工匠精神”的再构建体现全新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人的主导作用,重点针对学生进行校园物质文化的健康人格培养。基于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培养方向应主动为学生构建基于未来社会及市场的要求,培育精益求精、消费者至上的“工匠精神”,这种物质文化的核心是满足社会消费发展的需要。目前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不具备正确的职业物质文化观,职业者难以适应企业追求品质和品牌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企业的物质观,以服务职业为核心,以职业现实状况为背景,主动为学生塑造朴素的职业物质文化意识,思想影响行动,内外结合,对以工匠精神为基石的校园物质文化进行再建构,力争形成饱含精神正能量的新校园物质文化。
2.构建支撑“工匠精神”的行为文化
“工匠精神”的外化形式之一,就是“工匠行为”,用“工匠行为”指导学生的言行,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做事文化”,遵守诚信、踏实做事、以规则为先,以校园行为文化为基础,重点塑造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行为。当代社会的优秀工匠在做好分内事的同时,也讲求分工协作,相互提醒,相互补位。
“工匠精神”的再构建主要是在高职教育中对学生行为文化的养成,教育和鼓励学生养成讲严谨、讲秩序的良好个人习惯,改变学校内存在的在构建“工匠精神”上的不作为。
3.构建支撑“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文化
“工匠精神”的价值观需要职业院校教育层面的大力鼓励和实质性的长期激励,它的形成是个过程。当前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缺少对“大国工匠”的正确认识,也与社会中长期轻视动手能力的培养、轻视技术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必须要走制造强国崛起之路,校园内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价值观的培养,能够极大地促进职业学院的学生主动认识到技能型职业也有崇高的地位及身价,他们的职业精神是恢复崇尚实业和技术技能的开始,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
4.构建支撑“工匠精神”的创新文化“工匠精神”讲传承,但更讲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传承。在校园中提倡工匠精神与创新的融合,无疑是为高职学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土壤,“工匠精神”中提倡的对事业专注、执着、坚持和投入的人生态度,成为创新变革的精神保证。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构建创新文化,在课堂上、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孜孜不倦探索的精神,引导他们在踏实的探索中发现事务的本质,建立在空想上的创新,虚而不实,根本无法经历现实的考验,更难以突破未来职业岗位上所遇到的难题。在“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构建创新文化,二者互为支撑,互相促进。既是工匠精神的荣耀回归,也是“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同辉。它们二者将会成为高职教育的内在主动力,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推向新的高度。
[1]张 炜.倒逼机制:作为实践逻辑的似真推理[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59-62.
[2]鞠锡田.基于“倒逼理论”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30-31.
[3]刘志彪.构建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J].中国国情国力,2016(6):19-20.
[4]伍宣霖,蓝 欣.世界技能大赛及其社会价值[J].成人教育,2013(2):127-128.
[5]张秋玲.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的价值取向[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8):25-27.
[6]鞠锡田,张翠香.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9):79-81.
[7]靳润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J].教育研究,2011(9):56-58.
[8]谭 素.论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整合培育[J].机械职业教育,2017(1):1-3.
[9]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主要力量[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10]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