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课程出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2018-06-08万银洁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习评价综合性学习课程设计

摘要:通过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整体语文素养,是当今社会对于语文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综合性学习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贯彻落实。从课程角度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研究,搭建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板块和实施平台,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以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化为目标,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规划,从而形成校本化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设计体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视野;综合性学习;课程设计;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4B-0004-07

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有做班主任的经历,班级工作的管理,班级活动的开展都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也有语文老师会将这些工作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班本课程。在我做班主任的年头里,就时常进行这样的尝试,将班级文化建设与语文教学的内容匹配,开展了诸如“跟着课本去旅行”“我的书房”“周末电影院”等一系列的活动。尤其是“周末电影院”,得到了孩子们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每周一次的电影赏析,孩子们和家长一边观影,一边交流感受,既有对影片内容的探讨,对剧中主人公形象的感悟,也有对台词、布景等的赏析。其中,如《幸福来敲门》《地球上的星星》《叫我第一名》《阿甘正传》等艺术性、思想性兼具的电影成了他们百看不厌的佳片。从低年级的动画电影、童话故事改编的电影,中年级的优质剧情片,到高年级的传记电影、纪录片等,孩子们对看过的经典影片已经如数家珍。他们会在课余时间交流电影,也会在文章中引用经典台词,可以说这是开设这一班本课程后取得的良好效果。若将这样的班级活动转化为与语文课程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就可以为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助力。于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就应运而生了。

语文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定为课程内容的五大板块之一。对于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和性质,也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当积极提倡。”[1]但在绝大多数小学,包括我校在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基本上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比较缺乏整体设计和系统性的理论梳理与实践总结。2016年,我校被确立为常州市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研究基地。就“综合性学习如何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这一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也努力通过实践将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贯彻落实。

一、研究主题的确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立场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中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相并列的课程板块,旨在通过综合的学习方式学习综合的语文内容,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实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课标中是这样描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的: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課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2]可见,综合性学习具有自主性、探究性、综合性、实践性以及开放性,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有力抓手。

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研判当前的教学改革发展趋势,我们一致认为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

首先有利于变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从课程角度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研究,搭建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板块和实施平台,可以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包括主题选择、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评价、活动反思等,让每次活动都精心设计,每项活动都有意义,可以体现阅读、观察、探究、对话的有机结合,真正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和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

其次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是要扎根于教师日常的教学研究,是要来自于教师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不断开展有意义的教学创造。这一研究主题以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化为目标,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校本层面实施研究,对小学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进行系统化设计,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进行观察分析,形成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要求的教学模式。这一研究必然会促进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革新的能力,以及语文课程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

再次,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这一研究通过探索综合性学习的系统设计研究,与语文分析性学习相互配合,实现分析性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的协调发展,并以此为突破,提高语文课程的实施水平,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使日常教学活动都能成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因此,这里的“综合”是指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也是语文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综合。语文学科是综合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其他学科和生活是综合性学习的对象,属于被综合。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与过程的呈现,所有的“综合”都是出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需要。

二、整体的建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设计的形态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设计需要整体化的建构,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设计,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差异发展、多样发展提供课程支持。

(一)以学习任务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就课程内容而言,学科知识是精华所在,具有持久性。就课程组织而言,课程设计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综合学科知识的逻辑与结构。而且,学习不是个体的独立行为,语文学科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形态。

1.融合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或能力概念理解得越透彻,越利于建立起结构清晰的学科知识树,越利于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和运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其基本内涵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板块[3]。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主任提出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主要内容,即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一提法,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指导,它一定是小学语文素养中最能体现学科特质的要素。其中,学生的阅读理解力与表达运用能力是学生应掌握的学科关键能力,也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设计中需重点关注的学科能力。

2.以学习任务为中心的课程形态

把课堂还给学生,将课堂教学指向学生思维的激活,每个课程活动都要体现大任务的设计,引导教师与学生不是把目光局限在散点的知识与能力上,而是要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新意义的创生。

一般来说,应将课程活动中的学习任务进行综合,需要学生讨论、思辨。不仅注重技能上的操练,更要将学到的能力进行灵活运用,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语用能力。

目前所使用的学习任务的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多样化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主题性文字的阅读与理解。

(3)创设情境,运用特定的语言表达交流。

(4)情境性的任务写作。

这些任务都是开放的,可以有多元的解决方法,也可以有多元的结果或可能。学生在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时,需要建立综合的语文知识结构,并综合地运用语文能力,或独立或互助地开展学习。这样的课堂是一种多重参与的状态,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进行有效的合作。

(二)以游戏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时至今日,游戏化的学习在中小学是十分缺失的,教师对游戏化的学习认识十分有限。

事实上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指出,游戏的确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参与率,也能提升学生学习素养的品质。

1.定位于游戏化学习的素养培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其中自主发展一项要求学生能学会学习,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乐学善学。杜威等一些教育哲学家通过观察研究得出结论:游戏性强的儿童更具创造性,更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主动学习正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游戏化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设计有利于学生用放松的状态,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定位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语文综合性课程设计(见表1),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行为中的积极体验,以及相关素养的形成。在一般游戏化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拥有可选择、可执行、可成功等的多种体验,这些体验会指向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游戏化学习具有节奏明快、可操控性强等特点,使学生能以自我调节的方式控制学习的进程,帮助学生对学习状态进行自我审视,培养学生勤于反思的素养。

2.以游戏活动为中心的课程形态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游戏化学习课程是融入了基本素养的游戏化课堂,是尝试将游戏元素和游戏设计运用到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将教学目标与游戏创设相机结合,使学生在游戏化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素养。

(1)明确学生在游戏中的角色意义

作为课程活动的设计者,要仔细构想游戏的情境与流程,并且要明确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与意义,进而明确承担相关角色的学生需要完成怎样的游戏任务(学习任务)。

以角色扮演类游戏为例,需要基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设定相关角色,且角色应具有一定的思维挑战性。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角色扮演游戏中,一类是根据文字材料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扮演,学生可以自主分组,选择角色进行扮演,根据自身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进行人物形象的表现。另一类是学生自主创编角色扮演的游戏情境与过程,即自行创编剧本进行扮演,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现力、合作能力都是一种锻炼和挑战。

(2)设计游戏化学习的规则

游戏具有自由的特点,但游戏化学习是要体现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习得知识、收获成长的,所以,以游戏化学习为中心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规则也是明确的。指向素养的游戏规则是要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主动合作,通过相互探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品质。

仍以角色扮演类游戏为例,一位老师在设计以“梦想剧场”为主题的游戏活动时,就与学生一起拟定了“剧场守则”,大家约定游戏过程中要做到诸如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发言,能为他人的表现做出中肯的评价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等一系列的游戏规则,确保游戏的学习特性。

同时,游戏规则也可以随着问题的解决或新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变化,老师会启发学生调整规则。而事实上,调整规则的过程既是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也是学生批判、质疑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时游戏规则的具体阐释也需要学生能较规范严谨地组织语言,体现其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3)游戏工具的开发

在以游戏活动为中心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中,还常常会用到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掌握技能的游戏工具。比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就会使用到各类的道具,以辅助学生表演,使角色形象能更充分地展示;比如把“击鼓传花”“成语接龙”相整合的游戏中就会使用到各类词语卡片和敲击乐器;而针对某个阅读主题设计的闯关游戏,就可以结合棋类游戏对工具进行设计……

工具的开发一定是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的学习目标紧密结合的,由于各游戏活动涉及的学习目标不同,工具的主要功能也不同。而且隨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游戏的工具也会从实体化,逐渐走向虚拟化。比如,在设计帮助学生积累形声字的闯关游戏时,传统的做法是用卡纸制作转盘,通过转盘的推动来感受形声字的特点,并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进而积累汉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而在新技术的背景下,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动态转盘的画面,省去人工制作的耗时,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词汇积累。

游戏工具是游戏化学习的一部分,老师也可以将工具的开发纳入课程设计,增强学生的游戏体验,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三)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也就是项目化的课程设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中进行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设计,可以将与学生生活或学习中有关的问题或事物作为组织课程的中心,用探究的方式来学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另一方面还可以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鼓励学生在课程活动的过程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这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综合性学习方面提出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1.驱动性问题的来源

驱动性问题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也是开启学习过程的第一步。一般我们预设的驱动性问题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真实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探究,能拿出解决问题的作品,或具备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立足于学科素养提升的需要。

(2)探究过程需要协同合作,因为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项目化学习是为了学生能在了解、创作、验证、完善等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常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

(3)作品呈现要趋向多样化,可以是研究报告、模型、网页等,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意识和在复杂环境中的行动力。

2.项目单元学习的设计

基于问题解决的项目化学习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要将这些要素转化为项目任务融合进相关的课程内容中,学生参与课程的过程就是能力与素养发展的过程。因此,要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设计中的项目化学习进行单元整体的设计,既是将之前单一的分析性学习转化为综合性学习,也是夯实基础再创造。

比如,当学生学习完课文《燕子》之后,可以将学科知识与技能融入驱动性问题中,开展项目化学习。对燕子的了解与解读,除课本中涉及的内容,还可以有很多。整个单元学习的流程可以有4个课时,主要的活动如下:

(1)课内指导,运用相关资料,了解燕子的基本特性。

(2)学生活动,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或观看网络视频,感受自然界中燕子的生活状态。

(3)主题阅读,泛读古诗文中的燕子,在比较阅读中体会燕子在传统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传达。

(4)个性化表达,用自己擅长或喜欢的方式,把相关成果展示给大家。可以是主题式的研究报告,也可以是诗文创作,又或者是绘本展示,角色表演等等。

在项目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来展示,因而学习成果是多样化的。这就要求学生既具备对语言文字理解、品析的能力,又能把获得的知识进行分享,产生美的表达。

3.项目化学习的实践

既然是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学科内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也要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打通课堂与生活的壁垒,实现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整合。在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一直进行着这样的尝试,可以有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也有融汇多学科的课堂实践。

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人类的“老师”》,学生学习之后都为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并进行发明创造而啧啧赞叹,被激起浓厚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在这一前提下,可以设计相对应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如表2所示。

在以上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设计中,探究阶段是主要阶段,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是核心部分。我们要关注学生在课文学习之后的理解内化与再造,要关注学生是否将所想所思的内容有创意地呈现出来,意在激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间的有机联系,并能将自己的发现与发明进行合理化的表达。

三、多角度的反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方法的探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态度,主要关注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比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提出问题,以及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因此,我们将主要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进行观察与评价。

(一)依据课程标准确立学习目标

要实施表现性评价,要先确立评价的目标;要确立学习目标,就要把课程标准的内容分解、细化,使其成为可观察、可评价的学习目标。比如,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的综合性学习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我们可以结合口语交际方面的要求,把它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

(2)语速快慢适中。

(3)声音清晰响亮,使听众足以听清。

(4)能自然大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5)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

再比如,课程标准中对第三段的综合性学习中的搜集方面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我们结合阅读方面的相关要求,可以把它细化为几个方面:

(1)熟练运用2种或以上查找资料的方法。

(2)能根据问题,查找相对应的有效资料。

(3)对资料内容进行概括、转述。

(4)對资料进行筛选、重组。

(5)能运用资料内容尝试解答相关问题。

这样用对课程标准分解、细化的方式来呈现学习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再次理清学习活动的重难点,使其对学生素养的培养目标也更明确。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要点作为学习的目标。有时相似的课程内容,因为学生的不同,学习目标的重难点也会相应地进行调整,以匹配当前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围绕学科素养设计表现任务

表现任务设计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科特质。所以,要紧紧围绕语文学科素养来设计表现任务,这样才能较有针对性地体现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

1.突显语文特征

要把“语文性”扎扎实实地体现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这是它的基本特征,也是其出发点和归宿。核心素养中包含的探究精神、实践创新等都是建立在语文性的基础之上的。既然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通过课程活动的参与,将主要获得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语言文字作为交流的工具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将成为课程中设计表现任务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获得思维的发展与文化的浸润。

2.呈现关联性

评价方法要获得真实的效用,表现任务就必须与其保持一致,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习目标是高度相关的。表现任务在设计时就应尽可能地为评价反馈提供方便,即明确评价的规则,使学生知道学习活动与目标的一致,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调整,另一方面可以使第三方评价者在评价时有据可循,形成一一对应的评价链,有利于学生获得自我反思与主动提升的能力。

3.体现可操作性

表现任务是开放的,是根据活动内容来具体设计的。但它一定是围绕活动主题有效推进的,任务的设计应具体、明了,保证参与活动的学生明确自己的分工与要求。任务越明确,目标越具体,达成度也就越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为类任务,即行为表现,具体指“做”的过程,没有实物呈现,可以是演讲、辩论、交流、采访等。另一类是作品类任务,即成果表现,具体是“做”出了什么,大都有实物呈现,如研究报告、模型搭建等。无论是哪一类表现任务,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都应将具体程序细致化,使评价方法能落实运用。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4.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4.

责任编辑:李韦

Practical Research o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mprehensive Learning

from the Angle of Curriculum

WAN Yin-jie

(Wujin Xingyun School, Changzhou 213161, China)

Abstract: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overall Chinese literacy through comprehensive learning is the demand made by society in the new era, which must be implemented in class. This author conducts research on Chinese comprehensive learning from the angle of curriculum, sets up the curriculum plate and platform, and emphasizes students autonomous and exploratory learning. Besides, the author takes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as the goal and carries out studies on the overall planning for Chinese comprehensive learning. As a result, the curriculum designing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Chinese comprehensive learning.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urriculum vision; comprehensive learning; course design; learning evaluation

【人物速写】

在星韵,总有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校园,她就是万银洁老师。从清晨到日暮,一天天,一年年,她就是这样,用对教育最真挚的情怀,践行着她的教师梦,演绎着她的教育故事。她喜欢带领孩子们在文字间徜徉,感受母语的魅力;她喜欢和同伴们一起分享课堂的精彩,探讨发展儿童的无限可能。

万老师,是典型的80后教师。作为新一代的独生子女教师,她始终都坚守着自己的儿童观——儿童是未长大的成人,儿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她的眼中,儿童的世界有缤纷的色彩,儿童的想法充满了奇思。从教十几年来,她一直都与学生站在一起,用最初的纯粹目光打量着这个世界,同时也成长着彼此。

如果,你听过万老师的语文课。一定会被她如沐春风的课堂氛围,与学生活泼生动的互动场景所感染。万老师的课堂富有文化情味,她总是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在课堂上尝试新的教学方式,让诗意与课堂交融,让学生与文本共生。孩子们在万老师的课堂上,一个个都睁着明亮的小眼睛,饶有兴致地投入到学习中。无论是电影,还是绘画,无论是经典音乐,还是建筑模型,都可以成为万老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有效资源。正因为如此,有一位苏派语文界的老前辈,曾这样评价万老师的课堂:在文化立场上推进课堂教学,在学生视角中促进母语习得。用文化滋养,靠语言锤炼,始终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学习,这就是她的课堂魔力所在。

好的经验总结,总是来自科学的研究。作为学校教学管理条线的参与者,万老师时刻不忘自己的专业发展。她知道只有教研结合、学用互助,才能帮助自己与带领团队不断成长,接近教育教学的最真处。

就小学语文教育的整体而言,重分析性学习而轻综合性学习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而通过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整体语文素养,恰恰是当今社会对于语文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在課堂教学中得到贯彻落实,需要学校整体的顶层设计和实施推进,更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梳理和实践总结,以此形成对一线教师具有指导意义的认识成果、教学模式和实用案例。

万老师带领研究团队从课程角度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研究,他们以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化为目标,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规划,对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系统化设计,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进行观察分析,形成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要求的校本化教学模式。

可以说,万老师通过探索综合性学习的系统设计研究,与语文分析性学习相互配合,实现了语文分析性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的协调发展,带动了本校乃至区域内的其他学校以此为突破口来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深化教学理念,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一次次用心的课堂实践,扎实落地地做研究,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心向远方、脚步不停的她。

【人物档案】

万银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语文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常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多次参加武进区、常州市、江苏省优质课评比活动,先后获武进区、常州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2011年获江苏省“杏坛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14年获华东六省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先后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猜你喜欢

学习评价综合性学习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基于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措施刍议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