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字化阅读的发展趋势

2018-06-07刘洋陈宣宏崔嘉瑄

神州·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自媒体阅读数字化

刘洋 陈宣宏 崔嘉瑄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阅读这一传统获取信息的方式产生了“泛在”化、娱乐化、碎片化等颠覆性变化,而近年来多元数字化的发展以及自媒体形式的出现,又使得阅读又呈现出其独特的交互性的新趋势——然而,阅读的本质却从未改变,人们只有不断地深入阅读,体验并适应数字化生存方式,了解新时代的精神本质和生存法则,才能从容、理性、睿智地面对新世界、新生活。

关键词:阅读;数字化;互联网;自媒体

一、传统阅读向数字阅读的转变

阅读的本质,是人们通过间接渠道实现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通过阅读,人们掌握了不能通过自己的五官感知亲自体会到的色、声、香、味、触觉等,文字使我们超越了我们的身体,超越了时空,使文明跨越时空进行传递。

曾几何时,纸媒作为阅读信息的重要载体,一度为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然而,自从有了广播、有了图片、有了影像,传统的纸质图书、期刊、报纸的功能就在一日日被补充、被完善。随着电脑、网络、手机等数字媒体的发展,对人们的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形式均产生了较大冲击。一方面,阅读越来越变化无处不在,阅读“泛在”化;另一方面,数字阅读呈现出显著的娱乐化、碎片化和社交化现象,同时媒体影像化、图片化,使阅读的定义在重新被改写,可以说与阅读相关的所有方面,包括阅读的内容、读物的产品形式、人们的阅读行为模式、阅读的结果等都在发生颠覆性变化。

信息化社会,生活工作的节奏快,新书多,新知识、新需求多。网络通过建立一个平台,组织一批人,挑选一批好书,然后把这些书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核心思想观点定期提炼浓缩成“精华本”,设置成“手机报纸”、“电子杂志”、“网络作品”、“新书精读”、“视频精选”、“每日英语学习”等多个栏目,通过电子网络渠道,包括手机、邮件、互联网门户网站,采取有偿使用与无偿使用相结合的方式,推送给有需要而又行色匆匆的人们“快读”,让浓缩的思想惠及更多的读者,让浓缩的精华产生更大的价值。

除了快读、“娱读”之外,“听读”也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前段时间,在国内极具创新力的“浙商”为了改变“一年人均读书不足两册”的现状,专门成立了“读书会”、“讲书堂”,企业家没时间选书,读书会有推荐,企业家没时间看书,“讲书堂”为企业家讲书,这种新的阅读方式竟也风靡一时。信息技术改变了一切。“随时随地随需”的阅读时代已经从梦想变成现实。

二、数字阅读呈现的新趋势

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等迅猛发展,云计算基础下的多屏共读成为现实。移动互联网以及手机、Pad等移动终端的发展与普及,满足了人们在移动中对内容的需求,随时随地生产与消费内容,也正在成为读者的一种阅读习惯。

以APP客户端、二维码等为代表的新型数字传媒入口发展迅猛,使门户、搜索引擎的作用在弱化。数字阅读方式进一步移动化和傻瓜化。微博、微信异军突起,两者推动下的碎片化阅读、社交化阅读获得进一步大发展。微阅读进一步流行和泛滥。传统大众媒体进一步退位。阅读渠道和阅读内容被改写。

互联网在改变人们阅读方式的同时,由于其独特的交互性,还改变了人们阅读的被动状态,使得“人人都是作者”成为可能,像WIKI百科就是阅读与创作浑然一体的典范,这也标志着阅读已经从1.0进入了2.0,从单纯的“阅读”变成双向的“阅作”,以Self publish、自媒體为代表的新型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模式正在成为新的主流。在日本,2006年文艺作品销量排行榜前10部作品中有4部属于手机小说,手机小说已在日本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著名尼姑兼作家濑户内寂听在86岁高龄之时创作了其首部手机小说《明天的彩虹》,更是有325万读者上网下载。在美国,从2008年开始,自助出版的图书品种就超过了传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品种。可以预见,随着手机阅读的进一步普及,将出现“人人是读者”、“人人是作者”的阅读盛景。

根据这一变化,克莱·舍基(Clay Shirky)提出一个新概念:“认知盈余”(Cognitive Surplus),其核心主题是,随着在线工具促进了更多的协作,人们学会更加建设性地利用自由时间来从事创造性活动而不仅仅是消费。分享、对话、协作、人人参与,构成了认知盈余的基础,也构成了新的信息化生产与生活模式。舍基提出,人们正经历一个乐于创造和分享的年代,由于技术使创造和分享变成可能,我们将看到一个人人参与的新时代。

三、在数字阅读时代提升我国国民的阅读量

互联网虽然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但并没有改变阅读的内涵与实质。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有着做人要知足、做事不知足、读书知不足的传统。古人认为,读书可以治愚,“凡智愚无他,在读书不读书”。读书不仅具有培养气质、提升情操的作用,还有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水平的作用。虽然中国一直有重读书的优良传统,但目前我国的图书阅读却不尽如人意。在我国图书阅读者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只有4.5本。这个数字与犹太人的64本、前苏联的55本的阅读量相比,相距甚远。上面所述的电子阅读的出现为我们实现超越提供了可能。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实施电子图书发展战略,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推动传统图书产业的升级和革新,就一定能够顺利推进全民阅读、不断提升全民的阅读力,做一个没有书香的书香大国。

当前,信息化浪潮一次比一次更猛烈地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只有不断深入阅读,体验并适应数字化生存方式,了解新时代的“精神本质”和“生存法则”,培育出一种“世界眼光”和“世界精神”,才能从容、理性、睿智地面对新世界、新生活。新时代读什么书?必须结合世界发展大势和个体的实际需要来制定阅读路线图,从中寻找规律,进行创造性的理解,把别人的知识、经验、观点转化成自己的一种生命体验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关于新媒体发展对国民阅读行为影响的调研分析[D].张晓旭.浙江大学.2014-07-01

[2]“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十大结论[N].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1-04-22

猜你喜欢

自媒体阅读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