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素养:为何与如何

2018-06-08杨书全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化理解皮影核心素养

杨书全

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能够适应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教学要求。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可以从内化文化认识、强化文化实践和细化问题式教学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化理解;皮影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4B-0040-04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教育部正在组织各个学科围绕“核心素养”进行新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目前,修订小组已研制出具有美术学科特质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对此的讨论和教学尝试在全国各地热烈开展,各种研讨会、观摩课风生水起,成了当下美术教学研究与实践最热门、最时髦的活动。然而,在当下“核心素养”的热浪中,美术教学有着模式化的倾向。何为模式化?是指用固定的教学结构、方式来进行所有美术课程,拟定在一节课中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目的。诚然,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教学方式的变革是重中之重。但,模式化的教学可能不是在推动变革,而是从根本上否定变革。受学生的个性要求、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教师自身的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所有模式化的目标。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单单围绕“文化理解”这一素养,探索其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必要性

所谓文化理解,是指站在文化的视角,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通过学习美术课程,学生可以养成以文化的视角,观察和理解美术的习惯,认识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理解不同区域、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呈现的文化多样性;尊重美术工作者的创造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文化理解,是人生命精神的体现。尹少淳认为:“文化,是讨论核心素养的前提。”[1]文化就如同空气中的氧,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它的存在和传承不需要依靠任何载体,而是人类无意识的积淀的结果。所以,要想有好的素养,必须具有好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理解素养正是人深厚的文化精神的最直接体现。

文化理解,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新年伊始,《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持續热播,为我们奉上了精彩的文化盛宴。但是,我们应该预先思考:在这类节目退热之后,如何持续保持这种文化趣味,使文化内化为全民族的素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我想是需要教育的不懈努力,使文化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作为视觉文化的代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运用美术的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文化。通过学习美术课程,学生能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样,文化基础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首要方面。因此,在核心素养时期,学习美术课程是提升学生人文底蕴的重要途径。

小学美术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资源的课程形式多样、内涵深厚,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让剪影动起来》是以传统文化——皮影戏为主要内容的一课。剪影是之前教学涉及过的内容,但是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这次需要让剪影“动”起来。本课涉及造型的整体关系,制作方法,特别是“动”的关节所在,更重要的是“动手试一试,表现自己的生活故事”。本课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皮影文化,体会皮影艺术的特点;学习怎样制作剪影,怎样让剪影动起来,体验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增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培养创新精神。因而,可以以本课为例,探索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可行性策略。

二、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教学策略

尹少淳教授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素养时期”[2],并呼吁基层的美术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多渠道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围绕规定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品格与能力,是当下教学方式变革的主要方向。

(一)内化文化认识

著名学者王一川曾指出:“素质容易被误解为一种固定的主体内在能力,而素养则突出素质的逐渐养成和继续涵养,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注重濡染、感发、涵养、滋养、养成等内涵。”[3]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学习需要从“知识”转向“素养”。特别是对文化的理解,需要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实践、运用,从而内化知识。

皮影因其历史感,与现代人的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因而,难免会有一些学生会觉得枯燥、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消除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的“间隙”,打破学生的“认识误区”。本课教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丰富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旨在避免枯燥乏味、教师灌输,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地认识皮影艺术。

首先,以播放皮影动画片的形式导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皮影艺术的魅力:

(视频播放《“影”——皮影动画》。)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中表现的是什么艺术吗?

学生齐答:皮影!

教师:对。皮影是我国一项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它是用来配合戏曲故事表演的影艺术,关键在于“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如何让剪影“动”起来。

动画片是学生感兴趣的。通过集体观看、交流,同学们了解了皮影艺术的造型特点和“动”的特征,感受到皮影艺术人的表演技能。

其次,在自主学习环节,引导学生根据“知识卡”出示的学习任务与学习内容完成学习目标。“知识卡”以学生喜爱的“闯关”形式进行设置。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营造了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你追我赶,学习热情高涨,进一步了解到皮影是依据故事情节需要,以动物皮或纸板为材料,以及皮影的表演方式与制作方法等知识。

再次,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从视、听方面真实地感受、认识皮影艺术。

教师:都说“光说不练嘴把式”,老师请三位同学来为大家表演一段。请同学们认真欣赏,用心观察皮影的哪些部位可以活动!

(音频播放《三个和尚》,配合表演。)

教师: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表演,最感兴趣的是“肘关节”的活动。大家还发现这三个皮影哪些部位可以活动?

学生:肩关节。

学生:膝关节。

学生:髋关节……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皮影有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可以活动。

现场表演不但是给学生带来真切感受,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巩固从“知识卡”上学来的知识。

总之,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皮影文化的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认同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皮影文化濡染、感发、滋养了学生的审美与品味,夯实了学生的文化基础,为核心素养的提升做足铺垫。

(二)强化文化实践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创新精神与技术意识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美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因此,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素养,不能单纯局限于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讲授和练习,而应从实用的角度来进行美术学习。

在实践的过程中,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显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为了保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获得这种体验,应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重要桥梁——方法。学生在欣赏现场表演之后,发现皮影有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可以活动,有了很强的制作欲望。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学习皮影的制作方法:

教师:我看许多同学已经想要试一试制作皮影了。先不要着急,我们先来看制作剪影的视频,总结出制作步骤。

(视频播放《剪影的制作步骤》。)

小组讨论总结出剪影的制作步骤:1.描摹画稿,2.裁剪打孔,3.连接,4.安装操作杆。

教师:出示步骤图并详解。

1.描摹画稿:出示两张“光头强”剪影的画稿。

教师:同学们,这里面哪一张是皮影的画稿?

学生争论,并说出理由。

学生1:我认为是第一张,因为第一张是完整的人物形象,第二张被分割成几块了。

学生2:我认为是第二张,因为画好画稿之后需要裁剪成各个部分,这样才可以连接到一起。

大家最后达成一致,确定第二张为皮影的画稿。

2.裁剪打孔:出示步骤图并强调安全使用剪刀。

3.连接:出示步骤图,请学生讲解用针穿线、打结的方法。

4.安装操作杆。

教师:操作杆应该安装在皮影的哪个位置呢?

学生:应该安装在手的位置。

教师总结:制作一个皮影,就需要经过描摹画稿、裁剪打孔、连接、安装操作杆,这样几个步骤。

学生通过视频自主学习皮影的制作步骤,总结出皮影的制作步骤,从而帮助学生整体上掌握了制作剪影的方法。教师在根据学生总结的步骤进行补充讲解,特别强调了剪影画稿应该把形体的各个部分分开画,以及操作杆的安装位置等知识点。通过整体把握与细节讲解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剪影的制作方法。待学生掌握了制作方法,有了创作欲望,便可以实践尝试了。在组内,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故事情节自由分配角色,制作剪影。彼此协助、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一组可以表演的剪影作品。

素养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人性化的能力,其形成和发展需要真实体验。实践便是人最本真的生活体验。通过亲手制作能动的剪影,学生掌握了皮影的制作程序,感受到皮影艺术的魅力,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实践操作。正是在这种亲身的实践体验中,实现了理解皮影文化的目的。

(三)细化问题式学习

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素。这就要求学生崇尚真知、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具有问题意识;还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这些要求都指向学生发現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因此,可以从问题式学习方面增强学生对皮影文化的理解。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能动的剪影。在学生通过欣赏表演发现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可以活动,围绕着本课的教学重点“动”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教师:老师还有一个疑问,这些关节是怎么活动起来的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

学生:可以用线把两个部位连接起来。

教师:那怎样把线穿入这两个部位上呢?

学生:可以用针穿。

教师:仅仅把线穿进去就可以了吗?

学生:还需要打结,这样才可以固定住。

教师:同学们,连接一个活动的关节,需要用针穿线,再打结固定。大家觉得这样做可以吗?

学生齐答:可以!

皮影是一种综合艺术,将绘画、表演、演唱的特点以“动”的形式呈现。要想学会皮影的“动”,需要发现皮影形象哪些部位可以动,怎样动,以及如何制作活动的皮影。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式学习,为学生设计合适的问题,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层层推进。学生根据问题,逐步思考、讨论、尝试,最终解决了“动”的问题。

在学生解决“让剪影动起来”这一问题之后,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不畏困难与探索精神,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表演”,以合作表演的方式来展示组员的学习成果,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此外,隨着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皮影戏在当代传承中遇到的问题,并希望同学们继续探索皮影的文化奥秘,将皮影文化发扬光大,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皮影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也是持续学习传统文化的动因。以问题为引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探究能力。在教学情境中,生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更好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情境中,完成学习的目标。当然,对于文化的理解,不能完全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之后,持续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这一兴趣的激发,需要用问题式学习培养的科学精神作为动力,使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能力得到全面地锻炼,提高学生文化理解素养。

参考文献:

[1][2]尹少淳.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5(9):17-18.

[3]王一川.谈谈国民艺术素养及其意义[N].人民政协报,2011-09-26.

责任编辑:李韦

Reason for and Approach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Accomplishments

YANG Shu-quan

(Suining Yaoji Central Primary School, Xuzhou 221200, China)

Abstract: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accomplishments can satisfy the art teaching requirement in the era of core accomplishments. In art teaching practice, teachers may develop students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accomplishments from the angles of internalizing cultural cognition, reinforcing cultural practice and refining question-oriented instruction.

Key words: core accomplishments;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shadow play

猜你喜欢

文化理解皮影核心素养
指间功夫
皮影的来历
从“技术理性”到“文化理解”:当代音乐教学范式的转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浅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跨文化对话之条件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之前路
老皮影渐显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