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自控力发展水平及与气质类型的相关分析
2018-06-08梁慧娟
梁慧娟,孙 瑾,范 洁
一、问题提出
自控力是幼儿学习品质的关键要素,是心理学、教育学和临床医学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它是指个体在没有任何外界的监督和控制的情况下,能够自觉抑制冲动、抵制外界诱惑、延迟满足,并根据具体情况调节自身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得以完成的一种综合力。[1]大量研究证实,自控力发展对幼儿个性、社会适应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并通过影响学习习惯进而影响其入学后的社会适应水平及学业成就水平。可见,自控力发展对幼儿学习品质及学习能力有重要影响,对其终身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迄今有关幼儿自控力培养的研究均以揭示其影响因素为重要前提。众多研究指出,影响幼儿自控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涉及认知、气质、情绪、语言等内部心理因素[2],也涉及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2][3][4]、家庭背景及类型[5]、教师期望与同伴接纳[6][7]、游戏、榜样与惩罚[2]等外部教养因素。其中,气质是人格结构中受遗传影响较大的先天因素之一,指个体在环境中对刺激所做出反应的一般风格[8],是人在出生之后最早出现的一种相对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性特征。[4]以往,研究对后天因素影响研究的较多,而对气质这一重要先天因素的影响研究则较少。[9]然而,气质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这一因素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作为自我控制重要构成要素的自我调节包含了儿童处理各种唤醒水平的能力,而气质则影响着儿童自我调节的程度以及调节策略的方式或类型。因此,气质和自我调节特点的结合对幼儿社会性功能的决定作用可能更强,更有预示性。[9]
基于以上,气质已成为幼儿自我控制影响因素研究的四大热点之一。[10]研究发现,气质对儿童自控力的形成和发展均有重要作用,气质对自控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质的行为能量水平对儿童自我控制的影响。[2]有鉴于此,已有研究大多从影响个体行为能量水平的气质特征入手,探讨各内部特征与幼儿自控力的关系。有研究发现,幼儿气质的专注性、社会抑制性、反应性、活动性、情绪性等特征与其自控力发展水平均有密切关系。[11][9]但不同特征发挥影响的方式不同,其中反应性和专注性借由同伴接纳这一中介变量而影响自控力,同时也受情绪性特征的影响。[7]另有研究探究了外向性、消极情绪和意志控制这些气质特征对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上述特征对延迟满足能力具有直接预测作用。[4]此外,也有研究探讨了幼儿气质类型对其自控力的影响,发现不同气质类型幼儿在自控力总分及自觉性、坚持性、冲动抑制性上的发展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在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上无显著差异。[12]
综上,目前对幼儿气质与其自控力发展关系的研究尚不充分,尤其是关于幼儿气质类型与其自控力关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5-6岁是幼儿入学准备的关键期,也是其气质和自控力发展趋于稳定的重要时期。因此,本研究对大班幼儿气质类型与其自控力关系的揭示不仅有助于丰富幼儿气质与自控力的相关研究,也有利于为幼儿园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控力提供科学证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某幼儿园大班幼儿共32名。其中,男孩17名,女孩15名,年龄均在5-6岁之间,平均月龄为70.06个月。
(二)研究工具
1.幼儿自控力测试任务
本研究采用香港教育大学孙瑾设计的《学前儿童自控能力测试手册》。手册共包含五项测试任务:敲击反应任务、汉诺塔任务、多维度变化卡片分类任务、音体指令任务、礼物诱惑。其中,任务一、任务三采取0、1计分方式,任务二、任务四采取计数计分方式,任务五采取计时观察计分方式。
2.《3-7岁儿童气质量表》家长评定问卷(PTQ)
《3-7岁儿童气质量表》家长评定问卷(ParentTem⁃perament Questionnire,简称PTQ))的原始版本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Thomas)和切斯(Chess)所率领的研究小组根据著名的“纽约纵向研究(New York Longitudinal Study,简称NYLS)”结果而设计,后经张劲松以2 067名北京市3-7岁儿童为样本进行测评,证实该量表的可接受性较好,可用于我国的儿童气质测查及研究。[13]
该量表将儿童气质划分为9个维度:活动水平、生理机能的规律性、趋避性、对日常变化的适应性、反应强度、反应阈、情绪本质、注意分散度和注意坚持性;并根据以上维度将幼儿气质类型划分为“易养型”、“难养型”、“启动缓慢型”和“中间型”,其中“中间型”又分为“中间近易养型”和“中间近难养型”。
该量表共包含9个维度72道题,每个维度均含8道题。量表采用7点计分。每个维度下属8道题中均有一半为正向计分,另一半为反向计分。其中,正向计分的题目有T1、T18、T24、T45、T6、T13、T20、T55、T4、T7、T8、T2、T3、T5、T9、T11、T13、T14、T15、T16、T17、T20、T55、T21、T30、T42、T46、T33、T59、T43、T54、T19、T41、T28、T37、T72、T52、T71、T32、T49、T62。计分方式为:“从没发生过”计 1分,“非常少”计2 分,“偶尔有一次”计3分,“有时是”计4分,“时常是”计5分,“经常是”计6分,“总是”计7分。其余题目为反向计分。
(三)研究程序
1.请被试幼儿家长填写幼儿气质量表
由主试对被试幼儿家长(主要教养者)进行量表评定的培训,培训后由其完成幼儿气质量表的填答。该量表文字较简单,条目所述均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故具有小学三年级以上文化的家长即可填写。[13]
2.对被试幼儿进行自控力测试
测试由一名主试和一名研究助理共同实施。主试负责对被试幼儿进行自控力测试,研究助理负责记录被试幼儿在测试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和测试得分。五项测试任务的操作程序具体如下:
任务一“敲击反应任务”共18道测试题。在正式施测前须先进行预测试,以确保幼儿熟悉任务规则。正式施测过程中,被试幼儿只有在第一部分(1-8题)全部做对的情况下才进入第二部分(9-18题)的测试。
任务二“汉诺塔任务”包含任务A和任务B两项。在正式施测前须先进行预测试,以确保幼儿熟悉任务规则。如果幼儿在任务A上完成正确才进入任务B的测试,否则直接进入任务三的测试。
任务三“多维度变化卡片分类任务”包含三项分任务。不论幼儿前两项任务完成得正确与否,第三项任务都必须测试。在第三项任务中,被试幼儿只有正确完成任务一才进入任务二,只有正确完成任务二才进入任务三。
任务四“音体指令任务”包含三项分任务,每项分任务正式施测前,都要由主试指导被试幼儿先做练习,确保幼儿熟悉或理解任务规则。第一项分任务包含5道题,被试幼儿全部答对后才进入下一分任务的测试;第二项分任务包含5道题,被试幼儿全部答对后才进入下一分任务的测试;第三项分任务包括6道题。
任务五“礼物诱惑”包含两项分任务。在正式施测前须先进行预测试,以确保幼儿熟悉任务规则。正式施测过程中,不论幼儿在第一项任务上完成得正确与否,第二项任务都必须测试。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1.被试幼儿气质类型的判定
幼儿气质量表共发放35份,回收35份,其中有效量表32份,回收率为100%,回收有效率为91.4%。量表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处理和分析。
对被试幼儿气质类型的判定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计算出每一位被试幼儿在气质量表各个维度的实际得分;第二步,将被试幼儿在各个维度的实际得分与该年龄幼儿气质类型各维度评分标准[14](见表1)相比对,结合比对结果与“3-7岁儿童气质类型的划分标准”[14](见表2)来判定被试幼儿所属的气质类型。
表1.5-6岁幼儿气质类型各维度的评分标准
表2.3-7岁儿童气质类型的划分标准
2.被试幼儿自控力发展水平的判定
被试幼儿的自控力发展水平主要根据其在测试任务上的实际得分来判定。幼儿自控力测试任务满分为67分。其中,任务一满分为28分,任务二满分为7分,任务三满分为6分,任务四满分为16分,任务五满分为10分。
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班幼儿气质类型分布情况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的32名大班幼儿在五种气质类型上均有分布。其中,“易养型”有4人,占被试总数的12.5%;“难养型”1人,占被试总数的3.125%;“启动缓慢型”有3人,占被试总数的9.375%;“中间近易养型”有20人,占被试总数的62.5%;“中间近难养型”有4人,占被试总数的12.5%(见表3)。由此可知,在被试幼儿的气质类型分布中,“中间近易养型”幼儿最多,“易养型”幼儿、“中间近难养型”幼儿和“启动缓慢型”幼儿次之,“难养型”幼儿最少。
表3.被调查大班幼儿在各气质类型的分布情况
(二)大班幼儿自控力发展水平分析
1.大班幼儿自控力的总体水平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32名大班幼儿自控力总分的平均分为41.75分,占应得总分的62.3%(见表4),说明被调查大班幼儿的自控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表4.被调查大班幼儿自控力总分及分任务得分情况
2.大班幼儿自控力的分任务水平分析
从被试幼儿在自控力测试五项分任务的得分情况来看,如表4所示,各项任务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任务五(M=8.75,占比87.5%)、任务四(M=10.469,占比65.4%)、任务一(M=16.719,占比59.7%)、任务三(M=3.281,占比 54.7%)、任务二(M=2.531,占比36.2%)。不难看出,被调查大班幼儿在自控力内部构成要素的发展上呈现一定的不均衡现象,各项能力的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延迟满足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冲动抑制能力、认知灵活性、计划能力。
进而由标准差可知,被调查大班幼儿在冲动抑制能力上存在的个体差异最大,其后依次为自我调节能力、计划能力、延迟满足能力,而在认知灵活性上的个体差异最小。
(三)幼儿气质类型与其自控力水平的关系分析
1.大班幼儿气质类型与其自控力的相关分析
为了解被调查大班幼儿的气质类型与其自控力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本研究采用标准分的评分方法,借鉴已有同类研究的赋值方法,按易养程度将五种不同气质类型分别赋值如下:“易养型”为5,“中间近易养型”为 4,“启动缓慢型”为3,“中间近难养型”为 2,“难养型”为1。计算赋值后的气质类型得分与被试幼儿自控力得分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5。
表5.被调查大班幼儿气质类型与其自控力的相关分析
由上表可见,被调查大班幼儿的气质类型与其自控力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该结果表明,越是易养的幼儿,其自控力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幼儿的难养程度越高,其自控力发展水平则越低。
2.不同气质类型幼儿自控力发展水平的比较
本研究发现,不同气质类型幼儿在自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分项任务水平上均表现出一定差异。
(1)不同气质类型幼儿自控力发展总体水平比较
比较不同气质类型幼儿的自控力发展水平发现,“易养型”幼儿的自控力水平最高(82.8%),“启动缓慢型”幼儿(72.7%)、“中间近易养型”幼儿(58.5%)次之,“中间近难养型”幼儿(52.7%)的水平最低(见表6)。
表6.不同气质类型①由于被试幼儿中仅1名被判定为“难养型”,无法计算该类型幼儿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故未纳入统计。特此说明。幼儿的自控力得分情况
(2)不同气质类型幼儿的自控力分项任务水平上的比较
首先,比较不同气质类型幼儿在五项测试任务上的得分情况,表7显示:
表7.不同气质类型大班幼儿在自控力分项任务上的得分情况
“易养型”幼儿在五项任务上的平均分和得分占比均为最高,表明该类型幼儿在自控力各构成要素的发展水平上均比其他类型幼儿要高。再从各要素发展水平看,该类型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最高(95.0%),其次是自我调节能力(84.4%)、冲动抑制能力(83.2%),而认知灵活性(71.7%)和计划能力(71.4%)相对较低。
“启动缓慢型”幼儿在任务三以外的其他四项任务上的表现水平均排名第二,在任务三上的表现水平则低于中间型幼儿,表明该类型幼儿在冲动抑制能力、计划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及延迟满足能力方面的表现均优于中间型幼儿,仅在认知灵活性方面弱于中间型幼儿。再从各要素发展水平看,该类型幼儿表现水平排名前三位的与“易养型”幼儿相同,也是延迟满足能力(93.0%)、自我调节能力(79.4%)和冲动抑制能力(71.4%),但不同的是,其认知灵活性(50.0%)发展水平最低,低于其计划能力(52.9%)。
中间型幼儿仅在认知灵活性上的表现水平高于“启动缓慢型”幼儿。进一步比较“中间近易养型”幼儿和“中间近难养型”幼儿发现,“中间近易养型”幼儿在任务三、任务四上的表现水平低于“中间近难养型”幼儿,表明其认知灵活性和自我调节能力要低于后者,而延迟满足能力、冲动抑制能力和计划能力则均高于后者。再从各要素发展水平看,“中间近易养型”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88.0%)、自我调节能力(58.8%)和冲动抑制能力(56.1%)同样位居前三,认知灵活性次之(53.3%),而计划能力水平最低(31.4%);“中间近难养型”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78.0%)和自我调节能力(65.6%)也高于其他要素水平的表现,但其认知灵活性(55.0%)要高于冲动抑制能力(43.9%)的水平,计划能力(21.4%)在各类型幼儿中为最低。
上述结果与所有被试幼儿在五项任务上的得分趋势并不一致,说明不同气质类型幼儿在自控力内部要素的发展水平上有着不同于被试总体的发展趋势。
其次,进一步分析不同气质类型幼儿在自控力测试五项任务上的得分差异,结果发现,如表7所示,四种气质类型的幼儿在任务一上的表现水平差异最大,在任务三上的表现水平差异最小,表明不同气质类型幼儿在冲动抑制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最大,而在认知灵活性上存在的差异最小。这一结果与所有被试幼儿在自控力五项测试任务上的总体水平差异表现(见表4)是一致的,说明不同气质类型幼儿在自控力内部要素发展的差异上有着与被试总体一致的趋势。
再次,从被调查幼儿在测试中的行为看,不同气质类型幼儿在自控力的具体表现上确实存在差异。
“易养型”幼儿在洗澡、吃饭、睡觉、上幼儿园(这些行为在幼儿气质量表中均有对应题项)等生活习惯上的规律性很强,也有强烈的规则意识。测试过程中发现,“易养型”幼儿的活动水平和趋避性发展水平适中,不会过度兴奋也不会经常性地闷闷不乐。他们会主动向主试发问,且都不是无意义的问题。他们会问:“我应该按颜色分还是应该按形状分?”“我要和你做相反的动作吗?”“我不明白,什么是只能动一次木块?那第三个柱子可以用吗?”这些问题大都是在幼儿对规则有疑惑或在测试中遇到困难后提出的,说明这类幼儿是经过主动积极思考后才作出行为反应的。其中有一名幼儿,在使用测试材料前对其做了主动观察,且并非拿来就用,而是主动征询主试以确认是否可用。另一名不爱说话的幼儿在遇到困惑后也主动向主试提问且不胆怯,并在测试结束后主动表示“我最喜欢积木游戏,这是最难的游戏。”高水平的规则意识、主动思考与提问所反映的认知灵活性也许正说明了为何“易养型”幼儿的自控力在所有类型幼儿中是最高的。
“启动缓慢型”幼儿在测试过程中情绪不高不低,行动缓慢,有时候其他幼儿一分钟能做完的事情他们十几分钟还在做,但是这类幼儿的反应强度不高,他们不会因为错误而情绪失落也不会因为成功而过度开心,但是在实验中此类幼儿在完成动作前会有明显的思考,在确认幼儿是否能完全理解游戏规则以便正式游戏时,此类幼儿不会大声回答“懂”、“知道”、“会了”,而是代之以微笑、点头等动作。尤其是在延迟满足中的表现更加突出,虽然都能配合主试但不像“易养型”幼儿那样有明显的情绪波动,而是安静等待指令,知道有礼物会露出微笑。
中间型幼儿在测试过程中表现的情绪水平适中,不会特别不配合,也不会有明显的主动思考行为。与前两种类型的幼儿相比,他们不具有明显的“吸引人注意”的特征。
综上,不同气质类型幼儿在自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分项任务水平上均存在差异。“易养型”幼儿的自控力总水平及各内部要素发展水平在各类型幼儿中均为最高;“中间近易养型”幼儿的自控力总水平及四项分任务水平均低于“启动缓慢型”幼儿,仅认知灵活性的表现水平高于后者;“启动缓慢型”幼儿的自控力总水平仅次于“易养型”幼儿,但其自我调节能力发展水平略低于中间型幼儿;“中间近难养型”幼儿的自控力发展总体水平及三项分任务水平均为最低,仅认知灵活性和自我调节能力水平略高于“中间近易养型”幼儿和“启动缓慢型”幼儿。此外,从自控力各构成要素的发展水平看,四种气质类型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相对均最强;除“中间近难养型”幼儿外,其他类型幼儿的冲动抑制能力也较强;除“启动缓慢型”幼儿外,其他类型幼儿的计划能力均为最弱。
四、讨论
(一)大班幼儿的自控力发展水平
本研究发现,大班幼儿的自控力发展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一发现与大连和哈尔滨市(M=3.711)[6]、深圳市[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进而,从自控力各内部构成要素的发展水平来看,被调查大班幼儿在自控力内部构成要素的发展上呈现不均衡现象,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延迟满足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冲动抑制能力、认知灵活性和计划能力。已有研究尽管对自控力的内部构成要素有不同的理解,但也涉及了一些共同要素。对这些共同要素的研究也获得了与本研究一致的结果,即:大班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M=3.916;M=3.46;M=3.575)要强于其冲动抑制能力(M=3.616;M=3.31;M=3.212)。[6][15][12]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大班幼儿在自控力各内部构成要素上的发展水平也存在个体差异,差异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冲动抑制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计划能力、延迟满足能力和认知灵活性,表明大班幼儿在冲动抑制能力上的差异最大,在认知灵活性上的差异最小。在以往研究中,也发现了大班幼儿在冲动抑制能力上的个体差异(SD=0.802;SD=0.599;SD=0.75)要大于在延迟满足能力上的个体差异(SD=0.719;SD=0.526;SD=0.71)。[6][15][12]
由上,本研究证实了大班幼儿自控力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以及延迟满足能力发展水平高于冲动抑制能力发展水平的结论。但在大班幼儿自我调节能力、认知灵活性和计划能力的发展水平上,由于本研究采用的自控力测试工具与以往研究不同,故所获结果不具有可比性,有待在后续研究中使用该测试工具做进一步验证。
(二)大班幼儿气质类型与其自控力水平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班幼儿的气质类型与其自控力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幼儿气质的易养程度越高,其自控力发展水平也越高;反之,则越低。但比较不同气质类型幼儿的自控力发展总体水平发现,结果与上述趋势并不一致。不同气质类型幼儿自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易养型”、“启动缓慢型”、“中间近易养型”、“中间近难养型”。该结果与被试幼儿自控力发展总体水平不尽一致,其中“中间近易养型”幼儿虽然易养程度高于“启动缓慢型”幼儿,但其自控力发展总体水平却低于后者,这可能与“启动缓慢型”幼儿数量偏少有较大关系,有待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本研究还发现,不同气质类型幼儿在自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分项任务水平上均存在差异。总体看,“易养型”幼儿的自控力水平最高,“启动缓慢型”幼儿、“中间近易养型”幼儿次之,“中间近难养型”幼儿的自控力水平最低。同期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结果,即“易养型”的幼儿在自控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其他气质类型的幼儿。[12]但是该研究发现,“难养型”幼儿(M=3.26)的自控力平均水平要高于“启动缓慢型”幼儿(M=3.25),中间型幼儿(M=3.22)则最低。这一结果与本研究的发现不尽相同。主要差别在于“难养型”幼儿的自控力水平高于“启动缓慢型”幼儿和中间型幼儿。而且这一结果与已有研究和本研究共同发现的“易养程度愈高则自控力水平愈高”的正相关关系也有一定反差。由于近五年内采用《3-7岁儿童气质量表》家长评定问卷(PTQ)来考察幼儿气质类型与其自控力关系的研究还较少,故上述研究结果的差异还有待在更多同类研究中加以考察。
此外,在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中,“启动缓慢型”幼儿似应引起一定关注。该类型幼儿的易养程度低于“中间近易养型”幼儿,但在自控力总水平及认知灵活性以外的延迟满足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冲动抑制能力和计划能力上均优于后者。在认知灵活性正式施测过程中,该类型幼儿表现出共同的特点,即:能够驾驭一维之间的转换,但是在加入练习阶段已经顺利通过的二维元素后就开始混乱,甚至开始抗拒这种干扰,他们说:“只能分一个?太丑了!”然后将卡片反扣过来,这样就看不到颜色,从而去掉了干扰。另一种情况是,该类型幼儿在一维分类活动中能够考虑三种不同的分类维度,但无法准确说明原因。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可能是由于“启动缓慢型”幼儿对于任务要求的理解存在认知偏差,也可能是由于大班幼儿的元认知发展水平不高,不足以支持他们准确表达内心的想法;但同时也反映了该类型幼儿具备了较高水平的三维分类能力。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证证据,该类型幼儿究竟出于何种原因而在认知灵活性上有上述表现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五、提升大班幼儿自控力的教育建议
(一)尊重不同气质类型幼儿自控力水平的差异
本研究发现,不同气质类型幼儿在自控力总水平和各内部要素水平上均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既表现为幼儿自控力发展的气质类型差异,如:“易养型”幼儿的自控力水平最高,“启动缓慢型”幼儿的认知灵活性相对较差,“难养型”幼儿自控力水平最低;也表现在幼儿自控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如:被调查大班幼儿在冲动抑制能力上存在的个体差异最大,其后依次为自我调节能力、计划能力、延迟满足能力,而在认知灵活性上的个体差异最小。
对于上述差异,教师应该秉持“有教无类”的取向。一方面,要认识到气质的稳定性,对不同类型幼儿自控力发展的强项和弱项有全面而准确的把握,根据幼儿自控力发展的类型及个体差异予以因材施教,对其自控力进行针对性培养。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气质的可变性。尽管气质主要是影响幼儿自控力的先天因素,但它也是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教育因素的合金。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气质类型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要接纳不同气质类型幼儿在自控力内部要素发展水平上的“不完美”,尤其是接纳某类型(如“难养型”)幼儿自控力较弱的现状,在对其抱有同样积极的高期望前提下,从其自控力发展现状出发,充分利用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采取积极鼓励、引导、支持等措施,帮助他们不断拓展自控力的发展空间,不断提升自控力发展水平。
(二)加强对幼儿自控力表现的观察与评价
如前所述,大量研究均已证实自控力的发展对幼儿个性、社会适应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并通过影响个体的专注力、坚持性等学习品质进而影响其入学后的社会适应水平及学业成就水平。可见,自控力发展对幼儿学习品质及学习能力均有重要影响,对其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因此,要将自控力视为影响幼儿学习品质和幼儿学习能力的关键要素予以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对幼儿学习和发展表现的观察与评价是教师设计适宜课程与教学的重要前提。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表现中,不仅涉及各种学习能力的表现,更包含着各项学习品质的表现。因此,若要有效提升幼儿的自控力,教师应该注重在日常观察工作中记录幼儿自控力的表现。在分析和解读涉及自控力的幼儿学习与发展表现时,既要注重分析幼儿自控力的发展变化,更应关注自控力水平对幼儿学习与发展水平的深刻影响。
(三)将自控力培养作为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
大班是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期。鉴于自控力对于幼儿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深刻影响,教师应该着力将自控力培养作为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在观察与评价幼儿自控力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析包括幼儿气质类型在内的诸因素的影响,寻求在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自控力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当然,自控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等到大班才开始着手实则晚矣。良好的入学准备与终身发展的准备都要求教师从幼儿入园之初即精心设计和开展了解、提升幼儿自控力的各种教育活动,将这一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始终,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但菲,杨丽珠,冯璐.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自控力的实验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
[2]闻莉.儿童自我控制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
[3]孙元元.父亲教养行为与4岁幼儿自我控制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
[4]李鸽.父亲教养、幼儿气质与延迟满足能力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5]丁凤琴.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行为的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2002(4).
[6]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7]杨丽珠,沈悦,马世超.幼儿气质、教师期望和同伴接纳对自我控制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2(6).
[8]Moffitt T.E.,Arseneault L.,Belsky D.,Dickson N.,Hancox R.J.,et al.A gradient of childhood self-control predicts health,wealth,and public safety[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1(7).
[9]刘文.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及与气质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3).
[10]王兴华,周佶.学前儿童自我控制研究热点与前沿的文献计量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6).
[11]杨丽珠,刘文.幼儿气质与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8(4).
[12]刘芳丽.深圳市幼儿自控力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以人类发展生态学为视角[D].深圳:深圳大学,2017.
[13]张劲松.NYLS《3-7岁儿童气质量表》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5).
[14]张劲松.北京市3-7岁儿童气质特点及类型分布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6).
[15]黄薇,阳泽.3-6岁幼儿目标取向、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控制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